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陽送信到江東的密使、攜帶著潘淑的親筆信,已經抵達了石頭城。
這次密使的行程反而不算危險,因為他不負責親自送信,隻需要送到石頭城的一間商鋪即可;餘下的事,則交由商鋪據點的細作安排!
石頭城位於淮水(秦淮河)入江口,離建業城還有一段距離,這裏本來是一處軍事堡壘,如今已成了商貿集散之地。吳國人、晉國人、蜀地人,甚至大量山越人都在這裏做生意,簡直是魚龍混雜,什麽人都有!
因此在馬茂主動逃走之後,原來洛陽校事府為他建立的據點、現在都沒撤走,仍舊作為洛陽校事府監視江東情況的據點。在如此混雜之地,隻要不和吳國官員來往,很難被人查出來。
朱公主小虎現在已經不住在朱家了,因為她生的女兒已經嫁給了琅琊王(孫休),她與劉纂的事也說了出去;都要改嫁的人了,她也不好再住朱家。
弟弟孫亮還不到十歲,所以小虎有時候會住在太初宮裏,有時候則居住在建業城的皇室別院。潘淑的書信,若非細作長期在江東活動、這會大概都找不到往哪裏送!
確實是潘淑的親筆信!小虎先看了一遍,下意識就想了一下、這封信多半是從洛陽來。
但來不及多想,她便聽人稟報、朱夫人邀請她去府上坐坐,說是陸抗妻張氏回建業了。
朱夫人便是長水校尉張布之妻。因為朱夫人是朱丞相同族
,小虎才與朱夫人母女的關係密切,以前還經常帶著她的兩個女兒、去太初宮遊玩。如今孫休受封琅琊王,張布受命為左右將督,同時也是在保護小虎女兒的安全,小虎與張家的關係更近了一步!
也不知道朱夫人母女、何時會跟著張布出京,以後不一定容易見麵;小虎便不想推辭,當即藏好潘淑的信、先準備出門去張家。
而那陸抗之妻張氏,便是大名鼎鼎的張昭之孫女、東吳“五君”之一張承之女,不過現在家道中落了,簡直仿佛是從山巔忽然跌落到了穀底!兩個張家並非同一個家族,不過都是彭城同鄉、祖上應該是同族,因此關係也不錯。
小虎剛見到朱夫人,立刻就聽說,陸抗竟已把張氏休了!
朱夫人接著說道:“陸幼節不是在武昌嗎?這次回來,便是因為離了婚,要把張夫人送回娘家……”她說話時當然沒有喜色、甚至有同情感慨之意,不過眼睛很亮的樣子。婦人們確實愛談論這樣的事,且非一般的家長裏短、而是幹係婦人的命運!
好在朱夫人終於從小虎的目光裏、發現了異樣,她住口轉頭看了一眼,果見張夫人也迎出來了。
張氏生得貌美,大家閨秀出身、舉止得體,難怪聽說她與陸抗的關係很好。當然陸抗也絲毫不差,小虎見過他,麵如冠玉、身長八尺,並且文武雙全、音律書法皆通,簡直是郎才女貌!
朱夫人
略顯尷尬道:“朱公主不算外人,我便把卿的事、告訴殿下了。”
“沒什麽關係,這樣的事、本來就會很快被大家知道。”張氏抿嘴露出一絲強笑,又款款向小虎屈膝道,“妾見過殿下。”
小虎還禮。她以前就認識張氏,不過剛才對張氏的印象、又好了幾分。
朱夫人忙屏退了侍女,自己帶著小虎等人去堂屋。剛坐下,朱夫人便十分同情地說道:“張家剛經曆大難,陸將軍正該多安慰夫人一陣,竟要與卿離婚!”
張氏壓抑著微微顫動的聲音:“妾自己要他寫的休書。”
小虎從餘光裏看到她眼中苦楚的目光,好像在經曆什麽身體上的極度疼痛。
朱夫人仍舊為張氏不平,輕聲道:“他若不是自己想離婚,怎會願意寫下休書?”張氏的聲音則越來越小:“大丈夫心懷天下、誌在四方,妾豈忍用兒女私情去拖累他?”朱夫人歎息道:“他都辜負卿了,卿還在為他說話!”
