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欗在這種時候,明確宣布自己也是老保守派,既是因為他認定了大順內部最有能力的一批人,短時間內不會琢磨搞事情,除非是新皇帝真的玩砸了。</p>


    尤其是槍杆子,因為現在大順軍中的槍杆子們,都是這一次《凡爾賽和約》簽訂前後的狂暴躍升期的受益者,這二十年來,有能力的槍杆子,都爬上來了、上車了。</p>


    這群人正值壯年,四五十歲,距離他們都老去凋零,還得個二三十年。</p>


    槍杆子外,便是錢袋子。</p>


    因著《凡爾賽和約》馬上要簽,大順的錢袋子穩住了。</p>


    並且,大順那過於奇葩的生產力水平、奇葩的相對於物價革命的歐洲的匯率、以及奇葩的人地矛盾下的廉價勞動力、還有那奇葩的茶葉瓷器絲綢的“技術壟斷”。</p>


    都使得大順在這個階段的擴張,是帶有明顯的帝國主義性質的。</p>


    這和純粹封建王朝時代的擴張可不同,而是明顯帶有經濟色彩的、在摧毀歐洲和印度的手工業、在改變歐洲美洲的經濟格局。</p>


    曆史上,1800年之前,傳統王朝說一句“天朝無所不有”,一點毛病沒有。這和妄自尊大一點沾不上邊,1800英國在印度還沒做到傾銷呢。</p>


    有毛病的,是“天朝無所不有”,但是他媽的怎麽幹爆《茶稅法》、《棉布禁止令》、法國細木匠協會、英國蘭開夏紡織協會、東印度公司的壟斷專營權、歐洲的重商主義關稅保護,把這些“無所不有”賣出去,拿到貿易的主動權。</p>


    “我的東西好,物美價廉,那麽別人一定會主動來買我的東西吧?”</p>


    這是個錯誤的想法,因為現實證明,人家會自己設置限製、關稅、補貼、立法、行政幹涉等,根本限製貿易量。</p>


    實際上,我的東西物美價廉,然後我用軍艦逼著你自由貿易,這才是現實。</p>


    因為我能逼著你自由貿易,等著我的商品不再物美價廉的時候,我的軍艦也足以保護我“本國產業優先”。</p>


    哪怕走到這一步,劉玉也壓根沒指望靠第一版的《國富論》的絕對優勢,來在歐洲念經,而隻能拿2.0的相對優勢來念經。</p>


    這些年大順連續借用了歐洲的三次戰爭。</p>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和俄瑞戰爭,解決了北方邊境問題。</p>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重下南洋。</p>


    最終到了這場戰爭,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貿易主動權。</p>


    通過縱橫術,切入了歐洲,利用歐洲的矛盾,完成了製衡,維係了一個絕對裂開的、但又均衡到大順隻要30艘戰列艦幫誰誰贏的歐洲。</p>


    因為大順現在做的,就是老馬說的“以自由貿易之名,而行壟斷貿易之實”。</p>


    壟斷貿易、披著自由貿易外套的重商主義,需要的是國家強力。</p>


    這個階段,大順的錢袋子,是要和國家綁定的。</p>


    即將要簽的《凡爾賽和約》助力錢袋子的好處,都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權,這群人,暫時吃飽了、並且還把日後至少十年的飯搓出來了,此時也絕無心思。</p>


    當然,如果打輸了,那又另說了。</p>


    真打輸了,大順的海軍就得解散大部,因為打輸了的錢袋子撐不起這個規模的海軍和陸戰隊規模、以及已經有些龐大的實學體係了。</p>


    真要是打輸了,李欗說不定就帶著要被強退的海軍,入京找說法了。</p>


    關鍵是大順的戰略太惡心,使得連“主將故意戰敗”的機會都沒給,而是用變形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並沒有選擇海峽決戰。</p>


    英倫是“城市”,大順壓根不去。</p>


    西非北美加勒比,是“農村”,大順撒著歡的折騰。</p>


    任何搞《航海條例》模式的經濟體,翦其羽翼,其勢自亂。大順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在海峽,打出一場史詩之戰。</p>


    現在仗打完了,李欗其實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說不定明兒就把眼罩的樣式改了,改戴茶色眼鏡了。</p>


