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黃好義一路走來,章越別的功夫沒有長進,這本事倒是一路見長。
眾人聊了一會,過了片刻。
但聞雲板聲一響,幾名官員走進了廳堂,眾人見了皆避至一旁,一並口稱先生。
“無需多禮,讓老夫見一見當今一時俊傑的風采。”
中央的老者言道,左右學生盡是抬起頭。但見這位老者一望即知是飽學鴻儒,盡管麵有病容,但這份氣度實是令人見之難忘。
章越心道,莫非這位即是胡瑗安定先生?
想到這裏,章越心底一陣激動。
竟然這個場合,還能見到他。
聽聞他如今雖為太子中舍,天章閣侍講,勾管太學,但聽聞身子一直不好,除了考教訓導與執掌學規,久已不見學生了。
但沒料到麵試學生這個場合,他仍是會親自到場。
章越看著這位老者,不由心底激動。
這位老者是周敦頤,程頤,範純仁等等大牛的老師。
範仲淹及後來的王安石對他都是佩服不已。
他與孫複,石介並稱宋初三先生,都是範仲淹手下的變法大將。如今範仲淹,孫複,石介先後逝去,唯有他仍是健在。
範仲淹主持慶曆新政雖是以失敗而告終,但官家仍以胡瑗主管太學,曾為範仲淹左膀右臂的歐陽修於嘉佑二年為科舉主考官。
可知新政雖以失敗而告終,但官家沒有放棄這一主張,讓歐陽修,胡瑗主持太學,貢舉,為國家儲才。
不過被官家譽為‘真先生’的胡瑗,範仲淹的半個老師,生命怕是馬上要走到了盡頭。
胡瑗強撐病體,親自負責太學生招收之事,足見他對為國舉才之事的慎重,真真切切地希望選出幾個有用之才,將來為國之棟梁。
什麽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
反而章越方才一群人在那邊‘凡爾賽’,好似自己被迫勉強才來太學一般,倒顯得有幾分慚愧。
胡瑗看了一遍眾人,問道:“老夫胡瑗,如今勾管太學,不知爾等為何來太學?”
眾人沉默一陣,此時一名學生上前道:“稟安定先生,國事垂危之如今,昔歲幣和契丹,尚可言遼國勢大,但連西夏亦以歲幣和之。國辱則臣辱,國事到了如今這地步,實因循不改,弊壞日甚,昔範相公殫精竭慮,以遂欲更天下弊,然卻……如今天下乍看並無大事,實則民變兵亂一日多似一日,一年多過一年,然若不早為提備,事未可知。”
章越心道,這話說得牛啊,妥妥的就是課代表的水平。
胡瑗點點頭了道:“然也,此正乃老夫勾管太學之宗旨……”
這名學生聞言大喜,卻聽胡瑗下一句道:“然卻全非爾等來此之意。”
這名學生聞言又有些神色掛不住。
章越,黃好義對視一眼,暗自好笑。
“方才我在隔壁書室,聽聞有人言來太學是因‘太學還可以’,‘太學可以白吃白住’,‘饅頭不錯’。”
下麵學生一片麵紅耳赤。
章越心道,好個安定先生,實不是個厚道人,居然貓在一旁偷聽。這回完蛋了,連底褲都被看穿了。
˙眾學生之中羞澀之人不在少數,另一邊則有人偷偷嘲笑。
但見胡瑗緩緩道:“其實兩個說法都不好,一個不能明體,一個不能達用,一為過,二為不及,汝等無論來不來太學,需先求‘明體達用’之道為先。”
方才那名學生正色道:“先生,報效國家,如臣子報效朝廷,為何不能稱為明體呢?學生方才這番話可是出自真心實意。”
胡瑗點了點頭道:“誠然……”
這時候章越心想,我不出手,誰出手。這個問題我會。
當即章越心念一動,排眾而出:“安定先生,此話學生想試答之。”
胡瑗看了章越一眼點了點頭。
章越道:“學生以為忠君以孝為本,故而自古三代以來,仁君聖祖莫不以孝治理天下。故而忠臣良將必出於孝子之門,對父母不孝,又何談為國盡忠,為君王盡命?”
那學生道:“吾孝聞於鄉裏,昔日……”
章越微微一笑道:“兄台之孝不用多言,我並非言兄不孝,我是說試想有一戲子,演一至孝之子,那麽可以說他是天下最孝順之人麽?”
眾人聞言皆是笑出了聲。這個例子夠打臉。
“這……”這學子一時失語,隨即言道,“按你這麽說,那麽我們百姓之孝行孝舉都是虛行作偽麽?朝廷又何必表彰節義之士麽?”
