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鳳一陣風似的闖進來,手裏拎著個馬杆,情緒頗為激動,連帶著話音都有些發著顫兒,手也跟著打著抖兒。
見一屋子的人都一臉詫異地看著自己,自覺失態,方才放緩了語氣:“四娘,你新打了副馬杆兒嗎?”
張四娘頓覺宋氏的身子一僵,心下卻是猜想:打副馬杆兒也是需要錢的,定是宋氏在為這馬杆兒錢為難。
再聽張玉鳳顫著聲質問馬杆兒的由來,別人不知道,她心裏可是最最清楚的。無論這馬杆兒是送的還是買的,來源卻隻有一個――順子叔。梅林中的那場風波未息,餘波還在……
順子叔要給她做馬杆兒的時候是以不準告訴宋氏為前提的……然而,這明睜眼漏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人人都可以想到這答案,誰都可以說,但這答案絕不能從她嘴裏說出來。
四娘搖了搖頭,佯裝不解:“沒有啊。娘,你和爹為我打了馬杆兒了?”
宋氏一怔,慌忙搖頭,“沒,這兩天忙著也沒想起這事兒。”
她的眼睛不安地瞟向張玉鳳,心跳加速。但凡涉及到順子的事情,宋氏總是很心虛,她怕那段情被張家人知曉,即便那是少年的青澀往事,一旦被翻出來,也不是她所能承受的。
“玉鳳啊,你這是咋的了?”何氏小眼睛眯了條縫,她不是不明白張玉鳳的心思,可她想不通的是,短短幾天,她這個小姑子怎麽就變得這般跳脫。[.超多好看小說]這才有點風吹草動就按捺不住了。沒了往常的莊重。
“沒,沒事兒。”張玉鳳淡淡地一笑,那笑卻是笑得極難看,不知是想哭還是想笑,放下馬杆兒就出了屋子。
屋子裏的人也都跟著出去了,地裏的活計也不能荒廢,是一刻也不能耽擱的。
宋氏因著見四娘生病,就留下來照顧她,順便坐晚飯。
安頓好四娘睡著後,宋氏在菜園子裏摘了芸豆,刨了五六個土豆,額外又摘了一些青菜,坐在院子裏收拾菜。眼角瞥見三娘圍著那些晾曬著的青梅打轉兒,心裏知道這東西是四娘要用來熬製梅湯的,不能出了岔頭兒,忙道:“三娘,那梅還不能吃呐。”
三娘充耳不聞,反倒伸手拾起一顆曬得半蔫的梅子放在嘴裏咬了一口,吐了出來:“呸,呸,呸!什麽破玩意兒。”
順手就把那咬了一口的梅子往那堆梅子裏扔,也不理宋氏,轉身就跑回西屋裏去了。
宋氏歎氣,這三娘的性子真是壞。她起身往那曬梅的地方去,找了好半天,才挑出那個被咬了一口的梅子,遠遠的扔了出去。
當烏梅曬成,張四娘的病也養好了。在她的指揮下,元娘和二娘把烏梅入鍋,加水煮熟,再去核、渣淋出湯水來,最後加入白糖和涼白開水調製而成。為了喝起來更爽口,從井裏打出浸涼的井水,用大碗盛了湯水置於其中涼著。
元娘將做好的梅湯盛了一碗出來,還不等遞給四娘,二娘先搶了過扶持小啜了一口,眼睛一眯,張開大嘴,咕嚕咕嚕立時灌了一大碗進肚,用袖頭抹下了嘴巴:“好喝!姐,再給我來一碗。”
四娘不想元娘太過勞累,就以做好的梅湯先給二娘喝為誘耳,讓她幫著元娘一起做活。
元娘與四娘都很高興,二娘的嘴又饞又刁,不好吃的她不帶吃上第二口的。能得她一聲讚,這湯準能賣得成了。
元娘讓二娘給各房送一碗過去,就把裝梅湯的桶用幹淨的布給封嚴實了。
四娘隱約聽到各房人對梅湯的讚歎聲,心中一動,喚元娘過來:“大姐,這做梅湯的方子要小心保管。這做梅湯的法子簡單,任誰得了去,都能做得好。我們就會多一個對手搶我們的生意,眼下隻有盡可能的保住它,能保一天算一天。”
元娘已是聽明白了四娘的言外之意,二娘與三娘的關係向來不錯。保不齊這方子就要從她嘴裏溜出去。等二娘回來可得要敲打敲打她,能瞞住一天算一天。
另外,一旦這梅湯在集上賺了錢,就會有人打這湯水的主意,他們的手腳就得加快,盡可能的上山多采些梅果。
“那菜窖挖得怎麽樣了?”
