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路安撫使馬興這段時間心情暢快之極。
數月之前,他聽取了蕭誠的意見,孤獨一擲地製定了這麽一個黑虎掏心的軍事計劃,放任了李度在綏德的肆虐,而由蕭定率部越過瀚海,向興慶府發起了致命一擊。
那一段時間,他遭受到了無以倫比的壓力。
不僅是朝堂之上的非議,還有來自鄉野的詰問。
朝廷上那些禦史的彈劾他壓根兒就不在乎,反正這些人就是吃這碗飯的,每天不找個人罵罵,那就是他們的失職。
但從綏德逃出來的那些鄉人,每日到安撫使衙門外跪著號淘,請求他這個安撫使出兵收複失地,這就讓他壓力山大了。
對於這些人,除了安撫,別無他法。
從最初的哀求,過渡到了最後的咒罵,馬興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
而現在,這一切都有了回報。
失去了興靈根基之地的李續,再也不會是國朝的心腹大患了,這一點,隻要稍有頭腦的人,就能看出來。
哪怕現在仍然還盤踞在綏德的李度手中還有數萬兵馬,但已經不足為懼,人心,在李續兵敗,興靈丟失的那一刻,便已經散了。
現在馬興的手邊,便有好幾封來自那邊的密信。
不少人已經在為自己找退路,想要投降了。
這當然是好事。
雖然馬興內心深處恨不得把這些亂臣賊子都砍個一幹二淨,但理智卻告訴他,答應這些人的降伏,是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
迅速地結束陝西路的戰事,是目前朝廷的共識,在這個共識的基礎之上,這些曾經的李續的部將,壓根兒就無足輕重。給他們一個官繼續當著也好,還是讓他們卸甲歸田也罷,都是小事一樁。
朝廷要集中力量對付遼人的入侵。
那才是國朝的大敵啊!
“崔昂就是一個廢物!”馬興對於河北路安撫使崔昂不屑一顧,說起來,崔昂的地位可比他要高出不少,河北路安撫使一職,也不是陝西路安撫使能比的,但這並不妨礙馬興對於崔昂的鄙薄。
“荊王在河北路數年辛苦打下的基礎,被這個廢物一朝盡刻,以後河北路上再也難得安穩了。”馬興敲打著桌子,憤慨地道:“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
“崔樞密這一次的確是行差了!”身邊的司理參軍黃成附和著道:“崔樞密要是有安撫使您一半的本事,河北路怎麽會弄成這副樣子啊?河北路上的家底,那可是公認的國朝最厚實的。”
馬興撫著胡須,臉上倒是頗有得色,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誰優誰劣啊!河北路上的失敗,可不更加映襯了自己的出色嗎?
“崔昂明明對軍事一知半解,卻偏要事事插手,這是河北路慘敗的根子啊!”馬興道。
不過他清楚,這個根子,還有汴梁的官家,當初對於歸義城的執念,而崔昂也不過是想讓官家更加高興才堅定不移地執行了堅持歸義城的戰略,從而引發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導致了一場接著一場的潰敗。
但馬興怎麽能指責官家呢?
當然是要痛罵崔昂了。
“還是安撫使您大度啊!”黃成湊趣地道:“不管是西北線上的蕭定,還在綏德這邊的李澹、王俊,安撫使您都是放手讓他們去幹,從不幹涉,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沒有您在延安府挽總,給他們撐腰,他們再大的本事,又何能施展得開呢?崔樞密那裏就是一個明證啊!手下悍將無數,可還是敗得一塌糊塗。”
“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馬興不知不覺地引用了某人對他曾經說過的話,道:“我知道自己對打仗這事兒是一知半解,所以不胡亂指揮就好了。我隻消告訴這些將軍我要打哪裏,至於怎麽打,那是他們的事,反正打輸了,我是要追他們的責的,打贏了,自然就是賞功。賞罰分明,才是我要做的事情。”
“學士英明!”公廳之中響起了一片稱頌之聲。
大家都很開心。
蕭定那裏大獲全勝,綏德這邊,李度一看不妙,開始大踏步的撤軍,李澹與王俊兩人等待這個機會已久,那裏肯放李度輕鬆離去,兩人兵分兩路,緊追不舍,一路收複失地。而更要緊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李度的麾下不停地有人向朝廷遞上了降書投降,洪州、龍州、宥州等地不廢吹灰之力便被收入到了囊中,眼見著李度就要被逼回橫山以北,馬上就要山窮水盡了。
陝西路大勝,馬學士說不定就會回汴梁,進兩府,而他們這些安撫使府的人,也都能在這場大勝之中分潤不少功勞,說不得,也能再往上爬上一兩級了。
他們中的許多人,可是早就碰到了職場天花板,像眼前這樣的際遇,那當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輩子,說不定也就這麽一次。
但就是這麽一次,便能改變他們的一生甚至於死後的待遇啊!
