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的硬氣,自然是因為虎威軍重新支棱起來了。


    不僅支棱起來了,現在還跟氣運掛鉤在一起了。


    這就了不得了。


    之前讓人連正眼都看不上的府衛軍,


    不僅更名虎威軍,


    現在還陡然直接變成了一塊香餑餑。


    誰都想要占點府衛軍的便宜。


    除了寧辰以外。


    好在王林忙活這些事情,也沒跟寧辰商量的打算。


    應該上一次寧辰對王林消息屏蔽的事情,讓王林怕了寧辰,怕寧辰再次對自己消息屏蔽。


    王林不找寧辰,寧辰也樂得清閑。


    隻要時間一到,寧辰就可以**,收獲10000聲望點了。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寧辰基本上除了每日上朝,就是回家聽四個小丫鬟唱曲。


    沒辦法,這一次武昭的恩科,持續的時間太長了。


    都眼瞅著過年了,還沒完事。


    蘭香閣隻能繼續閉門謝客。


    雖然寧辰沒怎麽參與,定軍詩征集這個事。


    但,作為兵部和禮部的右侍郎。


    很多事情,又必須經過寧辰。


    其實倒也不是什麽棘手的事情,就是讓寧辰這個領導簽個字。


    而且別看寧辰這個領導,隻能排在三號。


    可是譜卻一點不小,所有文件都是尚書和左侍郎,簽了字之後,寧辰最後簽字。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寧辰是兵部和禮部尚書呢。


    隻有知道的人才知道,寧辰是懶得麻煩去看那些文字,所以非要等尚書他們簽完,自己再簽。這樣自己就不用看,直接簽字就行了。


    如此一連十幾日過去,又是一日散朝。


    王林追上寧辰,將寧辰拉倒了兵部。


    再來兵部,寧辰發現這兵部,跟自己上一次來是不一樣了。


    不說煥然一新,至少欣欣向榮了。


    很多破損的物件、擺設,都已經換新了。


    兵部的這些人,一個個的也都神采飛揚了起來。


    一些人明顯胖多了。


    顯然這段時日,沒少被吃請。


    以前沒有人搭理的兵部官員,現在也跟著虎威軍,一起成了香餑餑了。


    "兵相我都來了,有啥事咱們就說事吧,我回家還得吃午飯呢。"寧辰對王林說道。


    王林道:"寧大人,這次讓你過來,就是希望大家坐在一起。


    把整個流程再詳細的盤算一下。


    你也聽聽,看看我們說的有沒有什麽紕漏。"


    寧辰聽明白了,感情是打算讓自己這個兵部右侍郎,站在外人的角度上。


    幫兵部的這些人看看,他們的計劃有沒有什麽紕漏。


    想自己堂堂兵部右侍郎,都成為外人了。


    寧辰就有些氣不過。


    不過環顧了一圈,好像自己還真的是一個外人,因為寧辰目光掃過。


    屋子裏麵的這些兵部的官員,自己竟然有超過七成都不認識。


    但是所有兵部的官員,那對寧辰都是非常的熱情且恭敬。


    他們也不傻,他們當然明白。


    兵部能夠支棱起來,誰的功勞最大。


    沒有寧辰的話,他們能有今天這樣的榮光。


    並且以後能不能有更大的榮光,也指望著寧辰百家學院中的兵家呢。


    "下官見過寧大人!"


    "有禮、有禮!"


    "下官..."


    "老人家快快免禮。"


    從門口走到自己右侍郎的位置,寧辰一路都在應付這些熱情的兵部官員。


    寧辰明顯感覺到,跟在自己身後的王林,那一股子的酸勁。


    "大家都坐吧,都別站著了。"寧辰抬手示意道。


    "寧大人請先坐。"眾人說道。


    "要不兵相你先坐?"寧辰看向王林說道。


    "寧大人先坐吧,大家都是感念寧大人,你對虎威軍的付出。"王林醋意十足的說道。


    "兵相別這麽說,虎威軍能夠重振輝煌,那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大家一起做吧,總這麽站著也不是個事是不是。"


    最終還是王林,道:"都坐吧。"