章越早知對方有此一問,於是失笑道:“兄台所言有道理,這也是為何方才判監所言‘明體達用’。”
“正所謂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論心即是明體,論跡即是達用,以心論跡,這就是明體達用了。”
這一番話說完,一旁胡瑗和國子監眾教官不由上下打量起章越。
與章越的眾考生們也都是刮目相看,原本以為對方不過是誇誇其談之徒,怎麽……怎麽誇誇其談之本事如此厲害,連眾教官都被蒙住了。
那名學子不能再言。
眾教官們也是低聲言語。
胡瑗上下打量章越了一番道:“好個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此話出自何典何章?”
章越微微笑道:“回稟安定先生,沒有出處,自撰也!”
眾人一片嘩然。
這時胡瑗伸手一按,眾人皆是靜下。
胡瑗笑道:“無妨,子貢曾言夫子不可及,但孔子因學於人而後為孔子,我等也未必要句句言稱三代。”
“以論跡論心之言語,以詮釋明體達用,令人耳目一新。但你說孝不可為體,何為體?”
“這孝又是根本於何處呢?”
旁人都是點了點頭。
讀書人治經,第一個要學的是孝經,讀書人給皇帝獻建議常常第一句話就是聖人以孝天下。
科舉考試也是以論語,孝經為兼經。
看似低於九經,但實際上九經是選學,但孝經,論語則是必修。
章越道:“學生以為以《禮記》之《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就是孝道,而欲齊家者先修身,故而韓退之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循序漸進。”
眾所周知《四書》是由朱熹修訂,其實最早提出四書這個概念的是韓愈。他將禮記裏的《大學》,《中庸》提出來,與《論語》,《孟子》並列。
但目前主流儒者還是不認同這個觀點,還是以《孝經》為本。
這涉及到什麽是體了,韓愈之前都認為孝心是體。
人少則慕父母,自呱呱墜地以來,孩童莫有不愛父母的。正有了愛父母,方才愛父母所生之兄弟姐妹,父母之兄弟姐妹,父母之父母,最後推廣至同族,同鄉,忠君愛國。
故而至南北宋為止,儒家都先學《孝經》。
但孝是人類情感的一種,不能代表全部。
所以朱熹才繼韓愈提出了‘正心誠意’為體。
圍繞著‘正心誠意’,明朝的理學和心學爭了半天。理學認為要‘格物致知’,學習道理,萬物教給你的道理,這就是存天理滅人欲,天理就是體。
王陽明格竹子半天,發覺我不認同的道理,哪怕說得再有道理也不是我的道理。
於是儒學分出了心學。
王陽明最後在天泉橋上對他兩個徒弟說了這樣的話,利根(聰明人)之人多了解自己,鈍根(笨人)之人多了解世界。
但無論鈍根利根,真正的體一定是包含著天理與人欲的。若世界上隻有你一個人,那麽天理就是人欲,是沒有是非善惡的。
不過講到這裏,章越還是把握了分寸,體到了‘正心誠意’這個境界,雖然不太符合當時主流,但畢竟這是韓愈的主張,你要反對去罵韓愈好了。
若直接把王陽明的概念拋出來,那麽……估計就要被當堂趕出去了。
胡瑗道:“我觀你有言而未盡之意,不妨繼續說。”
章越拱手道:“多謝安定先生,明體即是明心,孝心是一,但人之七情六欲豈可用孝一字概之,譬如天地隻有你一人,又何談一個孝字。”
“故而吾儒者當以正心誠意為本!”
胡瑗反複看向章越溫和地問道:“汝叫什麽名字?何方人士?”
章越施禮道:“回稟安定先生,學生浦城章越,家中行三。”
“哦?浦城章氏,乃當今狀元章子平的同族?”
章越道:“確實如此。”
論輩分咱還是他族叔呢,可惜人家不承認。
胡瑗欣然笑道:“章氏子弟,難怪有名家子弟的風範。不知師事何人?”
章越道:“吾先師村塾郭先生,後又師伯益先生。”
但聽章越師從章友直的,眾人皆可見胡瑗的笑容淡了淡。
章越心道,不是吧,自己老師與胡瑗有梁子不成?
章越隨即心道,也不是沒可能,李覯與章友直勢同水火。
而李覯與胡瑗交好,同為範仲淹的變法大將,要是為難自己這可如何是好?