張氏低聲道:“陸景不還是我的孩子嗎?”朱夫人搖頭道:“那有多大用?以陸將軍的出身相貌,隻要離了、還沒人主動與他聯姻不成?比如吳縣同鄉顧家,以前就是陸家的姻親。”
小虎聽了一會,已生出同情之心。她不禁又想到了張家的悲慘下場,張昭當年也是吳國肱骨、名聞天下,如今竟幾乎絕嗣!
張昭有兩個兒子,長子張承已經絕嗣了,隻剩下眼前這張氏一
個女子!張氏的哥哥張震,因是諸葛恪外甥、已被夷滅三族;她還有個妹妹、便是前太子孫和之妻,孫和不久前被賜了毒酒,妻子也隨之自盡殉情了。
現在張昭還剩次子張休那一脈,但亦已是家境衰落。因為張休在芍陂之役後遭誣陷讒言,先被流放、緊接著被賜死,因此被排擠出了朝廷,隻不過沒有被趕盡殺絕而已。
不過小虎沒說什麽,隻是麵無表情地問道:“汝將來怎麽辦,住哪裏?”
果然張氏提到了張休那邊的人:“妾還有個堂弟,隻能先找堂弟接應一下。”
小虎又道:“我在建業還有宅邸,可以送一處與卿,將來有什麽事、也可以找我商量。”
張氏終於咬著朱唇,埋頭彎腰道:“妾謝殿下恩典。”說罷避過臉去,悄悄拿寬袖飛快地擦了一下。朱夫人也忙道:“殿下說得對,有什麽事也可以找我說。都是婦人,我們可不用避諱什麽。”
小虎不動聲色地低聲說道:“不管怎樣,張家有功於社稷。”
興許是兩個婦人用心相待,張氏便也開口輕聲道:“妾並不埋怨幼節。他的父親有那麽多大功績,曾與呂將軍一道大破關雲長、奪回荊州,率軍於夷道擊潰漢昭烈皇帝,又在石亭大敗魏兵,南征北戰,聞名天下。幼節不想隻靠父輩之名,也想建功立業、向世人證明真才實學。”
朱夫人轉頭看了一眼小虎,隻好說道:“陸將軍
著實是個有大誌向之人。”小虎則輕輕點頭附和。
這次密使的行程反而不算危險,因為他不負責親自送信,隻需要送到石頭城的一間商鋪即可;餘下的事,則交由商鋪據點的細作安排!
石頭城位於淮水(秦淮河)入江口,離建業城還有一段距離,這裏本來是一處軍事堡壘,如今已成了商貿集散之地。吳國人、晉國人、蜀地人,甚至大量山越人都在這裏做生意,簡直是魚龍混雜,什麽人都有!
因此在馬茂主動逃走之後,原來洛陽校事府為他建立的據點、現在都沒撤走,仍舊作為洛陽校事府監視江東情況的據點。在如此混雜之地,隻要不和吳國官員來往,很難被人查出來。
朱公主小虎現在已經不住在朱家了,因為她生的女兒已經嫁給了琅琊王(孫休),她與劉纂的事也說了出去;都要改嫁的人了,她也不好再住朱家。
弟弟孫亮還不到十歲,所以小虎有時候會住在太初宮裏,有時候則居住在建業城的皇室別院。潘淑的書信,若非細作長期在江東活動、這會大概都找不到往哪裏送!
確實是潘淑的親筆信!小虎先看了一遍,下意識就想了一下、這封信多半是從洛陽來。
但來不及多想,她便聽人稟報、朱夫人邀請她去府上坐坐,說是陸抗妻張氏回建業了。
朱夫人便是長水校尉張布之妻。因為朱夫人是朱丞相同族
,小虎才與朱夫人母女的關係密切,以前還經常帶著她的兩個女兒、去太初宮遊玩。如今孫休受封琅琊王,張布受命為左右將督,同時也是在保護小虎女兒的安全,小虎與張家的關係更近了一步!
也不知道朱夫人母女、何時會跟著張布出京,以後不一定容易見麵;小虎便不想推辭,當即藏好潘淑的信、先準備出門去張家。
而那陸抗之妻張氏,便是大名鼎鼎的張昭之孫女、東吳“五君”之一張承之女,不過現在家道中落了,簡直仿佛是從山巔忽然跌落到了穀底!兩個張家並非同一個家族,不過都是彭城同鄉、祖上應該是同族,因此關係也不錯。
小虎剛見到朱夫人,立刻就聽說,陸抗竟已把張氏休了!
