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雲微微一笑,並不回答李公公問話。因為李公公所問之事,他自己已是心知肚明,又何必自己多費唇舌了?
而從李公公緊張神色之中,更能確定此點。他之所以如此問,隻是因他沒有聽說過九轉劍法這門武功。想他一個自詡了得之人,若是敗在了無名劍招之下,豈不是讓天下人笑掉了大牙?
見李公公一臉冷峻瞧著自己,而此時天色已是不早了。當下冷冷道:“小心了!”,說話之際,人已直朝李公公刺去。
李公公本以為他劍法如此了得,定然經名師指點過一番。出手之下若不是攻自己周身要害而來,便是使出各種花招,來迷惑自己。是以一雙眼眨也不眨的盯著淩雲手中長劍,唯恐自己一個疏忽,便著了他的道。
豈知見淩雲衝將過來,手上劍招並無甚出彩之處。而所刺方位又是歪歪斜斜,似乎並非取自己要害而來。而他手臂一直斜生出去,並沒有任何招式可言。
如此一來,倒是讓李公公吃了一驚。他先前便與淩雲對過一招,知他劍法極為精妙。但此時親眼看他出招,卻是這般平平無奇的招式。若非不是吃過淩雲一次虧,見了淩雲這般招式,恐他他都不屑於與淩雲過招。
但他終究還是又些忌憚淩雲武功,雖見他劍尖之地,並不是朝自己而來。手中長劍卻仍是迎了上去。唯恐淩雲突然變招之下,自己來不及應對。
豈知他不動還好,一動之下,淩雲劍尖便如找到了方向一般,直朝李公公左肩而去。
李公公見他手中長劍先前還歪歪斜斜拿在一邊,到得此時,竟然能如此快找到自己破綻所在。心下大驚之下,忙回劍去挑淩雲手中長劍。
但不知淩雲是否知道自己武功路數,自己回劍之際,淩雲劍招已然變了方位。眼見他這一劍輕輕巧巧從自己腋下劃過,直朝自己後心刺去。心下更無他疑,這小子定然知道自己武功,不然如何能如此快便隻消自己招式中破綻所在了?
其實淩雲哪裏知道他招式了,隻是九轉刀法中後半部心法之中提到:“攻敵薄弱之所在,虛虛實實,俱為雲煙亦。克敵製先,無憂亦。”。淩雲當初讀到這幾句之時,便覺其上說的過於輕巧了些。
兩人對敵,招式變化層出不窮,又如何能這般輕易將自己破綻賣給對方了?縱使是有,那也不過是對方設下的陷阱,讓自己跳進去罷了。是以對這兩句話,他記得尤為清楚。
今日與長安三傑一戰,他才知書中所記載的確實字字金言。一人若是不動,自然瞧不出他出手方位。既然對方不出手,自己又如何能尋到他破綻所在了?
但一人隻要瞧見有人要與自己動手,無論這人武功如何,也不能任憑對方進得自己身去。或是不屑與對方動手,避讓開去。或是老羞成怒,一掌便將來人斃了。如此一來,這人隻消有了動靜,便會出招而為。隻消有了招式,那招式之中,定然會又破綻。隻要找到對方破綻,便能一擊將對方打敗。這也是淩雲與長安三傑對敵之時,一劍便將三人撂倒的原因之一。
而此時他與李公公對手,對他而言,李公公畢竟是宿老前輩。別人吃過的鹽比自己吃的米還多,若是自己提劍取他要害處而去,對方如何能瞧不出自己招式的弱點來了?
李公公隻須順著自己劍招薄弱之處下手,自己豈不是要受製於他了?如此一來,別說是三招,就算三十招,淩雲也未必又把握能將李公公拿下。
但巧就巧在李公公不知二人武功根底,又不知他二人師承何處。雖見淩雲出手並未危及到自己,但心生畏懼之下,還是出手去擱淩雲手中長劍。
他身形晃動之下,無形之中,便漏出了諸多破綻來。而淩雲一雙眼一直盯著他周身在瞧,此時見有機可乘,如何會凝招不發了?
