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已被巨石堵死,於是他們躲在楯車下麵,使用斧頭、鐵鎬鑿打城牆。
無數把短斧鎬頭揮動,城牆磚屑飛濺,城牆上的坑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內凹陷。
仿佛千萬隻螞蟻在啃食一塊巨餅,幾千人鑿擊城牆的聲音叮叮當當,聽的人頭皮發麻。
城牆上防守的士兵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亂竄,他們的火銃弓弩對盾車都沒有作用,紅夷大炮射界又不夠。隻能胡亂朝城下扔礌石火把。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小磚頭砸在楯車頂部沒有任何反應,大石頭砸下去直接從楯車頂部滾落,至於扔下去的火把,由於楯車外麵包裹著蘸水的牛皮,柴火根本燒不著。
夜幕降臨,慘烈的戰鬥還在繼續。
越來越多外番遼民湧入這片死角,加入鑿壁大軍,上千人很快在西門城牆上敲鑿出三四處兩丈多寬的大窟窿。
城下傳來陣陣萬勝之聲。
········
寧遠西北五裏,開原中軍大帳。
背插黑色小旗的開原傳令兵,不斷從大帳中進進出出,將前線各處最新戰報傳遞給平遼侯。
帳內光線變得昏暗,燭火搖曳了一下,映出劉招孫高大的身影。
他放下手捧那本《搜神記》,抬頭望向大帳門口,是騎兵營的哨馬過來了。
衛兵細細搜查哨馬一番,才放那人進來。
“騎兵營出發去覺華島了嗎?”
哨馬連忙道:
“回平遼侯,騎兵剛剛動身,王營官讓小人詢問平遼侯,何時發動攻擊?”
劉招孫看那哨馬一眼,笑道:
“怎得?你們王營官不問如何渡海了?”
“回平遼侯,王營官說了,有船便乘船,沒船,就讓戰馬遊過去,平遼侯讓騎兵營去哪裏,他就去哪裏!沒有船也過去!”
劉招孫將神怪小說放在案頭,拍了拍哨馬肩膀,湊到他身前,低聲道:
“回去告訴王營官,他是前線主官,騎兵何時進攻由他說了算,如果本官沒有猜錯,這幾日將會有·····”
哨馬聽了滿臉驚詫,眼中充滿敬佩,他向平遼侯施了個軍禮,匆忙走出中軍大帳。
哨馬走後,大帳內又重新恢複平靜,外麵紅夷大炮轟鳴和外番們推楯車的號子聲漸漸遠去。
劉招孫捧起《搜神記》,繼續讀李寄斬蛇。
燭火昏暗。
密密麻麻的繁體字將他帶入東漢神鬼世界。
“東越閩中有庸嶺,高數十裏,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長七八丈,大十餘圍。土俗常懼····”
衛兵進來說,康巡按來了。
再次被拽出神怪世界,回到現實。
一臉征塵的康應乾走進大帳。
“康監軍快快請坐。”
康應乾見帳中隻有劉招孫一人,有些詫異:
“西門打得熱火衝天,東門幾次差點被咱們攻下,平遼侯還在大帳看閑書,如此不動如山,果然是大將風範。”
劉招孫親自給康應乾倒了杯茶,開口解釋說:
“《練兵實紀》《紀效新書》早已翻爛,其他兵書也都讀膩了,又不像康監軍這般有學問,隻能偶爾看看閑書,換個腦子。”
劉招孫早把康應乾當做自己心腹,所以在他麵前也不刻意謙虛:
“區區寧遠,有鄧長雄王二虎他們便足夠了!本官還是不動如山的好。”
康應乾嗬嗬一笑,以前嘴皮子磨破勸說他不要衝在前頭,沒想到他終於想通了。康應乾放下茶杯,抬頭看劉招孫一眼:
“平遼侯日理萬機,也該經常休息。現在你一人管著幾百萬人,屬實不易。此戰以後,開原怕是比朝鮮加上倭國都要大。不過,下官可不敢越俎代庖,打仗的事,以後再不敢摻和。”
劉招孫聽康應乾話裏有話,也不點破,繼續道:
“咱們地盤有這麽大嗎?遼東加遼西,不過一隅之地。”
康應乾正色道:
“聽這口氣,平遼侯還嫌小了?”
