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防盜,一會更新,不會重複扣費~~~~
“請孔師明示。”寧辰沒太明白,孔祭酒的意思。
“定國侯那邊上繳了自己的兵符,的確是表示支持小武昭。
同時的確有逼迫藩王和親王,學自己一樣上繳兵權的意思。
隻是靖王在南邊大敗,現在就有些尷尬了。
南邊的大敗,勢必會讓整個朝廷的布置都更新傾向南邊。
如此一來的話,北邊的壓力就全部落在了北方四州上。
北方四州恰是這些秦王和藩王,鎮守的地方。
他們這個時候上繳自己的兵符,小武昭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收的話,北方一旦出現戰事。
所有調兵遣將的事情,就都會落在小武昭的頭上。
到時候但凡出現紕漏,北方的防線被突破。
小武昭就萬劫不複了。
失去儲君之位都是輕的,被直接處死都有可能。
可是如果這個時候不收,那以後也就沒有機會收了。”
寧辰聽了孔祭酒的話,就對處死兩個字非常的重視。
“好歹是儲君,不至於出現一點紕漏,說處死就處死吧?”寧辰皺眉問道。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寧辰的計劃當中,武昭隻是為自己無敵之前,暫時的沉寂下來。
畢竟女帝和公主,感覺可能不一樣的。
所以寧辰心裏麵是絕對不希望武昭有事的。
徐牧之接口為寧辰解釋道:“邊關之事皆為大事,如果北邊僅僅隻是被突破,卻並沒有造成太大損失的話。
那或許隻是失去儲君之位。但是如果要是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然後還丟失了城池的話。
為了打回去,殺指揮嚴重不當,或者當了逃兵的皇室子弟祭旗。
這樣的事情,還是發生過好幾次的。”
“幸虧過來問了一嘴,要不然的話,武昭還被自己害死了。”
寧辰心中不由也鬆了一口氣。
孔祭酒看了一眼寧辰繼續說道:“小武昭現在想要解圍的話,無非是兩個選擇。
第一個就是接了這些兵權,等北方發生變故的時候。
憑借自己的力量,直接一擊定乾坤。
這樣一來的話,皇位就沒有什麽懸念了。
不過此招太險了一些。
第二個的話就是不收他們的兵符,慢慢積蓄自己的力量。
一點點扭轉乾坤就好。”
寧辰謝過了孔祭酒,不過寧辰這兩招都不打算采用。
寧辰打算采用自己的招來化解這個事情,保護己方大武昭。
當然同時的話,寧辰還要把【佞】點穩穩的拿到手。
因為寧辰感覺,自己好像是發現了,這係統真正的使用方法了。
對於這一次穩穩的拿下【佞】點,寧辰非常的有信心。
“孔師你這兒有那三個皇子的資料嗎?”寧辰對孔祭酒問道。
孔祭酒沒回答,倒是徐牧之回答了寧辰的問題:“我這裏就有他們的詳細資料。”
說著話徐牧之直接拿出了一塊玉簡,對寧辰說道:“這上麵有皇室宗親的所有資料信息。”
在古代收集這些,可是殺頭的重罪。
啊,是定國侯讓你收集的,那沒事了。
當然對皇室宗親來說,這個時候就得想著,要不要藏一兩個血脈在民間什麽的。
省的萬一做了什麽事情,吧定國侯一鍋端了。
把徐牧之給的資料,仔細的看過了一遍,寧辰才離開國子監。
從國子監離開之後,寧辰又把自己想到的計劃,在心中默默的推演了一下。
這一次寧辰覺得自己一定行!
