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變了!變得暴躁且好殺!
他有“當為堯舜”之誌,初登大寶之時相信東林黨,簡直是言聽計從,導致“眾正盈朝”。
結果是己是之變,建奴一直殺到京師城下,“眾正盈朝”無一良策,成天推諉、扯皮、吵架、坑人。
接下來是流寇作亂烽煙四起,朝廷財政難以為繼。
崇禎想開源節流,增加礦稅、商稅,然“眾正盈朝”紛紛抵製,大言不慚,莫要“與民爭利”!
礦老板都有後台,豈是升鬥小民?
大臣們共同抵製,事兒當然辦不好!
所以崇禎皇帝幡然醒悟,他不再信任道貌岸然的士大夫,開始派出內官,接下來是越派越多!
太監隻對皇帝負責,確實有不少內官對皇帝忠心耿耿。
但是太監的貪婪不亞於文官武將,軍隊、衙署又多出了敲骨吸髓的監軍、督辦太監,更加苦不堪言。
崇禎愛民僅僅是嘴上說說罷了,隻見他加派三餉導致大量自耕農破產,沒見著他向朱家藩王,朝廷勳貴下手。
今天收到了王坤的奏疏,崇禎得知叛軍已經被團團包圍,全殲叛軍應該是在一兩個月之內。
有望在年內平息登萊之亂,崇禎當然心情蘇暢!
用內官是對還是錯?用事實說話。
太監中的海剛峰王坤拒腐蝕永不沾,親自爬冰臥雪跟普通士卒同甘共苦。
他還特別能忍,那黃毅不通禮數,驕橫跋扈,王坤依舊笑臉相迎,好言相勸,唾麵自幹!
他為何如此?
當然是一心為公,肯定是忠君愛國!
崇禎皇帝想好了,王坤辦完登萊的事兒回來,朕把東廠交給他打理。
有王坤這個不怕得罪人的太監辦差,那些貪贓枉法的文官武將恐怕如坐針氈。
崇禎朝最得寵的太監應該是曹化淳,此人一直活到大明亡國,王承恩應該是他提攜的幹兒子之一。
明朝的太監很惡心很變態,他們沒了小雞雞生不出兒子,最喜歡認幹兒子、幹孫子。
王坤也是曹化淳的幹兒子,自從被黃毅弄成了太監中的楷模,有權有勢的大太監都開始針對他。
為何?
無論什麽時代,無論哪一個群體,都厭惡卓爾不群的。
這種人就是異類。
所有的外放大太監都學王坤,京師二十四監掌印的冰敬、碳敬從何而來?
曹化淳已經開始疏遠王坤這個幹兒子。
大太監都有默契,不在皇上麵前替王坤說一句好話,在方便的情況下進些讒言。
王承恩剛開始想說些不利於王坤的壞話,還沒開始呢,就覺得不妥,趕緊懸崖勒馬。
他當然知道因為皇上委派內官分赴各地或監軍或督辦錢糧,使得權力被掣肘的士大夫群體一片嘩然。
聽皇帝的話音,王坤得勝歸來將要高升擁有更大權力。
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他心裏暗自琢磨,下了值就去找幹爹曹老公談談自己的想法。
王坤勢頭正勁,擋是擋不住的,弄不好就能撕破臉,由自己人變成死對頭。
何不如接受王坤是個異類的事實,他的事兒大家一樣的幫著辦,大不了拿不到好處。
隻要王坤的政績勝過那些科舉入仕的封疆大吏,內官就能夠更加得到皇帝信任,必然有更多人得到重用。
這有利於整個內官群體,相信一定能夠說服幹爹,並且得到支持。
皇帝沒想到的是爬冰臥雪非王坤自願,是被黃毅處罰不得不勞動改造。
學乖巧了的王坤這一回用不著爬冰臥雪,每天吃得好喝得好,有溫暖如春的牛皮大賬,有小李子貼身伺候,日子美著呢。
他沒忘了幹爹的提攜,想送冰敬,隻可惜囊中羞澀。
他渴望圍殲叛軍,因為黃毅親口答應給他至少價值二十萬銀子的好處。
王坤恨黃毅,但是不影響他信任黃毅。
他認識接觸的文官武將很多很多,至今為止打心底裏隻佩服黃毅一個。
瞧瞧人家,一手打得叛軍丟盔棄甲,一手坑了八十萬兩雪花銀。
當年戚少保也沒這本事吧!
