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合一
********
張四娘對柱子與二娘的到來,有些意外。
宋氏讓兩個孩子上炕坐,二娘道:“四娘,順子叔給你做的那兔爺燈呢?”
“二姐,你的消息倒是靈通的很啊。今天下晌才送來,你現在就來看了。”張四娘笑道。
柱子道:“四娘,你把那兔爺借給我看看,我興許也能做出一個呢。”
二娘一聽柱說借來看看,就急了,“不是說借去玩的嘛。四娘,你的兔爺燈,就借我和你柱子哥玩一晚上吧,明天一早兒準給你送過來。”
張四娘不是個摳門兒的人,那兔爺燈究竟是啥樣,她也不知道,與其擺在家裏頭,不如借給他們。不過,她道:“借是能借了,到時你們倆個都得給我保證,這兔爺燈借時啥樣,還時還啥樣。”
兩人連連點頭,索性把自己帶來的燈籠滅了。隻點著了那隻又漂亮,又寬大的兔爺燈來引路。
守在村口的孩子們,一眼就看到了。
歡呼著,去迎二娘與柱子。
孩子們圍著那燈籠讚不絕口,都想提著那燈籠去玩。
柱子見時機一到,便扯了一下二娘的衣袖,示意她說話。
二娘點頭,柱子立刻將圍在一起的孩子們哄散開去,“想玩兔子燈的都給我站排去。一文錢一次,可以繞著咱們村子走上一圈。沒錢的回家去取,取不來的,就拿吃的東西換,按物量價。沒錢沒物的,都不用站了。該幹嘛幹嘛去。”
因為過年,孩子們的手裏多少會有幾個押歲錢。二娘與柱子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果然,一縱長排裏,隻有兩三個孩子是拿不出錢與物的。被柱子趕回了家。
剩下的,幾乎都能拿出一文錢出來。也有極少的幾個孩子回家去取吃的。
於是,二娘負責收錢,柱子負責帶那提著兔爺燈的孩子繞村子走一圈兒。大半個時辰後,二娘的手裏已經有了十六文錢,各種水果。幹果。糕點若幹。
這時,大胖氣喘籲籲地從遠處跑來,往二娘的手裏塞一文錢和六個凍梨。“我還要再走兩圈兒。”
柱子繞著村子已經走了快三十圈了,實在不願意再陪他走兩圈。太累了。
“我說你這胖子,你不是打頭第一個去轉的嘛,你幹嘛還來?你不嫌累,我還累呢。你瞧瞧天頭,都快子時了。不行,我受不了了。二娘,你把他的錢與梨都退給他。”
大胖急了,“別介啊。我好不容易從才爺那裏要來的。不行,我不拿回去。要不,你把兔爺燈給我,我自己去轉。”
“那不行,萬一你不回來了,咋辦?”二娘不依。借東西容易,問人家要東西可難。
萬一大胖耍賴,把兔爺燈拿回家去,那她咋和四娘交待呢。
“那你說咋辦?”大胖兒氣哼哼地問了一句,“要不。你跟我去?”
柱子聳聳肩,反正他不打算去了。
二娘隻要道,“行,那你的腿腳可得快點兒。我還得回家睡覺呢,要不然娘又罵我了。”
大胖兒忙應了,提了那兔爺燈就走。
二娘向柱子道:“你把吃的都拿回家去吧。錢我收著,明天你到我家來,咱倆再商量錢的事情。”
柱子無異議,先自行回家去了。
二娘追上大胖兒陪著他走完一圈兒後,腿都有些發酸,她這時才知道為啥柱子再也走不下去了。
“二娘,要不你就在這兒歇著,我自己再轉一圈兒得了。”
二娘搖頭,咬牙道:“走吧,還有最後一圈兒。不過,大胖兒,你能不能再走快些。磨磨噌噌地,你還想走到天亮咋地?”