寧辰之所以如此自信,自己這一次一定可以成功。
是因為寧辰,發現之前完全是走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因此這一波,寧辰肯定穩。
第二日一早,寧辰帶著萬弘和徐牧之要的【赤焰】一起來到了國子監。
黑騎早已等候出發,清點了數量之後,徐牧之給寧辰開了一張有定國侯私印的條子。
憑借這張條子,萬弘就可以去戶部領銀子去了。
徐牧之在臨離開之前,先是對孔祭酒深深一拜。
而後就對寧辰說道:“如果無事,可去正氣長城看看。
那裏才是我輩男兒,當去的地方。”
寧辰斜眼看著徐牧之:“別我輩、我輩的。咱倆不是一輩的。
我今年才二十一,你老看著有五十了吧。”
徐牧之:ヽ(`⌒′メ)ノ
修行是可以讓人延緩衰老的,就比如說孔祭酒,明明七十多歲的人。
可是就始終保持著,白衣勝雪,中年老帥13的形象。
再比如徐牧之,明明今年四十九,看上去還跟年輕人差不多。
當然徐牧之這個年齡,在修行者當中,還真的隻能算是年輕人。
至於寧辰這種,完全不算是人。
“我真羨慕你們,可以活這麽久。”
聽聽這是人話嗎?
隻是徐牧之他是真的不知道,寧辰這羨慕,是發自肺腑的羨慕。
畢竟徐牧之永遠都不會明白:你所嫌棄的,正是別人拚命想要得到的。
徐牧之留下了一個表情包,然後關閉了對話框。
帶著酒和黑騎,離開了豐京。
徐牧之離開豐京,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
畢竟經過兩天發酵,靖王大敗,在豐京官場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
民間還尚不知道這件事情。
因為沒有那個人,覺得自己可以承受靖王的怒火。
大家都不敢把這個事情,傳遞到民間。
所以靖王大敗,就成為了大家共同的秘密。
兩個官員見麵,先不張嘴,一個人指著銅鏡,一個人把銅鏡打翻。
這樣兩個人就明白了,大家都是一個秘密圈的人了。
又是一旬時間過去,時間來到了十月十一。
今日是武昭監國百日之期。
按照武朝的禮製,今日親王和藩王,都要拜見新儲君。
同時在今日,文武百官,均可以隨意上奏。
指出新儲君的過失,無論是否禦史均不會引言而獲罪。
而且今日的早朝,消失眾人視野一百天的順帝,會出來亮個相。
寧辰到宮門的時候,發現文武百官今日來的很整齊不說。
關鍵是大家的官服,看上去都嶄新、嶄新的。
這個畫麵,讓寧辰想到了,自己小學開運動會的時候。
清一色的校服和小白鞋,那小白鞋白的都晃眼,一個個看上去都精神抖擻的。
在最靠近宮門的那裏,有九個穿著蟒袍的人,站在那裏。
蟒袍是親王和藩王的服裝。
親王穿九蟒服,藩王穿七蟒服。
所以那三個是親王,那六個是藩王,倒是容易分辨。
雖然寧辰沒見過三個親王,但是他們三個的資料,寧辰都在徐牧之那裏看過了。
想要分辨三個還是很容易的。
那個麵相老成,年紀最大,對任何人都和顏悅色,就差把仁義兩個字寫在臉上的就是大皇子——武豫。
另外一個桀驁不馴,生人勿進的是三皇子——武炎。
最後一個左右逢源,看上去狂放不羈的就是七皇子——武昂。
剩下的六個藩王,其中有三個藩王,寧辰直接略過了。
原因無它,因為這三個藩王,其實就是三個皇子的舅舅。
所以記住他們完全沒用,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支持三位親王的。
為何他們不支持自己的子嗣。
這個他們倒是想,可是在做這個事情之前。
他們得問問靖王的鐵騎答應不答應。
必須得說,靖王鐵騎的存在。
對於武氏來說,的確是一大幸事。
雖然武朝也麵臨著藩王擁兵自重的事情,可是這些藩王就算想造反,那也必須支持武氏血脈。
前朝倒是有人,趁著先帝駕崩,想要趁亂搞事情。
結果靖王鐵騎,僅僅用了三日,就從南疆天降。
一日便結束戰鬥,那想要搞事情的藩王全家幾百口子。
直接被弄成了京觀,擺放在了家門口。
另外三位藩王當中,隻有一個長的跟蛇精一樣的藩王,讓寧辰多看了兩眼。
這一家藩王,就是上位替補消失的那家藩王位置的新貴。
當然最讓寧辰關注的他的原因還是,這是一個有妖族血統的藩王。
他的母親,就跟這個藩王的長相一般,是一條蛇。
唯一可惜的是,這家藩王不姓許。
七皇子武昂看到寧辰來了,倒是遙遙示意了一下。
這符合生意人的做法,買賣不成仁義在。
萬一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呢。
寧辰同樣遙遙回禮了一下。
隻是這一來一回,瞬間就讓很多人產生了無數的解讀。
現在比較敏感,臣子與這些親王之間一個眼神的交流,都會被有心人記錄下來。
所以百官們今天大都低著頭,不靠近親王那一圈。
武昂倒是沒想到寧辰敢在這個時候,回應自己。
不由得笑了一下,覺得寧辰到是一個妙人。
自己應當深入的與寧辰溝通一下,說不定兩人之間還能有點別的合作。
鼓聲響起。
這一次,親王與藩王走在前麵。
百官跟在後麵,保持了一定距離。
所有人進入金鑾殿當中,寧辰再次看到了消失百日的順帝。
必須得說一下,順帝這百日修仙,還是有點成效的。
順帝現在看起來,的確是比百日之前年輕了許多,同時容光煥發了許多。
可見皇帝這活,的確不太好幹。
武昭還是做在她往日監國的位置。
“參見陛下,參見殿下!”