他承諾灑家奪取登州全殲叛軍給不低於二十萬兩銀子的好處,必然做得到!
王坤堅信叛軍應該是被坑了八十萬兩銀子惱羞成怒,故而抖出這件事。
他樂得黃毅發財,給出查無實據是叛軍栽贓陷害的判斷,上奏朝廷。
參與圍困登州城的將士們加上役夫、衛所班軍接近十萬,絕大多數都聽到了叛軍的喊話。
八十萬兩銀子太驚世駭俗,普通兵丁和衛所班軍、役夫根本不相信。
全當聽個笑話。
然劉國柱、楊禦蕃、鄧玘、吳安邦、陳洪範、劉澤清、牟文綬等等將領截然不同,他們認為無風不起浪。
覺得黃毅即便沒拿叛軍八十萬兩銀子,拿到手的也應該不老少。
人比人氣死人,那黃毅賺銀子怎地如此輕鬆啊?
羨慕嫉妒恨啊!
威名是打出來的,條件都是談出來的!
劉宇烈的態度早就不一樣了。
他知道他率領的兵馬數量雖然多,但是能打的十不存一,靠這些人奪取登州如同癡人說夢!
他已經在黃毅的幫助下逃過一劫,雖然黃毅給予的幫助有點小貴,但是劉宇烈依舊領情。
況且他因為運作得當並沒有虧本。
還有一條很重要,自幼讀聖賢書的劉宇烈並沒有全部讀到狗肚子裏,應該算得上良心未泯。
登萊糜爛,饑民遍地,他怎麽可能視若無睹?
興和軍的所作所為劉宇烈耳聞目睹,知道黃毅已經救濟了幾十上百萬升鬥小民。
確實需要大量糧食。
所以他真心不記恨黃毅的漫天要價,覺得他拿出來的糧食和銀子能夠活民無數,是做了萬家生佛的善事。
黃毅放出豪言奪取登州城消滅叛軍,興和軍一家全包!
但是興和軍不把功勞獨占,而是由總督大人和監軍分配,盡可能做到見者有份。
不用打惡戰,還能立功,還有這種好事?
有!但是有條件!
條件當然是無論哪一家的兵馬都不可以趁機進入登州城搶繳獲!
如果有誰不開眼,興和軍會毫不猶豫發動攻擊!
他有“當為堯舜”之誌,初登大寶之時相信東林黨,簡直是言聽計從,導致“眾正盈朝”。
結果是己是之變,建奴一直殺到京師城下,“眾正盈朝”無一良策,成天推諉、扯皮、吵架、坑人。
接下來是流寇作亂烽煙四起,朝廷財政難以為繼。
崇禎想開源節流,增加礦稅、商稅,然“眾正盈朝”紛紛抵製,大言不慚,莫要“與民爭利”!
礦老板都有後台,豈是升鬥小民?
大臣們共同抵製,事兒當然辦不好!
所以崇禎皇帝幡然醒悟,他不再信任道貌岸然的士大夫,開始派出內官,接下來是越派越多!
太監隻對皇帝負責,確實有不少內官對皇帝忠心耿耿。
但是太監的貪婪不亞於文官武將,軍隊、衙署又多出了敲骨吸髓的監軍、督辦太監,更加苦不堪言。
崇禎愛民僅僅是嘴上說說罷了,隻見他加派三餉導致大量自耕農破產,沒見著他向朱家藩王,朝廷勳貴下手。
今天收到了王坤的奏疏,崇禎得知叛軍已經被團團包圍,全殲叛軍應該是在一兩個月之內。
有望在年內平息登萊之亂,崇禎當然心情蘇暢!
用內官是對還是錯?用事實說話。
太監中的海剛峰王坤拒腐蝕永不沾,親自爬冰臥雪跟普通士卒同甘共苦。
他還特別能忍,那黃毅不通禮數,驕橫跋扈,王坤依舊笑臉相迎,好言相勸,唾麵自幹!
他為何如此?
當然是一心為公,肯定是忠君愛國!
崇禎皇帝想好了,王坤辦完登萊的事兒回來,朕把東廠交給他打理。
有王坤這個不怕得罪人的太監辦差,那些貪贓枉法的文官武將恐怕如坐針氈。
崇禎朝最得寵的太監應該是曹化淳,此人一直活到大明亡國,王承恩應該是他提攜的幹兒子之一。
明朝的太監很惡心很變態,他們沒了小雞雞生不出兒子,最喜歡認幹兒子、幹孫子。
王坤也是曹化淳的幹兒子,自從被黃毅弄成了太監中的楷模,有權有勢的大太監都開始針對他。
為何?
