煤塊飛的挺快,然而劉鈺也是馬上出身,這等本事本也是封建軍事貴族的安身立命之本,輕鬆躲過。</p>
旁邊的衛兵如狼似虎地衝了過去,旁邊的衛兵也迅速控製人群。</p>
躲過煤塊,聽到罵聲,劉鈺便笑了。這種出口帶著零碎口頭語的話, 真要是用什麽侮辱家人之類的道理找茬,就挺沒意思的。要幹就幹,找這種理由就是在無趣了。</p>
對方罵的暢快,劉鈺反倒安心,知道這不是什麽正經刺殺。</p>
不遠處和祥子一起做工的人,臉都嚇白了,他們也沒想到這個老實巴交的人,今兒是得了什麽癡心瘋,竟做出這樣的事來。</p>
牛二等人也趕忙圍著劉鈺, 衛兵忙道:“國公,此人恐有餘黨。如今京西多用炸藥開礦,還請國公離開這等賊人遍地之處。”</p>
劉鈺心道這可算了吧,真要是有什麽民本派的變種,或者傳統民本派的複古儒,落在自己身邊的可就不是煤塊,而是炸彈了。</p>
現如今京西的煤礦已經開始使用威力更大的炸藥,真要是有什麽政治目的,哪會這麽點動靜?</p>
人已經控製起來,劉鈺走過去看了看對方,一時間也難判斷對麵的年齡。</p>
祥子原本就是靠趕駱駝運煤為生的,之前給人做學徒,後來自己幹,這種活風吹日曬。</p>
如今又在車站背煤, 身上汗水混著煤黑, 也著實難看出來真實年紀。說是三四十也對,因為這時候三十來歲的勞動人民, 就是這個樣;說是五六十歲, 倒也行,因為劉鈺前世所見的五六十歲的人也未必有這麽蒼老。</p>
像多大年紀,與是多大年紀,本也不是一回事,這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的。</p>
“因何襲擊本官?”</p>
劉鈺也沒用“刺殺”這個詞,而隻是用了襲擊二字。</p>
被抓的祥子腦袋已經冷靜下來,但事已至此,後悔也晚了,便繼續破口大罵,將自己的遭遇講了出來。</p>
一聽是這麽個事,眾人都鬆了口氣,心道既是這樣,反倒不必擔心了。便是那些跟在劉鈺身邊,實則是皇帝派來的人,也想著,這要是興國公真的被刺傷了,自己的麻煩可就大了。</p>
現在聽來, 不過是類似前些年在蘇北時候的鹽戶一時興起、或者當時皇帝南巡時候的請願,那這事便可大可小。</p>
又想, 既是興國公都不用刺殺,而說襲擊,這還是心善,定個一時激憤,流三千裏,總好過砍了腦袋。</p>
這年月也就是這樣,人和人並不都是一樣的人,砸普通百姓連個鬥毆都算不上,砸貴族那就大大不同。以至於流刑三千裏,也算是一種“心善”好心了。</p>
劉鈺這邊聽完對麵的咒罵之後,卻忽然問道:“你結婚了沒?”</p>
這一問,不隻是祥子,連身邊的護衛都懵了,心說這是問什麽呢?</p>
祥子也沒想到對麵能問出這麽一句,一時也不知所措,嘴裏憋了半天準備咒罵的話,全都卡住了,隻好訥訥道:“沒。奸臣,問這個幹啥?”</p>
“哦,你這情況讓我想起來點事……我認識一個人,這人吧,是個做鞋的鞋匠。他也是因著一些工場的發展,自己做鞋的生意越發慘淡。可即便這樣,他還是想著,將來自己攢錢,辦一個做鞋的工場。不過他的兒子非常有出息,便不會這麽想。”</p>
話盡於此,劉鈺也沒有繼續往下說。</p>
一旁的牛二等人心下撓癢癢似的,他們都是在威海上過實學的,知道劉鈺講這種事,往往會叫人大發深省,這一次卻戛然而止,著實難受。</p>
牛二心想,他兒子到底怎麽想的?按國公這說法,自己生意慘淡,想著攢錢幹工場,那是沒出息。可有出息的,是什麽樣?</p>
一時也想不明白,看看劉鈺,覺得多半隻是一時有感而發,心中雖想知道下文,卻也沒敢再問。</p>
這時候,車站的官員也已經圍過來,劉鈺揮揮手道:“沒什麽大事。我就徇私枉法一回,判個流刑,送北美。他不是願意繼續幹送貨的活嗎?送北美去養狗吧,給在北美打皮子的那邊打聲招呼,用狗還是用駱駝,差毬不多。”</p>
大順這些年新增了一些刑罰方式,所謂送北美的流放,可不是單純地流放那麽簡單。</p>
