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辰還是低估了,定國侯法家書的影響力。


    這麽說吧,僅僅隻是一天的功夫。


    豐京城街頭巷尾,討論的就是定國侯的法家書了。


    寧辰覺得這些人沒有去看盜版,而是口口相傳已經是對法家書最大的尊重了。


    當然這也跟武朝的律令有關。


    為了表示對儒道和儒聖的尊重,武朝對盜版管控可是相當嚴格的。


    剁手是最輕的懲罰。


    武昭雖然有預料,但是依然還是沒有想到,法家書的影響這麽大。


    當天晚上,唯有武昭能夠召喚的九鼎當中。


    就已經開始出現涓涓細流的氣運了。


    並且照著這個勢頭來看的話,用不了幾天,就能凝聚出一鼎的氣運。


    "之前已經有的半鼎,再加上定國侯法家書的一鼎,再加上閔思農家的一鼎。如此一來,距離最低限度的三鼎,就隻差半鼎了。"


    "不過我不能表現出,距離三鼎很近的樣子。我還需要表現出非常急迫的樣子才可以。"


    "而且寧辰之前開農道所多出來的半鼎,完全可以當成我的底牌。"


    法家書的影響力,依然還在發酵當中。


    僅僅隔了兩天,隨著又一千冊印好。


    並且運往全國十三州,法家書的影響力,終於被推升到了一個頂點。


    對於定國侯的彈劾奏章,也隨著法家書的推廣,達到了一個頂峰。


    全國各地,彈劾定國侯的奏章,如雪片紛至遝來。


    這麽說吧,現在彈劾定國侯的奏折,得用兩個小太監抬著,才能送到金鑾殿上。


    沒辦法。


    能夠上奏折的,都屬於權貴和勳貴。


    而定國侯法家書,觸碰的恰好是他們的利益。


    當然彈劾寧辰的,基本上跟彈劾定國侯的奏折差不多一樣多。


    這定國侯的法家書,都是寧辰印刷的。


    武昭壓根就沒有同意過。


    不過寧辰是打著推**家,為人族謀利的大義。


    所以他們還沒辦法,針對寧辰印刷法家書這個事情彈劾寧辰。


    他們隻能翻一些陳年舊賬來彈劾寧辰。


    在所有彈劾定國侯的奏章當中,最有分量的幾份。


    自然還是要屬三位親王和靖王的奏章。


    其實根據寧辰的看法,這四個人是受定國侯法家書影響最小的。


    不過他們本身出自勳貴,他們也代表勳貴,他們以後依然還需要勳貴支持。


    所以上個奏章,做做樣子,還是要的。


    ...


    靖州的高端聊天群裏麵。


    當定國侯知道了,靖王上了奏章來彈劾自己。


    特意強行@靖王,來對靖王狠狠的嘲諷一番。


    "靖王你還真的是讓本侯刮目相看。沒想到靖王你也會如此落了窠臼。替那些蠹蟲出頭!"


    雖然定國侯強行@靖王,可是靖王明顯設置了消息免打擾模式。


    因此不管定國侯怎麽@靖王,靖王這邊都沒回應。


    "不管你回應不回應,反正本侯這一鼎氣運的任務,是提前完成了。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靖王依然不回應。


    沒得到回應的定國侯,隻能轉而@孔祭酒。


    "孔祭酒,你那弟子是真不錯。本侯這一次法家書能定型,同時叩開聖門。


    你那弟子至少有一半的功勞。"


    被@的孔祭酒,看了定國侯的發言之後,回應道:"以他的資質,能讓你這麽誇獎,不枉費我勞心勞力的教導了。"


    雖然明知道,孔祭酒是在扯淡。


    不過定國侯也不拆穿。


    就算孔祭酒誇大,可是寧辰是他徒弟這事不會改。


    "孔祭酒,氣運的事情,如果你需要幫忙,盡管開口,這個人情我會還。"定國侯對孔祭酒說道。


    孔祭酒聽了定國侯的話,直接搖搖頭:"氣運而已,隻要我想,就可迅速凝聚一鼎氣運出來。"