    雖然王林說了,不過眾人還是等寧辰坐下了,他們才坐下。


    "行了,寧大人來了,我們開始吧。"王林招呼了一聲,就讓左侍郎開始講述整個流程。


    因為寧辰並沒有參與整個流程的設計,因此對於流程寧辰並沒有什麽感覺。


    隻是有一點,讓寧辰覺得有些不妥,因為這個流程當中,自己竟然需要出差。


    而且去的地方,距離豐京城還不算近。


    "我就有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麽要去靖山城?"寧辰等左侍郎說完之後問道。


    王林親自給寧辰解釋道:"寧大人有所不知,這事跟府衛軍的曆史有關。"


    接下來王林,就把府衛軍的曆史,給寧辰講了一下。


    靖山城是府衛軍輝煌之地,也是府衛軍衰落之地。


    靖山府衛是當年府衛軍盛極之時,最強的一隻府衛軍。


    靖山城本是靖王一脈祖地,府衛軍原本是靖王一脈的家將。


    當年靖王一脈就是憑借府衛軍,跟隨武朝太祖,南征北戰創立了武朝。


    武朝創立之後,靖王一脈將府衛軍留下來,保護武朝和人族內部。


    靖王則是單獨帶走了一支騎兵,前往南疆對抗蠻族。


    因為靖王的關係,所以那個時期的府衛軍,無論是名聲還是威望,都是非常之高。


    可是後來妖族就憑借一支小部隊,奇襲靖山城。


    結果這一支號稱最強的府衛軍,竟然所有人都沒有察覺。


    妖族破城之時,這些府衛軍竟然還在呼呼大睡。


    雖然後來證實,當時府衛軍入夢,是夢妖作祟。


    但那依然不能洗刷府衛軍的恥辱。


    畢竟那可是府衛軍當中最強的一支府衛軍,竟然都如此不堪。


    府衛軍從那一刻開始,就被逐漸的邊緣化了。


    由盛轉衰,接著又是由衰轉敗。


    然後就一直衰敗了這麽多年。


    府衛軍一直都是有傳承的習慣。


    比如說王林這個兵相的祖上,就是一輩輩傳下來的府衛軍。


    這些祖祖輩輩都願意當府衛軍的人,都是對府衛軍忠誠,對府衛軍有情結的人。


    否則的話,以王林的才學,他完全可以去禮部、戶部、刑部。


    可是他偏偏一步步朝著兵部努力,為的就是讓府衛軍重新發揚光大。


    現在這個機會來了,所以王林希望,虎威軍可以從靖山城再出發。


    對於出差,其實寧辰是抗拒的。


    但是這是人家府衛軍的情結,也是人家的傳承。


    何況大家對寧辰這麽熱情。


    搞的寧辰實在不好拒絕。


    所以寧辰就隻能答應下來了。


    "兵相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就沒有問題了。


    按照這個距離看的話,我們最遲後日就該出發了。


    殿下那邊,兵相又去說過此事嗎?"寧辰問道。


    王林打道:"還沒有。我覺得我們兵部應該先統一意見,然後再去與武昭殿下說明這個事情。"


    看著王林望著自己的眼神。


    寧辰一下子就懂了。


    王林是擔心萬一自己不同意,就等於武昭不同意。


    這一刻寧辰感覺自己被冒犯到了。


    就算王林為了報複自己,覺得自己比他這個兵相,在兵部更受歡迎。


    覺得自己會給武昭吹枕邊風。


    但是首先王林得有能力,把自己送到武昭的枕邊才行。


    轉念一想,反正自己這一次,主要就是打醬油。


    所以寧辰也犯不著,跟王林較這個勁。


    事情都確定了,兵部的這些大小官員都散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等這些人都走完了,就剩下王林和寧辰的時候。


    王林直接拿出了早就擬好的奏章,對寧辰道;"寧大人我們一起聯名上奏吧。"


