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涪縣的消息便以快馬送到了蜀郡。曹魏大將軍秦亮與漢軍主力、在涪縣北大戰,一個多時辰便擊破了漢軍大陣中軍,薑維軍大敗!


    一眾大臣驚懼萬分,很快聚集到了皇宮偏殿裏商議對策,但現在還有個錘子的對策?明眼人都很清楚,如今唯剩兩條路可選,要麽直接投降、要麽趕緊跑!


    費承看向珠簾,隻見陛下的身影隱約在裏麵、已經是坐不住的樣子,不斷地轉頭與宦官黃皓小聲說著什麽。


    雖然看不清陛下的神態,但陛下此時必定很慌,連動作儀態也顧不上了。而正座旁的黃皓縮著脖子、彎著腰,亦不複往昔的樣子。


    大夥聚在一起,與其說是商議,不如說在爭吵!


    有人破口大罵薑維誤國。也有人說、乃因眾人都低估了曹魏大將軍秦亮的凶悍。


    中散大夫譙周一邊罵薑維,一邊說出了心裏話:“涪縣之戰前,本來可以議和。薑維等堅持要與曹魏軍大戰,現在激怒了殺神一樣的秦仲明,敵軍一旦攻入成都、城中會變成什麽樣?陛下與諸公又會是怎樣的境遇?”


    五皇子的聲音道:“譙中散是想投降罷?”


    譙周怒道:“現在投降也沒多好的下場了!”


    五皇子道:“請父皇當機立斷,即刻率軍走犍為郡去南中,聯絡江州等地漢軍,仍可與賊軍周旋。”


    譙周立刻駁斥道:“十萬漢軍都抵擋不住秦亮,再去那蠻荒之地,何來人馬、國力與曹軍作戰?”


    皇帝終於開口了,用異樣的聲音道:“待我深思熟慮,容後再議。”


    諸臣紛紛揖拜告退。這時費承才留意到,剛才諸公爭吵得厲害,但更多的人其實並未說話!有些話,確實不太適合當眾言談。


    因此今日皇帝召見大臣,沒在正殿、而是在偏殿;可能起初皇帝就沒打算聚眾議事,而是想單獨與一些大臣見麵。但是諸臣得知前線消息之後、都來到了皇宮,這才有剛才的一陣吵鬧爭執。


    好幾個大臣都在罵薑維,費承也對薑維沒有好感,主要還是因為那個刺客郭循、正是薑維打西平郡時帶回來的人,而且宮裏還傳出了難以證實的流言、薑維縱容了刺客!但先前費承還是沒有跟著罵薑維,事情確實不能混淆,涪縣之戰的責任、應該不能全怪薑維,關鍵還是力所不能及,打不贏秦亮!


    費承也不去府寺了,離開偏殿之後,他便徑直回家。


    他乘坐馬車、帶著隨從走到大街上時,隻見已經有人趕著裝滿包袱的車、慌慌張張地往城門方向去了!前線的消息傳得真快阿,不過能有馬車的人、多半並非尋常庶民,估計與朝中官員有來往,所以耳目很靈通。


    古樸的磚石街道上,偶見匆忙趕路的人、此時人還不多。但要不了多久,事情便會在市井間傳開,到時候城內的景象估計會更亂。


    然而形勢變化,比預料中還要快!


    剛剛過去五日,便聽說曹軍前鋒馬隊快到鳳凰山了!鳳凰山位於成都城北,離成都城已經很近,一旦渡過鳳凰水(沙河)、則可兵臨城下!


    從涪縣到成都,走大路都有兩百六七十裏,曹軍自涪縣之戰後、幾乎沒有任何停留,還得加緊行軍、才能用五天時間靠近成都!


    何況中途還有綿竹關、廣漢、新都等城池。據報曹軍沒有去攻打綿竹關,而是留下了鄧艾軍在那裏控扼路口,曹軍主力則從北麵繞行而過。


    綿竹關的諸葛瞻先是固守關隘,發現曹軍主力繞道,便聚集剩下的兵馬、想去攻打曹軍的後軍輜重。諸葛瞻淩晨時分帶兵出發,不料還是被鄧艾軍察覺,兩軍遂在分棟嶺(龍泉關)北麓的山地發生大戰。漢軍大敗,諸葛瞻等諸漢室勳貴大將不願投降、戰死於陣中。


    成都附近的廣漢、新都城官民則堅守不出,也沒有投降、隻待成都朝廷的政令。


    費承眼看時間不早了,便沒有趕著進宮,先等到明日一早。事到今日之田地,誰都沒辦法了!


    但尚公主的二弟不在家裏,費承遂叫上妹妹,還是想趁敵軍沒有進城、抓緊時機一家人見個麵。


    兄妹二人剛叫奴仆準備好車馬,太子竟忽然來了!本來妹妹費氏還沒迎親過門、不便與太子相見,這時既然在門樓內碰見,那隻能上前見禮。


    太子先轉頭看了一眼費氏,接著才一把抓住費承的手掌,顫聲道:“吾五弟死了!”