    孔祭酒這樣說,定國侯也沒勉強。


    退出群聊之前,定國侯還是再次@了一下靖王,順便跟靖王說一下。


    如果靖王在凝聚氣運方麵,需要幫忙的話。


    他也一樣非常願意幫忙。


    隻是最終定國侯還是沒有等到靖王的回複。


    雖然明知道靖王是不屑跟自己玩,可是定國侯自己玩的很爽。


    七天時間過去,對於定國侯的彈劾依然還在繼續。


    隻是數量已經減少了很多了。


    因為大家都看明白了。


    武昭雖然對於所有彈劾的奏折,都會非常認真的批閱。


    同時還會態度和藹的安撫他們。


    但批閱歸批閱,安撫歸安撫。


    武昭明顯沒打算懲治定國侯,也沒打算禁製法家書,甚至都沒打算斥責一下定國侯。


    這已經表明了,武昭對定國侯法家的支持。


    而且這些勳貴也不傻,他們分辨的出來,這法家書可以凝聚氣運。


    還是非常快速的凝聚氣運。


    既然如此,繼續堅持上書就有些沒有意義了。


    在定國侯法家書這個事情,稍稍平息的時候。


    李子秋帶著東寧府的800府衛軍準備回京了。


    為了這個事情,王林可是準備了許久。


    整個迎接的場麵,當真可以說是聲勢浩大。


    就寧辰所知,王林為了這事,都自己往裏搭了不少錢。


    為啥寧辰會知道,王林自己搭了不少錢。


    因為王林來找寧辰借錢了,而且一借就是一萬兩。


    一萬兩對於現在的寧辰的確就不算什麽事了。


    錢,寧辰借給王林了,不過欠條該寫還是要寫。


    包括利息什麽的,都寫的清清楚楚。


    親兄弟還明算賬呢,何況不是親兄弟呢?


    如此的宣傳和聲勢,自然是讓府衛軍好好的露一把臉。


    寧辰是被王林硬拉著,在午門外等著李子秋他們的。


    "王相你覺得不覺得,就咱們這些人,站在這裏略顯尷尬了一點。"寧辰對身旁的王林說道。


    在午門外的除了寧辰,剩下的全部都是兵部的官員。


    其它部的官員,一個都沒有來的。


    "這都是咱們自家的事情,咱們自家人就好了。"說話的時候,王林拉著寧辰,生怕寧辰轉身就走。


    寧辰看了一眼王林,道:"就算是自家人吧,也用不著這麽早出來等著吧。按照腳程來算的話,李子秋他們至少還有兩個時辰,才能到吧。"


    "兩個時辰而已,咱們閑聊幾句就過去了,而且萬一他們要是來的快呢。"王林依然不放開寧辰的手臂


    "人來了,人來了!"


    有人忽然喊道。


    王林一聽,忙對寧辰道:"你看,這不就來早了嗎?"


    隻是等王林抬頭的時候,他目力所及前麵卻空無一人。


    "人呢?"王林不由得疑惑自語道。


    寧辰拍了拍王林肩膀,無語的道:"後麵了。"


    王林聽了寧辰的話回頭望去,看到林敦信打頭,後麵跟著其餘五部的文武百官。


    "怎麽都來了!"看到文武百官都來了,王林著實被嚇了一跳。


    關鍵是按照這樣的規製來看的話,文武百官都來了,武昭肯定也會來的。


    要不然的話,這文武百官不能來的這麽早。


    還有兩個時辰,李子秋他們才能到呢。


    如果不是武昭親自來,他們絕對不會這麽早就到現場等著。


    知道武昭也會親自來,王林不由得心頭狂喜。


    武昭來,就幾乎等同於陛下親至。


    這可是真的給府衛軍大大的長臉了。


    要知道距離上一次,當朝皇帝親自迎接府衛軍,王林的父親都穿開襠褲呢。


    一念及此,王林不由得激動的說道:"府衛軍終於又重新找回了它該有的殊榮。爺爺、父親,我做到了向你們的承諾了。"


    寧辰看著激動到都要落淚的王林,道:"兵相我告訴你一個事,你哭的能更慘一點。"


    王林以為寧辰還有什麽意外驚喜,要跟自己分享。


    不由得連聲問道:"寧大人還有什麽喜事要告訴我的?"