大胖兒為了能多提一會兒兔爺燈,故意走得很慢。眼下被二娘催促顯得十分不耐。
二娘比大胖兒年紀要大一些,她見大胖兒開始與她耍花樣,心裏很氣。天色都已經這麽晚了,再不回家,一定會被爹娘打罵的。
她見大胖走在她前在,搖頭晃腦的樣子使她氣惱,去使勁推了他一下,讓他快點走。
結果這一推就出了大事,大胖摔倒在趙先生私塾院外的柴禾垛前。
兔爺燈摔破了,裏麵的蠟燭燃著了燈籠,一下子就把近前的柴禾垛燒了起來。夜風正緊,火勢迅速蔓延了開來。
大胖與二娘都嚇傻了。
隨手抓起不知誰家的破掃帚去撲火,結果連掃帚也燒著了。
大胖一看瞄頭不好,撇下二娘撒腿就跑。
“大胖兒,你個小兔崽子,惹了禍還跑!”
大胖不理二娘的叫罵,邊跑邊道:“都是你惹的禍!你要是不推我,哪來的這麽多的事兒。”
轉眼,大胖就跑得沒影兒了。
二娘嚇壞了,私塾若是燒著了,那還有她好嗎?
她要立刻離開這裏,絕不能讓人看到她。就像大胖一樣,盡快的逃開。
結果,她遠沒有大胖那麽走遠,離趙先生家不遠,就是做蜂漿的賀老伯家。
老爺子今晚吃飯存了食兒,一時半會兒也睡不著覺。爬起來抽袋煙的功夫,就見私塾那邊起了衝天的火光,他連忙下地,招呼起兒子,女兒抬水拎捅地往私塾方向去,正撞見二娘慌亂往回跑,火情太急,他也沒功夫理她,連忙又招呼起旁邊的鄰居,一同去撲火。
這火燒得很大,當火救下來的時候,大半個私塾已經燒沒了。
就連隔壁鄰居家的豬圈也燒著了,一隻大耳朵黑花豬被火燒得直疼,衝出了豬圈,滿村子亂跑。(.)
有眼尖的人看到那黑花豬的耳朵給燒壞了。
於是,那場麵混亂極了。救火的救火,抓豬的抓豬。
直到折騰到醜末時分(淩晨二三點鍾),火撲滅了,豬也抓回來了。
裏長過來問情況,賀老伯將看到二娘跑過的事情告訴了他。
當下,裏長帶著連夜到了張家。
“……是二娘放的?”張老爺子簡直不敢相信,“老大,你去給我把二娘叫進來!”
裏長姓李。年紀也大一把了,平日裏與張老爺子的關係還算不錯,他很是擔心:“老兄弟,這事兒如果真是你家二娘幹的,你這下可惹了在麻煩了。趙先生的私塾都快燒沒了。你怎麽能賠得起。”
這話不用裏長說。張老爺子也清楚。
這趙老爺不僅背景深厚,更是二郎的授業先生。無論得罪誰也不能得罪他。
這下麻煩可大了,他擔心趙先生會因此事而怪罪二郎。
二娘被帶到西屋。看到裏長時,就知道這事是捂蓋不住了。當場嚇得大哭了起來,張老爺子本想她能為此事分辨幾句,他也好出言為她辯護一下。結果,啥話也不說,就哭了起來。任誰看了都知道這事兒準跑不過二娘了。
張義忠深知茲事體大,打了二娘幾個耳光,讓她跪在地上。
還要去拿皮鞭抽,被裏長攔住了。“事到如今,你打孩子也沒有用。你們還是想想明天怎麽跟趙先生交待吧。”
趙先生的私塾在村東口,家宅在村西口。因此,趙家人現在還不知道私塾被燒的事情。
張老爺子覺得這年過得太不好了,開門就不吉利。
打從年三十兒開始就讓他不痛快。
怎麽交待?就算把張家老底都交給人家,也彌補不了人家的損失。
裏長讓張家人自己先想好明天怎麽與趙先生交待。就帶著人離開了張家。
張義忠臉色慘白,“爹……這,可咋辦?”
張老爺子的臉色也十分難看,眼下能咋辦。
趙先生的私塾裏村裏唯一的一個。如今燒沒了,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幫著人家再蓋起來。拿銀子賠。他們是拿不起了。但比照著從前蓋一間的話,他們張家多出點力氣,從人工上就能省下點銀子。
可即使是這樣,蓋間私塾至少也要一百多兩銀子。
這銀子上哪兒淘弄去呢?
