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年二月初八日,大明皇帝全權代表喬一琦與德川幕府代表土川利勝在旅順港完成《牛關條約》交換。
兩日後,幕府按條約規定,向大明歸還九州島及其附屬島嶼,並賠償首筆軍費白銀兩千萬兩。
自此,天啟二年明國與日本之間的九州、本州一係列戰爭宣告徹底結束,開原軍以傷亡四千人代價殲滅幕府聯軍三萬餘人,逼迫德川幕府簽訂城下之盟。
後世稱之為“甲子中日戰爭”。
早在《牛關條約》簽訂之前,開原民政係統便抽調大批人手前往九州,準備應付接下來大規模移民、墾殖、貿易等諸多事務。
在鹽引、減稅等政策刺激下,為賺取高額利潤,山東、山西、北直隸、遼東等地豪商聞風而動,紛紛自發將囤積的糧食布匹運往山東威海、遼東寬甸、朝鮮義州等地。
源源不斷的物資從邊境港口進入朝鮮釜山、仁川等地,渡海運向九州,援助瀕臨崩潰的大軍糧草補給。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正月間,對馬海峽兩岸貨船往來不絕,每天都有上千石的大米、小麥、棉花在壹岐島裝卸下船,然後肥前藩集中後,迅速發往九州各地。
九州之戰後,各藩人口都有損失,其中對馬、壹岐、肥前、鍋島等藩幾乎被趕盡殺絕。
空出的土地需要重新劃分。
新的利益需要重新分配。
無主之地除一部分賞給薩摩等藩帶路黨,大部分都將分給開拓團(渡海而來的青壯屯戶)耕種。
第一批開拓團人數預計超過萬人。
《牛關條約》簽訂第五天,遼東、山東已聚集起八千流民,一百多私塾先生,等待登陸九州。
人們滿懷希望,希望在九州島上開啟新天地。
流民年齡在15——45歲,都是青壯勞力,壯丁壯婦都有。
按照民政司製定的標準,想要來九州島建設新家園的人,必須忠厚老實,服從命令,身體健康,不得有任何作奸犯科。
開原訓導官反複向流民宣傳,在倭國種地,地租收的最低。
具體說來,頭年隻收五成地租,第二年收四成,種到第三年後。
種滿三年,以後地租便永遠是三成。
森悌等人不厭其煩的向流民說明,以後屯戶每年隻用交三成地租,除了地租外,再無其他任何苛捐雜稅。
在土地和金錢的吸引下,北直隸各地沸騰了。
短短十幾日,聚集到天津港、威海衛等待前往倭國“建設新家園”的流民數量便達到十多萬人,或許更多。
民政司經過層層選拔,最後從中挑選出一萬五千人。
所有通過篩選的流民還須接受基礎戰兵培訓,要求能掌握長槍使用技巧,能獨立發射燧發火銃。
連同一百多名私塾先生,一萬五千多人分批乘坐福船,抵達九州。
由於第一艘停靠肥前港口的移民船名叫“六月花”。
所以,後世稱這次移民行動為“六月花開疆”。
~~~~~~
劉招孫不習慣稱呼這些人為開拓團,因為這名字會讓他想起二戰時期日本從國內移民東北的日本平民。
指望這一萬多流民當然不能完全控製九州島。
劉招孫下令從近衛第四、第五軍及蒙古、建州、朝鮮各部抽調人馬,湊夠兩萬大軍,由近衛第四軍統帥戚金率領,他們將分駐守九州各要害之處。
跟隨屯戶、戰兵一起前來的還有成百上千的遼東商貿公司的掌櫃夥計。
這些人在遼東各地經營貿易多年,並在過去的幾年裏將遼東商貿公司運作模式推廣擴張到大明各省,對這些商業人才來說,九州和揚州沒有什麽本質區別。
在倭國做生意,除了言語不同,其他都是一樣的。
該怎麽做還是怎麽做。
根據《牛關條約》第四款,遼東商貿公司在本州、四國四個通商口岸買賣,享有最低關稅待遇——實際上,幕府設在長崎的關稅係統很快也將被開原軍控製。
可以預期,日本對外貿易絕大部分會被明國壟斷。
當然,作為回報,平遼侯會適當讓出部分份額,給盟友葡萄牙分一杯羹。
經此一戰,本州,四國各藩受到嚴重破壞。
田地荒蕪,百姓流亡,加上小冰河氣候影響,一場大麵積的饑荒將不可避免在各藩發生。
依據《牛關條約》第一款,大明作為日本友好近郊,一衣帶水血濃於水,屆時會對東邊鄰居予以援手。
不論是低額信貸還是礦藏抵押,穿越者有一萬種方法控製幕府岌岌可危的經濟命脈。
屆時,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包括大米將進一步傾銷本州、四國各藩。
由於島國地狹國貧,除了破爛武士刀和銅礦石,基本沒什麽對等貨物和大明貿易。
幕府鎖國狀態已經被打破。
所以,即便看到自己不斷流血,幕府對明國的貿易,也不得不繼續進行下去。
考慮到資本和市場的嗅覺要比最優秀的獵狗靈敏一百倍。
沒有資源,沒有農產品,那麽倭國靠什麽和明國貿易呢?