朱夫人接著說道:“陸幼節不是在武昌嗎?這次回來,便是因為離了婚,要把張夫人送回娘家……”她說話時當然沒有喜色、甚至有同情感慨之意,不過眼睛很亮的樣子。婦人們確實愛談論這樣的事,且非一般的家長裏短、而是幹係婦人的命運!
好在朱夫人終於從小虎的目光裏、發現了異樣,她住口轉頭看了一眼,果見張夫人也迎出來了。
張氏生得貌美,大家閨秀出身、舉止得體,難怪聽說她與陸抗的關係很好。當然陸抗也絲毫不差,小虎見過他,麵如冠玉、身長八尺,並且文武雙全、音律書法皆通,簡直是郎才女貌!
朱夫人
略顯尷尬道:“朱公主不算外人,我便把卿的事、告訴殿下了。”
“沒什麽關係,這樣的事、本來就會很快被大家知道。”張氏抿嘴露出一絲強笑,又款款向小虎屈膝道,“妾見過殿下。”
小虎還禮。她以前就認識張氏,不過剛才對張氏的印象、又好了幾分。
朱夫人忙屏退了侍女,自己帶著小虎等人去堂屋。剛坐下,朱夫人便十分同情地說道:“張家剛經曆大難,陸將軍正該多安慰夫人一陣,竟要與卿離婚!”
張氏壓抑著微微顫動的聲音:“妾自己要他寫的休書。”
小虎從餘光裏看到她眼中苦楚的目光,好像在經曆什麽身體上的極度疼痛。
朱夫人仍舊為張氏不平,輕聲道:“他若不是自己想離婚,怎會願意寫下休書?”張氏的聲音則越來越小:“大丈夫心懷天下、誌在四方,妾豈忍用兒女私情去拖累他?”朱夫人歎息道:“他都辜負卿了,卿還在為他說話!”
張氏低聲道:“陸景不還是我的孩子嗎?”朱夫人搖頭道:“那有多大用?以陸將軍的出身相貌,隻要離了、還沒人主動與他聯姻不成?比如吳縣同鄉顧家,以前就是陸家的姻親。”
小虎聽了一會,已生出同情之心。她不禁又想到了張家的悲慘下場,張昭當年也是吳國肱骨、名聞天下,如今竟幾乎絕嗣!
張昭有兩個兒子,長子張承已經絕嗣了,隻剩下眼前這張氏一
個女子!張氏的哥哥張震,因是諸葛恪外甥、已被夷滅三族;她還有個妹妹、便是前太子孫和之妻,孫和不久前被賜了毒酒,妻子也隨之自盡殉情了。
現在張昭還剩次子張休那一脈,但亦已是家境衰落。因為張休在芍陂之役後遭誣陷讒言,先被流放、緊接著被賜死,因此被排擠出了朝廷,隻不過沒有被趕盡殺絕而已。
不過小虎沒說什麽,隻是麵無表情地問道:“汝將來怎麽辦,住哪裏?”
果然張氏提到了張休那邊的人:“妾還有個堂弟,隻能先找堂弟接應一下。”
小虎又道:“我在建業還有宅邸,可以送一處與卿,將來有什麽事、也可以找我商量。”
張氏終於咬著朱唇,埋頭彎腰道:“妾謝殿下恩典。”說罷避過臉去,悄悄拿寬袖飛快地擦了一下。朱夫人也忙道:“殿下說得對,有什麽事也可以找我說。都是婦人,我們可不用避諱什麽。”
小虎不動聲色地低聲說道:“不管怎樣,張家有功於社稷。”
興許是兩個婦人用心相待,張氏便也開口輕聲道:“妾並不埋怨幼節。他的父親有那麽多大功績,曾與呂將軍一道大破關雲長、奪回荊州,率軍於夷道擊潰漢昭烈皇帝,又在石亭大敗魏兵,南征北戰,聞名天下。幼節不想隻靠父輩之名,也想建功立業、向世人證明真才實學。”
朱夫人轉頭看了一眼小虎,隻好說道:“陸將軍
著實是個有大誌向之人。”小虎則輕輕點頭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