你說說,這怎麽能不叫人興奮呢!
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悲傷和憤怒。
李度站在羅兀寨高聳的城頭,盯著自遠處不停地歸來的將士,臉沉似水。
當初從這裏出去的時候,一個個士氣高昂,不過數月功夫,便如同霜打的茄子,全都蔫兒了。出去的時候,三路大軍共計五萬人,而現在,其餘兩路,已經潰敗,隻剩下了他這一路。
什麽潰敗?他們是見機不妙,另攀高枝兒了!
每每想到此處,李度便憤怒不已。
一些養不熟的白眼狼!以為投降可以得到什麽好處嗎?眼下宋朝那邊是焦頭亂額,每時間也同精力來收拾你們,隻要等他們與遼人達成了協議,恢複了平靜,你們這些曾經造過反的家夥,以為當真能平平安安地過一生!
呸!
人這一輩子,隻要與造反這兩個字搭上了邊,你就別想善終!
要麽成功了去享受榮花富貴,要麽失敗了埋骨荒山,抄家滅族。
一路退到羅兀寨之後,李度終於搞清楚了李續為什麽會一敗塗地。逃到瓜州肅州一帶的李續,終於緩過氣兒來,給李度送來了消息。
禹藏花麻!
果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度哀歎了一聲。
要不是自己遣了李昊帶了三千鐵騎回去,恰好趕上了最後的時刻,李續連逃跑都沒有機會。
銀州必須要守住,夏州必須要保住!
看著歸來的兵將,李度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隻有守住這兩個地方,才能成為兄長有力的呼應,能讓他喘過一口氣來。
“方著!”李度轉身看著身邊的一名官員,“等到回來的兵馬清點完畢之後,依著人頭,給予重賞,普通士兵按每人一百貫賞給,每往上一級上浮五十貫,另那些抓來的人也都分配下去,這件事,你來做。”
“是!”
“我們需要盡快地穩定人心,振奮軍心。”李度低聲道:“財帛動人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告訴我們的士兵,想要保住已經到手的財富,那就奮勇作戰吧!落到宋軍手中,他們隻有死路一條。”
“屬下明白了。”
“張雲生!”
“末將在。”
“我要回夏州去了,羅兀城就交給你了,給你留五千人,三千步兵,兩千騎兵!”李度道:“守得住羅兀城,我們便還有生存的機會,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是,末將不但會守住羅兀城,有機會的話,還會出去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不管是綏德,還是河東,末將都願意去走一走!”張雲生道。
李度哈哈一笑,衝著張雲生豎起了大拇指:“怎麽打,你自己作主。但是以守住羅兀城為先,隻要此城在我們手中一日,他們的咽喉之中,就會橫著一根刺。”
李度認為還有機會。
他們的確是敗了,但宋朝在河北路上在遼人手裏也輸了。以遼人的那尿性,輸了都還想在宋人身上刮一層油,更何況這一次他們贏了,那必然是更加的得理不饒人,宋朝上上下下,接下來都要把心思用在遼人身上去了,這就會給他們一線生機。
遼人不會看不到現在自己的利用價值,自己堅持得越久,他們就越能從宋人身上敲詐出更多的東西來。
大遼,西京道,大同府。
總督耶律環惱火地拍著桌子:“耶律俊這小子,論起輩份兒來,還得叫我一聲叔爺呢,現在居然要支使我來幫他做事嗎?憑什麽?老子是西京道總督,不是他的下屬。好好的,打什麽打嗎?現在宋人又關了邊境,斷了榷場,知不知道老子一天就要少賺多少錢?”
