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康翻開《三教入易論》,開篇是郝大通的學道語錄。


    “既是出家,須要忘憂絕慮,知足常足。一日二升之糧,積之何用?一年端布之裝,身外何求?一日之閑,一日之仙。”


    洪康自語道:“忍恥含垢,苦已利人?!這是重陽子的傳道宗旨。”


    對於王重陽的全真理念,洪康還是清楚一部分的。


    主要全真道統現在傳下的支脈非常多。


    但從郝大通這幾段話,洪康看出郝大通似乎更把自己當成一位道學家,而不是江湖中人。


    “日用者,靜處煉氣,鬧處煉神,行住坐臥,皆是道也。”


    “修真之士,若不降心,雖出家多年,無有是處,為不見性。既不見性,豈能養命?性命不備,安得成真?何為如此?緣有心病也。”


    “欲入吾教,先要修心。心不外遊,自然神定,自然氣和。氣神既和,三田自結;三田既結,芝草自生……”


    這段語錄不長,不到一刻鍾,洪康便看完了。


    裏麵講的都是各種理念、想法,不涉及到任何的練功。行氣之法。


    不過,洪康想起自己在天台山崇道觀看過的“紫陽真人”張伯端傳下的部分摘要,把兩者兩相對比。


    對這全真南北二宗的修行理念,有了大致的判斷。


    “相對於南宗,這全真北宗修煉以清淨為主,以“識心見性”為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的修煉。”


    洪康眼中閃過明悟之色,道:“怪不得郝大通晚年會創出《紫霞功》這種意、氣、力三者同修的功夫!”


    接著,洪康把剩下的《示教直言》、《心經解》、《救苦經解》、《周易參同契簡要釋義》、《太易圖》等各種道經典籍全都翻閱了一遍。


    有些他已經看過,有些他隻看過部分內容,還有一些之前洪康沒見過,但這些全都看下來後,對洪康實質性的幫助不大,隻是在“性”、“命”方向上的解說,特別是“神明來舍”的說法讓洪康有所深思。


    何謂“神明來舍”??


    洪康想起《管子·內業》這一篇裏,在提出了“心中之心”後,緊接著就說:“有神自在身,一往一來,莫之能思……敬除其舍,精將自來。”


    “舍”比喻“精神”之所居。


    《人間世》裏亦雲:“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


    《知北遊》也道:“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乃留處。”


    如果說“澹然獨與神明居”是道家所追求的體道境界,那麽,意識內斂、精神摶一和感官控製等“心術”,就展示了這種精神實踐的方法與境界。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墮爾形體,吐爾聰明,倫與物忘,大同乎溟。解心釋神,莫然無魂。萬物雲雲,各複其根……”


    這是在描述一種頗為玄奧的體會。


    洪康如今精神境界已經可見“身中之神”,這些都是人體極細微、極敏感的穴竅所在,但還無法做到使其“與神明常居”。


    “不過,郝大通的境界有這麽高遠嗎??”


    依照洪康所覺,若是郝大通晚年的境界已經達到如此精微玄奧之境,那麽【華山派】的聲望應該直追當年【全真教】才是?!


    翻到最後,洪康才注意到一行字。


    “此為摘錄先師重陽子所述。”


    洪康這才了然。


    “原來是王重陽的體悟!”


    “照這麽看的話,王重陽至少有過“神入穴竅”的經曆,這已經是先我一步,莫非《先天功》裏就有關於如何修煉穴竅的法門??”


    “可惜這裏沒有留下半點言語,我的猜想是否正確,也無從可知了!”


    這次,看完了【華山派】的藏書後,雖然沒有實質性的提高洪康的能為,但確定了洪康“練竅”思路的可行。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洪康已經能夠得見“身中之神”,現在缺的就是如何讓精神入駐穴竅的法門。


    想起自己在精神內視時,所見的各種光點,數目繁多堪比天上繁星。


    洪康一歎:“這可是個大工程啊!!”


    …………


    下了華山。


    龐青羊問道:“大哥,我們現在回家嗎?”


    洪康算了算日子,距離明年【春闈】還十個多月,時間上還很寬裕。


    道:“不,先往西,我們去一趟藏地。”


    “藏地?是為了《龍象般若功》?”