二娘哭聲,要賠的話,也要找大胖家來。因為燈籠是大胖拿的,她隻不過推了他一下。是他自己沒站穩才燒著了柴禾垛。引發了這場火災的。
張義忠踹了她一腳,紅著臉罵道:“你這個死丫崽子,方才裏長在的時候,你咋不說。人走了,你來能耐了。你給現在就去找裏長說清楚這事兒。這屎盆子也不能往咱一家倒。”
二娘從地上滾爬了起來,就要去找裏長。
被張老爺子攔下了,“你讓她去,還不如你帶著她先去大胖家把這事兒說了。然後兩家人再去裏長家裏商量著看。隻憑二娘一張嘴,誰會相信?”
二娘抹了把眼淚,“那也得把柱子哥叫著。這雖不關他的事兒,但他能給我打個證明。最後是我和大胖在一起的。”
再過兩個時辰天就要亮了,張老爺子也怕其中再出現什麽變化,隻好同意,大郎去找柱子。二娘和張義忠去大胖家。
事情沒有張義忠想像的那麽難。大胖雖不怕二娘,可最怕柱子那個打架不要命的主兒。在加上大人的威逼之下,大胖很快認了這次起火事件裏也有他一份兒。
兩家人稍一商量,立即達成協議。一起去找裏長,商量如何賠付趙先生私塾的事情。
直到天色大亮,一夜未睡的幾人,跟著裏長到了趙先生的宅子,將事情如實說了。
趙先生微皺了眉,這些人都是窮苦的百姓,讓他們賠銀子是不可能的。
他道:“……這樣吧,私塾裏的筆墨紙硯,桌椅設施這些你們都不用賠了。隻把私塾蓋起來就好。我正好開春後去縣城,待二郎過了院試才能從府城回來了。所以,私塾這邊,我也不催你們。趕著秋天前,你們蓋好就行。”
兩家人都鬆了一口氣,這在時間上已經是很充裕了。
這樣算下來,差不多有八十兩銀子就夠用了。兩家一分,各四十兩。
不過,張老爺子發話了,這事兒的起因都怪二娘不該弄這兔爺燈去賺錢。打根兒上都是二娘不對,所以,張家負擔五十兩銀子。
大胖家自然樂意。大魁知道這事也有柱子參與,也表示會在蓋私塾時出把力。
這樣一來了,大家在一件事上都達到了統一的認識。算是和平的解決了問題。
但回到了家裏,張老爺子又開始犯愁了。
這五十兩子,他手裏有沒有?有。他有這五十兩銀子。但他不舍得拿出來。他認為這次都是二娘惹的事情。大房張義忠與何氏應該負主要責任。如果不是他們放任二娘大半夜跑出去,也不會發生這件事,是大房對二娘疏於管教了。
因此。張老爺子發話,這五十兩銀子,他隻出十兩。剩下的由大房自己想辦法。
張老爺子這麽一撒手,大房一家人又陷入了愁雲慘霧之中。
本來開春要把大郎娶親的房子建好的,這下沒有了銀子,拿什麽去建。[]
張義忠又氣又恨,大郎是他唯一的兒子,可打小就聽話懂事,哪像這個小女兒整天惹事生非。又饞又懶。如今又惹了下大禍。
他覺得這二娘一定是投錯了胎,才會如此不著調。
他在給二娘一頓暴打之後,又為這四十兩銀子開始犯愁了。
張老爺子眼見著大兒子瘦下去,心裏也不落忍。最終和二房商量了下,把糖蒜的買賣轉給了大房。這一樣一來,每個月能有三、四兩銀子入帳。暫時緩解了眼前的危機。
表麵上。二房幫了大房。可實際上,張義勇知道,這糖蒜的生意不會長久了。等到合約期一到,大房滿打滿算也隻能勉強掙到二十多兩銀子。
除非把給大郎留著娶媳婦蓋房子的銀子填補進去,否則這四十兩銀子也是難呐。
二娘惹的禍。張四娘已經知道了。跟需要賠付的損失相比,那一隻兔爺燈實在不算是什麽了。
這件事也就掀過去不提。
********
出了正月,過了二月二,春天就來了。
春風穿越過東、西山嶺的垛口,踏著殘冬的積雪,姍姍地來到了這北方的一隅,在山嶺下,太子河邊和河灘地上,都落下了腳。
先是河邊的楊柳綠了,兩岸的山色青了,緊接著呢,那佇立在枝頭上的喜鵲和飛翔在河灘上的布穀鳥兒,就一聲接著一聲叫了起來了。它們一叫,各色各樣的鳥兒也跟著叫了起來。