眾人齊齊行禮。
等順帝讓眾人免禮,眾人才起身。
百日監國,這些都是有禮製跟著。
所以寧辰在下麵站著聽就好了。
一係列的歌功頌德,各種彩虹屁之後。
就開始百官諫言武昭了。
寧辰覺得這事,實在太流於表麵了。
就算今天說啥都不因言獲罪,但是誰不怕被武昭記恨。
何況呼現在朝廷還多了一個法相。
刑不上大夫這種,早就成為曆史了。
除了禦史這一塊還有點特權,其他人就別想了。
百官諫言之後,就輪到親王和藩王的拜見了。
一番行禮之後,終於到了這場禮製的高潮了。
大家該表(送)忠(禮)心(物)了!
不約而同的,六個藩王和三個親王,都送上了他們的手中的兵符,以表衷心。
他們會同時送上兵符這個事情,武昭其實早就得到了消息。
所以當他們同時送來兵符的時候,武昭並沒有太多的意外。
藩王和親王的兵符,都送上來了。
接下來就看武昭如何的應對了。
是接還是不接。
“三位臣兒,六位愛卿,能有如此氣度,朕心甚慰。”
順帝一臉和氣的說道。
順帝肯定一臉和氣,因為這事就跟他沒什麽關係。
並且這事傳出去吧,還能讓順帝的名聲往上走一走。
在他的治理下,皇室宗親兄友弟恭。藩王更是明事理,識大體。
這都是他的功勞。
“陛下,臣有話要說。”順帝還沒等將兵符,命人交給武昭,寧辰就站了出來。
寧辰,順帝還是印象很深刻的。
畢竟是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戰友。
“寧愛卿有什麽話要說,隻管說來就好。”
寧辰說道:“陛下,臣以為,現在非但不應收回六位藩王和三位秦王的兵符。
還應該大大的封賞他們才是。
六位藩王、三位親王衛國戍邊,勞苦功高。
現在收回兵符,豈不是讓天下人非議。
所以臣認為,此時應當彰顯皇恩浩蕩。
應當趁著殿下百日監國的機會。
好好的封賞九位為國戍邊之人。
讓天下人看到,陛下從沒有忘記過他們。”
這跟他們給寧辰的劇本,完全不一樣。
一時間三個親王,都回頭看向了寧辰。
寧辰同樣給他們一個:你們放心,我是收了錢的,我懂該怎麽做的表情。
隻是寧辰是真的懂,該怎麽做嗎?
