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源水之源頭,在米倉山中。河道先是向北走向,到了大沙集附近、便曲折向東,流向南鄉縣盆地。所以這一段河流,在圖上的形狀就像一個“廠”字。
西北方向又有一條支流,名曰大沙水,於大沙集之東、匯入馬源水。於是兩條河組成了一個彎彎曲曲的“丁”字。
薑維軍走樂城來的路,便在大沙水南岸。那條路很好走,可以通樂城、也能到南鄭;之前漢軍的糧道也是此路。
曹軍一旦進占大沙集,漢軍之前的糧道就斷了。
但南邊還有一條路,可以穿越米倉山的突起部分,沿著米倉山北麓西去。所以即便曹軍占了大沙集,問題也不大,漢軍隻是換一條更加難走的糧道而已……但不能讓曹軍繼續南下,否則從南鄉盆地出去的路就全斷了!
到時候薑維如果想走,大概隻能朝米倉山、大巴山裏走。薑維手裏的人馬,是漢中乃至整個漢國的主力力量;若被逼到大山裏,那麽漢中之戰還怎麽打下去?
“砰砰!”薑維用指節在木案布帛上連敲了兩聲,頭也不抬地說道,“傳令各部人馬,都向這裏、馬源水東岸聚集!”
張嶷的聲音道:“曹軍大股人馬已離開龍壩,分多路向西南出動。其側後翼就在我們跟前,將軍不再派兵去斷其糧道嗎?”
薑維起身踱了幾步,尋思了一陣,側目道:“那便要分兵。”
另一個部將道:“這一段河,擋不住賊軍,有多處可以涉水渡河。”
但薑維並不是要堵住曹軍,而是要與曹軍在這片山地裏對決!
他環視諸將道:“秦亮是鐵了心要與我們一戰,那就戰罷!先打這一戰,別的事都等以後再說。”
頃刻間許多將領反而高興起來,堂屋裏一陣熱鬧。那些不負責整體方略的武將,其實更想要痛快地幹仗,並不想整天修工事、縮著避戰。
廖化籲出一口氣道:“這回秦亮總算是如願了。”
魏國降將夏侯霸好像也不喜歡龜縮,說道:“山地對漢軍有利,可以打的。”
廖化看了一眼薑維道:“我猜秦亮也很惱怒。”片刻後他接著道:“起初鄧艾就知道我軍在南鄉,秦亮仍然率軍進山,便是明擺著要讓出地利、欲與我軍一戰;不料薑將軍還是避戰。如今秦亮不惜率眾繞行百裏,簡直是怒不可遏,非要一戰阿!”
薑維點頭道:“隻有在大戰中擊退曹軍,秦亮才願意死心放手。”
他說到這裏、轉頭看了一眼司馬師,又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秦亮的執念很深。”
司馬師卻未多言。
……魏軍兵分幾路,向西南方向進軍。按照部署,大軍到了大沙集之後、便折向東南,整個行軍路線將呈現一個“ㄑ”狀。
上繡“秦”字裝飾著羽毛的旗幟,正在一條山溝裏移動,大量步騎都在低地裏行軍。但秦亮不在隊伍裏,他棄馬往旁邊的山上去了。
山坡小路上,前後都能聽到“呼哧、呼哧”的聲音,又些人喘得像是拉風箱似的。不過因為卸甲比較麻煩,有些將領還穿著沉重的鎧甲爬山,確實很費勁。
秦亮也穿著甲、而且是兩層,裏麵一層鎖子甲、外麵還有劄甲。他也是滿頭大汗,卻還是步履均勻,看起來似乎還比較輕鬆、仿佛身上的鐵甲是紙糊的一樣。
眾將紛紛投來驚奇的目光。主要還是因為秦亮的皮膚顏色淺,確實沒太多勇武之氣,人們大概沒想到他的體力那麽好。
不過在戰場上衝殺的武將,還是要身邊的部將那種身材;臂圓腰粗,看起來還有點胖,那樣的人抗打擊能力才強。秦亮這種結實略瘦的身體,單打獨鬥時很靈活,卻不適應戰場上的拚殺。好在他也沒打算親自上陣。
登上高處,秦亮很快就看清各處山溝裏、到處都是行進的人馬。遠處的山坡上也有人,時不時揮舞著五顏六色的旗幟、正向山下的武將打旗語。
秦亮觀望了一會,轉身朝東南方向眺望,不過在這裏看不到敵軍的影子。倒是正南方蜿蜒的大沙水、已是隱約可見。
就在這時,剛才大家走過的那條山坡小路上,又來了幾個人。很快秦亮就認出來,最前麵的那個年輕人是段灼,乃鄧艾身邊的屬官。
段灼穿著一身寬袖布衣,並未披甲,隻是腰間掛著一把佩劍。但等他爬上山時,好像也有點上氣不接下氣,雙手按在膝蓋上、彎腰歇了一會,這才向秦亮這邊走過來。
兩人見麵,段灼站定、定了一下神,才向秦亮執空首禮。秦亮隨後還禮。
段灼呼出一口氣,說道:“稟秦將軍,蜀軍到達馬源水東岸了,人馬極眾,遍布山穀。”
秦亮點了一下頭,回應道:“終於是來了。”
身邊的部將卻憤憤道:“我軍可搶渡大沙水、馬源水,免得薑維又縮在了河水對岸!”
