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仗肯定要打!因為秦亮軍有優勢。


    領兵大將們常常會有複雜的操作,算計謀略、地形、布陣、氣候、路線等等,其實都是一個目的:在局部上想要以多打少、恃強淩弱。


    現在司馬師最多隻有兩萬精兵,其他從許昌等地湊的人、他不見得敢放到前麵。秦亮軍則有三萬多人,留守潁水流域的人馬很少、主要是守南頓陳縣的糧草。


    至少在許昌,此時秦亮已經得到了想要的結果,以強擊弱。


    秦亮不想等司馬懿準備好、然後率十萬精兵南下擺開了硬拚,也是為了避免被迫以弱打強的不利局麵。完全掌握了洛陽朝廷之後的司馬懿、會具有碾壓優勢,等那個時候開戰,以全國打一隅,根本不公平!


    司馬師的兵馬從許昌城西出來,勤王軍則在城北,雙方的行進方向有個夾角。


    如此並非正麵對進的方位,便會造成兩軍接觸時間的落差。令狐愚原本在右翼,往西南走,最先接觸逆軍;其次是秦亮部,在中間的投石機附近,向西迂回調動,隨後才能碰到敵軍。


    秦亮派了幾個嗓門大的人,騎馬上去喊了一陣話:殿下詔令,放下兵器投降者免罪!


    目前看來沒多大作用。雙方沒有太多交流,也無商量的餘地,令狐愚的右翼軍、變成了左翼,直接率先與逆軍開打。


    秦亮騎馬跟著自己的幾千人向西行進,他引項觀望遠處,那邊已是人聲鼎沸、“劈裏啪啦”的弦聲絡繹不絕,空中隱隱約約能看到無數箭矢的影子。


    這麽多箭矢,顯然兩邊都是偏軍在交戰。


    令狐愚部、王飛梟部都是中外軍,在組織和兵員上,與洛陽中外軍如出一轍。兩邊同樣的編製、裝備,戰法也極其相似,若非將士們故意穿了不同顏色的衣裳鬥篷,等混戰起來可能連敵我都分不清。


    當年曹操的軍隊設計,一直影響至今。秦亮在實地觀察、查閱朝廷案牘之後,感覺魏國中外軍的配置,頗有點阿徹瓊斯對古典軍事體係的解析意味,以突擊、投射、陣列、散兵劃分兵種。


    不過魏軍是大兵團混編,一個滿員單位的部,人員是一萬一千三百多人。裏麵的主戰兵力編製隻分兩種,正軍和偏軍。


    正軍是陣列重步兵、近戰突擊騎兵混編,稱為精銳,因為敢衝鋒;當年曹操的虎豹騎就是這種精銳,但虎豹騎不是純騎兵、主力卻是陣列重步兵,現在虎豹騎已經改編成了武|衛營。


    偏軍則是弩、弓輕步兵,遊擊輕騎、遠近


    戰散兵組成,負責投射和輔助作用。


    令狐愚的人馬交戰之後,雙方一直在放箭,肯定就是偏軍的交戰,正軍是突擊軍、沒有那麽多投射武器。


    秦亮率眾約五千多人,一直在向西迂回。他不可能從令狐愚後麵擠上去,那樣擠作一團發生擁擠踩踏,不用打、自己把自己擠跨了!


    本來他的手裏,包括文欽部、共有六千多人,但裏麵有一千多人不是戰兵。他們是幹運輸輜重、勤務的人和工兵,還要幹急救醫療之類的雜務,拚命的時候並不上陣。


    秦亮軍漸漸到了逆軍西北側之後,戰鬥就不是左翼那個形勢了。他的合成旅小編製,跟魏軍主流配置根本就是兩回事。


    合成旅的組織度更高,但受限於條件、也有弱點。其一,散兵近戰格鬥的技巧比不上中外軍,如果發生步兵混戰、便隻能靠士氣硬撐。其二,廬江郡缺少弓箭手,特別是騎兵弓箭手、便少了輕騎的配置。


    於是秦亮下令,楊威、熊壽按照訓練的方式穩妥作戰。又拍馬找到文欽,叮囑他:“文將軍別忘了,中軍鳴角、黑旗揮舞便立刻撤退。後麵有步兵壓陣,切不可浪戰。”


    文欽抱拳道:“喏!”