答案呼之欲出,如同劉招孫前世的烏克蘭和東南亞,最後唯一能與對手長期貿易的,便隻有·····
盡管平遼侯對人口貿易態度強硬,向來都是堅決抵製。
然而。資本與市場的力量終究是人力無法抗衡的,劉招孫也是人。
隨著《牛關條約》的簽訂執行,還有很多更恐怖的事情將會發生。穀
或許,在穿越者有生之年,幕府將提前三百年完成島國風俗業的優化升級,也說不一定。
唯一的變數是英法西班牙荷蘭四國商隊。
不過平遼侯判斷歐洲人不敢為了對日貿易就和開原軍大打出手。
當然,這隻是他的判斷而已,劉招孫並不是神,事實上,他的判斷,經常會出現錯誤。
按照《牛關條約》第七款,戚金向石見銀山派遣兩千戰兵駐守,協助當地礦工開采銀礦。
石銀礦山(いわみぎんざん)位於日本島根縣,是戰國時代後期、江戶時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銀礦山,根據島津氏的描述,該礦年產量最高時,約有百萬兩。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時的主要資金,便是源於此處。
關原之戰後,石見銀山被江戶幕府納為直轄領,德川家康派駐銀山奉行管理銀山。
江戶初期,石銀礦山開始漸漸枯竭,卻仍然以年產四十萬兩的產值,提供幕府對外推動朱印船海外貿易的財源。
除了軍事控製、商業壓榨,資源掠奪之外,各種文化手段也必不可少。
按照平遼侯設計,等私塾先生抵達九州,便將開始在九州各藩強力推行大明官話。
這些高薪聘請來的私塾先生將負責教授倭國幼童大明官話,同時教授倭人中華禮儀製度。
九州境內的倭民須像大明百姓一樣,穿戴大明衣冠,說大明官話,行大明科舉。
當然,各藩武士那驚世駭俗的月代頭發型,也該換換了。
如果不換的話,那就,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因為頭發引起的悲劇,沒有發生在明國江南,就要發生在日本九州。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劉招孫需要讓這些數典忘祖的徐福後代們沐浴王道教化,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誰。
當然,即便島國文化天生慕強,盡管已經有薩摩藩這樣的良民在先,盡管有鐵血政策推行,考慮到九州島畢竟有六百多萬人口。
這套組合拳打下來,恐怕未必有效。
文化才是根源。
所以,平遼侯緊急召集康應乾,讓他盡快趕往九州。
在塘報裏,劉招孫強調說,這次要給老康委以重任。
康應乾:此兒良心發現,老夫要當日本王啦!
