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屬於九邊重鎮之一。


    鎮城的武庫比較大,確實有不少東西,三眼銃、鳥銃、弗朗機炮都有,冷兵器也有不少。


    但是黃毅都瞧不上。


    在黃毅眼中,每一個戰士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可不想因為火器炸膛產生傷亡。


    如此混賬的朝廷,如此腐敗的官僚,能生產出質量讓人放心的火槍火炮嗎?


    黃毅不知道別的武將放不放心,反正他是不敢用的。


    興和城一直在大量生產水泥、鋼鐵、火藥,在製造、研發兵器,不僅僅是火槍火炮,弓、弩也在精工細作。


    肯定不是生產傳統弓弩,而是借鑒了黃毅的十字弩,開始生產弓臂加了彈黃鋼的滑輪弓和滑輪弩。


    大明朝生產牛角弓的工藝複雜,費時費力,最主要原因是堅硬而富有彈性的複合材料加工難度比較大。


    複合材料的打造,是以韌性好且堅硬的木材為核心,外麵附著牛筋,內部附著著牛角,這三者再用特製的膠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形成一把上好的牛角弓。


    然弓臂用上了彈黃鋼後,生產弓弩反而少了很多工序,變得簡單。


    弓臂使用彈黃鋼當然是黃毅指點的,那是他翻看手機裏保存的資料時,發現了用廢舊刹車鋼板打製弓弩的視頻。


    如今的興和城僅僅是三四個能夠製造弓弩的大師傅帶著十幾個學徒在生產。


    所以鋼臂滑輪弓的產量不大,一個月能夠出品二三十張弓弩。


    因為弓弩不是發展方向,也因為興和軍不訓練新的弓手,現有的步弓手總數才一百多而已。


    蒙古籍戰士驍騎善射,黃毅已經開始選拔最忠誠勇敢的戰士獎勵鋼臂滑輪弓。


    弓、弩用上滑輪組,能夠省一半力氣,原本一個弓手拉滿弓弦射出十支有質量的羽箭基本上力竭。


    使用組裝了滑輪組的強弓都能夠做到接二連三射出三十支高質量的羽箭。


    這一次出征,有三十個步弓手和三十個弩手用上了新出品的鋼臂滑輪弓和滑輪十字弩。


    虎嘯川、額遜紮欽等等二十九個蒙古籍猛士得到了鋼臂滑輪弓。


    有五百六十個火槍手裝備了這幾個月生產的燧發槍。


    燧發槍已經在嚐試安裝刺刀,這一次將要有一百支裝上刺刀的燧發槍投入實戰。


    章東、鮑智德等等七個射擊水平達到精準的高手都在使用燧發膛線槍發射米尼彈。


    米尼槍沒有實現量產,算上黃毅轉輪發火的那一支,總共隻有八支。


    火槍手、步弓手們不但要用好新武器,還有提出缺點、改良意見的義務。


    第二天一大早,黃大鵬、虎嘯川率領兩百騎兵三百輔兵趕著一百二十架四輪馬車去張家口出關。


    這條官道寬敞平坦,做得到一天行軍不低於一百裏。


    況且黃大鵬、虎嘯川等等都想著盡快完成任務回來趕上大部隊,速度更加快。


    用不著擔心關防印信,如今黃毅有太多空白的,但是已經加蓋了監軍的公章私印。


    率領兵馬在宣大的地盤上過關卡完全不成問題。


    監軍太監的府邸基本上被搬空了,金銀財寶包括家私、被褥等等都要運去東山堡。


    大太監王坤的人除了留下小李子、錦衣衛小旗刁得寶,其餘人都送去根據地監督勞動。


    《萬古神帝》


    黃大鵬和虎嘯川隻需要把人和物資送到東山堡交給守備黃大勇即可返回。


    人多嘴雜,黃毅此時沒準備跟大明翻臉,扣下監軍太監隻能是興和軍知道。


    所以必須把包括二十個錦衣衛在內的七十幾個人送去關外看管起來。


    至於什麽時候釋放這些人,就得看看改造王坤的成果。


    黃毅沒心情幫崇禎皇帝抓貪官汙吏,也不準備幫著鎮壓暴民、流寇。


    因為他知道大明朝腐朽的統治製度造就貪腐成風,使得流民紛紛造反前仆後繼。


    反貪、鎮壓亂民僅僅是治標不治本。


    還有一條很重要,憑什麽反貪?被抓的貪官汙吏心裏肯定不服氣,憑什麽就允許你朱家窮奢極欲?


    要反貪為什麽不向那些藩王宗室下手,那些人手中的財富恐怕得有數千萬兩銀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你老朱家能夠貪得無厭,就別怪飽讀詩書的達官貴人敲骨吸髓。


    哦!據說崇禎皇帝勤儉克己,龍袍都打補丁。


    這能說明什麽?


    隻能證明他無能,根本不會管理國家!


    他的老丈人周奎原本是個小戶人家,崇禎皇帝吊死的那一年,周奎被考餉出幾十萬兩銀子。


    管不好、管不住宗室、外戚、勳貴,僅僅是崇禎自己勤儉克己有個屁用。


    要改變這一切唯有改變整個製度,唯有推倒腐朽的統治階級重新建設才能治標治本。


    黃毅特意帶兵入關剿寇,不是為了殺人,真實目的是為了弄些人口,也可以理解為救人與危難。


    因為明末的山陝用十室九空來形容,雖不中亦不遠矣!


    王坤的府邸裏有不少朝廷邸報,最新的邸報上有大淩河城的相關內容。


    祖大壽、何可綱、張存仁等等在大淩河城被圍之前還給朝廷送了捷報。


    據說是祖大壽親自率領鐵甲家丁跟後金軍交戰十幾次,擊潰後金軍數千,斬殺數百。


    因為後金軍玩兒命搶屍體,所以斬獲並不多,隻有二十一級。


    從邸報的內容大致判斷,祖大壽的情況比曆史上好得多,並沒有緊急求援。


    應該是大淩河城的糧草石碳能夠維持接近半年。


    以祖大壽這些年的經驗判斷,後金軍的圍城不會超過一個月。


    祖大壽、何可綱等等將領猜想,後金軍圍城一段時間,把明軍屯田的麥子收割後應該退兵。


    然皇太極不是野豬皮,皇太極出征時就做了徹底解決大淩河城的動員。


    他的計劃是重重包圍大淩河城,用祖大壽、何可綱等等的一萬五千兵馬為誘餌圍點打援。


    當祖大壽、何可綱等等將領發現後金軍準備長期圍困的意圖後立刻率領兵馬出城攻擊。


    壕塹已經初具規模的後金軍反而擁有了地利,給予出城攻擊的關寧軍大量殺傷。


    最後的結果是後金軍完成了繞大淩河城一圈的土壘,關寧軍的騎兵突襲失效,孫承宗開始抽調人馬意圖解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比崇禎大一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在閑得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在閑得疼並收藏我比崇禎大一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