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赫丹巴特爾幾個談妥後,黃毅命令汪柏山、黃大智、何繼業、黃大勇等等帶著人馬物資往山裏進發。


    立足之地是跟他們一起看中的,以後這裏就是大發展的根據地!


    汪柏山當時激動不已,覺得那兒易守難攻,還比較隱蔽。


    何繼業幾個是特意翻開積雪看草地,得出那個盆地的土壤特別肥沃的結論。


    他們認為一旦把那裏的土地都開墾了,足夠養活上萬人。


    黃毅沒有大驚小怪,後世張家口北麵幾個縣的水田、旱地多著呢,加起來的耕地麵積幾百上千萬畝,人口絕對超過一百萬。


    糧食不僅僅做到了自給自足,還大量輸出商品糧。


    整個內蒙古的耕地麵積超過一億畝,外銷的糧食以千萬噸計。


    可惜不知道大明朝時期的蒙古,耕地麵積有沒有一千畝?


    今年的計劃已經製定了,天寒地凍,根據地暫時不考慮建造住房,依舊是選擇朝陽背風的地方搭建蒙古包居住。


    但是要集中全部人力伐木、壘石,以最快的時間在荒廢的軍堡位置搭建出一個打鐵的作坊,立刻開始打製農具。


    接下來還要搭建出一個作為教室的大屋子,越大越好,以便於上百人來這裏開會、學習,婦女們也可以來這裏紡毛線、織毛衣、做針線活。


    大家聚在一起工作、學習、聽故事,更加能夠體現出集體生活的樂趣,增加認同感的同時自然增強了凝聚力。


    團結就是力量,這份力量在保衛家園之時必然能夠轉換成戰鬥力。


    之所以選那兒,是因為原大明邊堡的地基還在,取水方便,以後可以在那兒修建一個小型城堡。


    <a id="wzsy" href="http://www.loubiqu.net">loubiqu.net</a>


    冰雪消融之時就得開墾,當然不能全憑人力。


    黃毅想到了歐洲的馬耕。


    那是黃毅看過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戰馬》後,才知道戰馬還能耕地,特意查了馬耕的有關資料。


    終於弄明白了漢民族為什麽放棄曾經在漢朝北方使用廣泛的馬耕,選擇了牛耕。


    那是因為漢人太聰明,防止朝廷為了打仗征調馬匹,故意不養馬。


    現在的黃毅手裏有戰馬、馱馬九十幾匹,有四十幾頭牛,這個數字還能因為劫掠其他部落而大幅度增加。


    當然,解救的漢民奴隸也不會少,人口也肯定是要不間斷增加的。


    可以肯定,明年春天,黃毅手裏依舊是馬多牛少,開墾荒地當然是馬耕、牛耕全都要。


    馬耕的犁頭跟牛耕的犁有所不同黃毅是知道的,但僅僅是知道,不會做。


    因此他把要求說明白後,馬拉什麽樣的犁這個問題就由汪柏山和藍進魁、齊大山、何繼業幾個研究定型。


    黃毅擁有的牛都不是耕牛,他也不懂怎麽才能馴化出幾頭耕牛。


    他不懂不要緊,劉世富、何繼業等等至少有十個人懂。


    反正不規定明年春天開墾多少土地,竭盡所能罷了。


    生產的糧食有可能都不夠自己吃也不打緊。


    再去張家口買唄!


    反正接下來會和赫丹巴特爾部一起吞並小部落,砍下韃子的腦袋雖然沒有建奴的首級精貴,也是可以換到糧食的。


    況且無論哪個部落都會有多占資源的酋長和上等人,總能劫掠到金銀財寶。


    黃毅唯一的要求就是把經過實踐證明有效的開荒種地的好辦法由汪柏山記錄下來。


    在條件成熟之時編撰出一本《屯田紀要新書》,爭取成為農學的教材。


    著書立說是大明文人的理想。


    為此太多文人貼工貼本寫書、自己出錢刊印發行。


    汪柏山當然也有著書立說的想法。


    寫成《屯田紀要新書》還有可能成為農學教材,這個誘惑力足夠大,汪柏山當然要加倍努力。


    漢人對土地情有獨鍾,當黃毅把定居開荒種地的計劃宣布後,張氏、杜翠蘭、劉世富等等超過八成漢人都激動不已。


    剩下的不到兩成是小孩子,還沒懂事。


    少年、成年人的態度讓黃毅更加有信心了。


    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珍惜千辛萬苦開墾出的土地,肯定能夠誓死保衛家園。


    但是在沒有城堡可守的情況下,被優勢兵力的蒙古騎兵或者建奴八旗軍襲擊,真有可能全部戰死。


    城堡的修建非朝夕之功,必須確保一兩年內,根據地不被敵人襲擾。


    所以消滅山外的其他部落,讓赫丹巴特爾部成為方圓三百裏內最大、最強的部落勢在必行。


    黃毅用人不疑,他沒有去根據地。


    那兒的建設完全交給汪柏山、黃大智、黃大勇、齊大山、藍進魁等等。


    他帶著黃大鵬、章東、左光虎、嶽慕飛和虎嘯川倆兄弟、察喇合、額遜紮欽、杜姆布往東偵查。


    額遜紮欽、杜姆布都是剛剛養好傷不久,他們感念黃毅的救命之恩,主動要求安排事情做。


    去山裏盆地定居也得防備被山民、馬賊、土匪、山大王搶劫。


    智、勇、雙、全、格爾達、鴉莫帛裏等等,加上已經隊列操練一個月的一百多漢民,足以應對。


    赫丹巴特爾在山外發展得越好,黃毅的大家庭越能夠安心定居、大生產。


    所以黃毅必須不遺餘力壯大赫丹巴特爾部,把最能打的虎嘯川倆兄弟、察喇合帶在身邊。


    額遜紮欽、杜姆布毛遂自薦之時都誇口說他們弓馬嫻熟願意為黃毅效死。


    黃毅不懷疑他們的騎射本領,不願意他們輕易死掉,拿出兩副修複如新的皮甲裝備他倆,並且承諾,一旦立功,這皮甲就是獎勵不再收回。


    額遜紮欽、杜姆布原本都有皮甲,再加上一副肯定能夠增強防禦力,況且天兒越來越冷,多穿點更加耐寒。


    他倆立刻跪下用生硬的漢語道:“小的謝老爺賞賜!”


    剛開始時黃毅想改變,最起碼把動不動就要跪下磕頭的禮節廢了。


    後來發現不能這麽幹。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講究尊卑有序。


    不讓底層之人行禮、叩拜,那些人反而會無所適從。


    所以黃毅早就坦然接受手下的叩拜。


    見額遜紮欽和杜姆布用漢語答謝,黃毅鼓勵道:“很好,很好,以後多多用心學說漢話,有機會我要帶著你們去關內瞧一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比崇禎大一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在閑得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在閑得疼並收藏我比崇禎大一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