等到這位白發飄飄的老總督發泄得累了,終於坐下來喝茶了,一直微笑著坐在一邊的一名漢人官員這才拱手道:“王爺,漆水郡王就沒提報酬什麽的?一毛不拔就想支使王爺,這不大像漆水郡王的作風吧?”
耶律環哧的一笑:“這小子,慷他人之慨呢!”
將信扔給了這名漢人官員,道:“這小子說沒有想到李續敗得這麽快,為了大遼的利益,應當支持李續長期的堅持下去,隻不過憑什麽要老子去支持?李續已經丟了興靈,成了喪家犬,支持他要多少銀錢知道嗎?他耶律俊以為自己是大遼皇帝陛下嗎?”
漢人官員一目十行地看完了信,低頭沉思。
“裴侍郎,你是個什麽意思?”耶律環問道。
裴衍抬起頭來,道:“王爺,有一點漆水郡王說得沒錯,這的確是一樁有利可圖的生意。眼下李度手中還頗有實力,而且他盤踞夏州多年,眼下又搶了綏德,手裏隻怕是富裕得很,隻要我們提出要求,李度隻怕是任我們予取予求。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借機將勢力探過去啊,以前因為這些地盤名義上都是宋朝的,咱們不好名目張膽地動手,眼下就不一樣了,河套之地豐膄異常,黑山一帶水草肥美,要是能弄到手中,王爺你可就發達了。”
<a href="https://m.ranwena.net" id="wzsy">ranwena.net</a>
“事當然是好事,隻不過沒有這麽簡單。”耶律環摸著胡須道:“裴侍郎,我是不想跟耶律俊走得太近,你也知道,我沒道理摻合他的那些事情。這一次要是應了他,以後可就撇不清了,這家夥,最擅長的事情就是順竿爬呢!這不是錢不錢,也不是地盤不地盤的事情。咱們大遼那一次皇權交接,不是血流成河!我啊,隻想避得遠遠兒的。”
裴俊搖頭道:“王爺,有些事情,您避也是避不了的。唯有一件事,那就是讓自己的實力更強悍,才能在將來的變化之中立於不敗之地。更何況漆水郡王這一次立下潑天的功勞肯定是無疑的了,這就讓他占了極大的先手。王爺您賣他一個麵子,又可以為自己撈取更多的好處,何樂而不為?您要是幹脆利落地拒絕了他,萬一將來他上位了,記恨起王爺來可就不好了,王爺自是不怕他的,但王爺,您今年快要六十了,而他還不到三十呢!”
耶律環歎了一口氣:“你說得也是,耶律俊這小子的確是最有機會成為大遼下一位皇帝的。為兒孫計,也隻能答應他。不過這件事,得好好操作一番,既要滿足這家夥,又不要得罪了其他幾位。你也知道,咱們大遼不是沒有出過熱門倒灶,冷門上台的事情。”
“這個下官明白,您就放心好了!”裴俊微笑道。“咱們也沒有必要派太多的軍隊過去,隻要派出去幾千精騎也就好了,隻要我們西京道的騎兵出現在夏州周邊,就足夠宋人好好的想一想了。”
耶律環揮揮手,“你去辦吧!”
看著裴俊躬身行禮退了出去,耶律環又惱火地撮起了牙花子,作為大遼資深的王爺,西京道的總督,他最不願意的就是摻合進皇權之爭中去。但他也知道裴俊說得一點兒也不錯,像他這個身份,這個地位,即便是想避,也避不過去。
耶律俊身為漆水郡王,雖然在繼承權上排在第一順位,但也不是那麽安穩的,這也是他要在河北邊境之上費盡心思製造事端從而可以立下潑天功勞的原因所在。
現在看起來,他快要成功了。
隻要他做好了這件事情,其他幾位有資格問鼎皇權的人,不免要黯然失色。
這也是耶律環不得不出手的原因之一。
大遼皇帝的年齡跟他差不多呢!