“小了,比之大明,實在太小了。”
“平遼侯莫非真要吞並大明?”
劉招孫見他茶喝得差不多了,也不再兜圈子,開門見山道:
“康監軍,若此次順利攻克寧遠,下一步將往何處?不知你有何良策?”
康應乾皺了皺眉頭,陷入沉思。一直以來,乘龍入關都是他的夢想,這兩年,老康為此付出太多,幾次差點丟了性命。
隻是,現在還不是入關的最佳時機。
“平遼侯,老夫這裏有上中下三策·········”
劉招孫揮手打斷。
“說下策。”
康應乾喉頭蠕動,張大嘴把,呆了半晌,才道:
“好,說下策。下策便是繼續攻占山海關,追亡逐北,乘勝入關,然後攻占京師,建國稱帝,號令天下。”
“哈哈哈。”
劉招孫大笑,康應乾一臉茫然。
“號令天下?占領了京師,就能號令天下?若真是這樣,那這天下也太容易得手了!到時,怕不是號令天下,而是被天下豪傑群起而攻之吧!”
康應乾微笑不語。
“那上策呢?”
康應乾撫須一笑,正要開口,被劉招孫搶先道:
“讓我先猜猜,看是否和康監軍想的一樣。”
“平遼侯請說。”
康應乾擺出一副洗耳恭聽模樣。
劉招孫走到大帳門口,望向東南方地獄般的寧遠戰場。
“攻山海而不占山海,借寧遠之戰,重創九邊精銳,然後與朝廷講和。”
康應乾撫須點頭,不等劉招孫繼續說,他重新搶過話頭:
“平遼侯所言甚是,不過在入關之前,還需擁立一位藩王,最好是近親,待時機成熟,清君側,平定天下。”
劉招孫上前握住康應乾枯枝一般的老手,激動道:
“英雄所見略同,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康應乾麵露奸笑:
“平遼侯,事情沒那麽容易,你可知天津衛、臨清、濟寧、揚州各地的說書人,最近又在說什麽評書嗎?”
劉招孫不假思索道:
“宣武將軍大戰後金巴牙剌?”
康應乾搖頭笑道:
“哈哈哈!現在誰敢說宣武將軍評書,怕不是嫌自己腦袋太多了!”
“平遼侯,現在你不是宣武將軍啦,你成了朝廷頭號反賊,新評書還是講你的,不過故事變了,你不再是英雄,而是禽獸……名叫《祖複宇三箭定遼東,大眼賊命喪飛雲浦》。”
劉招孫不以為意,笑著問道:
“祖複宇是誰?從沒聽過,是祖大壽他兒子麽?”
康應乾一臉鄙夷:
“就是祖大壽本人,複宇是他的字,祖大壽,字複宇。大眼賊,說的就是你。”
“哦?他三箭把我射死了?話說本官眼睛很大嗎?”
劉招孫搖頭晃腦:
“沒想到啊,祖大壽這濃眉大眼的,竟然也有字?康監軍,你好歹也是進士出身,怎得不幫本官起個字?”