而是要去那邊做工的,一般來說工期六年,隻給吃喝不給錢。送北美去養狗,算是比較嚴酷的一種刑罰了,因為用狗運貨的地方,冰天雪地,聽起來可不是什麽好地方。</p>
不過一般來說,大順的流放基本不往一些比較適合耕種的地方流放。</p>
曆史上英國人搞大洋洲,采取的辦法就是把囚犯,發配那裏,與正經移民為奴。雖然理論上大順也可以這麽學,不用奴隸,而是配以逃奴法之類的策略,快速開發。</p>
</p>
但現實沒那麽簡單,而是會招致大量的人選擇逃亡做土匪,肅清起來可是麻煩。實無必要。</p>
他既這麽說了,一眾官員也都應下,劉鈺也沒當個事,示意該幹啥幹啥。</p>
待這邊的混亂散去,牛二想著剛才祥子說的遭遇,忍不住搖了搖頭道:“此事,不過也就是揚州之亂的複刻。自蒙元時候,京西之煤皆用駱駝。”</p>
“以鐵路轉運煤斤,恐有礙貧民生計,這句話,大抵不能昧著良心說是錯的。”</p>
“隻是,國公在鬆蘇的改革,應該還是明白何為對、何為錯,是不是說,這隻是變革的代價?”</p>
劉鈺嗬嗬一笑,並沒有評價牛二的“代價”之說,卻道:“這人幹了半輩子,終於積攢下來了一匹駱駝,準備靠著運煤掙錢。從一匹駱駝幹到幾十匹,自己開個駱駝行。換成你,大約是你好好幹了許多年,眼看著要升中將了,結果宣告所有非科舉出身盡皆裁撤。”</p>
“其實他拿著炸藥把鐵路給炸了,或者直接買槍殺我,也可以理解,還得讚一句好漢。對吧?”</p>
這裏麵劉鈺在暗戳戳地逗悶子這些實學出身的人,依舊還是宋明時代的讀書人就該高人一等、做人上人的心態,說他們和這些小生產者的想法差毬不多。</p>
但三觀上的差異在這,這種逗悶子,在牛二看來,倒像是一種肯定,</p>
至於算不算好漢,牛二也是在爪哇組織過奴工起義的,對此倒是沒什麽異議。</p>
變革到底是什麽樣,牛二這種在爪哇親身經曆過,也觀看了鬆蘇改革全程的人,對於變革的理解,肯定原本那些坐在家裏讀書的人要強。</p>
他對變革的理解,就是四個字:你死我活。</p>
就像他在萬丹搞土改,不想土改的當地貴族,大可以起兵反抗,隻要打贏了就改不了了。</p>
亦如劉鈺在鬆蘇搞鹽政改革和廢鹽墾荒,不想廢鹽墾荒和鹽政改革,也大可以起兵反抗,並且事實上也確實爆發了鹽工起義,但最終還是輸了。所以淮南的草蕩成了棉產區;揚州衰敗;海州的大型曬鹽場源源不斷地生產食鹽供應南方諸省。</p>
這些實學派的人,對明末的起義,大抵也是這樣的看法。不想苛捐雜稅不想餓死,那就反抗唄。</p>
區別隻在於站在哪邊看這件事。</p>
好漢,未必是好人。</p>
《水滸》也流傳這麽久了,好漢和好人的區別,大順這邊那是相當拎得清的。</p>
現在劉鈺說要是這群人拿炸彈扔他,也可稱之為好漢,牛二看來倒也確實。按照大順民間的好漢標準,那些在南洋掛在桅杆上風幹的絞死的本國百姓的屍體,很有一部分是可以算在好漢的範疇內的。</p>
那些寺廟租地種地的百姓、那些沒攢出來駱駝靠給人牽駱駝幹活的人、南苑不能墾耕還要維護皇家南苑的靠海柴弄點油鹽錢的海戶、那些之前投資了小煤礦被大資本大煤礦幹破產的窯主……在牛二看來,反抗都是合情合理的,問題在於他所認為的進步派,能否擁有足夠的力量,鎮壓他們的反抗。</p>
如果說的再現實一點,那麽現在的情況,就是他們所認為的“進步”,是不是皇權所認可的?</p>
大順的皇權很強,強到皇帝的態度,可以決定很多事的走向。</p>
皇帝支持,那就是碾碎那些反對向前走的力量。</p>
皇帝反對,那就是傷民、害民、貧民無業謀生。</p>
然而皇權最怕的東西,恰恰就是一個明確的目標。一旦這個目標明確存在,那麽皇權本身就是去了神聖性,唯有那麽明確的目標,在那些人的眼中才具有神聖性。</p>
天、神,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天的神聖性就是皇權的神聖性。</p>