無論什麽時代,無論哪一個群體,都厭惡卓爾不群的。
這種人就是異類。
所有的外放大太監都學王坤,京師二十四監掌印的冰敬、碳敬從何而來?
曹化淳已經開始疏遠王坤這個幹兒子。
大太監都有默契,不在皇上麵前替王坤說一句好話,在方便的情況下進些讒言。
王承恩剛開始想說些不利於王坤的壞話,還沒開始呢,就覺得不妥,趕緊懸崖勒馬。
他當然知道因為皇上委派內官分赴各地或監軍或督辦錢糧,使得權力被掣肘的士大夫群體一片嘩然。
聽皇帝的話音,王坤得勝歸來將要高升擁有更大權力。
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他心裏暗自琢磨,下了值就去找幹爹曹老公談談自己的想法。
王坤勢頭正勁,擋是擋不住的,弄不好就能撕破臉,由自己人變成死對頭。
何不如接受王坤是個異類的事實,他的事兒大家一樣的幫著辦,大不了拿不到好處。
隻要王坤的政績勝過那些科舉入仕的封疆大吏,內官就能夠更加得到皇帝信任,必然有更多人得到重用。
這有利於整個內官群體,相信一定能夠說服幹爹,並且得到支持。
皇帝沒想到的是爬冰臥雪非王坤自願,是被黃毅處罰不得不勞動改造。
學乖巧了的王坤這一回用不著爬冰臥雪,每天吃得好喝得好,有溫暖如春的牛皮大賬,有小李子貼身伺候,日子美著呢。
他沒忘了幹爹的提攜,想送冰敬,隻可惜囊中羞澀。
他渴望圍殲叛軍,因為黃毅親口答應給他至少價值二十萬銀子的好處。
王坤恨黃毅,但是不影響他信任黃毅。
他認識接觸的文官武將很多很多,至今為止打心底裏隻佩服黃毅一個。
瞧瞧人家,一手打得叛軍丟盔棄甲,一手坑了八十萬兩雪花銀。
當年戚少保也沒這本事吧!
他承諾灑家奪取登州全殲叛軍給不低於二十萬兩銀子的好處,必然做得到!
王坤堅信叛軍應該是被坑了八十萬兩銀子惱羞成怒,故而抖出這件事。
他樂得黃毅發財,給出查無實據是叛軍栽贓陷害的判斷,上奏朝廷。
參與圍困登州城的將士們加上役夫、衛所班軍接近十萬,絕大多數都聽到了叛軍的喊話。
八十萬兩銀子太驚世駭俗,普通兵丁和衛所班軍、役夫根本不相信。
全當聽個笑話。
然劉國柱、楊禦蕃、鄧玘、吳安邦、陳洪範、劉澤清、牟文綬等等將領截然不同,他們認為無風不起浪。
覺得黃毅即便沒拿叛軍八十萬兩銀子,拿到手的也應該不老少。
人比人氣死人,那黃毅賺銀子怎地如此輕鬆啊?
羨慕嫉妒恨啊!
威名是打出來的,條件都是談出來的!
劉宇烈的態度早就不一樣了。
他知道他率領的兵馬數量雖然多,但是能打的十不存一,靠這些人奪取登州如同癡人說夢!
他已經在黃毅的幫助下逃過一劫,雖然黃毅給予的幫助有點小貴,但是劉宇烈依舊領情。
況且他因為運作得當並沒有虧本。
還有一條很重要,自幼讀聖賢書的劉宇烈並沒有全部讀到狗肚子裏,應該算得上良心未泯。
登萊糜爛,饑民遍地,他怎麽可能視若無睹?
興和軍的所作所為劉宇烈耳聞目睹,知道黃毅已經救濟了幾十上百萬升鬥小民。
確實需要大量糧食。
所以他真心不記恨黃毅的漫天要價,覺得他拿出來的糧食和銀子能夠活民無數,是做了萬家生佛的善事。
黃毅放出豪言奪取登州城消滅叛軍,興和軍一家全包!
但是興和軍不把功勞獨占,而是由總督大人和監軍分配,盡可能做到見者有份。
不用打惡戰,還能立功,還有這種好事?
有!但是有條件!
條件當然是無論哪一家的兵馬都不可以趁機進入登州城搶繳獲!
如果有誰不開眼,興和軍會毫不猶豫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