    寧辰直接大筆一揮,寫下了自己的大名。


    這些日子寧辰就簽名簽的最多了,所以不在乎這一個簽名。


    王林是跟寧辰一起離開的,隻不過寧辰是回家,王林是去宮中上奏折。


    後天就必須啟程前往靖山城了,所以這事不能耽擱。


    果然在第二天,武昭就在朝上說了王林提議的這個事情。


    對於王林的這個提議,武昭自然是同意的。


    並且武昭表示,在定軍詩當日,自己也會帶領百官,通過傳送陣到達靖山城觀禮。


    至於兵部官員,則是可以即日啟程,前往靖山城去操辦定軍詩一切禮製流程。


    之所以寧辰他們需要靠走的,不能傳送陣。


    實在是傳送陣開啟一次,有點貴。


    以武朝現在的底子,是真沒辦法多開傳送陣。


    因此寧辰他們兵部的這些官員,就隻能是提前出發。


    寧辰作為兵部右侍郎,自然是要同行。


    負責護送的則是東寧府800府衛軍中的一半。


    李子秋因為越州一戰,同樣獲得了隨行的機會。


    從豐京城到靖山城,有兩千多裏的路程。


    為了速度,王林規定所有人都必須騎馬,不可坐車和坐轎。


    對於做慣了馬斯萊斯的寧辰,這麽騎馬顛簸還真的讓寧大人有點不適應。


    好在一路上風景還不錯。


    尤其是對於穿越之後,第一次離開豐京城的寧辰來說。


    那種原生態的自然景觀,還是會讓人感覺好奇和賞心悅目的。


    至少不會讓寧辰感覺路上,那麽無聊。


    五天之後,寧辰他們這一隊人馬,就到達了靖山城。


    靖山城按照正常的行政劃分的話,它的規模隻能算是縣城。


    奈何這裏出了一個靖王,這就給了靖山城不同的意義了。


    因此別看靖山城是縣城規模,但是所有的城守那都是高配。


    靖山城的城守也不是縣令,而是府尹。


    同時靖山城當中,依然還是有著府衛軍也就是現在的虎威軍。


    寧辰他們隊伍剛到,靖山城的虎威軍和靖山城的府尹,就已經在城門口等候了。


    官場上的繁文縟節,自然不用寧辰操心。


    倒是寧辰發現這靖山城的城門有點意思。


    "這裏好像過去,不叫靖山城。"寧辰看著城門上,明顯後改的城名,對身旁的李子秋說道。


    李子秋回答道:"是的院首,這裏原來的確不叫靖山城。


    這裏原來叫靖康城。


    取康寧樂業之意義。


    同時也是對靖王一脈,表達尊敬。


    想要表示是靖王一脈,給此城帶來了康寧和安樂。"


    寧辰點點頭:"那後來改成靖山城,就是因為那一次兵敗?"


    李子秋再次答道:"沒錯。當年那一次兵敗之後。再用靖康兩個字就不合適了。


    再叫靖康成,就是對靖王的羞辱了。


    原本是打算叫靖殤城的,可是同樣覺得對靖王會有所冒犯。"


    李子秋這麽說,寧辰就明白為何要叫靖山城了。


    這是諧音梗。


    這得扣錢。


    眾人入城之後,就被安排到了驛館當中。


    王林根本不顧一路勞頓,直接就開始安排起了工作。


    沒辦法,還有十幾天就要確定定軍詩了。


    王林沒工夫休息。


    兵部的一眾官員,按照之前的安排,都各自忙碌了起來。


    最閑的就是寧辰和李子秋了。


    寧辰是幹脆就沒有被安排什麽工作。


    李子秋本來就不是人家兵部的人,王林怎麽好意思給李子秋安排任務。


    靖山城的府尹,還是特意過來拜訪了一下寧辰。


    順便給寧辰安排了一個向導,讓寧辰可以方便的在靖山城當中遊玩。


    本來寧辰是打算去看看靖山城,人民娛樂項目和精神生活建設的情況。


    可是聽說靖山城中的教坊司和勾欄,因為定軍詩這事,全部暫時休息了。


    寧辰就沒了逛靖山城的意願了。


    靖山城就是一個縣城,就算出了一個靖王。


    一直都是高配的情況,但是它依然還是一個縣城。


    它就算再繁華,也不能有豐京繁華不是。


    因此寧辰幹脆就窩在驛館裏麵,等著最後的結算就好了。


    偌大的驛館,幾乎就隻有寧辰和李子秋兩個人。


    王林他們幾乎都是早出晚歸,寧辰也不知道他們忙活什麽。


    也沒興趣,去想他們忙活什麽。


    "院首,禮部那邊,有向你發出為虎威軍做定軍詩的邀請嗎?"一連幾天之後,李子秋在吃飯的時候,忽然對寧辰問道。


    寧辰愣了一下,然後搖搖頭:"沒有。不過我本來就是兵部右侍郎,禮部邀請我一個兵部右侍郎,你不覺得有點奇怪嗎?"