    寧辰道:"看現在這個架勢,等一下殿下肯定是要親臨的。


    所以殿下親臨的話,這個事情,肯定是早就有準備的。


    這樣算的話,這一切的花銷。


    正常來說,應該是兵部負責準備,戶部負責出銀子。


    兵部要多少錢,戶部給多少錢。


    然後現在的話,王相你自己搭進去多少錢了?"


    王林聽了寧辰這話,這才反應過來。


    對啊。


    "殿下,要親自過來,怎麽還自己往裏麵搭錢呢。"


    "不對啊,這個事情,我怎麽不知道呢?"


    "難道是殿下也再坑我?"


    寧辰聽了王林的自言自語,對王林說道:"兵相,殿下沒你想的那麽小氣。


    要我估計的話,這事多半是政相他們聯合對你進行了消息封鎖。


    這些天大家都在忙活定國侯法家書的事情。


    殿下肯定是會李子秋他們回來這個事情有批示。


    隻是沒有放到朝堂上麵來說。"


    王林聽了寧辰的話,越想越對。


    隻是這也太可恨,太兒戲了吧。


    這可是朝堂,林敦信好歹是當朝政相。


    怎麽可以作出這樣兒戲的事情。


    還對自己消息封鎖。


    "政相你什麽意思?


    殿下會親自來午門迎接府衛軍,這樣大的事情。


    你怎麽不跟我說。


    就看著我兵部忙活,看著我自己往裏麵搭錢。


    你身為政相,就算我府衛軍出頭了,你怎麽可以這樣兒戲!"


    看到林敦信過來,王林也氣呼呼的對林敦信質問道。


    林敦信聽了王林的話,表情淡然的說道:"兵相,關於迎府衛軍這個事情。


    我派人給兵部送去了三封殿下批過的奏折。"


    王林聽了林敦信的話,不由得一愣:"有這奏折嗎?"


    王林看向自己旁邊的左侍郎。


    左侍郎搖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道這個事情,從來沒有見過什麽送過來的奏章。


    王林一看這個,再次暴怒的看向林敦信。


    就在王林準備開口的時候,林敦信道:"按照規製,這種事情該先交給右侍郎。我是讓人親自交給右侍郎的。"


    王林聽了林敦信的話,再次一愣。


    然後想了一會,才想起來兵部的右侍郎是誰。


    等王林扭頭看向正在看戲的寧辰的時候,寧辰也想起來,自己還兼著兵部右侍郎呢。


    不過那什麽奏章,自己...自己還真特麽收到過。


    林敦信是派人先去了兵部,發現自己沒再兵部,


    然後又去的國子監,發現自己也沒在國子監,


    最後是送到自己家的。


    奏章是鄭大收的,後來鄭大還跟自己說過這個事情。


    隻是當時寧辰根本不覺得,林敦信的奏章有什麽好看的。


    所以這奏章,寧辰根本就沒看過。


    看到寧辰露出一副恍然的神情,王林就知道了。


    對自己進行消息封鎖的是寧辰。


    "抱歉、抱歉。最近實在是公務太多了。


    就把這個事情給忘記了。


    不過現在不也挺好的嗎,什麽事情都沒耽誤。


    一樣的隆重熱烈。"


    說完寧辰打著哈哈對王林道:"兵相你放心,這搭進去的銀子,我等下就去找戶部幫你要。這事怪我了。"