再看看武昭的表情,好像對寧辰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站出來也完全沒有預料。
“陛下,臣反對寧大人的提議。
三位親王是為武朝守江山,太祖說過,守江山,這本就是親王、太子分內之事。
既然是分內之事,就不應當再封賞了。
六位藩王,的確勞苦功高。
可是曆朝曆代,早已賞賜足夠多了。
六位藩王的王位,現在都已經是世襲罔替,已經皇恩浩蕩了。”
寧辰看了一眼站出來,積極配合自己的孫克儉。
第一次覺得老孫同誌,如此的可愛。
這個時候,就是必須得有人站出來反駁自己。
這樣才顯得自己足夠的奸佞。
“請孔師明示。”寧辰沒太明白,孔祭酒的意思。
“定國侯那邊上繳了自己的兵符,的確是表示支持小武昭。
同時的確有逼迫藩王和親王,學自己一樣上繳兵權的意思。
隻是靖王在南邊大敗,現在就有些尷尬了。
南邊的大敗,勢必會讓整個朝廷的布置都更新傾向南邊。
如此一來的話,北邊的壓力就全部落在了北方四州上。
北方四州恰是這些秦王和藩王,鎮守的地方。
他們這個時候上繳自己的兵符,小武昭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收的話,北方一旦出現戰事。
所有調兵遣將的事情,就都會落在小武昭的頭上。
到時候但凡出現紕漏,北方的防線被突破。
小武昭就萬劫不複了。
失去儲君之位都是輕的,被直接處死都有可能。
可是如果這個時候不收,那以後也就沒有機會收了。”
寧辰聽了孔祭酒的話,就對處死兩個字非常的重視。
“好歹是儲君,不至於出現一點紕漏,說處死就處死吧?”寧辰皺眉問道。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寧辰的計劃當中,武昭隻是為自己無敵之前,暫時的沉寂下來。
畢竟女帝和公主,感覺可能不一樣的。
所以寧辰心裏麵是絕對不希望武昭有事的。
徐牧之接口為寧辰解釋道:“邊關之事皆為大事,如果北邊僅僅隻是被突破,卻並沒有造成太大損失的話。
那或許隻是失去儲君之位。但是如果要是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然後還丟失了城池的話。
為了打回去,殺指揮嚴重不當,或者當了逃兵的皇室子弟祭旗。
這樣的事情,還是發生過好幾次的。”
“幸虧過來問了一嘴,要不然的話,武昭還被自己害死了。”
寧辰心中不由也鬆了一口氣。
孔祭酒看了一眼寧辰繼續說道:“小武昭現在想要解圍的話,無非是兩個選擇。
第一個就是接了這些兵權,等北方發生變故的時候。
憑借自己的力量,直接一擊定乾坤。
這樣一來的話,皇位就沒有什麽懸念了。
不過此招太險了一些。
第二個的話就是不收他們的兵符,慢慢積蓄自己的力量。
一點點扭轉乾坤就好。”
寧辰謝過了孔祭酒,不過寧辰這兩招都不打算采用。
寧辰打算采用自己的招來化解這個事情,保護己方大武昭。
當然同時的話,寧辰還要把【佞】點穩穩的拿到手。
因為寧辰感覺,自己好像是發現了,這係統真正的使用方法了。
對於這一次穩穩的拿下【佞】點,寧辰非常的有信心。
“孔師你這兒有那三個皇子的資料嗎?”寧辰對孔祭酒問道。
孔祭酒沒回答,倒是徐牧之回答了寧辰的問題:“我這裏就有他們的詳細資料。”
說著話徐牧之直接拿出了一塊玉簡,對寧辰說道:“這上麵有皇室宗親的所有資料信息。”
在古代收集這些,可是殺頭的重罪。
啊,是定國侯讓你收集的,那沒事了。
當然對皇室宗親來說,這個時候就得想著,要不要藏一兩個血脈在民間什麽的。
省的萬一做了什麽事情,吧定國侯一鍋端了。
把徐牧之給的資料,仔細的看過了一遍,寧辰才離開國子監。
從國子監離開之後,寧辰又把自己想到的計劃,在心中默默的推演了一下。
這一次寧辰覺得自己一定行!
寧辰之所以如此自信,自己這一次一定可以成功。
是因為寧辰,發現之前完全是走入了一個思維誤區。
因此這一波,寧辰肯定穩。
第二日一早,寧辰帶著萬弘和徐牧之要的【赤焰】一起來到了國子監。
黑騎早已等候出發,清點了數量之後,徐牧之給寧辰開了一張有定國侯私印的條子。
憑借這張條子,萬弘就可以去戶部領銀子去了。
徐牧之在臨離開之前,先是對孔祭酒深深一拜。
而後就對寧辰說道:“如果無事,可去正氣長城看看。
那裏才是我輩男兒,當去的地方。”
寧辰斜眼看著徐牧之:“別我輩、我輩的。咱倆不是一輩的。
我今年才二十一,你老看著有五十了吧。”
徐牧之:ヽ(`⌒′メ)ノ
修行是可以讓人延緩衰老的,就比如說孔祭酒,明明七十多歲的人。
可是就始終保持著,白衣勝雪,中年老帥13的形象。
再比如徐牧之,明明今年四十九,看上去還跟年輕人差不多。
當然徐牧之這個年齡,在修行者當中,還真的隻能算是年輕人。
至於寧辰這種,完全不算是人。
“我真羨慕你們,可以活這麽久。”
聽聽這是人話嗎?