    李子秋眉頭皺了皺,道:"希望是我多想了。"


    "多想什麽?"寧辰反問道。


    李子秋道:"院首,我覺得朝廷中的一些人,好像都在有意的要將大人你和府衛軍切割開。"


    寧辰再次一愣,然後笑道:"你是看我太閑了,天天也不出去跟兵部這些人一起忙活,所以才有這樣的感覺是嗎?"


    李子秋點了點頭。


    寧辰反問道:"你覺得我一個,全程都沒有參與過定軍詩征集討論的人,他們能讓我幹點什麽?


    王林想讓我幹什麽之前,還得先給我解釋一下,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


    有這個功夫,王林自己都把活給幹完了。"


    李子秋聽了寧辰的話,道:"看來真的是我多想了。"


    寧辰反問道:"你怎麽會覺得,他們要把我跟虎威軍分開。


    虎威軍能夠重啟是因為我,


    虎威軍的改革方案也是我提的,


    虎威軍以後能否長足發展都得看兵家。"


    李子秋道:"正是因為院首,在虎威軍當中留下了這麽深的烙印。


    所以我才擔心,會否有人覺得,院首你對虎威軍的影響力太大了。


    因此這定軍詩,才不希望大人你來做。"


    寧辰聽了李子秋這個觀點,說道:"你是覺得會有人擔心,我變成下一個定國侯?"


    李子秋搖搖頭說道:"院首,如果你隻是變成下一個定國侯,他們都不擔心。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小書亭app</a>


    可能會有些人擔心院首你變的,比定國侯還要讓他們感覺棘手。"


    李子秋這麽說,倒是不算錯。


    就自己現在這名聲,如果自己真的變的跟定國侯一樣,手握重兵。


    那的確是會讓很大一批人,夜不能寐。


    這樣的擔心寧辰覺得會有。


    但是把這個擔心,關聯到定軍詩,寧辰覺得百官可能沒這麽閑。


    自己在他們的眼中可能算是有些詩才,但是怎麽說呢。


    作詩這種事情,在他們的眼中,還是一件很高端的雅事。


    至於千古名句,在他們的眼中,那也是偶得之,絕對不能常常為之。


    所以寧辰是真的覺得,李子秋這個擔心有點多餘。


    兩個人不再繼續討論這個事情。


    倒是接下來的幾日,驛館當中還有靖山城中,就非常的熱鬧了。


    因為從全國各地而來,準備做定軍詩的人,都集中到了靖山城。


    不僅僅是雲山書院的那些大儒,還有一些灤州的半聖世家和其他一些書院的儒生大儒,全部聚集到了靖山這個地方。


    麵對氣運的誘惑,還是沒有幾個人能夠淡定的。


    別說武昭直接定九鼎大家過來爭搶氣運。


    就是加入順帝當年繼位,直接就定氣運。


    那都會有一些人,願意過來效勞以分潤一些氣運的。


    氣運,唯有以國家的行事才能凝聚的最多。


    當年三皇五帝定九鼎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這個事情。


    之所以如此的設定,那也是為了讓人族可以聚在一起。


    不至於一盤散沙,到時候被蠻族各個擊破。


    所以你想要分潤氣運,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為國家為人族出力。


    三皇五帝的這個設定,無論是站在家國天下,還是站在人族的角度上,都堪稱精妙絕倫。


    從十三州各處來的大儒,倒是沒有人來見寧辰的。


    不過從各個府來靖山城的都尉,來的第一個事情,就是過來拜見寧辰。


    在所有虎威軍都尉的眼中,寧辰就如同當年開府衛軍的靖王一樣。


    當年是靖王讓府衛軍青史留名,今日換成了寧辰,讓虎威軍重振雄風。


    所以不管從哪兒來的虎威軍都尉,第一個事情都是來拜見寧辰。


    而寧辰通過他們也知道了。


    十三州各府的府衛軍不可能全來,所以隻能派代表。


    但是整個定軍詩的過程,會通過陣法向所有的府衛軍展示。


    也就是說整個過程,都會現場直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佞臣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菠蘿絕不是鳳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菠蘿絕不是鳳梨並收藏我真是佞臣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