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與王安石一番長聊後十分高興。


    深覺得朝中如今上下皆是暮氣沉沉之象,似富弼,司馬光等重臣都是堅決地反對自己作一個有為之君,進行改革變法之事。


    如今隻有王安石,章越堅定地支持他打破如今因循守舊的風氣。


    官家於殿內思來想去,如今朝堂上反對的勢力如此之強大,自己若是堅意而為,必然是阻力極大,他必須尋求更多的支持才是。


    官家於是召來了內侍問道:“皇太後和太皇太後何在?”


    內侍道:“正在禦苑之中賞花,如今應是一起回慈壽宮了。”


    內侍又低聲道了一句:“方才昌王前來請安剛走。”


    官家聞言微微歎了口氣,昌王就是他的弟弟趙顥,自英宗皇帝駕崩後,他的母親高太後於宮中寂寞,便讓趙顥一直留在宮裏相陪。


    但對於官家來說就有些不高興了,他既然已經登基了,再讓他弟弟留在皇宮裏,此事非常不合體。


    按照以往早有官員提出反對了,但是如今也沒有人說話。


    不過官家心想,他與母親,弟弟感情還是很好的,而且現在也不是計較此事的時候。


    官家當即對內侍道:“給朕更衣,朕要去慈壽宮。”


    慈壽宮裏兩位曹太後與高太後正對坐品茶,先帝駕崩後又如同親母女般親密。


    曹太後與高太後說了一陣話,突聽得官家求見當即笑道:“召他入內便是。”


    不過曹太後見內侍臉色卻有些異樣問道:“怎麽?”


    這時候但聽聞外頭一陣鏗鏘碰撞的聲音傳來,曹太後高太後都是將門出身,當然聽出這是甲葉的碰撞聲。


    卻見官家穿著一身金甲步入了慈壽宮,然後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曹太後高太後都是大驚失色。


    官家這是咋了?


    “官家快起來說話,怎還穿著戎裝?”兩位太後連聲說道。


    官家這才坐在一旁的凳上道:“稟大娘娘,娘娘,夏人,契丹皆戎狄蠻夷,祖宗有好生之德,仁義之心不忍加兵,故而每年以歲幣和之,但兩戎尤嫌不得,步步緊逼。”


    “這些年尤其是夏人侵之太深,先帝在時便屢犯疆界,兒登基後夏人依舊劫掠沿邊熟戶,兒本有心和睦相處,奈何之前夏人竟誘殺兒之使臣楊定。”


    “兒臣有意振作,富國強兵以收複祖宗故地,但奈何朝中大臣一直反對,甚至連富鄭公也要兒臣二十年不言兵事。可如今兒實在不能再忍下去了,兒臣懇請大娘娘,娘娘讓兒禦駕親征,與西賊拚個死活。”


    曹太後,高太後一聽原來是這事。


    曹太後言道:“親征之事豈是可以輕提的,太宗皇帝年輕時候也曾隨太祖皇帝南征北戰,那是熟悉兵事吧,但高梁河後再也沒有親征過。還有真宗皇帝那也是英雄神武,當年是寇準等大臣們抬著托著這才在澶州與遼國議和。”


    宋太宗之後,宋朝皇帝就沒有親征的,宋真宗是不想親征,被寇準硬抬去。


    和遼國議和時約定歲幣數目,曹利用伸了三個指頭,宋真宗以為是三百萬嚇了一跳,直呼太多,太多,後來一想若用每年三百萬買個太平,也不是不可以。


    最後得知歲幣不過三十萬,宋真宗那個高興的呀,仿佛打了勝戰一般。


    之後仁宗皇帝英宗皇帝,都沒有提及親征的事。


    可是咱們這官家這才多大,就要禦駕親征,這還是咱們老趙家的種嗎?


    想到這裏,曹太後忍不住看了高太後一眼。


    再說楊定被殺不是一日兩日的事,已是好幾個月了,那麽孫兒這時候提及必有所由。


    曹太後不說話,高太後則道:“兒啊,你如今已經是天子了,朝政的事你自己主張,若是西夏惹你不快意了,你派個能征善戰的大將去統兵就是,何必自己親自上陣。”


    官家道:“可不是兒臣去,大臣們便敷衍,不給錢不給糧,什麽事都給你拖著……兒知道大臣們也好意,如今國不強,民不富,兵不練,勉強與西賊打,怕是勝少負多。”


    高太後道:“既是國不強,就使他強,民不富,就使他富,兵不練,就使他練,你既作了官家,便一切由著你,替祖宗守好這天下,挑選能幹的大臣便是。”


    官家道:“兒臣也有這主張……”


    曹太後早看出了官家的打算,於是道:“不過官家你剛登基,此時不易改作,無論這富國強兵還是富國安民的事,都需有德望才望德大臣來為之。”


    官家道:“啟稟太皇太後,孫兒已是找到一個人,他叫王安石,兒臣如今讓他出任翰林學士兼侍講。”


    曹太後聽王安石這名字想了想道:“王安石這個人,當初仁宗皇帝在時,並沒有太多的提起他。”


    曹太後言下之意就是說仁宗皇帝不太喜歡王安石。


    高太後道:“先帝在時,也召過此人幾次,但都給辭了。”


    高太後言下之意,這個人架子大!