在這各色各樣的鳥兒的各色各樣的叫聲裏,小河開始發出了叮叮咚咚地笑聲。這時候,當你舉目而望東山嶺與西山嶺的時候,就可以在那青青劃兒和淡淡綠樹的襯托之下,那滿坡的山杏子花都開了,粉嘟嘟的,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淡淡地幽香。
就在這美麗的春光裏,張老爺子又獨自一人上了東山嶺。
他身上仍舊穿著件大棉袍子,看起來很臃腫,額上的皺紋更多了,臉色也有些發黃,顴骨高高的凸起來,眼窩兒顯得更深了。象往常一樣,他的兩隻手背在後頭,步子懶洋洋的,身子也很佝僂得很厲害。他走到那塊嶙峋的山石旁邊,身上出了汗兒,鼻尖兒和額頭上也出了汗。他用袖子擦了擦汗,就坐了下來。他就那樣地坐著,仿佛同那塊青灰色的石頭溶為一體了。
從年三十兒到現在,張老爺子幾乎沒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大房子女惹禍,二房要去縣城,三房的寡婦帶著孩子直到過完年才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搬回自己家去。
再過半個月他的小女兒就要嫁人了……
張老爺子是一個心事很重的人,犯了啥愁事難事的,總喜歡一個人獨處,默默地想著心事。
從前張老太太活著的時候,他也是這副模樣。
老太太想問問他的心事,他就會擺擺手說沒事,再多問他幾句,他就變得很不耐煩。
因此家裏人再也不問他了。他也久而久之的,有了這個習慣。
一有了啥解不開的心事,就到東山嶺上來轉。
坐在岩石上,俯看著山下的田地,村莊,和如玉帶般的細長的太子河水,以及在那太子河水岸邊的那個已經小得分辨不出方位的小茅屋。
他瘦了許多,也老了許多。他幾乎沒有一天不在矛盾中掙紮,在痛苦中沉思。他的這個家。這個從來都由他苦心維護,一手遮天的小院兒,越來越人不合心,馬不合鞍了。
這種局麵,該怎麽辦才好呢?
他坐在那裏。微閉著眼睛。沉思默想。
在他的背後,在那開滿了山杏子花的東山嶺上,春光明媚。鳥兒在歡唱,已經世界杯了大地正在向那些還沒有蘇醒的萬物,發出熱情的呼喚。可是,對一過些,張老爺子卻十分麻木。他一動不動地坐著,仿佛身外的一切根本就不在存在。
太陽升得很高了,和煦的陽光靜悄悄地灑下來,照在人的身上,暖融融地。
張老爺子坐了許多。才懶懶地睜開眼睛。他的目光,又越過那曲曲彎彎村道,越過太子河畔,投向了那間小茅屋的位置。
有了四娘那孩子,還有宋氏的幫襯,宋王氏過上了好日子。她現在。應該過得很舒心吧。
再也不會餓著肚子,再也不會坐在地頭上悄悄地哭泣……
他的心裏既感到安慰又感到惆悵。
他把目光收了回來,眼睛又微微地閉上了,重新化任了一塊沒有生氣的石頭。
就在這個時候,從他的背後。從不很遠的地方,傳來一陣窸窸窣窣地的聲響。那是裙擺磨擦著山草地聲音。
不一會兒,那聲響又變成了輕輕地腳步聲。
聽那腳步聲,來人隻有一個。
而且那人正向他走過來,越走越近了。
會是誰呢?除了家裏人,沒有人知道他這時候會待這地方。
他懶懶地睜開眼睛,回過頭去一看,霍地站了起來,他很不自然地笑了一下,那張瘦削而多皺的臉,因這個不自然的一笑,而多少有了一點兒生氣。
站在他麵前的,是宋王氏。
她仍然穿著那件洗得很幹淨的靛青色的衣裙,花白的頭發很自然地在腦後挽了一個發髻。時光的流逝和生活的磨難,使她顯得並不年輕。但是,在這溫柔的春光中,她的眼睛卻是很亮,她那雙大眼睛看著張老爺子,那張有了皺紋的臉上,透出一股活力、一絲光彩。