劉招孫記得自己當年曾許諾康應乾,讓他做個西南王。
可惜奢安之亂遲遲未平,西南王是做不成了,讓這位專注陰謀權術的老下屬在東北方建功立業,繼續搞他的陰謀詭計,想來他也不會反對。
平遼侯讓康應乾先別琢磨天啟皇帝禪讓的事,要他集中精力在九州搞幾起大案,馴服各藩武士(在日本,隻有武士和僧侶讀書)。
具體手法,可以參考滿清在江南製造的文字獄。
考慮到倭國已有上千年曆史,從唐朝就開始暗中和中國較勁,時刻等待時機咬上一口。
所以,對付他們,不是簡單威逼利誘一番就能完事兒的。
焚書坑儒必不可少·····
目前開原軍投送的極限隻有兩萬人,再多的話,開原在遼東和北直隸的防務便會麵臨捉襟見肘的窘境。
於是,投降開原的薩摩、肥後諸藩組成皇協軍(全稱為薩摩肥後藩協助大明皇帝治理地方軍),負責協助開原軍維持各地治安。
按照平遼侯要求,所有駐島部隊戰兵都必須學習倭語。
此舉為方便以後與當地倭民打交道。
當然,不要求這些大頭兵們熟練掌握這門外語,隻要求他們會說下麵幾句:
一,“立ち止まる!(站住)!”
二,“こんにちは!(你好)!”
三,“銃を撃って殺さない!(繳槍不殺)!”
四,“前の案內でニワトリとアヒルの豚肉は全部出してくれました!(前麵帶路,雞鴨豬肉交出來)!
最後,劉招孫決定將九州改名,將其劃入大明,成為大明第十四省,省名暫不確定。
孫傳庭、袁崇煥力勸,建議不要將九州列為單獨一省。
“至少要將其劃分為三塊,或者分為三個府,歸於遼東管轄。”
袁崇煥引經據典,並分析了元朝推行行省製度的初衷:
“九州山河形便,極易割據稱雄,自元代始,行省皆以軍事控扼為目的,不以山河為界,不顧百姓生計所需,所以才有犬牙交錯,以北製南之局麵。”
平遼侯微微點頭,孫傳庭接過話頭,補充道:
“如河南行省,統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但在黃河下遊則以沂蒙山南麓為界與中書省直轄區“腹裏”相鄰,無險可守。”
“漢中被劃歸陝西,使巴蜀之地北向門戶洞開,無險可守。這便是以北製南。”
喬一琦總結說:
“隻有消除扼險而守、割據稱雄,開原才可更好控製九州。”
平遼侯綜合各方意見,最後決心將九州島劃分為三府十五縣,由康應乾、島津忠恒、袁崇煥三人分別兼任三地知府。
兩日後,幕府按條約規定,向大明歸還九州島及其附屬島嶼,並賠償首筆軍費白銀兩千萬兩。
自此,天啟二年明國與日本之間的九州、本州一係列戰爭宣告徹底結束,開原軍以傷亡四千人代價殲滅幕府聯軍三萬餘人,逼迫德川幕府簽訂城下之盟。
後世稱之為“甲子中日戰爭”。
早在《牛關條約》簽訂之前,開原民政係統便抽調大批人手前往九州,準備應付接下來大規模移民、墾殖、貿易等諸多事務。
在鹽引、減稅等政策刺激下,為賺取高額利潤,山東、山西、北直隸、遼東等地豪商聞風而動,紛紛自發將囤積的糧食布匹運往山東威海、遼東寬甸、朝鮮義州等地。
源源不斷的物資從邊境港口進入朝鮮釜山、仁川等地,渡海運向九州,援助瀕臨崩潰的大軍糧草補給。
<a id="wzsy" href="https://www.tsxsw.la">tsxsw.la</a>
正月間,對馬海峽兩岸貨船往來不絕,每天都有上千石的大米、小麥、棉花在壹岐島裝卸下船,然後肥前藩集中後,迅速發往九州各地。
