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將軍府宴請賓客,居於深宮中的郭太後自然也知道。
除了大長秋的謁者令張歡、一向與衛將軍府結交來往,郭太後的義妹甄夫人也去參加宴會了。郭太後十來歲就進了宮,多年來、她了解宮外的情況,大多都是通過別人的轉述;還有宦官黃豔,幾個月前已出任黃門監,仍然常在郭太後跟前、談論洛陽發生的事。
甄氏是跟著黜婦吳夫人去的,她也沒機會與秦亮相處。甄氏來靈芝宮之後,隻能談一些王令君的衣著之類的話題,女賓確實與王夫人呆一起的時間更長。
甄氏自己就很喜歡打扮,所以把王令君的服飾瞧得很細。
“她的裏襯是白色的,鑲邊是秋白色料子、帶著一點灰,並不紮眼。可這麽簡單的裝飾,看起來卻更顯精致貴氣。”甄夫人手裏拿著碗筷,心思卻不在食物上。
同席一起用晚膳的,正是郭太後與甄皇後。甄夫人卻不管那麽多,仍然在皇太後與皇後麵前談起了貴氣。
那王令君、郭太後當然見過,而且在廬江郡時見麵的次數還不少。郭太後覺得,王夫人穿什麽根本不是重點,人家本來就生得美貌。而且王夫人的眉宇間常帶著冷傲的神態、才會有那種氣質罷,與衣料鑲邊又有多大的關係?
郭太後遂未搭腔。不過甄皇後倒似乎對衛將軍府的事、很有興趣,她一邊吃飯、一邊側耳傾聽,吃東西也不太認真。
就在這時,遠處隱約傳來了“咚咚咚……”的大鼓聲音。
甄夫人循聲看了一眼,說道:“呀,已經是酉時了,妾吃過飯之後,便得趕緊出宮才行。”
“是阿,應該是酉時的鼓聲。”郭太後隨口回應了一句。
洛陽城樓上的這種鼓聲,通常是報時工具。不過有時候人們忘記了鼓聲存在,忽然聽到、偶爾會被驚一下,那聲音確實就像出了什麽事一般。
恍然之間,郭太後又想起了以前,當時做過的難言之事。甄氏曾與郭太後約定,在酉時鼓聲響起的特定時刻與秦仲明幽會,並把郭太後穿過的裏襯拿給秦仲明,好叫他心裏想著郭太後。然後郭太後在那個時刻想象得到安慰。
後來郭太後在寫給秦亮的密信中,也提到了鼓聲時刻,她正在靈芝宮閣樓上,看到流水瀠回、大雁遠飛等意象。她當然不好意思在書信裏寫婬穢之事,所以比較委婉,隻是暗示思念之情。
郭太後走神了一會,臉頰便覺發燙。好在大家都在吃飯,吃著熱菜熱湯,臉有點紅是很尋常現象。
一時間她更覺得、時間愈發難熬,想想都有多久沒見過秦亮了。
不過考慮到朝廷裏微妙的平穩,郭太後似乎還可以繼續忍耐。
其實郭太後一向都是謹慎自律、且非常能忍耐的性情。她經曆過許多恐懼,見過可怕的事,明白雖然平淡乏味卻安穩的日子、實際上很可貴。
便如同眼前的精美的杯盤中、細致烹飪的佳肴,連大米飯也是精挑細選的貢品。隻因這樣的食物,在宮廷中唾手可得,郭太後等人都沒覺得飯菜多麽有滋味。郭太後從瓷碗裏挑起一小塊菜丸、小口吃著的姿勢,便不像很香的樣子。
隻有當失去這些、要餓肚子的時候,人們才會醒悟錦衣玉食的難得罷?