    龐青羊當然不知道《龍象般若功》,是洪康給他介紹一些門派武學時有說起過。


    “不錯。”


    “大哥,你之前說《龍象般若功》是密宗護法神功,但在藏地卻流傳甚廣,他們密宗難道不怕武功外露,讓人找到破綻針對嗎??”


    “這《龍象般若功》乃是一門煉體武學,大成後體魄強勁,氣血如龍,施展武功來自然威力倍增。至於為什麽在整個藏地流傳,我也不清楚那些喇嘛們是怎麽個想法?”


    …………


    華山,思過崖。


    風清揚對著漫山雲岫緩緩行功。


    他身上有一陣低沉嗡嗡之聲發出,似雨前烏雲翻滾時期的那種悶雷聲。


    “呼~~!”


    風清揚一吐長氣,有點點灰色伴隨著這口氣吐出。


    “劈裏啪啦~”


    俗話說,老而不以筋骨為能。


    可聽風清揚這身筋骨暴鳴聲,比起最年輕的青壯漢子還要堅韌。


    他那一頭白發,如今竟然有大半重新變回了烏色。


    嶽不群寧中則他們再次見到時,大吃一驚,而後紛紛恭賀風清揚武功再做突破。


    在他們理解中,內功通玄精深,做到白發轉黑也不是不能接受。


    道家內功本就有一定的養顏之效!


    風清揚感受著自己體內的生機活力,就像是回到了十幾年前一般。


    而且——


    他一握拳頭,力量也提升了很多。


    需知,他可沒練過什麽橫煉功夫。


    就這,還是他剛開始進行【易髓】的緣故,到時候完全易髓,脫胎換血……


    “或許,老夫曾經設想的,把一身真氣盡數轉化為劍氣,能夠實現也說不定!?”


    風清揚在以前凝聚出劍意後,就有意識的把自身的鋒芒之氣和真氣結合起來,可是經脈承受不住那股刺割。


    他就知道,問題出在自己的身軀不夠強。


    可他年紀已經這麽大了,根本不可能再去練那種橫煉排打之功夫。


    “寧丫頭,山洞裏有一個缺口,你進去瞧瞧吧!”


    “裏麵牆壁上的東西怎麽處理,你們自己決定。”


    風清揚最終還是告訴了他們山洞裏的事情。


    當然,那些所謂的破盡五嶽劍派劍法的奇招怪招,根本不入他眼,也是原因之一。


    寧中則一陣奇怪,裏麵不就是個山洞嘛,會有什麽東西?


    但她進去後,沒一會兒,傳來一聲驚叫。


    “怎麽可能??!”


    嶽不群聽了妻子驚呼,心下一急,道:“風師叔,那山洞裏有什麽?”


    一時之間,也沒注意自己語氣。‘


    風清揚嘿然道:“想知道?自己進去看不就是了!”


    得到準許,嶽不群三兩步跨過。


    待尋到妻子後,隻見寧中則神情淒然,目光失神。


    “師兄……我們華山的劍法,讓人給破了~!你看……”


    “什麽?!”


    嶽不群一驚,腦袋頓時一轉。


    定睛看去,隻見山壁上刻滿了歪歪扭扭的線條,那些線條如同人形,乍一觀,足有五六百個人形。


    在這些人形之旁,赫然出現一行字跡:“張乘雲張乘風盡破華山劍法。”


    嶽不群立時驚怒喝道:“無恥鼠輩,大膽狂妄之極!!”


    “華山劍法精微奧妙,天下能擋得住的已屈指可數,有誰膽敢說得上一個“破”字?更有誰膽敢說是“盡破”二字?!”


    洞外。


    風清揚聽到裏麵叫喊,無奈的搖搖頭。


    腳步一點,輕功展開,人如雲煙飄起,幾個起落就立在了一處峰頂。


    他望著漫山的雲岫,不禁失了神。


    …………


    藏地。


    洪康花了十兩銀子從一個山民那兒得到了《龍象般若功》。


    翻開一看,全是歪歪扭扭的藏文,不是漢字。


    龐青羊皺眉道:“大哥,這不是漢字,怎麽看?”


    洪康笑道:“沒事兒,我看得懂。”


    龐青羊妙目睜大:“大哥你懂藏文?什麽時候學的啊?”