數月之前,他聽取了蕭誠的意見,孤獨一擲地製定了這麽一個黑虎掏心的軍事計劃,放任了李度在綏德的肆虐,而由蕭定率部越過瀚海,向興慶府發起了致命一擊。
那一段時間,他遭受到了無以倫比的壓力。
不僅是朝堂之上的非議,還有來自鄉野的詰問。
朝廷上那些禦史的彈劾他壓根兒就不在乎,反正這些人就是吃這碗飯的,每天不找個人罵罵,那就是他們的失職。
但從綏德逃出來的那些鄉人,每日到安撫使衙門外跪著號淘,請求他這個安撫使出兵收複失地,這就讓他壓力山大了。
對於這些人,除了安撫,別無他法。
從最初的哀求,過渡到了最後的咒罵,馬興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
而現在,這一切都有了回報。
失去了興靈根基之地的李續,再也不會是國朝的心腹大患了,這一點,隻要稍有頭腦的人,就能看出來。
哪怕現在仍然還盤踞在綏德的李度手中還有數萬兵馬,但已經不足為懼,人心,在李續兵敗,興靈丟失的那一刻,便已經散了。
現在馬興的手邊,便有好幾封來自那邊的密信。
不少人已經在為自己找退路,想要投降了。
這當然是好事。
雖然馬興內心深處恨不得把這些亂臣賊子都砍個一幹二淨,但理智卻告訴他,答應這些人的降伏,是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
迅速地結束陝西路的戰事,是目前朝廷的共識,在這個共識的基礎之上,這些曾經的李續的部將,壓根兒就無足輕重。給他們一個官繼續當著也好,還是讓他們卸甲歸田也罷,都是小事一樁。
朝廷要集中力量對付遼人的入侵。
那才是國朝的大敵啊!
“崔昂就是一個廢物!”馬興對於河北路安撫使崔昂不屑一顧,說起來,崔昂的地位可比他要高出不少,河北路安撫使一職,也不是陝西路安撫使能比的,但這並不妨礙馬興對於崔昂的鄙薄。
“荊王在河北路數年辛苦打下的基礎,被這個廢物一朝盡刻,以後河北路上再也難得安穩了。”馬興敲打著桌子,憤慨地道:“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啊!”
“崔樞密這一次的確是行差了!”身邊的司理參軍黃成附和著道:“崔樞密要是有安撫使您一半的本事,河北路怎麽會弄成這副樣子啊?河北路上的家底,那可是公認的國朝最厚實的。”
馬興撫著胡須,臉上倒是頗有得色,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誰優誰劣啊!河北路上的失敗,可不更加映襯了自己的出色嗎?
“崔昂明明對軍事一知半解,卻偏要事事插手,這是河北路慘敗的根子啊!”馬興道。
不過他清楚,這個根子,還有汴梁的官家,當初對於歸義城的執念,而崔昂也不過是想讓官家更加高興才堅定不移地執行了堅持歸義城的戰略,從而引發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導致了一場接著一場的潰敗。
但馬興怎麽能指責官家呢?
當然是要痛罵崔昂了。
“還是安撫使您大度啊!”黃成湊趣地道:“不管是西北線上的蕭定,還在綏德這邊的李澹、王俊,安撫使您都是放手讓他們去幹,從不幹涉,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沒有您在延安府挽總,給他們撐腰,他們再大的本事,又何能施展得開呢?崔樞密那裏就是一個明證啊!手下悍將無數,可還是敗得一塌糊塗。”
“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馬興不知不覺地引用了某人對他曾經說過的話,道:“我知道自己對打仗這事兒是一知半解,所以不胡亂指揮就好了。我隻消告訴這些將軍我要打哪裏,至於怎麽打,那是他們的事,反正打輸了,我是要追他們的責的,打贏了,自然就是賞功。賞罰分明,才是我要做的事情。”
“學士英明!”公廳之中響起了一片稱頌之聲。
大家都很開心。
蕭定那裏大獲全勝,綏德這邊,李度一看不妙,開始大踏步的撤軍,李澹與王俊兩人等待這個機會已久,那裏肯放李度輕鬆離去,兩人兵分兩路,緊追不舍,一路收複失地。而更要緊的是,在這個過程之中,李度的麾下不停地有人向朝廷遞上了降書投降,洪州、龍州、宥州等地不廢吹灰之力便被收入到了囊中,眼見著李度就要被逼回橫山以北,馬上就要山窮水盡了。
陝西路大勝,馬學士說不定就會回汴梁,進兩府,而他們這些安撫使府的人,也都能在這場大勝之中分潤不少功勞,說不得,也能再往上爬上一兩級了。
他們中的許多人,可是早就碰到了職場天花板,像眼前這樣的際遇,那當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輩子,說不定也就這麽一次。
但就是這麽一次,便能改變他們的一生甚至於死後的待遇啊!