    他既說的明白,直言“變法”,並無三十年內成功之可能。</p>


    那之前還認為劉玉可能支持“變法均田而集舉國之力移民”的那幾個人,也紛紛改口,便道:“殿下所言,大有道理。目光如炬,所慮深遠,我等不及。”</p>


    “如殿下所言,興國公既選擇製衡北美歐羅巴諸事,那麽想來他也覺得,變法之事,難之又難。”</p>


    “細細想來,卻也大有道理。”</p>


    “凡爾賽談判將成,本朝所得巨利,國庫充盈,可興大事。”</p>


    “自京抵漢口之鐵路,一事若成,則中原穩固。若有反叛,朝發夕至;若有饑饉,亦可調津口之糧。”</p>


    “黃河水道,二事若成,則黃淮安穩。懸於頭頂之劍,已無大礙。”</p>


    “此二事若成,日後國庫充盈如故,則以國庫之銀,無需動土地均田士紳之利,亦可移民百萬千萬,解天下人地之困。”</p>


    “陝人走西域、晉人走西口、京畿魯人闖關東、閩粵下南洋,剩餘幾省,則可靠國庫完成這兩大工程後所存盈餘,移民扶桑、南大洋。”</p>


    “是以,這北美均衡,是為將來移民有地;而貿易條約,則是為了將來移民有錢。”</p>


    “若有錢、有地,似也未必非要行均田政……”</p>


    這麽一轉口風,李欗心想這麽說也不是不行。真要這麽講,那貫穿中原的鐵路,就是第一要務了。</p>


    屆時,若行移民政,必要有亂子,鐵路修起來,亂子才壓得住。</p>


    且日後移民轉運,若有鐵路,也方便許多。</p>


    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中,很快就有人提出了一個想法。</p>


    “殿下,這扶桑移民事,興國公是有一套正規殖民術的,我亦看過。即地歸國有、移民買地、賣地之金再多移民。”</p>


    “於墾殖殖民地的勞力,源源不絕,始終有新人來。而舊人得金銀去買地墾殖,賣地之金銀再拉更多的人前往,從而人不斷絕。”</p>


    “那……是不是可以反其道而用之呢?”</p>


    李欗奇道:“何謂反其道而用之?”</p>


    那人道:“興國公的意思,是去那邊幹活,然後得金銀買地。那麽,可不可以在這邊幹活,存了金銀,去那邊買地呢?”</p>


    “如今條約既要簽了,天朝徹底拿下了貿易權。以天朝此時的紡、織、染等等工藝,又兼有印度之棉、南洋之米。”</p>


    “我看,二十年內,地球諸國,無可爭競。”</p>


    “那麽,可不可以提升一下薪資,使之勞作五年,便可湊夠船票,還能在扶桑買荒地百畝呢?”</p>


    </p>


    “他們既走,自然不會缺人來幹活。”</p>


    “而扶桑地,除了金銀,我也實在想不出,短時間內還有什麽工場,能夠賺錢,並且給他們開出來足以買地的薪資。”</p>


    李欗聞言笑道:“若這麽辦,那還不如直接征出口稅呢。征出口稅直接做移民基金,不是一樣?無非便是征了出口稅,去了那邊,直接授田。到頭來,不還是又繞回了朝廷出錢授田的老路?”</p>


    “若朝廷授田……授田多少?若三百畝,朝廷又出錢,出牛馬、出種子、出船票。”</p>


    “到了那邊,又無甚勞役。便是要納糧,難道還能運回京城?”</p>


    “如此好事,輪得到真需移民的佃農?”</p>


    “不說別人,便說京城子弟,那些庶子沒有差事的,哪個不想借這機會,讓子弟去到那邊,得個三百畝田做子孫基業?”</p>


    “到頭來,你看著吧,必是真需移民否則便要饑饉的,反去不成。而家裏實則有些產業的,定要搶先去。”</p>


    “常言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看,英夷的手段便可借鑒,要麽是被害的異端、要麽是做契約奴不得不去的圈地無業者。”</p>


    “隻要繞開英夷的問題:不得私人圈地即可。”</p>


    “至於說此時去扶桑挖金子……但凡家有二頃田,都無需洛陽城邊,誰去?”</p>


    “是以,此事難就難在這。”</p>


    “前期來看,倒是好說,隻要家在黃河水道上的,皆移。除非自己不去,這個不好作假。”</p>


    “日後來說,總不能一移便將一縣都移走,一個不留。”</p>


    “隻要留,便要甄別。”</p>


    “若朝廷真有分得清誰家是富戶、誰家是佃農、誰家有產業、誰家無產業的手段……也不至於如今畝稅才收這麽幾個錢吧?”</p>


    “這都分不清,你猜若朝廷出錢出牛馬出種子,名額又有限,去了就有田,本地鄉紳子弟庶子是不是要先充斥名單之上?”</p>


    “是以,難。”</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順173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舒慕羲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舒慕羲和並收藏新順173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