    城西的平原上,這時的人馬越來越多,像蔓延的潮水一樣,不斷向西擴張,將戰場的橫寬陸續鋪開。隻能平麵展開的戰場,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效率。


    什麽八卦陣、雁行陣之類的大陣布局一概沒有,靠近就開幹。左翼已經幹起來,右側的雙方還沒走近。兩軍是邊打、邊布陣!


    果然逆軍首先上來的、多半是偏軍。多是弓箭手和弩手,中間的弓弩手成隊列,輕騎散兵在前麵遊走,等待秦亮軍第二部進入射程。


    但就在這時,秦亮軍用駑馬拉過來的扭力投石車上來了!人們解開駑馬之後,推著投石車上前,便腳踩木輪上弦。


    “砰砰砰……”的牛筋強力釋放,扭動著杠杆,許多石頭直接飛到半空,往大片敵軍頭上落下去。戰場上全是人,幾乎不需要準頭,隻要射程夠得著、就能造成破壞。


    敵軍陣中一陣動蕩吵鬧。但石彈的殺傷不大,經常還砸不到人,所幸隻是射程比弓弩遠。


    對麵那股敵軍偏軍沒有被打退,反而向前逼了過來,準備逼近弓弩射程後放箭!


    秦亮立刻轉頭道:“文將軍先出!熊將軍的騎兵準備。”


    “咚咚咚”的鼓聲中,中軍黑旗搖動。非常高壯的文欽提著大刀,帶著大群馬兵緩緩從兵屯步陣


    的左側出動。戰馬還沒跑起來,文欽騎馬慢步向前的姿態、讓他座下的戰馬步履也仿佛傲慢起來。


    果然沒一會,敵軍的騎兵也出動了,兩股敵騎從兩翼蜂擁而出!


    這時秦亮軍第二部兵屯中間的鼓聲再響,數麵青旗搖動。兵屯兩翼的騎兵也隨之而出,匯聚到正麵之後、直仆正麵的敵軍弓弩兵。


    與此同時,兵屯部的陣列、私兵軍陣開始向前緩慢推進。


    “劈裏啪啦”的弦聲響起,密集如炸豆一樣,對麵的步射先是一輪攢射。


    熊壽部騎兵前方先捱了一頓箭雨,馬匹的嘶鳴、人們的慘叫隨之響起,已有多人中箭落馬,另有一些箭矢射到了騎兵的盔甲盾牌上,前方稀疏的騎兵像刺蝟一樣繼續衝鋒。


    左翼文欽騎兵很快與敵騎交戰了,刀槍棍槊揮舞,殺成一團,文欽率護衛左衝右突,很快占據了上風,驅逐著左翼敵騎。


    右翼敵騎則衝到了中間,意圖抵擋秦亮的兵屯騎兵。


    頃刻之間,隻聽到“哐當”的各種撞擊聲,塵土騰騰之中,仍是人喊馬嘶。夾著配重長槍的兵屯騎兵、拿著小圓盾,蹬著鐵馬鐙,幾乎沒有用任何招數,直接衝穿了敵騎陣隊。


    許多長槍折斷了的騎兵,從拔出了長刀,吼叫著拍馬直衝。敵軍偏軍前部的遊騎、散步兵直接散夥,掉頭就跑,熊壽部騎兵從後麵追砍,跟練習砍稻草人沒什麽兩樣、可能手感不一樣。


    快速的馬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衝向後麵的陣列輕步弓弩兵。


    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到前麵的嘩然之聲。鐵馬撲上去,就像幾匹獨狼在草原上奔跑,拿著弓弩和短兵器的人群就像羊群一樣、成群向後向麵和兩側讓開。


    更多的騎兵衝上來,在人群裏瘋狂劈|砍,無數步兵掉頭就跑,有些小方陣幹脆一哄而散。


    敵軍後麵多個小方陣組成的正軍、終於上來了。得益於魏軍長矛長短適中,突擊多以疏陣,那幫陣列步兵速度也很快,直接衝上來要和騎兵硬幹。


    這時熊壽陣中的角聲響起,數麵青旗揮舞。中間的勤王軍騎督見狀,調轉方向,再次反殺身後的敵騎。熊壽的陣列步兵也在緩慢抵近,形成接應之勢。


    秦亮騎在馬上一言不發,看到此時的情況,心裏已很滿意。


    畢竟這裏沒有名將,沒有精兵。楊威、熊壽等人都是洛陽中軍不要的棄子,兵員則是以前缺衣少食的屯兵,隻有一群大魏國底層炮灰的抱團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芳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風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風緊並收藏大魏芳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