但見胡瑗微微笑道:“難怪,難怪。”
說完這句後,胡瑗並沒有再問。
章越但覺有些懸。
胡瑗又說了幾句即離去後,眾人當即於太學堂上考試。
ps:這章真的好難,修改了好多次,太晚了,見諒哈。
眾人聊了一會,過了片刻。
但聞雲板聲一響,幾名官員走進了廳堂,眾人見了皆避至一旁,一並口稱先生。
“無需多禮,讓老夫見一見當今一時俊傑的風采。”
中央的老者言道,左右學生盡是抬起頭。但見這位老者一望即知是飽學鴻儒,盡管麵有病容,但這份氣度實是令人見之難忘。
章越心道,莫非這位即是胡瑗安定先生?
想到這裏,章越心底一陣激動。
竟然這個場合,還能見到他。
聽聞他如今雖為太子中舍,天章閣侍講,勾管太學,但聽聞身子一直不好,除了考教訓導與執掌學規,久已不見學生了。
但沒料到麵試學生這個場合,他仍是會親自到場。
章越看著這位老者,不由心底激動。
這位老者是周敦頤,程頤,範純仁等等大牛的老師。
範仲淹及後來的王安石對他都是佩服不已。
他與孫複,石介並稱宋初三先生,都是範仲淹手下的變法大將。如今範仲淹,孫複,石介先後逝去,唯有他仍是健在。
範仲淹主持慶曆新政雖是以失敗而告終,但官家仍以胡瑗主管太學,曾為範仲淹左膀右臂的歐陽修於嘉佑二年為科舉主考官。
可知新政雖以失敗而告終,但官家沒有放棄這一主張,讓歐陽修,胡瑗主持太學,貢舉,為國家儲才。
不過被官家譽為‘真先生’的胡瑗,範仲淹的半個老師,生命怕是馬上要走到了盡頭。
胡瑗強撐病體,親自負責太學生招收之事,足見他對為國舉才之事的慎重,真真切切地希望選出幾個有用之才,將來為國之棟梁。
什麽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
反而章越方才一群人在那邊‘凡爾賽’,好似自己被迫勉強才來太學一般,倒顯得有幾分慚愧。
胡瑗看了一遍眾人,問道:“老夫胡瑗,如今勾管太學,不知爾等為何來太學?”
眾人沉默一陣,此時一名學生上前道:“稟安定先生,國事垂危之如今,昔歲幣和契丹,尚可言遼國勢大,但連西夏亦以歲幣和之。國辱則臣辱,國事到了如今這地步,實因循不改,弊壞日甚,昔範相公殫精竭慮,以遂欲更天下弊,然卻……如今天下乍看並無大事,實則民變兵亂一日多似一日,一年多過一年,然若不早為提備,事未可知。”
章越心道,這話說得牛啊,妥妥的就是課代表的水平。
胡瑗點點頭了道:“然也,此正乃老夫勾管太學之宗旨……”
這名學生聞言大喜,卻聽胡瑗下一句道:“然卻全非爾等來此之意。”
這名學生聞言又有些神色掛不住。
章越,黃好義對視一眼,暗自好笑。
“方才我在隔壁書室,聽聞有人言來太學是因‘太學還可以’,‘太學可以白吃白住’,‘饅頭不錯’。”
下麵學生一片麵紅耳赤。
章越心道,好個安定先生,實不是個厚道人,居然貓在一旁偷聽。這回完蛋了,連底褲都被看穿了。
˙眾學生之中羞澀之人不在少數,另一邊則有人偷偷嘲笑。
但見胡瑗緩緩道:“其實兩個說法都不好,一個不能明體,一個不能達用,一為過,二為不及,汝等無論來不來太學,需先求‘明體達用’之道為先。”
方才那名學生正色道:“先生,報效國家,如臣子報效朝廷,為何不能稱為明體呢?學生方才這番話可是出自真心實意。”
胡瑗點了點頭道:“誠然……”
這時候章越心想,我不出手,誰出手。這個問題我會。
當即章越心念一動,排眾而出:“安定先生,此話學生想試答之。”
胡瑗看了章越一眼點了點頭。
章越道:“學生以為忠君以孝為本,故而自古三代以來,仁君聖祖莫不以孝治理天下。故而忠臣良將必出於孝子之門,對父母不孝,又何談為國盡忠,為君王盡命?”
那學生道:“吾孝聞於鄉裏,昔日……”
章越微微一笑道:“兄台之孝不用多言,我並非言兄不孝,我是說試想有一戲子,演一至孝之子,那麽可以說他是天下最孝順之人麽?”
眾人聞言皆是笑出了聲。這個例子夠打臉。
“這……”這學子一時失語,隨即言道,“按你這麽說,那麽我們百姓之孝行孝舉都是虛行作偽麽?朝廷又何必表彰節義之士麽?”
