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勳今年剛滿十六,騎白馬、披白袍,手持一丈七尺白杆槍,身材挺拔,個子雖然不高,卻正是英雄少年,青春痘長了一臉。


    不久之後,這位白袍少年在渾河殞命,和他一起戰死的,還有數千白杆兵。


    薩爾滸之戰後,四川白杆兵被頻頻抽調遼東,在朝堂遼鎮各方博弈中,漸漸被消耗殆盡。


    遼東這個無底洞每年消耗的,不止是數百萬兩白銀的民脂民膏,還有從各地源源不斷趕來的強軍。


    臨近寬甸,道路漸漸平坦,東路軍與川兵並列前行。


    這幾日陸續收攏潰兵,東路軍人數已經超過萬人,各營編製被徹底打亂,除了那幾千個語言不通總愛亂跑的朝鮮人,剩餘各路兵馬,都直接歸屬劉招孫管轄,儼然成了他的家丁。


    兩邊士兵相互打量對方,仔細觀察著對麵的軍隊。


    白杆兵個個都穿著草鞋,遮蓋藤甲,土司襖,頭頂氈帽,手握白杆槍。


    東路軍中士兵隸屬於不同軍營,各人身上鎧甲樣式各異,手中武器也是五花八門,看得一眾川兵眼花繚亂。


    兩支軍隊匯合前,劉招孫叫來各營把總,對這些大老粗們三令五申,特別強調,要大家和這支友軍搞好關係,若是誰營頭下的兵士敢無端鬧事,便會全體連坐。


    一陣短暫的寒暄後,劉綎和秦氏土司兩人很快感情升溫,開始稱兄道弟。


    得知奴賊已經退去,秦建勳心中不免有些失望,這幾日他率白杆兵星夜疾馳,增援寬甸,路上吃盡了苦頭,沒想到最後白跑了一趟。


    這支從成都趕來的白杆兵鐵了心要和建奴幹仗,統領他們的秦建勳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天天想著自己何時也能像父輩們那樣,憑著一刀一槍,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老弟,不要氣餒,建奴很快就來了。”


    秦建勳疑惑道:“劉兄的意思是,韃子還要追上來?”


    劉招孫哈哈大笑:


    “對,他們會來打沈陽,遼陽。”


    秦建勳不以為然,他到沈陽數日,親眼所見城高池深,除開遼鎮,各地增援的客兵總數超過兩萬,很多客兵還在路上。


    沈陽如此堅固,一個小小的建州女真也敢來攻?


    剛才聽劉招孫繪聲繪色講擊敗鑲藍旗的場景,明軍追擊阿敏四十裏,擊潰鑲藍旗主力,把二貝勒逼的差點投江。


    秦建勳開始以為是劉招孫在吹牛,便把他也看做是殺良冒功喝兵血吃空餉的老油條,等到他近距離接觸這支明軍,不由被他們身上散發的獨特氣質震懾,令行禁止,殺氣騰騰。


    尤其是白袍將軍親眼見到後麵馬車上裝載的密密麻麻的建奴首級,終於對劉兄刮目相看。


    作為石柱宣慰使後人,秦建勳自幼追求忠孝節義,以父輩們為楷模,石柱秦氏,可以說是明代少數效忠朝廷的土司武裝之一。


    萬曆二十八年,楊應龍叛亂,秦良玉率白杆兵將其擊敗,接連攻破金築關等七個營寨。


    之後秦家又協助酉陽各路官軍攻取桑木關,大破楊應龍軍,秦良玉為南川路戰功第一,卻一直不自報軍功。


    <a href="http://m.yawenku.com" id="wzsy">yawenku.com</a>


    所謂事了拂衣去,不留功與名,便是如此。


    兩支軍隊繼續往南,走了兩日,一路無事,三月十一日,大軍終於抵達寬甸。


    東路軍擊退鑲藍旗的消息早一步在寬甸傳開。


    劉招孫與阿敏在北邊大戰時,後金的使者便來寬甸勸降,告知了杜鬆馬林敗亡的消息。


    後金使者表示,寬甸會和撫順一樣,隻要立即投降,守官便立即官複原職,否則大軍攻下,就要屠城,寬甸守官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隔三差五派塘報向楊鎬求援。