因此隻要王家還是執政、秦亮還在小心維持局麵,郭太後的表現便也十分謹慎。上次說過、要好生服侍秦仲明的許諾,她亦未找到機會,暫且隻能食言了。
上回郭太後是先去東宮、然後換衣裳私自出宮,那個辦法當然有敗露的危險;幸虧運氣好,才未走漏消息出去。
郭太後主要是情緒受到了刺激。當時的形勢本來就很危險,大臣內侍又把毌丘儉的人馬說得很厲害,她在壓力之下、反而變得膽大,做事也沒考慮太多。
如今在煎熬與壓抑忍耐之中,郭太後自然地產生了一種直觀的喜惡、對王家不滿;大概因為王家還是最大的權臣,郭太後才會過得束手束腳,諸事都要忍。哪怕王家曾是盟友,郭太後對王家的信任感、仍然不如秦亮。
沒一會晚膳就吃過了,甄氏沒有繼續逗留,有點匆忙地告辭,趕著要出宮回家。皇後見狀,也與甄氏一起道別,離開了靈芝宮。
過了兩天,宦官張歡又稟報了秦亮的事。
秦亮最近每天都會去軍營,似乎在臨時安排洛陽中軍將士休假。洛陽中軍有固定的規矩,四分之一的人休假,剩下的人都要在營中戍守、訓練,或是屯田。
秦亮安排休假事宜,應是想在出發去雍涼屯田之前、先讓將士們輪流回家休假一段日子。
防備薑維的事,郭太後當然也知道。卻不知道秦亮這次西去,需要多久的時間。
想到此事,郭太後便心煩意亂。不過秦亮想尋找建立軍功的機會,也是為了嚐試獲取大權、以後不用再擔心王家的掣肘。郭太後隻能繼續等下去。
……不料在十月十五的朝會前,宮裏忽然得到了一個消息。雍涼都督郭淮上奏,發現大量蜀漢兵出隴右、大舉北伐!
秦亮之前就曾預測,費禕一死,薑維可能會再次北伐。但沒有人料想到,薑維來得這麽快!此時已經入冬,涼州那邊的天氣、隻會比洛陽更寒冷。
此前朝臣集議時、大多人的看法,甚至是蜀軍會在明年秋,或是後年春出動。
十五日朝會當天,許多官員都在談論此事,秦亮反而沒說什麽。
隻是在朝會結束之後,在太極殿廣場中、秦亮見到宦官張歡,兩人才談論了一會西線的事。
秦亮並未預測過薑維北伐的時間,不過如今看來、即便預測時間也沒用,顯然洛陽中軍已經來不及去增援雍涼。
二人交談時,秦亮向皇室表明了態度,他不打算改變帶兵出京的時間。
因為如果現在部署增援,等洛陽中軍準備好出發、行軍近千裏趕往前線,可能戰事都已經結束了;畢竟蜀軍運糧也很困難,不能把戰事拖得太久,隻要沒法占領涼州立足、蜀兵要不了多久就會退兵。
此役洛陽中軍已經失了先機,若再臨時改變時間、匆忙出發,沒有什麽好處。
不過到西線屯田的決策,經過了與王家商量、朝廷集議、皇宮詔令等過程,整個部署好不容易等待實施了,所以秦亮打算、明年春仍然要去西線屯田。
至於此次蜀國大規模北伐、怎麽應對,隻能看郭淮陳泰等人的能耐了!