九州之戰後,各藩人口都有損失,其中對馬、壹岐、肥前、鍋島等藩幾乎被趕盡殺絕。
空出的土地需要重新劃分。
新的利益需要重新分配。
無主之地除一部分賞給薩摩等藩帶路黨,大部分都將分給開拓團(渡海而來的青壯屯戶)耕種。
第一批開拓團人數預計超過萬人。
《牛關條約》簽訂第五天,遼東、山東已聚集起八千流民,一百多私塾先生,等待登陸九州。
人們滿懷希望,希望在九州島上開啟新天地。
流民年齡在15——45歲,都是青壯勞力,壯丁壯婦都有。
按照民政司製定的標準,想要來九州島建設新家園的人,必須忠厚老實,服從命令,身體健康,不得有任何作奸犯科。
開原訓導官反複向流民宣傳,在倭國種地,地租收的最低。
具體說來,頭年隻收五成地租,第二年收四成,種到第三年後。
種滿三年,以後地租便永遠是三成。
森悌等人不厭其煩的向流民說明,以後屯戶每年隻用交三成地租,除了地租外,再無其他任何苛捐雜稅。
在土地和金錢的吸引下,北直隸各地沸騰了。
短短十幾日,聚集到天津港、威海衛等待前往倭國“建設新家園”的流民數量便達到十多萬人,或許更多。
民政司經過層層選拔,最後從中挑選出一萬五千人。
所有通過篩選的流民還須接受基礎戰兵培訓,要求能掌握長槍使用技巧,能獨立發射燧發火銃。
連同一百多名私塾先生,一萬五千多人分批乘坐福船,抵達九州。
由於第一艘停靠肥前港口的移民船名叫“六月花”。
所以,後世稱這次移民行動為“六月花開疆”。
~~~~~~
劉招孫不習慣稱呼這些人為開拓團,因為這名字會讓他想起二戰時期日本從國內移民東北的日本平民。
指望這一萬多流民當然不能完全控製九州島。
劉招孫下令從近衛第四、第五軍及蒙古、建州、朝鮮各部抽調人馬,湊夠兩萬大軍,由近衛第四軍統帥戚金率領,他們將分駐守九州各要害之處。
跟隨屯戶、戰兵一起前來的還有成百上千的遼東商貿公司的掌櫃夥計。
這些人在遼東各地經營貿易多年,並在過去的幾年裏將遼東商貿公司運作模式推廣擴張到大明各省,對這些商業人才來說,九州和揚州沒有什麽本質區別。
在倭國做生意,除了言語不同,其他都是一樣的。
該怎麽做還是怎麽做。
根據《牛關條約》第四款,遼東商貿公司在本州、四國四個通商口岸買賣,享有最低關稅待遇——實際上,幕府設在長崎的關稅係統很快也將被開原軍控製。
可以預期,日本對外貿易絕大部分會被明國壟斷。
當然,作為回報,平遼侯會適當讓出部分份額,給盟友葡萄牙分一杯羹。
經此一戰,本州,四國各藩受到嚴重破壞。
田地荒蕪,百姓流亡,加上小冰河氣候影響,一場大麵積的饑荒將不可避免在各藩發生。
依據《牛關條約》第一款,大明作為日本友好近郊,一衣帶水血濃於水,屆時會對東邊鄰居予以援手。
不論是低額信貸還是礦藏抵押,穿越者有一萬種方法控製幕府岌岌可危的經濟命脈。
屆時,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包括大米將進一步傾銷本州、四國各藩。
由於島國地狹國貧,除了破爛武士刀和銅礦石,基本沒什麽對等貨物和大明貿易。
幕府鎖國狀態已經被打破。
所以,即便看到自己不斷流血,幕府對明國的貿易,也不得不繼續進行下去。
考慮到資本和市場的嗅覺要比最優秀的獵狗靈敏一百倍。
沒有資源,沒有農產品,那麽倭國靠什麽和明國貿易呢?
