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姑婆王氏次日與鍾會王沈同行,要返回長安。


    王氏臨別時,聲稱這次回到長安之後、便不好再來武功縣了,叮囑秦亮照顧好自己。


    但秦亮無法確定、外姑婆還會不會來,因為之前她已經來過三次,每次都是這麽說的。然而過不了多久,她又能找到理由、前來看望秦亮。不過每次都隻敢呆一兩天,她還是擔心別人懷疑。


    待到王金虎抵達關中時,已是六月間。


    三叔王金虎有酗酒的習慣,但這次秦亮不用擔心自己的酒量。宴席就是為了給王金虎接風洗塵,好幾個屬官、武將都算地主,可以陪他喝個痛快。


    到第二天早上,大夥再次到邸閣前廳見麵,才終於談起了正事。


    剛到的人、心情往往比在關中呆了幾個月的秦亮更急,王金虎問道:“仲明打算何時攻打漢中?”


    秦亮回顧左右,除了衛將軍掾屬、兩個參軍,便是軍中大將。有王金虎、楊威、熊壽等,秦亮便道:“暫定下個月上旬。屯田種的麥子差不多熟了,收了麥子再去。”


    春小麥比冬小麥的收割時間要遲一些,但冬小麥播種的時間、要提前不少。


    王金虎愣了一下:“關中有囤糧罷?”


    秦亮道:“當然有,伐蜀的難處一向不是糧草,而是糧草運輸。”這時他解釋道,“最近秦川那邊常下雨,雨後山路濕滑,不利行軍,等一個月出發更好。”


    王金虎這才點頭道:“有道理。”


    過了片刻,王金虎又不禁沉吟道:“據說薑維已把興勢山敞開了,但拖得太久的話,他會不會再派兵修築營寨工事、把我們堵在儻穀?”


    秦亮想了一會,簡單地說道:“不會。”


    但這種事其實說不定,薑維的腦袋長在他自己脖子上,秦亮沒法替他做決定。


    不過秦亮又想起了在芍陂之役前的心情。他曾當眾推測吳兵要來,所以很期待吳軍真的要來進攻、以驗證自己的先見之明。


    如同此番薑維主動敞開興勢、費勁修繕城池,他的看法自然是魏軍會趁勢去攻;如果秦亮不去,說不定薑維反而會感到失落。


    人們都有一種希望被認可的心理需求,薑維大概也不例外罷?


    當然如果薑維反悔了,又重新修複了興勢防線;那時秦亮勞師動眾,可能要白跑一趟。在秦川的關鍵地勢上、隻要蜀軍死守,確實很難被突破。


    到時候想罵娘的人,應該就是秦亮了!


    秦亮沉默了一陣,好像是說給自己聽似的,“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太執著,心急容易被人算計。”


    他環視左右道:“先叫各部將士安心收麥罷。”


    楊威等人抱拳道:“喏!”


    武功縣城外那塊麥地,秦亮已經很久沒去管了,最後一次去拔草,還是陸凝帶來成都消息那天。當時的麥苗綠油油一片,高度剛到膝蓋;不過後來是有人去照料的,侍衛們會幹施肥、澆水、鋤草之類的活。


    秦亮估摸著這會麥子該成熟了,方才臨時起意,打算親自去看看。


    本來是無關緊要的東西,不過當初流了那麽多汗,秦亮還是想去瞧一下成果。


    今日去地裏的陣容依舊不俗,幾個將軍,還有鍾會、辛敞、王沈等士族子弟。不過隻要有興致,人們做事、也不一定非要有什麽用處。


    好比曹爽喜歡帶著朝廷重臣出去狩獵,那點獵物對於大將軍又有多大的用呢?無法是圖個心情而已。


    天氣晴朗,豔陽高照,田地裏非常炎熱。秦亮依舊沿著田壟,朝麥田中間走去。果然侍衛們照料得不錯,田間的雜草不多,麥穗已經變得金黃。


    沒一會,遠處的大路上有數騎過來了。周圍警戒的甲士觀望了幾眼,沒有什麽反應,估計是認識的人。


    果然等兩個人下馬、步行到南邊的小路上時,秦亮也看清了來人,原來是鄧艾和陳泰。


    隻見鄧艾戴著一頂草帽,秦亮便轉頭對身邊的人笑道:“士載更像是來侍候莊稼的人。”


    幾個人轉頭看向鄧艾的草帽,立刻明白了秦亮的揶揄,一行人發出了幾聲“嘿嘿”的訕笑。


    兩個刺史沿著田壟走到麥地中間,站定了見禮。大夥便又相互揖拜。


    鄧艾與王金虎見禮時,話也多說了幾句,大概是因為王金虎剛來西線的緣故。


    鄧艾道:“我聽說、說驍騎將軍……在路上了,便先趕到、到長安。今日果然得見,幸會。”


    王金虎拱手道:“幸會鄧使君。”