    總算是沒有耽誤事,王林還能說什麽。


    何況這一次府衛軍可以如此榮耀,都是寧辰的功勞。


    寧辰安撫了王林之後,也對在場的大臣們道:"各位大人,你們也知道,我這人能者多勞。


    身上兼任的職務和膽子,都不算輕。


    有的時候,難免會忙不過來。


    所以如果再有類似於這次的事情。


    東西還請各位送到國子監,交給柳仲直。


    除了交給柳仲直以外,以後凡是送到我家的文書,我是一概不會承認的。"


    寧辰必須要這樣說明白。


    這玩意要是以後有人坑自己怎麽辦。


    這一次還好,但是難保下一次沒有人坑自己。


    送到柳仲直那裏,肯定是比送到家裏強一萬倍。


    柳仲直一定會幫自己保管好,同時還會親自提醒自己。


    到時候自己再給柳仲直授權,讓他幫自己看一下。


    這樣真的有重要的事情,自己就不會遺漏了。


    送到家裏,看看自己家裏都有誰。


    四個小丫鬟就別想了,夏竹的弟弟,現在也在國子監。


    完全指望不上。


    剩下的廚娘、車夫、清掃的。


    這些都指望不上。


    最後剩下的兩個更加沒指望。


    一個是武夫,一個是憨批加武夫。


    指望他們兩個,還不如指望四個丫鬟靠譜一點。


    所以把東西,送到柳仲直的手裏,那是最保險的了。


    而且寧辰還不用擔心,柳仲直會坑自己。


    這樣一個小小的風波,就這樣被寧辰擺平過去了。


    大家等了差不多一個時辰左右,武昭的鳳駕就到了。


    武昭到了之後沒多長時間。


    李子秋帶著八百府衛就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當中。


    看著李子秋他們每個人身上,嶄新的盔甲和頭盔,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的。


    寧辰就知道了,李子秋他們顯然也是知道,武昭要親自來的。


    所以就隻有自己不知道,然後連累的王林也不知道。


    李子秋帶著八百府衛,整齊的來到了鳳駕之前。


    接著所有馬上之上全部下馬。


    除了李子秋外,所有府衛軍單膝跪地,以左手握拳扣在自己右側的肩膀上向武昭行禮,同時山呼千歲。


    李子秋雖然沒有功名,但是李子秋是修行者,同時還是儒生。


    這個是不用跪的,行禮就好。


    "眾位將士辛苦了,本宮為有你們這樣的將士而榮,武朝為有你們這樣的將士而幸!人族為有你們這樣的將士而昌!"


    <a id="wzsy" href="https://m.biquge.name">筆趣閣</a>


    "願為陛下!"


    "願為殿下!"


    "願為人族!"


    "流盡最後一滴血!"


    這一看就是有在回來的路上排練過的。


    等府衛軍表了忠心之後。


    禦前太監,尖銳著聲音道:"陛下有旨,府衛軍接旨!"


    "府衛軍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聽聞府衛軍,以弱勝強,擊退數十倍強敵。朕心甚慰,朕今日特準,府衛軍賜名虎威軍!望虎威軍,不辜此名!欽此!"


    隨著太監念完了聖旨,跪在地上的八百府衛軍,全部眸光鋥亮。


    這個聖旨,不是他們提前知道的。


    也不是他們提前排練過的。


    所以這個對他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驚喜。


    "虎威軍接旨!"


    東寧都尉代表武朝所有虎威軍接旨。


    都尉雙手接過了聖旨,轉身看著自己身後的那些府衛軍將士。


    直接將聖旨高高舉起,口中大聲的喊道:"虎威!虎威!虎威!"