你說說,這怎麽能不叫人興奮呢!
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悲傷和憤怒。
李度站在羅兀寨高聳的城頭,盯著自遠處不停地歸來的將士,臉沉似水。
當初從這裏出去的時候,一個個士氣高昂,不過數月功夫,便如同霜打的茄子,全都蔫兒了。出去的時候,三路大軍共計五萬人,而現在,其餘兩路,已經潰敗,隻剩下了他這一路。
什麽潰敗?他們是見機不妙,另攀高枝兒了!
每每想到此處,李度便憤怒不已。
一些養不熟的白眼狼!以為投降可以得到什麽好處嗎?眼下宋朝那邊是焦頭亂額,每時間也同精力來收拾你們,隻要等他們與遼人達成了協議,恢複了平靜,你們這些曾經造過反的家夥,以為當真能平平安安地過一生!
呸!
人這一輩子,隻要與造反這兩個字搭上了邊,你就別想善終!
要麽成功了去享受榮花富貴,要麽失敗了埋骨荒山,抄家滅族。
一路退到羅兀寨之後,李度終於搞清楚了李續為什麽會一敗塗地。逃到瓜州肅州一帶的李續,終於緩過氣兒來,給李度送來了消息。
禹藏花麻!
果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度哀歎了一聲。
要不是自己遣了李昊帶了三千鐵騎回去,恰好趕上了最後的時刻,李續連逃跑都沒有機會。
銀州必須要守住,夏州必須要保住!
看著歸來的兵將,李度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隻有守住這兩個地方,才能成為兄長有力的呼應,能讓他喘過一口氣來。
“方著!”李度轉身看著身邊的一名官員,“等到回來的兵馬清點完畢之後,依著人頭,給予重賞,普通士兵按每人一百貫賞給,每往上一級上浮五十貫,另那些抓來的人也都分配下去,這件事,你來做。”
“是!”
“我們需要盡快地穩定人心,振奮軍心。”李度低聲道:“財帛動人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告訴我們的士兵,想要保住已經到手的財富,那就奮勇作戰吧!落到宋軍手中,他們隻有死路一條。”
“屬下明白了。”
“張雲生!”
“末將在。”
“我要回夏州去了,羅兀城就交給你了,給你留五千人,三千步兵,兩千騎兵!”李度道:“守得住羅兀城,我們便還有生存的機會,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是,末將不但會守住羅兀城,有機會的話,還會出去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不管是綏德,還是河東,末將都願意去走一走!”張雲生道。
李度哈哈一笑,衝著張雲生豎起了大拇指:“怎麽打,你自己作主。但是以守住羅兀城為先,隻要此城在我們手中一日,他們的咽喉之中,就會橫著一根刺。”
李度認為還有機會。
他們的確是敗了,但宋朝在河北路上在遼人手裏也輸了。以遼人的那尿性,輸了都還想在宋人身上刮一層油,更何況這一次他們贏了,那必然是更加的得理不饒人,宋朝上上下下,接下來都要把心思用在遼人身上去了,這就會給他們一線生機。
遼人不會看不到現在自己的利用價值,自己堅持得越久,他們就越能從宋人身上敲詐出更多的東西來。
大遼,西京道,大同府。
總督耶律環惱火地拍著桌子:“耶律俊這小子,論起輩份兒來,還得叫我一聲叔爺呢,現在居然要支使我來幫他做事嗎?憑什麽?老子是西京道總督,不是他的下屬。好好的,打什麽打嗎?現在宋人又關了邊境,斷了榷場,知不知道老子一天就要少賺多少錢?”