一個具體的目標,或者說點再小一點,一條鐵路、一個工廠,這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麽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對這些實學的新學派而言,本身具有神聖性的時候,所謂的皇權,其實也就是一種強大的慣性而已了。</p>
甚至於,一旦這種進步主義的思潮成為主流,皇權在神聖性上,就隻能作為時代進步這個神聖性的附庸而存在了。</p>
這對皇權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皇帝可以做一些事、做一些技術上進步的事;但絕對不會允許,某種進步或者某種公平,具有神聖性。</p>
對皇帝而言,重要的是,這件事,是因為朕讓你們做,所以你們可以做。</p>
而絕對不能是,這件事,因為是對的,所以要去做。</p>
哪怕,到頭來這件事還是做了,而且看上去結果好像區別不大。</p>
故而,現在這種情況,牛二說“以鐵路轉運煤斤有礙貧民生計”這句話本身沒錯,說到底,感歎的還是皇帝即便知道這句話的確如此,但依舊支持修築鐵路。然而將來,誰知道會怎麽樣呢?</p>
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的故事就擺在那,誰知道將來會怎樣呢?</p>
他不是很在意這些人的命運,他希望從劉鈺這裏,得到一些“這麽做是對的、必要的”之類的答案。</p>
比如他說的“這都是必要的代價”。</p>
但劉鈺卻避開了這個問題,給他的答案,卻是這些人的反抗,是合理的。隻不過他們弱了點。</p>
如果是這樣,將來有人反對、反撲的時候,難道也要秉持這種你死我活、失敗活該能力不足、力量不足的想法?</p>
旁邊的衛兵如狼似虎地衝了過去,旁邊的衛兵也迅速控製人群。</p>
躲過煤塊,聽到罵聲,劉鈺便笑了。這種出口帶著零碎口頭語的話, 真要是用什麽侮辱家人之類的道理找茬,就挺沒意思的。要幹就幹,找這種理由就是在無趣了。</p>
對方罵的暢快,劉鈺反倒安心,知道這不是什麽正經刺殺。</p>
不遠處和祥子一起做工的人,臉都嚇白了,他們也沒想到這個老實巴交的人,今兒是得了什麽癡心瘋,竟做出這樣的事來。</p>
牛二等人也趕忙圍著劉鈺, 衛兵忙道:“國公,此人恐有餘黨。如今京西多用炸藥開礦,還請國公離開這等賊人遍地之處。”</p>
劉鈺心道這可算了吧,真要是有什麽民本派的變種,或者傳統民本派的複古儒,落在自己身邊的可就不是煤塊,而是炸彈了。</p>
現如今京西的煤礦已經開始使用威力更大的炸藥,真要是有什麽政治目的,哪會這麽點動靜?</p>
人已經控製起來,劉鈺走過去看了看對方,一時間也難判斷對麵的年齡。</p>
祥子原本就是靠趕駱駝運煤為生的,之前給人做學徒,後來自己幹,這種活風吹日曬。</p>
如今又在車站背煤, 身上汗水混著煤黑, 也著實難看出來真實年紀。說是三四十也對,因為這時候三十來歲的勞動人民, 就是這個樣;說是五六十歲, 倒也行,因為劉鈺前世所見的五六十歲的人也未必有這麽蒼老。</p>
像多大年紀,與是多大年紀,本也不是一回事,這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的。</p>
“因何襲擊本官?”</p>
劉鈺也沒用“刺殺”這個詞,而隻是用了襲擊二字。</p>
被抓的祥子腦袋已經冷靜下來,但事已至此,後悔也晚了,便繼續破口大罵,將自己的遭遇講了出來。</p>
一聽是這麽個事,眾人都鬆了口氣,心道既是這樣,反倒不必擔心了。便是那些跟在劉鈺身邊,實則是皇帝派來的人,也想著,這要是興國公真的被刺傷了,自己的麻煩可就大了。</p>