    從小到大,她就沒見過洪康有專門學習什麽東西,可偏偏洪康就是懂得很多。


    洪康笑而不語。


    視線轉回手裏的羊皮卷,對,不是書冊。


    半刻鍾左右,洪康放下,麵帶遺憾。


    龐青羊問道:“大哥,怎麽啦?內容有問題?”


    洪康說道:“內容倒是真的,可惜不完整,隻有前六重。”


    龐青羊道:“那我們再找幾家看看。”


    在兩人又從三個人手上買到《龍象般若功》後,洪康終於息下了花錢就能買到《龍象般若功》全本的念頭。


    那三個人手裏的也是不全,有兩個隻有前四重,剩下那個也隻有前六重。


    洪康對龐青羊說道:“想想也對,若真的能靠些黃白之物便買到全本的《龍象般若功》,它也就不會是這密宗的護法神功了!”


    最後,洪康詢問了才知道,流傳到這些藏民手裏的最多就隻有前六重的功夫,因為這些內容就夠他們練了。


    有的藏民終其一生,可能隻能在第三重、第四重左右!


    這個境界的《龍象般若功》,也隻能讓他們身體強壯一點,力氣大一點,打獵的時候輕鬆一點,根本算不上什麽武者高手。


    洪康問道:“我想問一下,這些你是怎麽得到的呢?”


    那個藏民回道:“那是大雪山上的尊者們,傳給我們的。尊者們承諾過,隻要前六重全部學會了,就有機會成為尊者的護法,侍奉在【仁波切】座下。”


    藏民在說起這個的時候,一臉虔誠與向往。


    顯然,他是非常渴望成為護法的。


    “謝謝你的說明,同時,也祝願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紮西德勒!!”


    …………


    路上。


    龐青羊問道:“大哥,那個“仁波切”是什麽意思啊?”


    洪康說道:“藏地有“活佛”一說嗎知道嗎?”


    龐青羊點點頭,一些基本的風土人情,洪康平常偶爾有提過。


    “這【仁波切】在藏語裏麵是“人中珍寶”的意思。所以,【仁波切】是一種尊稱,是對具備大學問、大智慧、大慈悲修行者的尊稱!!”


    “這也是藏地百姓對“活佛”最親切、最為推崇的一種尊稱。藏地百姓在拜見或談論某位活佛時,一般都稱【仁波切】,而不稱呼活佛的封號,更不會直接叫其名字。”


    “還有,我跟你說啊,這藏地佛門跟中原佛門,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跟龐青羊講述著藏地的一些傳奇故事、名勝古跡的過程中,兩人朝著大雪山趕路。


    兩人都身懷武功,輕功過人,不到兩天,就趕到了大雪山下。


    望著那綿延千米的冰川,龐青羊感歎著天地自然的雄奇。


    她從小到大,還沒見過如此奇景!


    以大雪山為中心,其主峰周圍林立著上百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擁、雪山相接的雄偉景象。


    天空一碧如洗,清澈透明,秀麗絕倫,龐青羊望著這天空,感覺到自己的心靈都仿佛被洗滌了一遍。


    洪康雖然也是為欣賞這美景,可不像砰龐青羊那般充滿震撼感。


    “青羊,別愣著了,走吧,上山。”


    “……哦……哦呃,來了,大哥。”


    大雪山高峻挺拔,遠非中原一般名山可比。


    兩人登臨其上後,放眼望去,萬裏銀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遼闊的視野和由山體的高度而產生的成就感,絕對值得一攀。


    但怪異的是,冰川之上氣候暖和,兩人身穿薄衫卻不感到寒冷。


    當洪康看到寺廟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是到了山腰了。


    寺廟和大雪山的主峰,他們之間遙相呼應的協調性仿佛凝聚了天人合一的神喻。如同神的祭品,它平靜卻不卑微地供奉著眾山之王,它渺小的體積在龐大的眾山前無法被忽略。


    在洪康還沒進入寺廟的時候,一個十幾歲模樣的小紮巴(即小和尚)已經在那兒迎接。


    “貴客光臨,師父已經在內院等候。”


    “你師父知道我們要來?”


    “師父他無所不知。”


    “這麽厲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從洪拳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竅八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竅八方並收藏諸天從洪拳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