張老爺子萬萬沒想到她會找到這兒來,他站在她的麵前顯得有些局促不安。他左右環顧了下,沒在山上看到別人,這才放下心來。他悄悄地避開了她的目光,低下頭,瞅著那腳下的土地和青青的小草。
他不說話,她也不說話。
鳥兒們叫得更加歡暢了。
他們這樣沉默了好半天,宋王氏才開了口,她囁嚅著說:“大哥,咱……找你……好幾天了。”
“你……找我?”張老爺子微微抬起頭,看了她一眼,旋即又把目光挪了開去。
這時候,他的頭上,臉上,都冒出了一層細細密密的汗珠兒,身上也是汗漬漬的。他真後悔,自己竟穿了一件過冬時的棉袍子。
他年紀大了,時常會感到身上冒寒氣。十分怕冷,所以,這棉袍子從年三十兒一直穿到了春天裏。
他頻頻地袖口擦著汗,好幾次都想把棉袍子給脫下來,但一想到裏麵的小褂兒太髒了,就沒有脫。
枕邊沒有個女人,他的日子也不好過。
從前,都是張老太太親自給他洗。老太太沒了之後,就讓大兒媳婦洗。
可這大兒媳婦的心粗極了。不是這個地方沒洗幹淨,就是那個沒搓到。後來,他一咬牙,索性自己洗。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他漸漸地有些力不從心了。
有時,趕上張玉鳳心情好的時候,會幫著把他脫下的衣服洗了。可要是不高興……比如訂了親之後,張玉鳳再也沒有給老爺子洗過衣服了。
他問道:“你找我啥事兒啊?”
宋王氏找了他好幾天。她不能去他家找,那樣對誰都不好。她隻在有空閑的時候,到這東山嶺上來轉轉。她知道,張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就愛往這東山嶺上跑。
一連轉了幾天,今天終於見到他了。
“沒別的事兒,就是把這個給你。”宋王氏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布包,“大哥,這是你給我的一兩銀子。你的心意。我領了。可是,這錢我不能要。給——”
“別,你別還給我!”張老爺子慌忙往後退去,手連連地搖晃著,“咱們都是實在親戚。你不能跟我見外啊。”
“大哥。你聽我說。我絕不是與你見外。”宋王氏上前幾步,很真摯地說道,“這麽多年了。你明裏暗裏沒有少幫我。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也不愁吃不飽,穿不暖了。四娘那孩子……是個好孩子,你培養的好。我也跟著借著了光。這些就足夠了。所以,四娘的銀子我不退,我的這份,我不能要。”
“唉,親家,你……你留著吧。”張老爺子瞧了一眼她兩鬢的白發和她那一身四季常穿的靛青色的衣裙。鼻子有些發酸,他用手背揉了半天的眼睛,不說話了。
這時,宋王氏卻又走上了兩步,把銀子遞了過去,說:“你就別推辭了。我聽人說了。你們要給趙先生家裏蓋私塾。正是缺錢的時候,你就收下吧。玉兒她如今回了家……我也不怪你。真的,不會……”
她說完,把銀子往張老爺子手裏一塞,急轉身。匆匆地走了。
張老爺子怔怔地站在那裏,一直到宋王氏都走出了十多步遠了,才猛然醒悟過來,用他那喑啞而重濁的聲音喊了一句:“親家……大妹子……你,你別急著……走啊……”
宋王氏站住了腳,回過頭來看著張爺子。
張老爺子又用袖子擦了把頭上的汗,三步並成兩步地趕了上去,他把銀子往宋王氏的手裏一塞,急切地說道:“親家……大妹子……你……你是不要這個錢,就是瞧不起我了。家裏的事情,都交給老大去想法子了。趕著夏天裏就能把私塾裏給蓋起來。你就不要跟著擔心了。”
“這……”宋王氏狐疑地看著他,不知他這話是真是假。
“你就不要與我推來推去的了,你今天要是不要的話,我就給你送家去。”張老爺子態度堅決。