    這一次除了李子秋以外,剩下的800虎威軍,全部用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吼出了虎威兩個字。


    王林在那裏,看著激動的真的是老淚縱橫。


    "府衛軍從今日起變成虎威軍,將開啟它新的輝煌了。寧大人謝謝你,謝謝你!"王林激動到顫抖的向寧辰道謝。


    "兵相咱們是一家人,不用這麽客氣。"


    畢竟讚成之前對王林消息封鎖了,所以這個時候,還是要擺出一家人的樣子來的。


    皇帝的賞賜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武昭的賞賜了。


    武昭的賞賜就質樸多了。


    除了銀子獎勵以外,就是設宴款待了。


    當然普通士兵和李子秋吃飯肯定是不在一個地方的。


    何況大家還等著李子秋,講一下究竟是如何以八百破一萬匪軍的。


    不管對方是否是匪軍,就一萬這個數字,那都是非常嚇人的。


    區區千人就破了萬人大軍,這絕對是一個堪稱經典的戰例。


    李子秋倒是沒有向眾人隱瞞什麽。


    隻是如實的把自己一係列的操作,給文武百官說了一番。


    當然李子秋自己的內心戲,那是一點沒說的。


    林敦信聽完了李子秋的講述,不由得連連點頭:"兵家果然是國家鼎盛之基石。這樣虛虛實實,完全讓敵人無法摸清自己的底細。仗還沒有開打,他們就已經自亂陣腳了。"


    說完林敦信又是感慨了一句:"兵者果然是詭道也,開創兵家之人,當真是絕世大才!"


    寧辰美滋滋的替孫子,接受了異世界政相林敦信的誇獎。


    林敦信感慨了一番之後,又對李子秋問道:"李學正當時是如何得知匪軍會有一萬,而我們這邊又要增灶一千的呢?"


    別管李子秋之前是不是兵家學正,總之現在是坐實了,他兵家學正的位置了。


    寧辰在一旁聽著李子秋侃侃而談,看著林敦信他們頻頻點頭,就覺得好笑。


    以寧辰對李子秋的了解,他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匪軍有一萬。


    至於增灶一千,那完全是李子秋自己的哲學。


    反正也沒有一萬援軍,不妨多挖一點。


    當然事實上,也跟寧辰猜測的一樣。


    李子秋當時就是這麽想的。


    可是堂堂李學政也是要臉麵的。


    所以在解釋這個事情的時候,李子秋還是說的非常深邃而有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內容的。


    總之就是一句話,兵家就是給了我這樣玄妙的靈感,兵家就是牛-逼。具體你問我為啥會知道這麽多,這都是兵家的鍋!


    這就跟成功學大師講課一樣的道理,你信不信都無所謂。


    反正我是相信的,而且我都已經成功了。


    你信不信也必須得相信了。


    一場宴會結束。


    眾人也都各自的散了。


    東寧府府衛軍,已經全部啟程回東寧府城了。


    王林還要繼續忙著府衛軍整合的事情。


    同時這一次武昭親自來午門外迎接,同時順帝賜名【虎威】。


    這兩個事情,王林都是要好好的宣傳,大選特選的。


    這都是給虎威軍長臉的事情。


    必須要讓全天下的虎威軍,全部與有榮焉才行。


    培養寧辰說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寧辰這邊的話,則是跟李子秋一起回到了國子監。


    這麽晚寧辰來國子監,當然不是為了辦公。


    寧辰可是一個白天都不怎麽來國子監的人。


    這麽晚過來,是因為李子秋在宴會結束的時候,特意傳音給自己。


    到了百家學院的辦公場所,寧辰倒了一下水壺,發現水壺都是空的。


    李子秋倒是很懂事,畢竟以後是要跟寧辰好好混的。


    李子秋直接一個無中生有,弄了一壺滾燙的熱茶出來。


    寧辰倒了一杯,仔細看了看,又聞了聞,並沒有察覺到什麽異常來。


    寧辰必須得承認,儒家這手段,就是花裏胡哨。


    當然寧辰現在也清楚了,儒家的這些能力。


    都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隻是有的代價大,有的代價比較小。


    比如憑空變出一壺茶,這個代價就不大。


    最多就是李子秋白讀幾頁書,不會產生浩然正氣而已。


    "說吧,你特意讓我來什麽事?"寧辰對李子秋問道。


    李子秋道:"院首,可知道定軍詩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佞臣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菠蘿絕不是鳳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菠蘿絕不是鳳梨並收藏我真是佞臣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