而李公公雖沒見過九轉刀法,但先發製人還是知曉的。此時見淩雲長劍直刺自己防守最薄弱的左肩而來,當機立斷,手中長劍往當胸一送,要將淩雲這一招避開。
豈知淩雲一招既出,另外九招便接踵而至。不等與李公公長劍相交,手腕一翻之下,長劍貼著李公公肋下,直朝他小腹刺去。
到得此時,李公公已然失了先機,隻能跟著淩雲手中長劍而動了。
見他一劍便要刺向自己小腹,慌亂之際長劍順勢下掃,要將淩雲這一劍擋了開去。
淩雲豈會讓他得逞,不等他長劍掃將下來,手中長劍先行向左避開。上挑之際,已是貼著李公公左臂,順勢直朝他咽喉而去。
圍觀眾人均是目不轉睛盯著淩雲,但他變招實在太快。眾人分明瞧見他上一劍已然刺實,見李公公出劍去擱,心中多少生出些許欣慰之意來。畢竟都是一朝的官員,李公公能避開淩雲這一劍,如何能讓這些人不高興呢?
隻是到得下一瞬,不知如何,淩雲這一劍居然沒有刺將下去。待從驚疑中回過神來,卻見淩雲又是快準狠的一劍,直取李公公要害之處而去。見李公公這等高人都遇如此險境,自己自然不是淩雲對手了。是以心中更加期盼李公公能贏,若是不然,整個長安城之中,恐怕沒人能奈何得了淩雲三人了。
而在何如風與齊風眼中,所見卻又有所不同。兩人武功均已是一流,瞧淩雲所使劍招,自然要比外行人瞧得清楚些。他二人見淩雲哪裏是與李公公比武了,兩人分明是在教授武功罷了。
隻見淩雲手中長劍一引,李公公劍尖便隨著淩雲劍招而知。之後淩雲劍招一變,李公公長劍又跟著送了出去。兩人手中長劍均沒有片刻停頓,一帶一拉之下,倒真如師徒二人在切磋武藝一般。
隻是李公公慢著淩雲半拍,便如同徒弟跟著師父劍招而走一般。何如風瞧到這裏,隻淩雲已是勝券在握了。想到自己終有一日,會將他二人收為徒弟。他此時這般戲耍李公公,依著輩分而來,那李公公豈不是要叫自己一聲師公了?
他與李公公年紀差不了幾歲,得了如此便宜,心中大喜之下,臉上不自禁便露出笑意來。(未完待續。)
而從李公公緊張神色之中,更能確定此點。他之所以如此問,隻是因他沒有聽說過九轉劍法這門武功。想他一個自詡了得之人,若是敗在了無名劍招之下,豈不是讓天下人笑掉了大牙?
見李公公一臉冷峻瞧著自己,而此時天色已是不早了。當下冷冷道:“小心了!”,說話之際,人已直朝李公公刺去。
李公公本以為他劍法如此了得,定然經名師指點過一番。出手之下若不是攻自己周身要害而來,便是使出各種花招,來迷惑自己。是以一雙眼眨也不眨的盯著淩雲手中長劍,唯恐自己一個疏忽,便著了他的道。
豈知見淩雲衝將過來,手上劍招並無甚出彩之處。而所刺方位又是歪歪斜斜,似乎並非取自己要害而來。而他手臂一直斜生出去,並沒有任何招式可言。
如此一來,倒是讓李公公吃了一驚。他先前便與淩雲對過一招,知他劍法極為精妙。但此時親眼看他出招,卻是這般平平無奇的招式。若非不是吃過淩雲一次虧,見了淩雲這般招式,恐他他都不屑於與淩雲過招。
但他終究還是又些忌憚淩雲武功,雖見他劍尖之地,並不是朝自己而來。手中長劍卻仍是迎了上去。唯恐淩雲突然變招之下,自己來不及應對。
豈知他不動還好,一動之下,淩雲劍尖便如找到了方向一般,直朝李公公左肩而去。
李公公見他手中長劍先前還歪歪斜斜拿在一邊,到得此時,竟然能如此快找到自己破綻所在。心下大驚之下,忙回劍去挑淩雲手中長劍。
但不知淩雲是否知道自己武功路數,自己回劍之際,淩雲劍招已然變了方位。眼見他這一劍輕輕巧巧從自己腋下劃過,直朝自己後心刺去。心下更無他疑,這小子定然知道自己武功,不然如何能如此快便隻消自己招式中破綻所在了?
