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王坤奇怪了,勸不走、氣不走,這巡撫是個什麽人啊?


    那就讓你嚐一嚐當兵的滋味。


    於是乎,王坤有了伴兒,張宗衡陪著他一起蹲在地上端著大碗喝雜糧湖湖、吃白麵炊餅,兩天或者三天才能吃到四兩肉。


    不僅於此,王坤還故意帶著張宗衡壘灶台、挖廁所、劈材、燒火、支帳篷。


    其實這些事兒僅僅是一開始時逼著王坤做的,後來因為他乖巧聽話了,這種征夫幹的活兒早就不逼著他做了。


    但是王坤為了折騰張宗衡,逼走這位山西巡撫,帶頭幹這種粗活兒。


    誰知道張宗衡是個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強驢,居然杠上了。


    嗚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他覺得王坤這個沒卵子的貨受得了,老子堂堂讀書人更加受得住。


    監軍大太監、錦衣衛、巡撫都在幹雜活兒,撫標營遊擊將軍哪敢拿大?


    麾下的都司、千總、把總、百總、親兵更加不敢造次。


    張宗衡的撫標營雖然隻有三百多人馬,但絕對是心腹,人人有甲,都是騎兵,而且是小旗以上級軍官超過了一半。


    按理說這些人具備一定的戰鬥力,但是打仗更需要的是勇氣,是敢打敢拚的氣勢。


    這些人待遇好平時養尊處優,來到興和軍接受再教育,必然能夠有所改變。


    環境鍛煉人確實不假,興和軍每一天都在打……,怎麽說呢,說打仗有點誇大其詞。


    因為大多數時候對付的僅僅是幾十或者幾百被流寇破壞了生活的升鬥小民。


    大股流寇基本上是被騎兵一衝就垮了,根本不可能接近到興和軍營地。


    不跟隨興和軍騎兵行動的山西巡撫標兵營三百多騎兵沾光了,把逃散的流寇打得落花流水,追得上天入地。


    撫標營騎兵一路上都有斬獲和俘獲,人人都有至少一級斬首功,一時間信心百倍,士氣高昂。


    對明天有信心的人往往不介意今天吃苦,張宗衡和撫標營將士們痛並快樂著。


    跟將士們一起摸爬滾打的監軍大太監形象更加高大,沒有哪一個撫標營將士敢嘲笑王坤。


    恰恰相反,這些粗鄙武夫由衷地尊敬監軍大人,對小李子、刁得寶以及那些錦衣衛都刮目相看。


    太監身體有殘疾,心裏有殘疾的不少,王坤還算好,僅僅是喜歡聽窗根兒罷了。


    親耳聽到撫標營將士們的議論之後,腦子比較好使的王坤覺得豁然開朗。


    他實實在在沒想到,他這個監軍會在基層將士們之中落下如此之好的口碑。


    以興和軍的戰鬥力和推進速度,擊破流寇收複失地指日可待。


    他豈不是立下了赫赫之功?


    能夠在陛下心中留下知兵、善戰、清廉如水、愛兵如子的好印象,何須給京師那些大太監送孝敬?


    晚上睡覺時他開始審視自己。


    黃毅那廝確實可惡,灑家應該恨之入骨。


    灑家被他裹挾到軍中雖然吃了很多苦,但是贏得了好名聲,立下了大功勞!


    禍兮福兮?


    還繼續恨他,想著找機會報複,最好讓他滿門抄斬?


    這難度恐怕打得沒邊兒了!


    何苦來哉!


    何不如合作共贏。


    咦!這詞兒是哪兒學來的?


    正在胡思亂想的王坤不由得一拍腦袋,娘的,是黃毅那廝說過的。


    灑家是不是很賤,怎麽就處處學那赳赳武夫?


    黃毅不是心甘情願替崇禎皇帝鎮壓亂民,他僅僅是為了弄人口。


    因為糧食有限,根據地的收獲加上購買,存糧省著吃也隻能夠維持增加十餘萬人口。


    眼看著抓捕的流寇、亂民、流民越來越多,再打下去毫無意義,黃毅已經在琢磨以什麽名義退兵。


    所以黃毅跟黃大智約好,讓他過了年就向宣大總督告急,喀喇沁餘部夥同科爾沁諸部幾萬兵馬圖謀興和城。


    屆時無論宣大總督是否同意,也不去管兵部是否允許,黃毅會率領兵馬帶上最後一批俘虜出關回根據地參與春耕。


    現在已經是十二月中旬,意味著還可以打一個月。


    黃毅準備用一個月的時間清繳山西境內的流寇、坐寇,肯定不過黃河進入陝西、河南。


    收服山西失陷的城池,宣大總督好交差,也不枉山西巡撫張宗衡在軍中跟將士們同甘共苦一場。


    原本是盤算著挑一路狠角色多的流寇打一打,目標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


    誰知道這些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流寇頭子賊精賊精!


    居然望風而逃了!


    唉!名聲所累啊!


    黃毅打掉了以老回回、八大王、丫頭子、過天星等等七個大頭目為首的一路號稱十萬人馬的流寇。


    擒獲四個大頭目,兩個大頭目死於混戰,獨獨老回回棄馬翻山越嶺跑了。


    老回回親眼見識了興和軍鐵甲騎兵的戰鬥力,見到紫金梁王自、闖王高迎祥等等匪首用時明確告知,太原方向不能去。


    原本流寇的大頭目們都怕曹文詔,認為曹文詔的一千關寧鐵騎迅猛快捷,見到這樣的軍隊隻有往山裏鑽才能夠逃脫。


    老回回跟大家講興和軍比關寧軍厲害多了,騎兵數量更多,他的老營兵馬遭遇興和軍連像樣的抵抗都做不出,就被殺得人頭滾滾。


    他至今都搞不明白怎麽就被興和軍盯上了,怎麽就被堵死了退路?


    他原本是懷疑老營人馬裏混進了奸細,後來又覺得不可能。


    因為他的行動路線根本沒有規劃,他出現在被伏擊的地點僅僅是偶然不是必然。


    最後的結論是興和軍運氣太好,他和八大王、過天星等等大頭目點兒背。


    老回回在流寇隊伍中頗有名氣,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等信得過他。


    大家還原了老回回等等頭領的老營人馬如何遭遇突然襲擊,誰都說不準為啥興和軍騎兵能夠突然殺出,且目標明確。


    不知道,想不通,沒轍,隻能采取惹不起咱躲得起的笨法子。


    所以流寇逃了,黃毅在沒有遭遇大戰的情況下連續收服三縣二州。


    想打殺李自成、張獻忠?


    隻能想想嘍!


    崇禎活著,這倆小子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比崇禎大一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在閑得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在閑得疼並收藏我比崇禎大一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