隻是徐牧之他是真的不知道,寧辰這羨慕,是發自肺腑的羨慕。
畢竟徐牧之永遠都不會明白:你所嫌棄的,正是別人拚命想要得到的。
徐牧之留下了一個表情包,然後關閉了對話框。
帶著酒和黑騎,離開了豐京。
徐牧之離開豐京,並沒有引起太大波瀾。
畢竟經過兩天發酵,靖王大敗,在豐京官場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
民間還尚不知道這件事情。
因為沒有那個人,覺得自己可以承受靖王的怒火。
大家都不敢把這個事情,傳遞到民間。
所以靖王大敗,就成為了大家共同的秘密。
兩個官員見麵,先不張嘴,一個人指著銅鏡,一個人把銅鏡打翻。
這樣兩個人就明白了,大家都是一個秘密圈的人了。
又是一旬時間過去,時間來到了十月十一。
今日是武昭監國百日之期。
按照武朝的禮製,今日親王和藩王,都要拜見新儲君。
同時在今日,文武百官,均可以隨意上奏。
指出新儲君的過失,無論是否禦史均不會引言而獲罪。
而且今日的早朝,消失眾人視野一百天的順帝,會出來亮個相。
寧辰到宮門的時候,發現文武百官今日來的很整齊不說。
關鍵是大家的官服,看上去都嶄新、嶄新的。
這個畫麵,讓寧辰想到了,自己小學開運動會的時候。
清一色的校服和小白鞋,那小白鞋白的都晃眼,一個個看上去都精神抖擻的。
在最靠近宮門的那裏,有九個穿著蟒袍的人,站在那裏。
蟒袍是親王和藩王的服裝。
親王穿九蟒服,藩王穿七蟒服。
所以那三個是親王,那六個是藩王,倒是容易分辨。
雖然寧辰沒見過三個親王,但是他們三個的資料,寧辰都在徐牧之那裏看過了。
想要分辨三個還是很容易的。
那個麵相老成,年紀最大,對任何人都和顏悅色,就差把仁義兩個字寫在臉上的就是大皇子——武豫。
另外一個桀驁不馴,生人勿進的是三皇子——武炎。
最後一個左右逢源,看上去狂放不羈的就是七皇子——武昂。
剩下的六個藩王,其中有三個藩王,寧辰直接略過了。
原因無它,因為這三個藩王,其實就是三個皇子的舅舅。
所以記住他們完全沒用,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支持三位親王的。
為何他們不支持自己的子嗣。
這個他們倒是想,可是在做這個事情之前。
他們得問問靖王的鐵騎答應不答應。
必須得說,靖王鐵騎的存在。
對於武氏來說,的確是一大幸事。
雖然武朝也麵臨著藩王擁兵自重的事情,可是這些藩王就算想造反,那也必須支持武氏血脈。
前朝倒是有人,趁著先帝駕崩,想要趁亂搞事情。
結果靖王鐵騎,僅僅用了三日,就從南疆天降。
一日便結束戰鬥,那想要搞事情的藩王全家幾百口子。
直接被弄成了京觀,擺放在了家門口。
另外三位藩王當中,隻有一個長的跟蛇精一樣的藩王,讓寧辰多看了兩眼。
這一家藩王,就是上位替補消失的那家藩王位置的新貴。
當然最讓寧辰關注的他的原因還是,這是一個有妖族血統的藩王。
他的母親,就跟這個藩王的長相一般,是一條蛇。
唯一可惜的是,這家藩王不姓許。
七皇子武昂看到寧辰來了,倒是遙遙示意了一下。
這符合生意人的做法,買賣不成仁義在。
萬一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呢。
寧辰同樣遙遙回禮了一下。
隻是這一來一回,瞬間就讓很多人產生了無數的解讀。
現在比較敏感,臣子與這些親王之間一個眼神的交流,都會被有心人記錄下來。
所以百官們今天大都低著頭,不靠近親王那一圈。
武昂倒是沒想到寧辰敢在這個時候,回應自己。
不由得笑了一下,覺得寧辰到是一個妙人。
自己應當深入的與寧辰溝通一下,說不定兩人之間還能有點別的合作。
鼓聲響起。
這一次,親王與藩王走在前麵。
百官跟在後麵,保持了一定距離。
所有人進入金鑾殿當中,寧辰再次看到了消失百日的順帝。
必須得說一下,順帝這百日修仙,還是有點成效的。
順帝現在看起來,的確是比百日之前年輕了許多,同時容光煥發了許多。
可見皇帝這活,的確不太好幹。
武昭還是做在她往日監國的位置。
“參見陛下,參見殿下!”