    曹太後道:“不過孫兒覺得此人可以用,那便用吧,但終不如富相公更妥帖些。除了這王安石,官家身邊還有沒有其他人可以用?”


    官家道:“還有天章閣侍講章越,他也是支持朕行富國強兵之事的。不過他資曆太淺了,為官時日短,尚不足承重任。”


    曹太後對高太後笑道:“這章越仁宗皇帝曾多次言他是有宰相才的。此人倒是耿直敢言,方才太後還與我言道,他有一次衝撞了先帝,但太後卻道他是魏征,寇準一般的大臣。”


    高太後笑著點點頭。


    曹太後對官家道:“仁宗皇帝當年便喜歡用直臣,孫兒,這章越既是資曆不夠,便好生栽培,放在身邊看看,君臣之間能否契合。”


    官家喜道:“孫兒明白。”


    曹太後見官家一臉高興的樣子,忍不住道:“孫兒啊,自古以來為君者別無他事,隻要能識人,這大臣賢否,全在為君的判斷。仁宗皇帝在時便是能識人!”


    官家道:“回稟太皇太後,孫兒在經筵講學上與大臣們處之,對識人還有些信心。”


    官家又與曹太後,高太後說了一陣話,眼見她們支持自己富國強兵的主張,這才離去。


    官家走後,高太後對曹太後道:“官家也是,放著好好的太平日子不過,非要興這折騰。”


    曹太後笑道:“小孩子正在興頭,你違了他的意思,終是不好,若是折騰好了,他日也是個明君,咱們且看看他能辦得如何。”


    ……


    王安石回朝之後,即是給官家興辦講學。


    王安石的官銜是翰林學士兼侍講。


    侍講既是經筵官一員。


    經筵官按照官位高低,依次是翰林侍讀學士,翰林侍講學士,侍讀,侍講,天章閣侍講,崇政殿說書。


    如此王安石與章越便在一起共事,一起負責官家的講學之事。


    之前一直為官家主講的是龍圖閣直學士呂公著,以及崇政殿說書呂惠卿,章越僅講過一次,他多半時候都充當顧問,以及起居政議時在旁當背景牆。


    所謂當背景牆,其實跟著官家一起聽聞政事。事後官家有疑難的地方一般會找韓維及自己,及修起居注的官員詢問。


    王安石負責經筵後,第一件事便是與呂公著聯名上了一個疏。


    王安石主持經筵後,對流程提出異議了。


    原先經筵官中負責向天子主講的官員,以及不講侍從在旁的經筵官都是坐著,也就是無論天子還是經筵官都是坐講,坐聽的。


    但宋真宗改了,主講的經筵官站著,侍從在旁的經筵官仍舊坐著。


    王安石認為這樣不可以,應該改為主講經筵官坐著,侍從在旁的經筵官可以站著。


    章越當時聽了心道,王安石真是個事精。


    天子請你來當經筵官,你主講經筵就是了,但還沒有主講就要改規矩。


    以往主講站著,其他人都坐著你覺得不爽,要改為你坐著,其他人都站著,這是擺譜給我們這些經筵官看嗎?


    此事一出韓維,以及刁約,胡宗愈等官員都是支持說:“官家此舉彰顯稽古之風,重道之意。”


    韓維,呂公著兩位好基友力挺王安石,王安石不是一般經筵講官,是與官家講變法之道,以後大宋的路怎麽走,都要有他來引領,當然有坐講的資格。


    而劉攽出麵反對說:“過去侍臣與天子講話,不能安坐,都必須避席奏對。天子說你不如坐著講話吧,這是尊德重道的意思,但是天子還沒出聲,臣子竟然主動開口請求,這臉皮真他媽的厚啊!”


    本就看王安石不爽的韓忠彥等官員說得就不客氣了:“經筵官立講這規矩已經五十年,憑啥因為你王安石一句話改變,你有這麽特殊嗎?”


    這事鬧大了,王安石態度堅決,就是這麽辦。


    章越也是感慨王安石這軸勁。


    不過話說回來,華夏上下五千年來,有兩種人惹不起,連皇帝見了也要怕。


    一是逼上梁山的老百姓。


    還有便是一根筋到底,認死理的讀書人。


    前者可以改朝換代。


    而後者往往被看作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但卻可以開天辟地,再造神州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宰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福來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福來敲門並收藏寒門宰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