康應乾一臉無辜:
“平遼侯何曾說過此事?你若想要,回去便給你起十個八個,個個比他的好聽。讓喬一琦給刻你十個印章,隨身攜帶,上了戰場,還能當鎧甲用。”
劉招孫大笑,笑了一會兒,正色道:
“好了,說正事,你繼續說,”
康應乾也收斂笑容,神色凝重道:
“總之。關內各地對開原還有諸多誤解,尋常百姓都是聽說書的。倒是那些個豪族,讀書人,聽說開原隻收佃戶三成佃租,還出錢讓蠻夷入私塾讀書,說什麽有辱斯文,無君無父。對咱們恨之入骨····”
劉招孫冷冷道:
“不必在乎豪強劣紳,也別怕什麽讀書人,入關自有大儒跪拜。咱們隻要能得百姓支持就可以了。”
“眼下須盡快把山東占下,至少要占領幾個運河節點城市,子彈不入關,銀子可以入關。商業先行,軍隊在後。”
劉招孫給康應乾續杯,對這位老友接著道:
“入關稱帝,號令天下,名也;扼守運河,控製南北,實也。本官不可貪圖浮名而身處險地。”
“康監軍剛才所說擁立藩王之策,大致思路是對的,不過還需細細打磨。”
“總之,威信不夠則不足以號令天下,入關不利於我而有利於敵。這次就到山海關吧。新占領的遼西遼南七十餘城,也需一段時間消化,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又不知要冒出多少個宋應昇出來!”
康應乾連連點頭。
卻見劉招孫目光收緊:
“以前本官隻知打仗,不懂謀略,所以總是吃虧。這次不同了,先派人和朝廷接觸一下,嚐試和談。沈煉裴大虎他們雖然死了,不過咱們在京師搭建的人脈應該都還在,隻要肯花銀子,加上開原攻勢,應該不難談。”
康應乾好奇道:
“平遼侯想和朝廷怎麽談?”
劉招孫胸有成竹道:
“寧遠以東,皆為本官所有,登州讓給本官。作為回報,開原可保明國太平,遼東、遼西、蒙古各部,都不會再滋生事端。”
“這就是要和朝廷談的。”
康應乾思索片刻,麵露難色:
“司禮監就不說了,許顯純和咱們不死不休,內閣六部沒人敢說話,給再多銀子也沒人敢,畢竟這是謀反。所以,朝廷絕不可能答應你說的這些。”
劉招孫神色冷峻:
“朝廷當然不會答應,所以這次在寧遠要把他們打疼,打疼了,朝廷就答應了。”
無數把短斧鎬頭揮動,城牆磚屑飛濺,城牆上的坑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內凹陷。
仿佛千萬隻螞蟻在啃食一塊巨餅,幾千人鑿擊城牆的聲音叮叮當當,聽的人頭皮發麻。
城牆上防守的士兵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亂竄,他們的火銃弓弩對盾車都沒有作用,紅夷大炮射界又不夠。隻能胡亂朝城下扔礌石火把。
<a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 id="wzsy">xiaoshuting.info</a>
小磚頭砸在楯車頂部沒有任何反應,大石頭砸下去直接從楯車頂部滾落,至於扔下去的火把,由於楯車外麵包裹著蘸水的牛皮,柴火根本燒不著。
夜幕降臨,慘烈的戰鬥還在繼續。
越來越多外番遼民湧入這片死角,加入鑿壁大軍,上千人很快在西門城牆上敲鑿出三四處兩丈多寬的大窟窿。
城下傳來陣陣萬勝之聲。
········
寧遠西北五裏,開原中軍大帳。
背插黑色小旗的開原傳令兵,不斷從大帳中進進出出,將前線各處最新戰報傳遞給平遼侯。
帳內光線變得昏暗,燭火搖曳了一下,映出劉招孫高大的身影。
他放下手捧那本《搜神記》,抬頭望向大帳門口,是騎兵營的哨馬過來了。
衛兵細細搜查哨馬一番,才放那人進來。
“騎兵營出發去覺華島了嗎?”
哨馬連忙道:
“回平遼侯,騎兵剛剛動身,王營官讓小人詢問平遼侯,何時發動攻擊?”
劉招孫看那哨馬一眼,笑道:
“怎得?你們王營官不問如何渡海了?”
“回平遼侯,王營官說了,有船便乘船,沒船,就讓戰馬遊過去,平遼侯讓騎兵營去哪裏,他就去哪裏!沒有船也過去!”