眾人齊齊行禮。
等順帝讓眾人免禮,眾人才起身。
百日監國,這些都是有禮製跟著。
所以寧辰在下麵站著聽就好了。
一係列的歌功頌德,各種彩虹屁之後。
就開始百官諫言武昭了。
寧辰覺得這事,實在太流於表麵了。
就算今天說啥都不因言獲罪,但是誰不怕被武昭記恨。
何況呼現在朝廷還多了一個法相。
刑不上大夫這種,早就成為曆史了。
除了禦史這一塊還有點特權,其他人就別想了。
百官諫言之後,就輪到親王和藩王的拜見了。
一番行禮之後,終於到了這場禮製的高潮了。
大家該表(送)忠(禮)心(物)了!
不約而同的,六個藩王和三個親王,都送上了他們的手中的兵符,以表衷心。
他們會同時送上兵符這個事情,武昭其實早就得到了消息。
所以當他們同時送來兵符的時候,武昭並沒有太多的意外。
藩王和親王的兵符,都送上來了。
接下來就看武昭如何的應對了。
是接還是不接。
“三位臣兒,六位愛卿,能有如此氣度,朕心甚慰。”
順帝一臉和氣的說道。
順帝肯定一臉和氣,因為這事就跟他沒什麽關係。
並且這事傳出去吧,還能讓順帝的名聲往上走一走。
在他的治理下,皇室宗親兄友弟恭。藩王更是明事理,識大體。
這都是他的功勞。
“陛下,臣有話要說。”順帝還沒等將兵符,命人交給武昭,寧辰就站了出來。
寧辰,順帝還是印象很深刻的。
畢竟是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戰友。
“寧愛卿有什麽話要說,隻管說來就好。”
寧辰說道:“陛下,臣以為,現在非但不應收回六位藩王和三位秦王的兵符。
還應該大大的封賞他們才是。
六位藩王、三位親王衛國戍邊,勞苦功高。
現在收回兵符,豈不是讓天下人非議。
所以臣認為,此時應當彰顯皇恩浩蕩。
應當趁著殿下百日監國的機會。
好好的封賞九位為國戍邊之人。
讓天下人看到,陛下從沒有忘記過他們。”
這跟他們給寧辰的劇本,完全不一樣。
一時間三個親王,都回頭看向了寧辰。
寧辰同樣給他們一個:你們放心,我是收了錢的,我懂該怎麽做的表情。
隻是寧辰是真的懂,該怎麽做嗎?
再看看武昭的表情,好像對寧辰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站出來也完全沒有預料。
“陛下,臣反對寧大人的提議。
三位親王是為武朝守江山,太祖說過,守江山,這本就是親王、太子分內之事。
既然是分內之事,就不應當再封賞了。
六位藩王,的確勞苦功高。
可是曆朝曆代,早已賞賜足夠多了。
六位藩王的王位,現在都已經是世襲罔替,已經皇恩浩蕩了。”
寧辰看了一眼站出來,積極配合自己的孫克儉。
第一次覺得老孫同誌,如此的可愛。
這個時候,就是必須得有人站出來反駁自己。
這樣才顯得自己足夠的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