宋王氏剛想把銀子推回去,卻又一下子停住了。她的臉刷地一下就紅了,驚慌後退了幾步。
原來,在張老爺子身後不遠的山坳裏,她瞧見了劉成背著竹簍子在采草藥。
宋王氏沒想到會在高崖村的東山嶺上看到劉成。她窘極了,連個招呼也沒有與他打,就一扭身,低下頭,匆匆地下了山。
張老爺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宋王氏慌亂的神色和失措的舉止,使他莫名其妙。他怔怔地望著她的背影,直到她上了村路,化為路上的一個小黑點,在那彎彎曲曲地村路上消失不見了,還仍舊傻傻地站在原地,像傻住了似的。
一大朵雲彩從天邊飄了過來,把暖融融地陽光遮住了,在地上投下一個碩大的陰影。張老爺子的臉色顯得更加冷峻,目光也更加晦暗。
這時候,從村路上傳了向聲“汪汪”吠叫聲。張老爺子不用看也知道,定是虎子尋來了。
早上,他將大房與三房都叫去地裏幹活去了。二房留在屋子裏準備去縣城的東西,收拾箱籠。
看到二房的人要走了,他心裏難過極了。雖然明知道,二郎去光宗耀祖了。但仍舍不得他。家裏缺一門戶,就是不全呐。
所以,他憋悶著,獨自一人上了東山嶺,連虎子也沒有帶著。
可是,虎子呢,這個自從張老太太過世後,他才領養回來的狗兒,對他是絕對的忠誠與服從,無論他走到哪裏,他都會尋著他的蹤跡找他來。它一路叫著,像閃電一樣直奔東山嶺來了。
虎子汪汪地叫了兩聲,那叫聲聽起來,也很蒼老了。
是啊,虎子也老了。
虎子跑到他的身邊,親昵地圍著他繞了一圈兒,站住了。與他的主人一樣,站在山頭上,仰著頭,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遠處的村莊、小河……不時地發出幾聲親昵的吠叫。
張老爺子拍了拍虎子的頭,“走吧,咱回家去吧。”
他帶上虎子,頭也不回地下了山。
至始至終也沒有往他身後瞧,更不知那裏他未來的女婿。
劉成站在他的身後,見他這樣走了,也沒有喊他,隻是默默地沉思著。
他今天一早就上了東山嶺了,已采了大半簍子的苦苣菜。
苦苣菜可是個好東西。不僅是老百姓的救命草。逢上災年常吃它,而且還是一味好藥。它性寒,味苦,清熱解毒。特別適合春天裏吃。用水煎服可以治菌痢,配上燈心草。可以治喉炎。還可以與紅藤相配。甚至用它還可以治療產後瘀血腹痛等症。
四娘的眼睛最近常伴有眼痛的症狀。這讓他很憂心,如果按師傅從前所說,四娘的眼睛應該早就好了的。為什麽她現在還是看不到東西呢。別說看不見,連一點光與影也沒有反應。
他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差錯。時值春天,萬物複蘇之際。
他出來采點苦苣菜出來,也是為自己敗敗心火。
再有半個月,那個倔強的小姑娘就要嫁給他了。他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劉成等張老爺子和虎子走得遠遠的時候,才回過身來。
這時候,那雲朵已漸漸飄走,太陽又開始炫耀它的光芒。鳥兒還在叫。叫得很好聽。它們的叫聲,很快就把劉成心中的那一絲不快驅走了。
張老爺子回到家的時候,門口停了三輛驢車,趙半仙兒兩口子站在西廂房門口和趙氏說著話兒。
趙婆子不時的擦著眼角,趙氏安慰道:“這好端端地的,你哭啥啊。”
她見張義勇不在身邊。拉趙婆子到角落裏,“……到時,你就等著信兒,然後,你們就過來。”
說著。又塞給她一個小布包,“用這個錢也雇輛車。”
趙婆子忙將小布包接過,捏了捏,這才破涕為笑,“好,那娘就等著你的信兒了。”
這時,張老爺子進了院子,見著張義勇往車上搬東西,就問道,“二郎考完了能趕回來過中秋不?”