等到這位白發飄飄的老總督發泄得累了,終於坐下來喝茶了,一直微笑著坐在一邊的一名漢人官員這才拱手道:“王爺,漆水郡王就沒提報酬什麽的?一毛不拔就想支使王爺,這不大像漆水郡王的作風吧?”
耶律環哧的一笑:“這小子,慷他人之慨呢!”
將信扔給了這名漢人官員,道:“這小子說沒有想到李續敗得這麽快,為了大遼的利益,應當支持李續長期的堅持下去,隻不過憑什麽要老子去支持?李續已經丟了興靈,成了喪家犬,支持他要多少銀錢知道嗎?他耶律俊以為自己是大遼皇帝陛下嗎?”
漢人官員一目十行地看完了信,低頭沉思。
“裴侍郎,你是個什麽意思?”耶律環問道。
裴衍抬起頭來,道:“王爺,有一點漆水郡王說得沒錯,這的確是一樁有利可圖的生意。眼下李度手中還頗有實力,而且他盤踞夏州多年,眼下又搶了綏德,手裏隻怕是富裕得很,隻要我們提出要求,李度隻怕是任我們予取予求。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借機將勢力探過去啊,以前因為這些地盤名義上都是宋朝的,咱們不好名目張膽地動手,眼下就不一樣了,河套之地豐膄異常,黑山一帶水草肥美,要是能弄到手中,王爺你可就發達了。”
<a href="https://m.ranwena.net" id="wzsy">ranwena.net</a>
“事當然是好事,隻不過沒有這麽簡單。”耶律環摸著胡須道:“裴侍郎,我是不想跟耶律俊走得太近,你也知道,我沒道理摻合他的那些事情。這一次要是應了他,以後可就撇不清了,這家夥,最擅長的事情就是順竿爬呢!這不是錢不錢,也不是地盤不地盤的事情。咱們大遼那一次皇權交接,不是血流成河!我啊,隻想避得遠遠兒的。”
裴俊搖頭道:“王爺,有些事情,您避也是避不了的。唯有一件事,那就是讓自己的實力更強悍,才能在將來的變化之中立於不敗之地。更何況漆水郡王這一次立下潑天的功勞肯定是無疑的了,這就讓他占了極大的先手。王爺您賣他一個麵子,又可以為自己撈取更多的好處,何樂而不為?您要是幹脆利落地拒絕了他,萬一將來他上位了,記恨起王爺來可就不好了,王爺自是不怕他的,但王爺,您今年快要六十了,而他還不到三十呢!”
耶律環歎了一口氣:“你說得也是,耶律俊這小子的確是最有機會成為大遼下一位皇帝的。為兒孫計,也隻能答應他。不過這件事,得好好操作一番,既要滿足這家夥,又不要得罪了其他幾位。你也知道,咱們大遼不是沒有出過熱門倒灶,冷門上台的事情。”
“這個下官明白,您就放心好了!”裴俊微笑道。“咱們也沒有必要派太多的軍隊過去,隻要派出去幾千精騎也就好了,隻要我們西京道的騎兵出現在夏州周邊,就足夠宋人好好的想一想了。”
耶律環揮揮手,“你去辦吧!”
看著裴俊躬身行禮退了出去,耶律環又惱火地撮起了牙花子,作為大遼資深的王爺,西京道的總督,他最不願意的就是摻合進皇權之爭中去。但他也知道裴俊說得一點兒也不錯,像他這個身份,這個地位,即便是想避,也避不過去。
耶律俊身為漆水郡王,雖然在繼承權上排在第一順位,但也不是那麽安穩的,這也是他要在河北邊境之上費盡心思製造事端從而可以立下潑天功勞的原因所在。
現在看起來,他快要成功了。
隻要他做好了這件事情,其他幾位有資格問鼎皇權的人,不免要黯然失色。
這也是耶律環不得不出手的原因之一。
大遼皇帝的年齡跟他差不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