其實淩雲哪裏知道他招式了,隻是九轉刀法中後半部心法之中提到:“攻敵薄弱之所在,虛虛實實,俱為雲煙亦。克敵製先,無憂亦。”。淩雲當初讀到這幾句之時,便覺其上說的過於輕巧了些。
兩人對敵,招式變化層出不窮,又如何能這般輕易將自己破綻賣給對方了?縱使是有,那也不過是對方設下的陷阱,讓自己跳進去罷了。是以對這兩句話,他記得尤為清楚。
今日與長安三傑一戰,他才知書中所記載的確實字字金言。一人若是不動,自然瞧不出他出手方位。既然對方不出手,自己又如何能尋到他破綻所在了?
但一人隻要瞧見有人要與自己動手,無論這人武功如何,也不能任憑對方進得自己身去。或是不屑與對方動手,避讓開去。或是老羞成怒,一掌便將來人斃了。如此一來,這人隻消有了動靜,便會出招而為。隻消有了招式,那招式之中,定然會又破綻。隻要找到對方破綻,便能一擊將對方打敗。這也是淩雲與長安三傑對敵之時,一劍便將三人撂倒的原因之一。
而此時他與李公公對手,對他而言,李公公畢竟是宿老前輩。別人吃過的鹽比自己吃的米還多,若是自己提劍取他要害處而去,對方如何能瞧不出自己招式的弱點來了?
李公公隻須順著自己劍招薄弱之處下手,自己豈不是要受製於他了?如此一來,別說是三招,就算三十招,淩雲也未必又把握能將李公公拿下。
但巧就巧在李公公不知二人武功根底,又不知他二人師承何處。雖見淩雲出手並未危及到自己,但心生畏懼之下,還是出手去擱淩雲手中長劍。
他身形晃動之下,無形之中,便漏出了諸多破綻來。而淩雲一雙眼一直盯著他周身在瞧,此時見有機可乘,如何會凝招不發了?
而李公公雖沒見過九轉刀法,但先發製人還是知曉的。此時見淩雲長劍直刺自己防守最薄弱的左肩而來,當機立斷,手中長劍往當胸一送,要將淩雲這一招避開。
豈知淩雲一招既出,另外九招便接踵而至。不等與李公公長劍相交,手腕一翻之下,長劍貼著李公公肋下,直朝他小腹刺去。
到得此時,李公公已然失了先機,隻能跟著淩雲手中長劍而動了。
見他一劍便要刺向自己小腹,慌亂之際長劍順勢下掃,要將淩雲這一劍擋了開去。
淩雲豈會讓他得逞,不等他長劍掃將下來,手中長劍先行向左避開。上挑之際,已是貼著李公公左臂,順勢直朝他咽喉而去。
圍觀眾人均是目不轉睛盯著淩雲,但他變招實在太快。眾人分明瞧見他上一劍已然刺實,見李公公出劍去擱,心中多少生出些許欣慰之意來。畢竟都是一朝的官員,李公公能避開淩雲這一劍,如何能讓這些人不高興呢?
隻是到得下一瞬,不知如何,淩雲這一劍居然沒有刺將下去。待從驚疑中回過神來,卻見淩雲又是快準狠的一劍,直取李公公要害之處而去。見李公公這等高人都遇如此險境,自己自然不是淩雲對手了。是以心中更加期盼李公公能贏,若是不然,整個長安城之中,恐怕沒人能奈何得了淩雲三人了。
而在何如風與齊風眼中,所見卻又有所不同。兩人武功均已是一流,瞧淩雲所使劍招,自然要比外行人瞧得清楚些。他二人見淩雲哪裏是與李公公比武了,兩人分明是在教授武功罷了。
隻見淩雲手中長劍一引,李公公劍尖便隨著淩雲劍招而知。之後淩雲劍招一變,李公公長劍又跟著送了出去。兩人手中長劍均沒有片刻停頓,一帶一拉之下,倒真如師徒二人在切磋武藝一般。
隻是李公公慢著淩雲半拍,便如同徒弟跟著師父劍招而走一般。何如風瞧到這裏,隻淩雲已是勝券在握了。想到自己終有一日,會將他二人收為徒弟。他此時這般戲耍李公公,依著輩分而來,那李公公豈不是要叫自己一聲師公了?
他與李公公年紀差不了幾歲,得了如此便宜,心中大喜之下,臉上不自禁便露出笑意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