劉招孫將神怪小說放在案頭,拍了拍哨馬肩膀,湊到他身前,低聲道:
“回去告訴王營官,他是前線主官,騎兵何時進攻由他說了算,如果本官沒有猜錯,這幾日將會有·····”
哨馬聽了滿臉驚詫,眼中充滿敬佩,他向平遼侯施了個軍禮,匆忙走出中軍大帳。
哨馬走後,大帳內又重新恢複平靜,外麵紅夷大炮轟鳴和外番們推楯車的號子聲漸漸遠去。
劉招孫捧起《搜神記》,繼續讀李寄斬蛇。
燭火昏暗。
密密麻麻的繁體字將他帶入東漢神鬼世界。
“東越閩中有庸嶺,高數十裏,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長七八丈,大十餘圍。土俗常懼····”
衛兵進來說,康巡按來了。
再次被拽出神怪世界,回到現實。
一臉征塵的康應乾走進大帳。
“康監軍快快請坐。”
康應乾見帳中隻有劉招孫一人,有些詫異:
“西門打得熱火衝天,東門幾次差點被咱們攻下,平遼侯還在大帳看閑書,如此不動如山,果然是大將風範。”
劉招孫親自給康應乾倒了杯茶,開口解釋說:
“《練兵實紀》《紀效新書》早已翻爛,其他兵書也都讀膩了,又不像康監軍這般有學問,隻能偶爾看看閑書,換個腦子。”
劉招孫早把康應乾當做自己心腹,所以在他麵前也不刻意謙虛:
“區區寧遠,有鄧長雄王二虎他們便足夠了!本官還是不動如山的好。”
康應乾嗬嗬一笑,以前嘴皮子磨破勸說他不要衝在前頭,沒想到他終於想通了。康應乾放下茶杯,抬頭看劉招孫一眼:
“平遼侯日理萬機,也該經常休息。現在你一人管著幾百萬人,屬實不易。此戰以後,開原怕是比朝鮮加上倭國都要大。不過,下官可不敢越俎代庖,打仗的事,以後再不敢摻和。”
劉招孫聽康應乾話裏有話,也不點破,繼續道:
“咱們地盤有這麽大嗎?遼東加遼西,不過一隅之地。”
康應乾正色道:
“聽這口氣,平遼侯還嫌小了?”
“小了,比之大明,實在太小了。”
“平遼侯莫非真要吞並大明?”
劉招孫見他茶喝得差不多了,也不再兜圈子,開門見山道:
“康監軍,若此次順利攻克寧遠,下一步將往何處?不知你有何良策?”
康應乾皺了皺眉頭,陷入沉思。一直以來,乘龍入關都是他的夢想,這兩年,老康為此付出太多,幾次差點丟了性命。
隻是,現在還不是入關的最佳時機。
“平遼侯,老夫這裏有上中下三策·········”
劉招孫揮手打斷。
“說下策。”
康應乾喉頭蠕動,張大嘴把,呆了半晌,才道:
“好,說下策。下策便是繼續攻占山海關,追亡逐北,乘勝入關,然後攻占京師,建國稱帝,號令天下。”
“哈哈哈。”
劉招孫大笑,康應乾一臉茫然。
“號令天下?占領了京師,就能號令天下?若真是這樣,那這天下也太容易得手了!到時,怕不是號令天下,而是被天下豪傑群起而攻之吧!”
康應乾微笑不語。
“那上策呢?”
康應乾撫須一笑,正要開口,被劉招孫搶先道:
“讓我先猜猜,看是否和康監軍想的一樣。”
“平遼侯請說。”
康應乾擺出一副洗耳恭聽模樣。
劉招孫走到大帳門口,望向東南方地獄般的寧遠戰場。
“攻山海而不占山海,借寧遠之戰,重創九邊精銳,然後與朝廷講和。”
康應乾撫須點頭,不等劉招孫繼續說,他重新搶過話頭:
“平遼侯所言甚是,不過在入關之前,還需擁立一位藩王,最好是近親,待時機成熟,清君側,平定天下。”
劉招孫上前握住康應乾枯枝一般的老手,激動道:
“英雄所見略同,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康應乾麵露奸笑:
“平遼侯,事情沒那麽容易,你可知天津衛、臨清、濟寧、揚州各地的說書人,最近又在說什麽評書嗎?”