連鄧艾都不一定起到多大的作用。鄧艾今年秋才從洛陽去西線,此時他或許連人都沒認全,夏侯霸跑了之後涼州是個爛攤子,鄧艾這幾個月能重新部署好涼州防務、便能算做得不錯。
事情在朝會上議論之後,洛陽的士族幾乎都知道了蜀國北伐之事。
太常羊耽家自然亦已知情,他在去上朝之前就聽到了消息。
畢竟侄子羊祜是衛將軍府的從事中郎;妻子辛憲英的親弟弟,也是衛將軍府的軍謀掾。大將軍府、衛將軍府這些地方,對於軍務的了解,比朝臣還要早。
雖然秦亮也沒猜中時間,但辛憲英仍對此事的評價很高。
弟弟來拜訪時,她便在家人麵前說道:“衛將軍可稱知兵,他隻是得知了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之事,便提前預計到、薑維會大舉北伐。如今西線的奏報傳來,果然所料不差。”
丈夫羊耽也讚同道:“若隻是隨意推測一番,卻不稀奇,秦仲明把看法拿到朝堂上說、便是另一回事。公諸於眾之後,如果沒有猜中,難免會讓眾人非議。秦仲明對於此事,必定很把握。”
弟弟辛敞則道:“我在衛將軍府聽說過一件事,當年芍陂之役,秦將軍也提前一年多、便預料到吳兵要進攻。”他接著道:“不過兩次都沒有猜準時間。”
辛憲英道:“各國相隔千裏、洛陽朝廷與之互無來往,這種事能事先有個大致判斷,便已算得上是神機妙算。”
辛敞點頭道:“姐所言甚是。”
最近兩年,辛憲英對秦仲明的品評、幾乎都不低;她可不是隻說好話,有時候在自家人麵前評價一些士人,也會說不中聽的話。所以羊祜、辛敞陸續接受衛將軍府的征辟,辛憲英並未反對……但之前她弟弟辛敞接受曹爽征辟時,辛憲英卻不太讚成。
羊耽道:“薑伯約確是蜀漢主戰派。年初蜀軍剛來過涼州,沒想到一年之內、竟出動兩次。不僅洛陽諸公沒想到,恐怕郭伯濟也猝不及防。郭伯濟正在長安、此時還得靠他的安排,但願西線不會出什麽問題阿。”
辛憲英與辛敞都隨之附和。
蜀漢長期在西線進攻,數不清已經北伐了多少次,比國力更強的吳國、進攻還要頻繁得多。然而以前蜀漢的每次攻擊,都未能改變西線的大體形勢。
從經驗上看,羊耽等大魏朝臣,自然也認為這回不會出大問題。隻不過結果未知之時,羊耽還是很關注、且有些擔憂,人們對未知、難免會有如此心情。
除了大長秋的謁者令張歡、一向與衛將軍府結交來往,郭太後的義妹甄夫人也去參加宴會了。郭太後十來歲就進了宮,多年來、她了解宮外的情況,大多都是通過別人的轉述;還有宦官黃豔,幾個月前已出任黃門監,仍然常在郭太後跟前、談論洛陽發生的事。
甄氏是跟著黜婦吳夫人去的,她也沒機會與秦亮相處。甄氏來靈芝宮之後,隻能談一些王令君的衣著之類的話題,女賓確實與王夫人呆一起的時間更長。
甄氏自己就很喜歡打扮,所以把王令君的服飾瞧得很細。
“她的裏襯是白色的,鑲邊是秋白色料子、帶著一點灰,並不紮眼。可這麽簡單的裝飾,看起來卻更顯精致貴氣。”甄夫人手裏拿著碗筷,心思卻不在食物上。
同席一起用晚膳的,正是郭太後與甄皇後。甄夫人卻不管那麽多,仍然在皇太後與皇後麵前談起了貴氣。
那王令君、郭太後當然見過,而且在廬江郡時見麵的次數還不少。郭太後覺得,王夫人穿什麽根本不是重點,人家本來就生得美貌。而且王夫人的眉宇間常帶著冷傲的神態、才會有那種氣質罷,與衣料鑲邊又有多大的關係?