秦亮轉頭道:“這回他縮不住的。”
段灼抬眼看天,說道:“除非下大雨。”
秦亮隨後也抬頭看向天空。這兩天的天上確實有厚厚的雲層,此時的太陽就在黑雲之間穿梭。好像要下雨,卻又一直沒下來。
兩人觀望了一會,秦亮才隨口道:“暴雨。”
段灼附和道:“將軍所言極是,隻有山水橫流、河水暴漲才行。不過現在快到八月了,應該不會下那麽大的雨。”
秦亮收起仰望天幕的目光,沉住氣道:“越到這種時候,越不要心急。”
說到這裏,他恍惚想起在關中時的光景,三叔王金虎剛到關中就催促進軍,秦亮也說過類似的話。
他便又回顧左右道:“如果薑維有得選、並且認為不打更有利,心急也沒有用。”
後麵有武將憤憤地罵道:“老烏亀阿!”
秦亮沒理會將士們的謾罵,猶自觀察著視線所及的山形、河流。
段灼在旁邊說道:“仆定會把將軍的話、轉述於鄧使君。”
秦亮道:“很好。”
段灼歎了口氣又道:“半個月前,仆最先趕到城關。但那裏已經有蜀軍布防,因將士疲憊勞累、仆便未嚐試攻打,急忙退走了。”
秦亮問道:“士載怎麽說?”
段灼道:“鄧使君言,未占先機、非仆之過。”
秦亮遂道:“他說得對,有些事還得別人配合才行。”
西北方向又有一條支流,名曰大沙水,於大沙集之東、匯入馬源水。於是兩條河組成了一個彎彎曲曲的“丁”字。
薑維軍走樂城來的路,便在大沙水南岸。那條路很好走,可以通樂城、也能到南鄭;之前漢軍的糧道也是此路。
曹軍一旦進占大沙集,漢軍之前的糧道就斷了。
但南邊還有一條路,可以穿越米倉山的突起部分,沿著米倉山北麓西去。所以即便曹軍占了大沙集,問題也不大,漢軍隻是換一條更加難走的糧道而已……但不能讓曹軍繼續南下,否則從南鄉盆地出去的路就全斷了!
到時候薑維如果想走,大概隻能朝米倉山、大巴山裏走。薑維手裏的人馬,是漢中乃至整個漢國的主力力量;若被逼到大山裏,那麽漢中之戰還怎麽打下去?
“砰砰!”薑維用指節在木案布帛上連敲了兩聲,頭也不抬地說道,“傳令各部人馬,都向這裏、馬源水東岸聚集!”
張嶷的聲音道:“曹軍大股人馬已離開龍壩,分多路向西南出動。其側後翼就在我們跟前,將軍不再派兵去斷其糧道嗎?”
薑維起身踱了幾步,尋思了一陣,側目道:“那便要分兵。”
另一個部將道:“這一段河,擋不住賊軍,有多處可以涉水渡河。”
但薑維並不是要堵住曹軍,而是要與曹軍在這片山地裏對決!
他環視諸將道:“秦亮是鐵了心要與我們一戰,那就戰罷!先打這一戰,別的事都等以後再說。”
頃刻間許多將領反而高興起來,堂屋裏一陣熱鬧。那些不負責整體方略的武將,其實更想要痛快地幹仗,並不想整天修工事、縮著避戰。
廖化籲出一口氣道:“這回秦亮總算是如願了。”
魏國降將夏侯霸好像也不喜歡龜縮,說道:“山地對漢軍有利,可以打的。”
廖化看了一眼薑維道:“我猜秦亮也很惱怒。”片刻後他接著道:“起初鄧艾就知道我軍在南鄉,秦亮仍然率軍進山,便是明擺著要讓出地利、欲與我軍一戰;不料薑將軍還是避戰。如今秦亮不惜率眾繞行百裏,簡直是怒不可遏,非要一戰阿!”