    五皇子就是劉諶。費承忙問道:“發生了何事?”


    費承道:“父皇剛剛下詔命、準備亡國禮,五弟聽說之後,便回家殺了妻子,全家都殺了!然後自盡於府中!”


    兄妹二人、以及旁邊的奴仆都愣在原地,不知是震驚於皇帝投降的詔令,還是五皇子之死。妹妹費氏的臉色紙白,多半是對五皇子一家之死的感受最深,因為她與五皇子的妻子崔氏認識、且有來往!


    太子又道:“思遠(諸葛瞻)他們也死了。”


    費承抹了一把眼淚,哽咽道:“仆已然聽聞,殿下請到廳中說話。”


    妹妹剛才碰見了太子、已見過禮,三人便一起回到廳堂落座。


    太陽已經下山,光線漸漸黯淡,周圍籠罩在了朦朧的暮氣之中。唯有蟲子的鳴叫,一直在庭院中不得安寧。


    皇室出了事,太子卻親自趕著來見費承、倒是叫費承有些意外。兩家雖是姻親(續娶),但畢竟禮儀還沒辦完。


    這時太子的一句話、終於解開了費承的些許疑惑,“不久前我從妹夫那裏聽說,曹魏大將軍秦仲明、與費將軍曾有書信來往?”


    妹妹本來垂目跪坐著,照禮儀不好直視太子,但她聽到這裏,也忽然轉頭看了太子一眼。太子似乎一直留了心、關注著妹妹,隨即也與妹對視了一眼,他的神情似乎有點複雜。


    費承道:“當初秦仲明還是曹魏的小官,曹爽攻打漢國那次,秦仲明在太白南麓、阻擊了先父的兵馬。先父倒認為秦仲明是個人才,遂嚐試拉攏勸降。”


    他輕輕搖了搖頭,“然時過境遷,當初秦仲明在曹魏的處境危險,阿父也是因此才想到拉攏他;現在他身居曹魏大將軍之位,權傾朝野,又攻滅了漢國,不需要什麽退路了!人都是看境遇的。”


    妹的眼睛裏露出了氣憤:“他做著曹魏的官,為何一定要與漢國過不去?”


    費承沉聲道:“其誌不在小!”他頓了頓又道,“此人的名聲起得很快,但曆經多次大戰,未聞敗績,正是依靠武力威名、以獲得大權。漢國遇到這樣的人,實屬國運不利。薑維率十萬大軍、舉國精銳幾乎都在其手,卻一天時間都沒能頂住!”


    他轉頭看向太子道,“殿下是陛下長子、漢國皇太子,隻需遵從陛下的詔令,從旁輔佐。”


    或許是妹妹在旁,太子總算收斂了一些恐慌,歎息道:“曹軍本就殘曝,我最擔心,剛剛經曆血戰的秦亮軍進入成都,會大開殺戒,塗炭百姓!”


    費承感慨道:“殿下真仁義也!”


    他說罷側目看了一眼妹妹,接著道:“陛下出城時,臣當追隨陛下左右。雖然隻有先父與秦仲明通過書信、關係隔了一層,但仆一旦見著秦仲明,必竭盡全力,勸說他勿要殘害益州百姓。”


    太子點頭道:“伯續有乃父之風。”


    費承道:“費家雖是荊州人士,但益州人多年愛戴先父,仆無力帶兵抵禦曹軍,唯有現在、為益州百姓死諫。”


    太子讚許了一聲,沒一會便道:“我剛從五弟府上過來。那就此告辭,我再去一趟五弟府中。”


    費承兄妹頓首道別,然後起身送太子出大門。


    眼看天色已晚,費承隻得取消了去二弟家的行程。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費承便要出門,前去皇宮。


    妹起得也很早,費承見到她、便叮囑道:“魏軍已至城北,我出門之後、可能回不了家了。最近城裏有點混亂,妹不要出門,好生在家裏呆著。”


    費氏好像察覺到了生離死別的意味,神情憂慮道:“長兄忙完了公事,便盡快回家!”


    費承點了一下頭,正要轉身。妹的聲音又道:“長兄!見到了秦仲明之後,長兄不要說些話來激他,想點辦法再勸誡。”


    “我知道,放心罷。”費承應了一聲,便往馬廄那邊走去。


    費承趕到皇宮時,倒是在宮裏見到了二弟,但兄弟倆顧不上多言。正殿外麵的庭院裏,已經跪伏了好幾個大臣、在那裏痛哭涕流!


    所謂準備亡國之禮,其實就是不講條件、直接投降!如今秦亮軍先擊潰了漢軍所有主力、才兵臨城下,朝廷確實沒什麽好談的了,生死榮辱、隻能全憑別人處置!


    國家是皇帝的國家,皇帝自己下詔要降,臣子便隻能追隨皇帝左右。


    但此事必定要記載到史冊!費承等人不能隻顧悲痛,仍須維持陛下的禮儀,至少要力所能及地、避免皇帝遭受額外的侮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芳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風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風緊並收藏大魏芳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