“能,爹你放心吧。他肯定能回來。”張義勇為二郎打保票。
張老爺子瞧了眼車上的箱籠,皺眉道:“你們兩口子不是到了夏天就回來嘛,咋還搬這些東西呢。”
趙婆子笑著上前道,“老爺子你沒出過遠門,你是不知道啊,窮家富路的,啥啥都得帶齊整再行。再說,這才剛開春,天頭忽冷忽熱的。萬一孩子受了風寒,那可是要耽誤大事兒。你說這衣服啥的,能不多準備幾件嗎?一家子三口,一人帶幾件衣服,算下來也不少了。”
張老爺子點頭。
窮家富路這話對。昨天大房給二郎拿了五百文錢,老三張義光就不算了,遠在西山村的宋氏給送了一兩銀子,大魁家送了一百文錢。多多少少都是那點意思。
他看到站在一旁仍舊拿著書看的二郎道:“二郎,過了夏天你就自己去府城了。雖說有趙先生照應,但你也該學著自己照顧自己。去了府城,那就是去了大地方了。長輩們給你的錢,你不要省著,該花的就花。你爹娘掙錢就是為了能供你好好讀書的。隻要這錢花到正地方,就不用心疼。”
二郎整容道:“爺,你放心。這些我都明白。別的事情,你也不用擔心。上次我去府城的時候,認識了不少朋友。到時有了事情,可以找他們幫忙。”
張老爺子這時才露出了笑模樣,拍了拍二郎的肩膀,“那爺等你回來過中秋。”
二郎的目光閃了閃,笑著點了點頭。
送直了二房一行人等,老爺子吃了口飯,就扛著鋤頭下地了。今年的地頭比往年多了,一共八畝地。
與往前一樣,種玉米,種高梁為主。再有一畝地老爺子打算種大白菜。為了就是張四娘那邊做辣白菜能供上貨源。
張老爺子打算私塾蓋完之後,用手裏的銀子再買上幾畝地。莊稼人靠地田地吃飯,八畝地還是太少了。
*********
西山村宋家。
宋王氏回到了宋家小院,給四娘做午飯。
祖孫兩人在飯桌上談起了種田地事情。
按照張四娘的想法,家裏那一畝半分地兒,種不種的都不打緊。她們手裏現在有辣白菜這個品種,做下去,就比種地強。宋家隻有三個女人,單挑出哪一個,讓她獨自種地都不行。
莫不如就不種了。
宋王氏在冬天裏緊顧著作坊的事情,開春了,也想著種點玉米什麽的。但要是一點也不種的話,就感到很不自在。
“那吃喝啥的呢?我看這事兒不中。”宋王氏不同意,掙了點銀子是不錯,但要花著銀子去買平時種種地澆澆水就能得到的食糧,她不願意。
“姥娘,如果你想要有地種的話,肯定不能隻有咱眼前的這一畝半分地兒。你付的辛苦沒有價值了。”張四娘道,“姥娘你等下算算咱們手裏有多少能挪用的銀子,咱們去買些地回來。做不來,咱就雇人種。這樣秋收的時候秋收的銀子也合得上,總比你累死累活的隻種一畝地強。”
宋王氏細想了一會兒,“那咱家前頭的地呢?”
“不種了。”張四娘咬了下嘴唇,將一個在冬日裏就盤桓在她腦海裏的想法說了出來,“姥娘,我打算開一個養雞場。”
********
張四娘對柱子與二娘的到來,有些意外。
宋氏讓兩個孩子上炕坐,二娘道:“四娘,順子叔給你做的那兔爺燈呢?”