    可是沈陽早已亂成一片,巡撫禦史們相互攻訐,客兵遼兵忙著鬥毆,大家都沒空過問寬甸死活。


    正當寬甸守將準備和後金使者進一步接觸時,從北邊傳來了鑲藍旗敗退的消息。


    寬甸,這座遼南重要堡壘,在經曆了長達半月的恐怖陰霾後,終於迎來了春天。


    見東路大軍回來,馬車堆著成百上千顆人頭,這些守將們經常和建奴打交道,一眼便看出是真夷首級,便知道此戰東路軍沒有吃虧,至少還殺了幾千個韃子。


    無論按照什麽標準,斬殺建奴戰兵首級千級,都是貨真價實的大捷。


    須知當年李成梁弄到十幾個建奴腦袋,都要派人送到京師邀功炫耀。


    寬甸堡內,擠滿了從遼中逃難來的漢人,畢竟大多數遼東漢人並不想做包衣阿哈。


    得知鑲藍旗被擊潰,明軍打敗了八旗(哪怕隻是最弱的),軍心大振。


    寬甸城中,除了那些潛伏的奴賊細作和已經女真化的漢人,所有漢人都是興高采烈。


    山雨欲來風滿樓,努爾哈赤攻占撫順後,建奴對漢人的威逼越來越明顯。


    這個時代屠城是很常見的事情,這種邊境仇殺,往往都是血流成河雞犬不留。


    人們在慶祝的同時,得知東路明軍的統帥,總兵劉大人戰死了。


    劉綎一生平緬寇,平羅雄,平朝鮮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


    劉綎大名早已傳遍九邊十四軍鎮,在寬甸也不例外。消息傳開,寬甸士人無不感傷,有文人秀才賦詩悼念。


    東逐西馳歲月深,凱旋駐馬漫開襟;


    三巴兵革龍泉迥,六月烽煙雁字沈。


    關塞自維憐白發,廟廊誰與暴丹心;


    良弓鳥盡應無用,緩整魚竿釣海潯。


    半個月前,老當益壯的總兵從寬甸出發,未曾想到回來時卻是馬革裹屍!


    為鼓舞民心士氣,劉招孫下令將斬獲的一千顆建奴首級放在寬甸北門,供士民參觀,一時之間,觀者如潮。以致劉把總不得不派出家丁維持秩序。


    東路軍擊敗建奴的消息也在遼中傳播開來。


    數以萬計的難民從四麵八方趕來投奔劉招孫。


    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包衣奴才,努爾哈赤對奴才是友好的,甚至可以說是充滿耐心的,不過對這些不願做奴才又不願去死的漢人,就沒那怎麽多耐心了。


    前來投奔的難民中,家人多半被後金殘殺,他們和後金政權有著血海深仇。


    遼人悍勇,很多青壯男人隻為報仇,自帶錢糧也要追隨劉把總。


    一些逃過來的老弱婦孺,因為身體太弱凍死餓死,寬甸周圍,活人和死人混雜,如同鬼域。


    劉把總在寬甸進行了幾次招魂活動,登上高台,如湘西儺神一樣通靈禱告,在強烈的宗教信仰加持下,遼人把他的名聲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很多年後,劉招孫已經成為一個傳說,比肩神明,在白山黑水間時代流傳,和黃大仙一樣成為遼人敬畏的所在。


    很多人親眼目睹這支明軍是殺韃子的好漢。


    那些想要為親人複仇的青壯男丁,紛紛自帶錢糧,加入劉招孫麾下,誓死追隨。


    康應乾提醒劉把總,沒有兵額,私自招收兵馬,可是大罪。


    私自拉人是大罪,是要掉腦袋的,不過那也要等到朝廷派人到遼東來砍他再說。


    “天高皇帝遠,遼東就要變天,人多了,就不怕風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吳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吳越並收藏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