章越早知對方有此一問,於是失笑道:“兄台所言有道理,這也是為何方才判監所言‘明體達用’。”
“正所謂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論心即是明體,論跡即是達用,以心論跡,這就是明體達用了。”
這一番話說完,一旁胡瑗和國子監眾教官不由上下打量起章越。
與章越的眾考生們也都是刮目相看,原本以為對方不過是誇誇其談之徒,怎麽……怎麽誇誇其談之本事如此厲害,連眾教官都被蒙住了。
那名學子不能再言。
眾教官們也是低聲言語。
胡瑗上下打量章越了一番道:“好個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此話出自何典何章?”
章越微微笑道:“回稟安定先生,沒有出處,自撰也!”
眾人一片嘩然。
這時胡瑗伸手一按,眾人皆是靜下。
胡瑗笑道:“無妨,子貢曾言夫子不可及,但孔子因學於人而後為孔子,我等也未必要句句言稱三代。”
“以論跡論心之言語,以詮釋明體達用,令人耳目一新。但你說孝不可為體,何為體?”
“這孝又是根本於何處呢?”
旁人都是點了點頭。
讀書人治經,第一個要學的是孝經,讀書人給皇帝獻建議常常第一句話就是聖人以孝天下。
科舉考試也是以論語,孝經為兼經。
看似低於九經,但實際上九經是選學,但孝經,論語則是必修。
章越道:“學生以為以《禮記》之《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就是孝道,而欲齊家者先修身,故而韓退之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循序漸進。”
眾所周知《四書》是由朱熹修訂,其實最早提出四書這個概念的是韓愈。他將禮記裏的《大學》,《中庸》提出來,與《論語》,《孟子》並列。
但目前主流儒者還是不認同這個觀點,還是以《孝經》為本。
這涉及到什麽是體了,韓愈之前都認為孝心是體。
人少則慕父母,自呱呱墜地以來,孩童莫有不愛父母的。正有了愛父母,方才愛父母所生之兄弟姐妹,父母之兄弟姐妹,父母之父母,最後推廣至同族,同鄉,忠君愛國。
故而至南北宋為止,儒家都先學《孝經》。
但孝是人類情感的一種,不能代表全部。
所以朱熹才繼韓愈提出了‘正心誠意’為體。
圍繞著‘正心誠意’,明朝的理學和心學爭了半天。理學認為要‘格物致知’,學習道理,萬物教給你的道理,這就是存天理滅人欲,天理就是體。
王陽明格竹子半天,發覺我不認同的道理,哪怕說得再有道理也不是我的道理。
於是儒學分出了心學。
王陽明最後在天泉橋上對他兩個徒弟說了這樣的話,利根(聰明人)之人多了解自己,鈍根(笨人)之人多了解世界。
但無論鈍根利根,真正的體一定是包含著天理與人欲的。若世界上隻有你一個人,那麽天理就是人欲,是沒有是非善惡的。
不過講到這裏,章越還是把握了分寸,體到了‘正心誠意’這個境界,雖然不太符合當時主流,但畢竟這是韓愈的主張,你要反對去罵韓愈好了。
若直接把王陽明的概念拋出來,那麽……估計就要被當堂趕出去了。
胡瑗道:“我觀你有言而未盡之意,不妨繼續說。”
章越拱手道:“多謝安定先生,明體即是明心,孝心是一,但人之七情六欲豈可用孝一字概之,譬如天地隻有你一人,又何談一個孝字。”
“故而吾儒者當以正心誠意為本!”
胡瑗反複看向章越溫和地問道:“汝叫什麽名字?何方人士?”
章越施禮道:“回稟安定先生,學生浦城章越,家中行三。”
“哦?浦城章氏,乃當今狀元章子平的同族?”
章越道:“確實如此。”
論輩分咱還是他族叔呢,可惜人家不承認。
胡瑗欣然笑道:“章氏子弟,難怪有名家子弟的風範。不知師事何人?”
章越道:“吾先師村塾郭先生,後又師伯益先生。”
但聽章越師從章友直的,眾人皆可見胡瑗的笑容淡了淡。
章越心道,不是吧,自己老師與胡瑗有梁子不成?
章越隨即心道,也不是沒可能,李覯與章友直勢同水火。
而李覯與胡瑗交好,同為範仲淹的變法大將,要是為難自己這可如何是好?
但見胡瑗微微笑道:“難怪,難怪。”
說完這句後,胡瑗並沒有再問。
章越但覺有些懸。
胡瑗又說了幾句即離去後,眾人當即於太學堂上考試。
ps:這章真的好難,修改了好多次,太晚了,見諒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