現在聽來, 不過是類似前些年在蘇北時候的鹽戶一時興起、或者當時皇帝南巡時候的請願,那這事便可大可小。</p>
又想, 既是興國公都不用刺殺,而說襲擊,這還是心善,定個一時激憤,流三千裏,總好過砍了腦袋。</p>
這年月也就是這樣,人和人並不都是一樣的人,砸普通百姓連個鬥毆都算不上,砸貴族那就大大不同。以至於流刑三千裏,也算是一種“心善”好心了。</p>
劉鈺這邊聽完對麵的咒罵之後,卻忽然問道:“你結婚了沒?”</p>
這一問,不隻是祥子,連身邊的護衛都懵了,心說這是問什麽呢?</p>
祥子也沒想到對麵能問出這麽一句,一時也不知所措,嘴裏憋了半天準備咒罵的話,全都卡住了,隻好訥訥道:“沒。奸臣,問這個幹啥?”</p>
“哦,你這情況讓我想起來點事……我認識一個人,這人吧,是個做鞋的鞋匠。他也是因著一些工場的發展,自己做鞋的生意越發慘淡。可即便這樣,他還是想著,將來自己攢錢,辦一個做鞋的工場。不過他的兒子非常有出息,便不會這麽想。”</p>
話盡於此,劉鈺也沒有繼續往下說。</p>
一旁的牛二等人心下撓癢癢似的,他們都是在威海上過實學的,知道劉鈺講這種事,往往會叫人大發深省,這一次卻戛然而止,著實難受。</p>
牛二心想,他兒子到底怎麽想的?按國公這說法,自己生意慘淡,想著攢錢幹工場,那是沒出息。可有出息的,是什麽樣?</p>
一時也想不明白,看看劉鈺,覺得多半隻是一時有感而發,心中雖想知道下文,卻也沒敢再問。</p>
這時候,車站的官員也已經圍過來,劉鈺揮揮手道:“沒什麽大事。我就徇私枉法一回,判個流刑,送北美。他不是願意繼續幹送貨的活嗎?送北美去養狗吧,給在北美打皮子的那邊打聲招呼,用狗還是用駱駝,差毬不多。”</p>
大順這些年新增了一些刑罰方式,所謂送北美的流放,可不是單純地流放那麽簡單。</p>
而是要去那邊做工的,一般來說工期六年,隻給吃喝不給錢。送北美去養狗,算是比較嚴酷的一種刑罰了,因為用狗運貨的地方,冰天雪地,聽起來可不是什麽好地方。</p>
不過一般來說,大順的流放基本不往一些比較適合耕種的地方流放。</p>
曆史上英國人搞大洋洲,采取的辦法就是把囚犯,發配那裏,與正經移民為奴。雖然理論上大順也可以這麽學,不用奴隸,而是配以逃奴法之類的策略,快速開發。</p>
</p>
但現實沒那麽簡單,而是會招致大量的人選擇逃亡做土匪,肅清起來可是麻煩。實無必要。</p>
他既這麽說了,一眾官員也都應下,劉鈺也沒當個事,示意該幹啥幹啥。</p>
待這邊的混亂散去,牛二想著剛才祥子說的遭遇,忍不住搖了搖頭道:“此事,不過也就是揚州之亂的複刻。自蒙元時候,京西之煤皆用駱駝。”</p>
“以鐵路轉運煤斤,恐有礙貧民生計,這句話,大抵不能昧著良心說是錯的。”</p>
“隻是,國公在鬆蘇的改革,應該還是明白何為對、何為錯,是不是說,這隻是變革的代價?”</p>
劉鈺嗬嗬一笑,並沒有評價牛二的“代價”之說,卻道:“這人幹了半輩子,終於積攢下來了一匹駱駝,準備靠著運煤掙錢。從一匹駱駝幹到幾十匹,自己開個駱駝行。換成你,大約是你好好幹了許多年,眼看著要升中將了,結果宣告所有非科舉出身盡皆裁撤。”</p>
“其實他拿著炸藥把鐵路給炸了,或者直接買槍殺我,也可以理解,還得讚一句好漢。對吧?”</p>
這裏麵劉鈺在暗戳戳地逗悶子這些實學出身的人,依舊還是宋明時代的讀書人就該高人一等、做人上人的心態,說他們和這些小生產者的想法差毬不多。</p>
但三觀上的差異在這,這種逗悶子,在牛二看來,倒像是一種肯定,</p>
至於算不算好漢,牛二也是在爪哇組織過奴工起義的,對此倒是沒什麽異議。</p>
變革到底是什麽樣,牛二這種在爪哇親身經曆過,也觀看了鬆蘇改革全程的人,對於變革的理解,肯定原本那些坐在家裏讀書的人要強。</p>
他對變革的理解,就是四個字:你死我活。</p>