    大夥寒暄了一陣。秦亮伸手在麥穗上捏下兩粒麥子,放在手裏觀摩了一番,回頭道:“這塊地的麥子可以割了。”


    楊威附和道:“收割之後,若是天氣還像今日這麽好,麥子幾天便可裝倉。”


    秦亮忽然想起了曹爽伐蜀時、山穀裏坐地大哭的民夫,他立刻把麥粒用力握在了手心裏,目光從陳泰和鄧艾臉上掃過,說道:“傳令各地官員,民壯運糧時損失了騾馬,一匹牲口隻賠一石麥或粟。除非有確鑿證據,有人故意害死了騾馬,那便全賠。”


    陳泰立刻道:“將軍仁義。”


    鍾會笑道:“這個法子好,不是自己的東西、便不願好生照料。但是一石麥,那也是自己的麥阿。”


    鍾會確實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秦亮還是不太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秦亮接著說道:“隻要我軍能拿下漢中,所有參與伐蜀的人,包括民壯、兵屯、中外軍,田稅全部減半,連續三年。有功將士,則論功行賞。”


    諸將紛紛揖拜道:“得令!”


    秦亮又道:“諸將可以在各營宣講,我們攻打蜀國,是為一統天下、早日結束戰亂,等戰爭結束了,大家的日子才能好起來。”


    幾個人陸續附和了幾句。


    當然秦亮也知道、這些東西大概沒什麽用。


    此時的兵卒、民壯打仗大多都是被迫的,按照律法、抗命逃亡叛亂都要拿家眷問罪;人們隻在乎吃不吃得飽飯,戰爭的意誌主要來源於統桎階層。


    不過宣揚一下戰爭的正義性,總不會有什麽壞處,聊勝於無。畢竟應該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原來是站在邪惡的一方。


    大夥頂著大太陽、在麥田裏轉悠了一圈,周圍沒有陰涼的地方,實在是很熱。於是一行人很快就離開了此地,一起騎馬回去了。秦亮也不想再親自去收割麥子,他現在已經沒有了那種心境。


    鄧艾、陳泰到來之後,秦亮身邊參與決策的人也差不多齊了。


    回到邸閣,秦亮剛翻開自己畫的地圖來看,陳泰便問道:“將軍過興勢山之後,先取何處?”


    同是士族出身,相比興趣廣泛的鍾會,既懂歌舞音律、又擅長書法、還會談笑;陳泰的性情便不太一樣,他應該是個雷厲風行幹實事的人。


    秦亮指著地圖,也很簡潔地說道:“南鄉。”


    旁邊杜預的聲音道:“漢中的關鍵在陽安城(陽平關),但我軍的戰術不同,需要先運大型投石機去戰場。攻下南安,投石機梢杆便可以走沔水、船運至漢中。”


    秦亮點頭道:“元凱所言極是。”


    鄧艾道:“司馬、馬師在蜀國,他知道……我軍攻城靠、靠投石機。”


    秦亮轉頭看了一眼鄧艾,說道:“士載說得有道理,薑維應該會注意到此事。不過還有一條路,能運投石機過去,便是沿褒水水路、走故道(褒斜道)。”


    從關中到漢中,道路一共就四條,自西向東,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都不太好走,相比之下,陸路走陳倉道最寬敞平坦;但中間那條褒斜道,過斜穀段之後可以沿著褒水走,有水路。最難走的就是儻駱道和子午道。


    秦亮接著說道:“在薑維看來,隻要我們拿下褒斜道的出口箕穀,大型器械照樣可以船運至漢中。而且褒中城、漢中治所南鄭都在褒水一線上,有好幾處重要目標,薑維不一定敢把主力全部押在南鄉(西鄉縣)。”


    鄧艾看著地圖,也點頭道:“有、有道理……”


    杜預估計覺得鄧艾說話費勁,便幫他說道:“南鄉離最近的樂城(城固)也有一百多裏遠,離赤阪(洋縣)百裏;到西邊的南鄭、陽安(陽平關)更遠。如果蜀軍主力部署在南鄉,那其它重要地方便會兵力空虛,且南鄉蜀軍難以臨時前往馳援。薑維那麽做的話,與豪賭無疑,應該不敢。”


    鄧艾點頭道:“正是元凱、凱所言。”


    陳泰道:“如此一想,薑維大抵能猜到、我們可能攻打南鄉,並有所防備,但不會把主力全部放在那裏。”


    秦亮沉吟道:“正常部署應該是這樣。薑維第一階段的部署,除了防備東路沔水(漢江),主要的防線應該是褒水到沔水一線,箕穀、褒中、南鄭。他要等魏軍兵馬疲憊、糧草不濟,想要退兵時,才會防守反擊。”


    王金虎道:“先奇襲南鄉,打通沔水水路,我們便用投石機砸過去!”


    王沈也拱手道:“衛將軍定可旗開得勝,一舉攻下漢中!”


    眾人遂紛紛拜道:“願將軍旗開得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芳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風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風緊並收藏大魏芳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