答案呼之欲出,如同劉招孫前世的烏克蘭和東南亞,最後唯一能與對手長期貿易的,便隻有·····
盡管平遼侯對人口貿易態度強硬,向來都是堅決抵製。
然而。資本與市場的力量終究是人力無法抗衡的,劉招孫也是人。
隨著《牛關條約》的簽訂執行,還有很多更恐怖的事情將會發生。穀
或許,在穿越者有生之年,幕府將提前三百年完成島國風俗業的優化升級,也說不一定。
唯一的變數是英法西班牙荷蘭四國商隊。
不過平遼侯判斷歐洲人不敢為了對日貿易就和開原軍大打出手。
當然,這隻是他的判斷而已,劉招孫並不是神,事實上,他的判斷,經常會出現錯誤。
按照《牛關條約》第七款,戚金向石見銀山派遣兩千戰兵駐守,協助當地礦工開采銀礦。
石銀礦山(いわみぎんざん)位於日本島根縣,是戰國時代後期、江戶時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銀礦山,根據島津氏的描述,該礦年產量最高時,約有百萬兩。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時的主要資金,便是源於此處。
關原之戰後,石見銀山被江戶幕府納為直轄領,德川家康派駐銀山奉行管理銀山。
江戶初期,石銀礦山開始漸漸枯竭,卻仍然以年產四十萬兩的產值,提供幕府對外推動朱印船海外貿易的財源。
除了軍事控製、商業壓榨,資源掠奪之外,各種文化手段也必不可少。
按照平遼侯設計,等私塾先生抵達九州,便將開始在九州各藩強力推行大明官話。
這些高薪聘請來的私塾先生將負責教授倭國幼童大明官話,同時教授倭人中華禮儀製度。
九州境內的倭民須像大明百姓一樣,穿戴大明衣冠,說大明官話,行大明科舉。
當然,各藩武士那驚世駭俗的月代頭發型,也該換換了。
如果不換的話,那就,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因為頭發引起的悲劇,沒有發生在明國江南,就要發生在日本九州。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劉招孫需要讓這些數典忘祖的徐福後代們沐浴王道教化,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誰。
當然,即便島國文化天生慕強,盡管已經有薩摩藩這樣的良民在先,盡管有鐵血政策推行,考慮到九州島畢竟有六百多萬人口。
這套組合拳打下來,恐怕未必有效。
文化才是根源。
所以,平遼侯緊急召集康應乾,讓他盡快趕往九州。
在塘報裏,劉招孫強調說,這次要給老康委以重任。
康應乾:此兒良心發現,老夫要當日本王啦!
劉招孫記得自己當年曾許諾康應乾,讓他做個西南王。
可惜奢安之亂遲遲未平,西南王是做不成了,讓這位專注陰謀權術的老下屬在東北方建功立業,繼續搞他的陰謀詭計,想來他也不會反對。
平遼侯讓康應乾先別琢磨天啟皇帝禪讓的事,要他集中精力在九州搞幾起大案,馴服各藩武士(在日本,隻有武士和僧侶讀書)。
具體手法,可以參考滿清在江南製造的文字獄。
考慮到倭國已有上千年曆史,從唐朝就開始暗中和中國較勁,時刻等待時機咬上一口。
所以,對付他們,不是簡單威逼利誘一番就能完事兒的。
焚書坑儒必不可少·····
目前開原軍投送的極限隻有兩萬人,再多的話,開原在遼東和北直隸的防務便會麵臨捉襟見肘的窘境。
於是,投降開原的薩摩、肥後諸藩組成皇協軍(全稱為薩摩肥後藩協助大明皇帝治理地方軍),負責協助開原軍維持各地治安。
按照平遼侯要求,所有駐島部隊戰兵都必須學習倭語。
此舉為方便以後與當地倭民打交道。
當然,不要求這些大頭兵們熟練掌握這門外語,隻要求他們會說下麵幾句:
一,“立ち止まる!(站住)!”
二,“こんにちは!(你好)!”
三,“銃を撃って殺さない!(繳槍不殺)!”
四,“前の案內でニワトリとアヒルの豚肉は全部出してくれました!(前麵帶路,雞鴨豬肉交出來)!
最後,劉招孫決定將九州改名,將其劃入大明,成為大明第十四省,省名暫不確定。
孫傳庭、袁崇煥力勸,建議不要將九州列為單獨一省。
“至少要將其劃分為三塊,或者分為三個府,歸於遼東管轄。”
袁崇煥引經據典,並分析了元朝推行行省製度的初衷:
“九州山河形便,極易割據稱雄,自元代始,行省皆以軍事控扼為目的,不以山河為界,不顧百姓生計所需,所以才有犬牙交錯,以北製南之局麵。”
平遼侯微微點頭,孫傳庭接過話頭,補充道:
“如河南行省,統黃河以南和長江以北,但在黃河下遊則以沂蒙山南麓為界與中書省直轄區“腹裏”相鄰,無險可守。”
“漢中被劃歸陝西,使巴蜀之地北向門戶洞開,無險可守。這便是以北製南。”
喬一琦總結說:
“隻有消除扼險而守、割據稱雄,開原才可更好控製九州。”
平遼侯綜合各方意見,最後決心將九州島劃分為三府十五縣,由康應乾、島津忠恒、袁崇煥三人分別兼任三地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