薑維點頭道:“隻有在大戰中擊退曹軍,秦亮才願意死心放手。”
他說到這裏、轉頭看了一眼司馬師,又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秦亮的執念很深。”
司馬師卻未多言。
……魏軍兵分幾路,向西南方向進軍。按照部署,大軍到了大沙集之後、便折向東南,整個行軍路線將呈現一個“ㄑ”狀。
上繡“秦”字裝飾著羽毛的旗幟,正在一條山溝裏移動,大量步騎都在低地裏行軍。但秦亮不在隊伍裏,他棄馬往旁邊的山上去了。
山坡小路上,前後都能聽到“呼哧、呼哧”的聲音,又些人喘得像是拉風箱似的。不過因為卸甲比較麻煩,有些將領還穿著沉重的鎧甲爬山,確實很費勁。
秦亮也穿著甲、而且是兩層,裏麵一層鎖子甲、外麵還有劄甲。他也是滿頭大汗,卻還是步履均勻,看起來似乎還比較輕鬆、仿佛身上的鐵甲是紙糊的一樣。
眾將紛紛投來驚奇的目光。主要還是因為秦亮的皮膚顏色淺,確實沒太多勇武之氣,人們大概沒想到他的體力那麽好。
不過在戰場上衝殺的武將,還是要身邊的部將那種身材;臂圓腰粗,看起來還有點胖,那樣的人抗打擊能力才強。秦亮這種結實略瘦的身體,單打獨鬥時很靈活,卻不適應戰場上的拚殺。好在他也沒打算親自上陣。
登上高處,秦亮很快就看清各處山溝裏、到處都是行進的人馬。遠處的山坡上也有人,時不時揮舞著五顏六色的旗幟、正向山下的武將打旗語。
秦亮觀望了一會,轉身朝東南方向眺望,不過在這裏看不到敵軍的影子。倒是正南方蜿蜒的大沙水、已是隱約可見。
就在這時,剛才大家走過的那條山坡小路上,又來了幾個人。很快秦亮就認出來,最前麵的那個年輕人是段灼,乃鄧艾身邊的屬官。
段灼穿著一身寬袖布衣,並未披甲,隻是腰間掛著一把佩劍。但等他爬上山時,好像也有點上氣不接下氣,雙手按在膝蓋上、彎腰歇了一會,這才向秦亮這邊走過來。
兩人見麵,段灼站定、定了一下神,才向秦亮執空首禮。秦亮隨後還禮。
段灼呼出一口氣,說道:“稟秦將軍,蜀軍到達馬源水東岸了,人馬極眾,遍布山穀。”
秦亮點了一下頭,回應道:“終於是來了。”
身邊的部將卻憤憤道:“我軍可搶渡大沙水、馬源水,免得薑維又縮在了河水對岸!”
秦亮轉頭道:“這回他縮不住的。”
段灼抬眼看天,說道:“除非下大雨。”
秦亮隨後也抬頭看向天空。這兩天的天上確實有厚厚的雲層,此時的太陽就在黑雲之間穿梭。好像要下雨,卻又一直沒下來。
兩人觀望了一會,秦亮才隨口道:“暴雨。”
段灼附和道:“將軍所言極是,隻有山水橫流、河水暴漲才行。不過現在快到八月了,應該不會下那麽大的雨。”
秦亮收起仰望天幕的目光,沉住氣道:“越到這種時候,越不要心急。”
說到這裏,他恍惚想起在關中時的光景,三叔王金虎剛到關中就催促進軍,秦亮也說過類似的話。
他便又回顧左右道:“如果薑維有得選、並且認為不打更有利,心急也沒有用。”
後麵有武將憤憤地罵道:“老烏亀阿!”
秦亮沒理會將士們的謾罵,猶自觀察著視線所及的山形、河流。
段灼在旁邊說道:“仆定會把將軍的話、轉述於鄧使君。”
秦亮道:“很好。”
段灼歎了口氣又道:“半個月前,仆最先趕到城關。但那裏已經有蜀軍布防,因將士疲憊勞累、仆便未嚐試攻打,急忙退走了。”
秦亮問道:“士載怎麽說?”
段灼道:“鄧使君言,未占先機、非仆之過。”
秦亮遂道:“他說得對,有些事還得別人配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