郭太後遂未搭腔。不過甄皇後倒似乎對衛將軍府的事、很有興趣,她一邊吃飯、一邊側耳傾聽,吃東西也不太認真。
就在這時,遠處隱約傳來了“咚咚咚……”的大鼓聲音。
甄夫人循聲看了一眼,說道:“呀,已經是酉時了,妾吃過飯之後,便得趕緊出宮才行。”
“是阿,應該是酉時的鼓聲。”郭太後隨口回應了一句。
洛陽城樓上的這種鼓聲,通常是報時工具。不過有時候人們忘記了鼓聲存在,忽然聽到、偶爾會被驚一下,那聲音確實就像出了什麽事一般。
恍然之間,郭太後又想起了以前,當時做過的難言之事。甄氏曾與郭太後約定,在酉時鼓聲響起的特定時刻與秦仲明幽會,並把郭太後穿過的裏襯拿給秦仲明,好叫他心裏想著郭太後。然後郭太後在那個時刻想象得到安慰。
後來郭太後在寫給秦亮的密信中,也提到了鼓聲時刻,她正在靈芝宮閣樓上,看到流水瀠回、大雁遠飛等意象。她當然不好意思在書信裏寫婬穢之事,所以比較委婉,隻是暗示思念之情。
郭太後走神了一會,臉頰便覺發燙。好在大家都在吃飯,吃著熱菜熱湯,臉有點紅是很尋常現象。
一時間她更覺得、時間愈發難熬,想想都有多久沒見過秦亮了。
不過考慮到朝廷裏微妙的平穩,郭太後似乎還可以繼續忍耐。
其實郭太後一向都是謹慎自律、且非常能忍耐的性情。她經曆過許多恐懼,見過可怕的事,明白雖然平淡乏味卻安穩的日子、實際上很可貴。
便如同眼前的精美的杯盤中、細致烹飪的佳肴,連大米飯也是精挑細選的貢品。隻因這樣的食物,在宮廷中唾手可得,郭太後等人都沒覺得飯菜多麽有滋味。郭太後從瓷碗裏挑起一小塊菜丸、小口吃著的姿勢,便不像很香的樣子。
隻有當失去這些、要餓肚子的時候,人們才會醒悟錦衣玉食的難得罷?
因此隻要王家還是執政、秦亮還在小心維持局麵,郭太後的表現便也十分謹慎。上次說過、要好生服侍秦仲明的許諾,她亦未找到機會,暫且隻能食言了。
上回郭太後是先去東宮、然後換衣裳私自出宮,那個辦法當然有敗露的危險;幸虧運氣好,才未走漏消息出去。
郭太後主要是情緒受到了刺激。當時的形勢本來就很危險,大臣內侍又把毌丘儉的人馬說得很厲害,她在壓力之下、反而變得膽大,做事也沒考慮太多。
如今在煎熬與壓抑忍耐之中,郭太後自然地產生了一種直觀的喜惡、對王家不滿;大概因為王家還是最大的權臣,郭太後才會過得束手束腳,諸事都要忍。哪怕王家曾是盟友,郭太後對王家的信任感、仍然不如秦亮。
沒一會晚膳就吃過了,甄氏沒有繼續逗留,有點匆忙地告辭,趕著要出宮回家。皇後見狀,也與甄氏一起道別,離開了靈芝宮。
過了兩天,宦官張歡又稟報了秦亮的事。
秦亮最近每天都會去軍營,似乎在臨時安排洛陽中軍將士休假。洛陽中軍有固定的規矩,四分之一的人休假,剩下的人都要在營中戍守、訓練,或是屯田。
秦亮安排休假事宜,應是想在出發去雍涼屯田之前、先讓將士們輪流回家休假一段日子。
防備薑維的事,郭太後當然也知道。卻不知道秦亮這次西去,需要多久的時間。
想到此事,郭太後便心煩意亂。不過秦亮想尋找建立軍功的機會,也是為了嚐試獲取大權、以後不用再擔心王家的掣肘。郭太後隻能繼續等下去。
……不料在十月十五的朝會前,宮裏忽然得到了一個消息。雍涼都督郭淮上奏,發現大量蜀漢兵出隴右、大舉北伐!