就像他在萬丹搞土改,不想土改的當地貴族,大可以起兵反抗,隻要打贏了就改不了了。</p>
亦如劉鈺在鬆蘇搞鹽政改革和廢鹽墾荒,不想廢鹽墾荒和鹽政改革,也大可以起兵反抗,並且事實上也確實爆發了鹽工起義,但最終還是輸了。所以淮南的草蕩成了棉產區;揚州衰敗;海州的大型曬鹽場源源不斷地生產食鹽供應南方諸省。</p>
這些實學派的人,對明末的起義,大抵也是這樣的看法。不想苛捐雜稅不想餓死,那就反抗唄。</p>
區別隻在於站在哪邊看這件事。</p>
好漢,未必是好人。</p>
《水滸》也流傳這麽久了,好漢和好人的區別,大順這邊那是相當拎得清的。</p>
現在劉鈺說要是這群人拿炸彈扔他,也可稱之為好漢,牛二看來倒也確實。按照大順民間的好漢標準,那些在南洋掛在桅杆上風幹的絞死的本國百姓的屍體,很有一部分是可以算在好漢的範疇內的。</p>
那些寺廟租地種地的百姓、那些沒攢出來駱駝靠給人牽駱駝幹活的人、南苑不能墾耕還要維護皇家南苑的靠海柴弄點油鹽錢的海戶、那些之前投資了小煤礦被大資本大煤礦幹破產的窯主……在牛二看來,反抗都是合情合理的,問題在於他所認為的進步派,能否擁有足夠的力量,鎮壓他們的反抗。</p>
如果說的再現實一點,那麽現在的情況,就是他們所認為的“進步”,是不是皇權所認可的?</p>
大順的皇權很強,強到皇帝的態度,可以決定很多事的走向。</p>
皇帝支持,那就是碾碎那些反對向前走的力量。</p>
皇帝反對,那就是傷民、害民、貧民無業謀生。</p>
然而皇權最怕的東西,恰恰就是一個明確的目標。一旦這個目標明確存在,那麽皇權本身就是去了神聖性,唯有那麽明確的目標,在那些人的眼中才具有神聖性。</p>
天、神,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天的神聖性就是皇權的神聖性。</p>
一個具體的目標,或者說點再小一點,一條鐵路、一個工廠,這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麽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對這些實學的新學派而言,本身具有神聖性的時候,所謂的皇權,其實也就是一種強大的慣性而已了。</p>
甚至於,一旦這種進步主義的思潮成為主流,皇權在神聖性上,就隻能作為時代進步這個神聖性的附庸而存在了。</p>
這對皇權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皇帝可以做一些事、做一些技術上進步的事;但絕對不會允許,某種進步或者某種公平,具有神聖性。</p>
對皇帝而言,重要的是,這件事,是因為朕讓你們做,所以你們可以做。</p>
而絕對不能是,這件事,因為是對的,所以要去做。</p>
哪怕,到頭來這件事還是做了,而且看上去結果好像區別不大。</p>
故而,現在這種情況,牛二說“以鐵路轉運煤斤有礙貧民生計”這句話本身沒錯,說到底,感歎的還是皇帝即便知道這句話的確如此,但依舊支持修築鐵路。然而將來,誰知道會怎麽樣呢?</p>
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的故事就擺在那,誰知道將來會怎樣呢?</p>
他不是很在意這些人的命運,他希望從劉鈺這裏,得到一些“這麽做是對的、必要的”之類的答案。</p>
比如他說的“這都是必要的代價”。</p>
但劉鈺卻避開了這個問題,給他的答案,卻是這些人的反抗,是合理的。隻不過他們弱了點。</p>
如果是這樣,將來有人反對、反撲的時候,難道也要秉持這種你死我活、失敗活該能力不足、力量不足的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