劉招孫不假思索道:
“宣武將軍大戰後金巴牙剌?”
康應乾搖頭笑道:
“哈哈哈!現在誰敢說宣武將軍評書,怕不是嫌自己腦袋太多了!”
“平遼侯,現在你不是宣武將軍啦,你成了朝廷頭號反賊,新評書還是講你的,不過故事變了,你不再是英雄,而是禽獸……名叫《祖複宇三箭定遼東,大眼賊命喪飛雲浦》。”
劉招孫不以為意,笑著問道:
“祖複宇是誰?從沒聽過,是祖大壽他兒子麽?”
康應乾一臉鄙夷:
“就是祖大壽本人,複宇是他的字,祖大壽,字複宇。大眼賊,說的就是你。”
“哦?他三箭把我射死了?話說本官眼睛很大嗎?”
劉招孫搖頭晃腦:
“沒想到啊,祖大壽這濃眉大眼的,竟然也有字?康監軍,你好歹也是進士出身,怎得不幫本官起個字?”
康應乾一臉無辜:
“平遼侯何曾說過此事?你若想要,回去便給你起十個八個,個個比他的好聽。讓喬一琦給刻你十個印章,隨身攜帶,上了戰場,還能當鎧甲用。”
劉招孫大笑,笑了一會兒,正色道:
“好了,說正事,你繼續說,”
康應乾也收斂笑容,神色凝重道:
“總之。關內各地對開原還有諸多誤解,尋常百姓都是聽說書的。倒是那些個豪族,讀書人,聽說開原隻收佃戶三成佃租,還出錢讓蠻夷入私塾讀書,說什麽有辱斯文,無君無父。對咱們恨之入骨····”
劉招孫冷冷道:
“不必在乎豪強劣紳,也別怕什麽讀書人,入關自有大儒跪拜。咱們隻要能得百姓支持就可以了。”
“眼下須盡快把山東占下,至少要占領幾個運河節點城市,子彈不入關,銀子可以入關。商業先行,軍隊在後。”
劉招孫給康應乾續杯,對這位老友接著道:
“入關稱帝,號令天下,名也;扼守運河,控製南北,實也。本官不可貪圖浮名而身處險地。”
“康監軍剛才所說擁立藩王之策,大致思路是對的,不過還需細細打磨。”
“總之,威信不夠則不足以號令天下,入關不利於我而有利於敵。這次就到山海關吧。新占領的遼西遼南七十餘城,也需一段時間消化,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又不知要冒出多少個宋應昇出來!”
康應乾連連點頭。
卻見劉招孫目光收緊:
“以前本官隻知打仗,不懂謀略,所以總是吃虧。這次不同了,先派人和朝廷接觸一下,嚐試和談。沈煉裴大虎他們雖然死了,不過咱們在京師搭建的人脈應該都還在,隻要肯花銀子,加上開原攻勢,應該不難談。”
康應乾好奇道:
“平遼侯想和朝廷怎麽談?”
劉招孫胸有成竹道:
“寧遠以東,皆為本官所有,登州讓給本官。作為回報,開原可保明國太平,遼東、遼西、蒙古各部,都不會再滋生事端。”
“這就是要和朝廷談的。”
康應乾思索片刻,麵露難色:
“司禮監就不說了,許顯純和咱們不死不休,內閣六部沒人敢說話,給再多銀子也沒人敢,畢竟這是謀反。所以,朝廷絕不可能答應你說的這些。”
劉招孫神色冷峻:
“朝廷當然不會答應,所以這次在寧遠要把他們打疼,打疼了,朝廷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