秦亮之前就曾預測,費禕一死,薑維可能會再次北伐。但沒有人料想到,薑維來得這麽快!此時已經入冬,涼州那邊的天氣、隻會比洛陽更寒冷。
此前朝臣集議時、大多人的看法,甚至是蜀軍會在明年秋,或是後年春出動。
十五日朝會當天,許多官員都在談論此事,秦亮反而沒說什麽。
隻是在朝會結束之後,在太極殿廣場中、秦亮見到宦官張歡,兩人才談論了一會西線的事。
秦亮並未預測過薑維北伐的時間,不過如今看來、即便預測時間也沒用,顯然洛陽中軍已經來不及去增援雍涼。
二人交談時,秦亮向皇室表明了態度,他不打算改變帶兵出京的時間。
因為如果現在部署增援,等洛陽中軍準備好出發、行軍近千裏趕往前線,可能戰事都已經結束了;畢竟蜀軍運糧也很困難,不能把戰事拖得太久,隻要沒法占領涼州立足、蜀兵要不了多久就會退兵。
此役洛陽中軍已經失了先機,若再臨時改變時間、匆忙出發,沒有什麽好處。
不過到西線屯田的決策,經過了與王家商量、朝廷集議、皇宮詔令等過程,整個部署好不容易等待實施了,所以秦亮打算、明年春仍然要去西線屯田。
至於此次蜀國大規模北伐、怎麽應對,隻能看郭淮陳泰等人的能耐了!
連鄧艾都不一定起到多大的作用。鄧艾今年秋才從洛陽去西線,此時他或許連人都沒認全,夏侯霸跑了之後涼州是個爛攤子,鄧艾這幾個月能重新部署好涼州防務、便能算做得不錯。
事情在朝會上議論之後,洛陽的士族幾乎都知道了蜀國北伐之事。
太常羊耽家自然亦已知情,他在去上朝之前就聽到了消息。
畢竟侄子羊祜是衛將軍府的從事中郎;妻子辛憲英的親弟弟,也是衛將軍府的軍謀掾。大將軍府、衛將軍府這些地方,對於軍務的了解,比朝臣還要早。
雖然秦亮也沒猜中時間,但辛憲英仍對此事的評價很高。
弟弟來拜訪時,她便在家人麵前說道:“衛將軍可稱知兵,他隻是得知了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之事,便提前預計到、薑維會大舉北伐。如今西線的奏報傳來,果然所料不差。”
丈夫羊耽也讚同道:“若隻是隨意推測一番,卻不稀奇,秦仲明把看法拿到朝堂上說、便是另一回事。公諸於眾之後,如果沒有猜中,難免會讓眾人非議。秦仲明對於此事,必定很把握。”
弟弟辛敞則道:“我在衛將軍府聽說過一件事,當年芍陂之役,秦將軍也提前一年多、便預料到吳兵要進攻。”他接著道:“不過兩次都沒有猜準時間。”
辛憲英道:“各國相隔千裏、洛陽朝廷與之互無來往,這種事能事先有個大致判斷,便已算得上是神機妙算。”
辛敞點頭道:“姐所言甚是。”
最近兩年,辛憲英對秦仲明的品評、幾乎都不低;她可不是隻說好話,有時候在自家人麵前評價一些士人,也會說不中聽的話。所以羊祜、辛敞陸續接受衛將軍府的征辟,辛憲英並未反對……但之前她弟弟辛敞接受曹爽征辟時,辛憲英卻不太讚成。
羊耽道:“薑伯約確是蜀漢主戰派。年初蜀軍剛來過涼州,沒想到一年之內、竟出動兩次。不僅洛陽諸公沒想到,恐怕郭伯濟也猝不及防。郭伯濟正在長安、此時還得靠他的安排,但願西線不會出什麽問題阿。”
辛憲英與辛敞都隨之附和。
蜀漢長期在西線進攻,數不清已經北伐了多少次,比國力更強的吳國、進攻還要頻繁得多。然而以前蜀漢的每次攻擊,都未能改變西線的大體形勢。
從經驗上看,羊耽等大魏朝臣,自然也認為這回不會出大問題。隻不過結果未知之時,羊耽還是很關注、且有些擔憂,人們對未知、難免會有如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