“都挖好了,就是裏麵太潮,這幾天都敞著口通風呢。”
四娘點頭,與元娘的想法一樣,要趁梅果落地之前,早些摘回來,好放在窖儲存。到時,即便有人手快得了這方子也不怕,因為他沒有梅果,就什麽也製不成。明年的事情明年再說,至少今年就別想與她爭了。
正所謂先下手為強。
“大姐,明個兒就是大集,對吧?你現在若有空兒就陪我去趟趙老爺家吧。”這梅湯做好了,該輪到解決這驢車了。
石頭還沒有回來,眼下根本不能去指望他了。
元娘應下,不放心那無人看管的梅湯,去了上房輪值做飯的何氏那裏,讓她把東西看好。又搬出大郎的婚事來壓她,免得她又心軟,禁不住二娘的饞嘴偷梅湯給她喝。
何氏這事心裏還有數的。向元娘保證,絕不讓二娘靠近。
元娘這才拉著四娘的手,往趙老爺家去。
趙老爺是村子裏頗有些名望的人家。據說,趙老爺是前朝領了鐵券的世襲侯寧遠侯的旁支。新朝成立後,當今的天子仍留了寧遠侯的爵位,隻是寧遠侯一再稱病不朝,最後領了一份閑職,萬事不理,悠閑度日。
而趙老爺這一支,向以詩書傳家,考出的秀才、舉人不知凡幾,可做了高官的卻無一人。就比如這趙老爺考了進士做了京官,一年後卻又辭官回鄉,隻做起教書先生來。
趙老爺的家宅是個三進的院落,建在村口。而私塾卻是在村的另一頭,離東山嶺很近。為了就是遠離喧囂,尋個清靜的地方讀書。
而元娘帶四娘來的地方,正是村東頭的私塾。還未進院門,就已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以及一道低沉的,時高時低講解聲。
單聽聲音,就知這趙老爺並非真的老,應該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
元娘拉著四娘剛進門,就有青衣小童迎出來,問兩人何事。聽說是借驢車,那小童便皺了眉,先生未發話,他也不好將人攆走。隻冷下了聲,讓兩人勿要亂走亂動,隻站在院子裏等先生下課。
四娘雖看不到那小童的表情,單聽他的語氣,就知招了他的嫌惡。可沒有別的辦法,來問人借東西,就是先矮了人一頭。隻能暫且忍耐。
好大等的時間不長,不大一會兒,就聽到一陣喧嘩聲,學子們都下了學。
元娘見趙老爺出來,忙福了福,“趙老爺,我是村西口老張家的孫女,今日過來,有一事相求,不知……”
未等她說完,就聽有人叫道:“元娘,四娘,你們怎麽來了?”張二郎急步走了過來。
見一屋子的人都一臉詫異地看著自己,自覺失態,方才放緩了語氣:“四娘,你新打了副馬杆兒嗎?”
張四娘頓覺宋氏的身子一僵,心下卻是猜想:打副馬杆兒也是需要錢的,定是宋氏在為這馬杆兒錢為難。
再聽張玉鳳顫著聲質問馬杆兒的由來,別人不知道,她心裏可是最最清楚的。無論這馬杆兒是送的還是買的,來源卻隻有一個――順子叔。梅林中的那場風波未息,餘波還在……
順子叔要給她做馬杆兒的時候是以不準告訴宋氏為前提的……然而,這明睜眼漏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人人都可以想到這答案,誰都可以說,但這答案絕不能從她嘴裏說出來。
四娘搖了搖頭,佯裝不解:“沒有啊。娘,你和爹為我打了馬杆兒了?”
宋氏一怔,慌忙搖頭,“沒,這兩天忙著也沒想起這事兒。”
她的眼睛不安地瞟向張玉鳳,心跳加速。但凡涉及到順子的事情,宋氏總是很心虛,她怕那段情被張家人知曉,即便那是少年的青澀往事,一旦被翻出來,也不是她所能承受的。
“玉鳳啊,你這是咋的了?”何氏小眼睛眯了條縫,她不是不明白張玉鳳的心思,可她想不通的是,短短幾天,她這個小姑子怎麽就變得這般跳脫。[.超多好看小說]這才有點風吹草動就按捺不住了。沒了往常的莊重。
“沒,沒事兒。”張玉鳳淡淡地一笑,那笑卻是笑得極難看,不知是想哭還是想笑,放下馬杆兒就出了屋子。
屋子裏的人也都跟著出去了,地裏的活計也不能荒廢,是一刻也不能耽擱的。
宋氏因著見四娘生病,就留下來照顧她,順便坐晚飯。
安頓好四娘睡著後,宋氏在菜園子裏摘了芸豆,刨了五六個土豆,額外又摘了一些青菜,坐在院子裏收拾菜。眼角瞥見三娘圍著那些晾曬著的青梅打轉兒,心裏知道這東西是四娘要用來熬製梅湯的,不能出了岔頭兒,忙道:“三娘,那梅還不能吃呐。”
