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農忙,秋糧入庫,耿月如和耿月靈樂滋滋回家了。


    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姐妹倆已經不把宣府的宣大總督官邸看做自己的家,即便是娘親一再挽留,她倆還是樂滋滋回了興和城。


    她們告訴黃毅一個好消息,兩輛大轎車都賣出去了,得銀五千兩。


    但是有一個消息不知道是好還是壞,剛剛來宣大不到兩個月的監軍大太監王坤準備購買十輛大轎車。


    隻不過他僅僅是給爹爹提了一嘴,沒給貨款,甚至於定金都沒給,要求九月底前交貨。


    爹爹知道大轎車難造,未置可否,讓我們回來時問問,該怎麽辦?


    太監哪有可能花高價買大轎車,王坤這是準備敲詐勒索。


    黃毅沒跟妻妾說這些,而是讓她們放寬心,告訴她倆,有他運作包管讓那大太監滿意得終身難忘!


    大轎車的市場肯定是在發達地區,北方第一繁華處當然是京師。


    耿章光在京師任庶吉士,耿家在京師內城有府邸,當然要利用好這些條件。


    耿月如姐妹倆又領了任務,去京師賣大轎車,三十六個弓馬嫻熟的女騎兵隨從護衛。


    至於耿家陪嫁的丫鬟、婆子,隻要姐妹倆願意,想帶誰、帶多少都行。


    小別勝新婚,耿月如正是情濃的時候,真心舍不得離開,而且這一次是遠離。


    後來才知道,她們帶人去京師的同時,黃毅要帶兵去山西剿寇。


    待在興和城也沒法和黃毅出雙入對,還不如去京師看看兄長,幫著興和軍賺些軍餉呢!


    所以姐妹倆痛痛快快接受了任務。


    黃毅對將要遠行的耿月如道:


    “去了京師別急著回來,爭取多拿些訂單!”


    “可是妾身會想老爺呀!”


    “不是跟你倆說好了麽,別妾身、奴家自稱,我聽得實在別扭,用你我他不好麽?”


    “老爺……”


    “別呀!我就是我不是什麽老爺,況且我哪有老了?”


    “噗呲!”懷中美少女笑了……


    “其實大轎車最理想的市場應該是蘇州和南京!建議你倆下江南。”


    “去江南啊?幾千裏呢!”


    “對啊!坐大轎車去,帶上兩個造車的大工匠,來回幾千裏,應該能夠積累很多經驗完善設計。”


    “那得多久?妾……,我……”


    “以後你們倆的主要工作就是銷售興和城的產品,等月靈能夠獨當一麵了,你們倆可以輪換著回來。”


    “為什麽是我和月靈,不是其他人呢?”


    “你們倆是宣大總督的千金,是世家大族的閨女,人脈圈何人能比?


    況且巨額銀錢買賣,我最信任的就應該是你們倆!”


    “我知道興和城孤懸塞外很危險,你要賺很多銀子養兵。你沒想過調任關內嗎?”


    “調任關內也不能放棄興和城,現在這裏的漢民就超過了八萬,加上已經歸附的蒙古人,應該有十五六萬。


    我一定要把這裏經營成王道樂土!”


    “爹爹任宣大總督能夠支持你,可是朝廷的事兒誰說得準?萬一爹爹調任了怎麽辦呢?”


    “沒關係,隻要強軍在手,什麽都會有!養兵最是費錢,所以……”


    “我明白,一定想辦法幫著賺銀子。我大姐家在南邊有不少生意,她肯定樂意幫我。”


    “具體怎麽做你看著辦,你要相信,興和城生產的大轎車、玻璃鏡、酒杯、茶杯等等都是絕無僅有的好東西。”


    “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你的奇思妙想,一定是奇貨可居!”


    “養一個戰兵一年的花費僅僅是軍餉就是二十四兩銀子的折色,加上六石麥子本色,戰馬、鞍具、軍服、鎧甲、夥食、馬料等等,鎧甲、馬匹以服役五年計算,平均一年的耗用不低於六十兩銀子。”


    “這麽多啊!興和軍有五千多人馬,豈不是一年得開銷三十幾萬兩銀子?”


    “五千二百正兵是八月底剛剛滿員的,鎧甲、馬匹絕大多數是來自於繳獲,目前隻需要算本色和折色。一個月大約開銷一萬六千兩銀子!”


    “一年開銷二十萬兩銀子也不簡單啊!”


    “所以你要不遺餘力賺銀子,我要盡可能多繳獲!”


    “我,我一定努力。”


    中秋節前,宣府兵備道、巡撫都收到了興和城回複的公函。


    興和參將黃毅高調承諾率領四千人馬去山西剿寇。


    其中有營兵足兩千,還有兩千是青壯年征夫,共攜帶戰馬、馱馬兩千五百匹,各式大車五百架。


    宣府巡撫沉桀見過黃毅所領兵馬,覺得有這彪精銳邊軍去山西剿寇,必然馬到成功。


    兵備道報上黃毅請求撥付開拔糧餉的公文,沉桀立刻給予批複轉交宣大總督批準。


    耿如杞知道流寇的戰力,認為用黃毅的兵馬剿寇完全是殺雞用牛刀。


    但是他什麽也沒說,故意趁此機會多給黃毅錢糧和一些軍需。


    可惜此時的宣大跟去年截然不同,有了監軍太監王坤。


    黃毅是耿如杞的女婿而且是雙料女婿,在民間是一段佳話,在官場仕林絕對是個大笑話。


    王坤當然知道內情,他沒有駁了宣大總督的麵子,同意給糧餉、軍需。


    但是他出了一個難題,要求帶著幾個小宦官參與點驗兵馬,按照實到人數發餉。


    死太監王坤這擺明了是刁難!


    因為按照慣例,此時的將領報上四千人馬,實數達到一半就算不錯了,實際上恐怕隻有一二百家丁三五百營兵可堪一戰。


    一般情況下,將領都是在出征時沿途拉壯丁湊數,甚至於壯丁都拉不著,采取抓乞丐的辦法應對。


    王坤以常理度之,認為黃毅這個參將得到了宣大總督的關照,肯定肆無忌憚吃空餉。


    拿捏一下黃毅,敲山震虎,宣大的文官武將肯定更加恭敬,以後他必然收禮收到手軟。


    《諸世大羅》


    殊不知,黃毅承諾帶領兩千正兵出征,真的準備派遣兩千征夫跟隨。


    興和軍的征夫也不是吃素的,絕大多數是輔兵,一般情況下,輔兵隨軍作戰過後隻要表現良好都能轉為正兵。


    興和軍輔兵的戰鬥力都能夠碾壓絕大多數明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比崇禎大一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在閑得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在閑得疼並收藏我比崇禎大一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