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求封還李定詞頭之事令滿朝嘩然,但更令人吃驚的還是次日蘇頌封還詞頭。


    蘇頌不僅封還詞頭言李定不是,還言宋敏求不當罷。


    官家也沒有辦法,罷了宋敏求,連蘇頌也一並罷了嗎?


    官家好語安撫了幾句,再起起草詔書,哪知第三位知製誥李大臨又封還詞頭。


    頓時李定之事已是震驚了朝野。


    官家來了性子,第四次將詞頭送至舍人院,結果當值的蘇頌再度封還。


    官家沒辦法了,請蘇頌商量,好說歹說蘇頌還是不從。


    官家甚至威脅蘇頌說,再不封李定的後果,汝自知也。


    蘇頌軟硬不吃。


    官家找了宰相曾公亮,韓絳商量後,再度送至舍人院,結果蘇頌第五度封還詞頭。


    最後任命一共來去了八趟,李定的官職仍未任命下去!


    不少官員聞之欽佩不已,蘇頌從拒詔之日起,其府上賓客盈門,京師官員們都是聞名仰慕來訪,一時之間,蘇頌名冠天下。


    京城官員們皆稱宋敏求,蘇頌,李大臨為熙寧三舍人。


    而大殿之中,宰相,執政皆商議此事。


    官家因蘇頌屢次拒詔狼狽不堪,曾公亮,司馬光二人皆諫官家。


    “陛下,先有大臣趙忭,呂公著先後罷去,後有小臣程顥,張戩,李常,孫覺,王子韶因反對青苗法先後被罷!”


    司馬光則道:“陛下,如今群謗而起,條例司之所為,唯獨王安石,韓絳,呂惠卿以為是,百官皆以為非,陛下豈有以王安石,韓絳,呂惠卿三人為天下?”


    官家聽了曾公亮,司馬光的話非常的煩躁。


    官家道:“朕是找你們議宋敏求,蘇頌,李大臨之罪的。”


    曾公亮道:“陛下,舍人是中書屬官,隻聽宰相處分,臣也一同罷了吧。”


    曾公亮說,王安石在一旁道:“舍人隻聽聖旨,幾時聽宰相處分了?”


    曾公亮深吸了口氣道:“是臣致幾人如此,臣有罪!”


    官家道:“不須如此。”


    王安石道:“罷蘇頌,李大臨可止。”


    “群議如何止?”


    “罷了二人自止!”王安石幹脆言道。


    曾公亮道:“王參政,聞有三不足之說否?”


    王安石道:“不聞。”


    曾公亮道:“如今朝野議論雲,朝廷以為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也!”


    這三不足是司馬光先說的,他在學士院考試中,將王安石當政來一係列話總結了這三不足,並出作考題給考生們回答。


    雅文吧


    王安石對此不屑一顧,以言語辯之。


    這話雖是他沒說,但不得不說司馬光給王安石這鍋安得實在是漂亮。


    頂級政治家,都是這樣殺人不見血!


    王安石是有這個意思嗎?


    有一些。


    但司馬光給王安石總結出來後,王安石無論怎麽辯的都是不利的。


    在輿論上給人貼標簽,那是擅長玩弄政治的人幹得事。


    王安石道:“無論人言如何,蘇頌,李大臨累格詔命不下,還妄自引用條例,絕無義理可言!輕侮詔命,翻複如此,國法豈容。這二人必須罷之!”


    官家點了點頭道:“朕同意王卿之論!”


    眼見皇帝與王安石達成了一致,曾公亮,司馬光也是無可奈何,隻能同意蘇頌,李大臨罷去。


    曾公亮看向王安石問道:“宋敏求,蘇頌,李大臨皆罷,舍人院皆無外製詞臣,這又讓誰來知製誥,誰來擬旨?若是再格詔命呢?”


    曾公亮說完,司馬光道:“陛下,知製誥乃清華之選,詞臣之貴,素來難以得人,絕不可輕與人資序了。”


    司馬光上奏便是防著王安石又亂安排人。


    李定一名選人都能安排到禦史,若是王安石再安插什麽黨羽知製誥,也不是幹不出的。目前王黨中第二號人物是呂惠卿,若呂惠卿被提拔為知製誥,那麽王黨還不氣焰直衝雲霄。


    幸虧呂惠卿如今還不是待製。


    按照先後順序而論,還排不到他。


    宋朝待製官近百人,在京六七十人,兩製官以上近五十人,在京則三十多人。


    宋敏求,蘇頌,李大臨先後罷去,知製誥的位子一下子空出來了三人,誰來補進去?


    王安石力主罷免三位知製誥,目的是為了安插自己人進去嗎?


    但見王安石道:“此事不難,可以從祖宗故事命官員直舍人院便是。”


    太祖太宗時外製官多是中書舍人或直舍人院。


    直舍人院比知製誥充任外製官似乎更名正言順一些。而且直舍人院不僅不需高官出任,不需通過學士院考試,否則作為翰林學士的司馬光肯定會將王安石推舉的人選給刷下來。


    相對比知製誥要求太高了,不僅要進士或製科高選,官位在正言以上,給事中以下,必須擔任過修起居注這一差事,而且最要緊的是必須通過學士院考試。


    也就說這個崗位不僅要官家認可,還要學士院的翰林們一致認可。


    要成為知製誥有多麽的難,也看得出宋敏求,蘇頌,李大臨三人可謂是真的剛。


    封還詞頭,就是給事中的差事,敢於挑戰皇權相權,故而學士院選拔製誥時都是挑有剛骨的官員。


    曾公亮,司馬光對王安石的直舍人院的建議都是出言反對。


    官家對王安石本是百依百順的,但對於直舍人院也是不知道為什麽沒有讚同。


    他也提出還是火線選幾名知製誥的官員上任。


    眾人商量一陣了,首先推舉的官員是陳襄。


    陳襄資曆很老,不過他對新法態度也是介於兩可之間,他是支持太學改革,也支持免役法,但對於青苗法持有反對意見。


    他的學生孫覺也是反對青苗法。


    不過王安石反對陳襄出任,他提出的理由是陳襄,孫覺都是黨附呂公著。


    這時候曾公亮出班道:“陛下,臣提議一人!”


    聽了曾公亮的話,王安石眉頭皺起。


    卻聽曾公亮道:“臣提請天章閣待製章越!”


    曾公亮說,眾宰執們沉默了一陣。


    官家聽了曾公亮的話,反而是問道:“章越倒是合適,隻是太早了吧?”


    曾公亮笑道:“不早,夏文莊三十歲就知製誥了。”


    “盧相、楊文公、晏元獻公、宣獻公、今宣徽使王公拱辰皆二十八知製誥!”


    “王沂公二十七,蘇侍郎(蘇易簡)最年輕,二十六即知製誥!”


    官家問道:“章卿今歲多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宰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福來敲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福來敲門並收藏寒門宰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