三娘充耳不聞,反倒伸手拾起一顆曬得半蔫的梅子放在嘴裏咬了一口,吐了出來:“呸,呸,呸!什麽破玩意兒。”
順手就把那咬了一口的梅子往那堆梅子裏扔,也不理宋氏,轉身就跑回西屋裏去了。
宋氏歎氣,這三娘的性子真是壞。她起身往那曬梅的地方去,找了好半天,才挑出那個被咬了一口的梅子,遠遠的扔了出去。
當烏梅曬成,張四娘的病也養好了。在她的指揮下,元娘和二娘把烏梅入鍋,加水煮熟,再去核、渣淋出湯水來,最後加入白糖和涼白開水調製而成。為了喝起來更爽口,從井裏打出浸涼的井水,用大碗盛了湯水置於其中涼著。
元娘將做好的梅湯盛了一碗出來,還不等遞給四娘,二娘先搶了過扶持小啜了一口,眼睛一眯,張開大嘴,咕嚕咕嚕立時灌了一大碗進肚,用袖頭抹下了嘴巴:“好喝!姐,再給我來一碗。”
四娘不想元娘太過勞累,就以做好的梅湯先給二娘喝為誘耳,讓她幫著元娘一起做活。
元娘與四娘都很高興,二娘的嘴又饞又刁,不好吃的她不帶吃上第二口的。能得她一聲讚,這湯準能賣得成了。
元娘讓二娘給各房送一碗過去,就把裝梅湯的桶用幹淨的布給封嚴實了。
四娘隱約聽到各房人對梅湯的讚歎聲,心中一動,喚元娘過來:“大姐,這做梅湯的方子要小心保管。這做梅湯的法子簡單,任誰得了去,都能做得好。我們就會多一個對手搶我們的生意,眼下隻有盡可能的保住它,能保一天算一天。”
元娘已是聽明白了四娘的言外之意,二娘與三娘的關係向來不錯。保不齊這方子就要從她嘴裏溜出去。等二娘回來可得要敲打敲打她,能瞞住一天算一天。
另外,一旦這梅湯在集上賺了錢,就會有人打這湯水的主意,他們的手腳就得加快,盡可能的上山多采些梅果。
“那菜窖挖得怎麽樣了?”
“都挖好了,就是裏麵太潮,這幾天都敞著口通風呢。”
四娘點頭,與元娘的想法一樣,要趁梅果落地之前,早些摘回來,好放在窖儲存。到時,即便有人手快得了這方子也不怕,因為他沒有梅果,就什麽也製不成。明年的事情明年再說,至少今年就別想與她爭了。
正所謂先下手為強。
“大姐,明個兒就是大集,對吧?你現在若有空兒就陪我去趟趙老爺家吧。”這梅湯做好了,該輪到解決這驢車了。
石頭還沒有回來,眼下根本不能去指望他了。
元娘應下,不放心那無人看管的梅湯,去了上房輪值做飯的何氏那裏,讓她把東西看好。又搬出大郎的婚事來壓她,免得她又心軟,禁不住二娘的饞嘴偷梅湯給她喝。
何氏這事心裏還有數的。向元娘保證,絕不讓二娘靠近。
元娘這才拉著四娘的手,往趙老爺家去。
趙老爺是村子裏頗有些名望的人家。據說,趙老爺是前朝領了鐵券的世襲侯寧遠侯的旁支。新朝成立後,當今的天子仍留了寧遠侯的爵位,隻是寧遠侯一再稱病不朝,最後領了一份閑職,萬事不理,悠閑度日。
而趙老爺這一支,向以詩書傳家,考出的秀才、舉人不知凡幾,可做了高官的卻無一人。就比如這趙老爺考了進士做了京官,一年後卻又辭官回鄉,隻做起教書先生來。
趙老爺的家宅是個三進的院落,建在村口。而私塾卻是在村的另一頭,離東山嶺很近。為了就是遠離喧囂,尋個清靜的地方讀書。
而元娘帶四娘來的地方,正是村東頭的私塾。還未進院門,就已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以及一道低沉的,時高時低講解聲。
單聽聲音,就知這趙老爺並非真的老,應該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
元娘拉著四娘剛進門,就有青衣小童迎出來,問兩人何事。聽說是借驢車,那小童便皺了眉,先生未發話,他也不好將人攆走。隻冷下了聲,讓兩人勿要亂走亂動,隻站在院子裏等先生下課。
四娘雖看不到那小童的表情,單聽他的語氣,就知招了他的嫌惡。可沒有別的辦法,來問人借東西,就是先矮了人一頭。隻能暫且忍耐。
好大等的時間不長,不大一會兒,就聽到一陣喧嘩聲,學子們都下了學。
元娘見趙老爺出來,忙福了福,“趙老爺,我是村西口老張家的孫女,今日過來,有一事相求,不知……”
未等她說完,就聽有人叫道:“元娘,四娘,你們怎麽來了?”張二郎急步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