“二姐,你的消息倒是靈通的很啊。今天下晌才送來,你現在就來看了。”張四娘笑道。
柱子道:“四娘,你把那兔爺借給我看看,我興許也能做出一個呢。”
二娘一聽柱說借來看看,就急了,“不是說借去玩的嘛。四娘,你的兔爺燈,就借我和你柱子哥玩一晚上吧,明天一早兒準給你送過來。”
張四娘不是個摳門兒的人,那兔爺燈究竟是啥樣,她也不知道,與其擺在家裏頭,不如借給他們。不過,她道:“借是能借了,到時你們倆個都得給我保證,這兔爺燈借時啥樣,還時還啥樣。”
兩人連連點頭,索性把自己帶來的燈籠滅了。隻點著了那隻又漂亮,又寬大的兔爺燈來引路。
守在村口的孩子們,一眼就看到了。
歡呼著,去迎二娘與柱子。
孩子們圍著那燈籠讚不絕口,都想提著那燈籠去玩。
柱子見時機一到,便扯了一下二娘的衣袖,示意她說話。
二娘點頭,柱子立刻將圍在一起的孩子們哄散開去,“想玩兔子燈的都給我站排去。一文錢一次,可以繞著咱們村子走上一圈。沒錢的回家去取,取不來的,就拿吃的東西換,按物量價。沒錢沒物的,都不用站了。該幹嘛幹嘛去。”
因為過年,孩子們的手裏多少會有幾個押歲錢。二娘與柱子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果然,一縱長排裏,隻有兩三個孩子是拿不出錢與物的。被柱子趕回了家。
剩下的,幾乎都能拿出一文錢出來。也有極少的幾個孩子回家去取吃的。
於是,二娘負責收錢,柱子負責帶那提著兔爺燈的孩子繞村子走一圈兒。大半個時辰後,二娘的手裏已經有了十六文錢,各種水果。幹果。糕點若幹。
這時,大胖氣喘籲籲地從遠處跑來,往二娘的手裏塞一文錢和六個凍梨。“我還要再走兩圈兒。”
柱子繞著村子已經走了快三十圈了,實在不願意再陪他走兩圈。太累了。
“我說你這胖子,你不是打頭第一個去轉的嘛,你幹嘛還來?你不嫌累,我還累呢。你瞧瞧天頭,都快子時了。不行,我受不了了。二娘,你把他的錢與梨都退給他。”
大胖急了,“別介啊。我好不容易從才爺那裏要來的。不行,我不拿回去。要不,你把兔爺燈給我,我自己去轉。”
“那不行,萬一你不回來了,咋辦?”二娘不依。借東西容易,問人家要東西可難。
萬一大胖耍賴,把兔爺燈拿回家去,那她咋和四娘交待呢。
“那你說咋辦?”大胖兒氣哼哼地問了一句,“要不。你跟我去?”
柱子聳聳肩,反正他不打算去了。
二娘隻要道,“行,那你的腿腳可得快點兒。我還得回家睡覺呢,要不然娘又罵我了。”
大胖兒忙應了,提了那兔爺燈就走。
二娘向柱子道:“你把吃的都拿回家去吧。錢我收著,明天你到我家來,咱倆再商量錢的事情。”
柱子無異議,先自行回家去了。
二娘追上大胖兒陪著他走完一圈兒後,腿都有些發酸,她這時才知道為啥柱子再也走不下去了。
“二娘,要不你就在這兒歇著,我自己再轉一圈兒得了。”
二娘搖頭,咬牙道:“走吧,還有最後一圈兒。不過,大胖兒,你能不能再走快些。磨磨噌噌地,你還想走到天亮咋地?”
大胖兒為了能多提一會兒兔爺燈,故意走得很慢。眼下被二娘催促顯得十分不耐。
二娘比大胖兒年紀要大一些,她見大胖兒開始與她耍花樣,心裏很氣。天色都已經這麽晚了,再不回家,一定會被爹娘打罵的。
她見大胖走在她前在,搖頭晃腦的樣子使她氣惱,去使勁推了他一下,讓他快點走。
結果這一推就出了大事,大胖摔倒在趙先生私塾院外的柴禾垛前。
兔爺燈摔破了,裏麵的蠟燭燃著了燈籠,一下子就把近前的柴禾垛燒了起來。夜風正緊,火勢迅速蔓延了開來。
大胖與二娘都嚇傻了。
隨手抓起不知誰家的破掃帚去撲火,結果連掃帚也燒著了。
大胖一看瞄頭不好,撇下二娘撒腿就跑。
“大胖兒,你個小兔崽子,惹了禍還跑!”
大胖不理二娘的叫罵,邊跑邊道:“都是你惹的禍!你要是不推我,哪來的這麽多的事兒。”
轉眼,大胖就跑得沒影兒了。
二娘嚇壞了,私塾若是燒著了,那還有她好嗎?
她要立刻離開這裏,絕不能讓人看到她。就像大胖一樣,盡快的逃開。
結果,她遠沒有大胖那麽走遠,離趙先生家不遠,就是做蜂漿的賀老伯家。
老爺子今晚吃飯存了食兒,一時半會兒也睡不著覺。爬起來抽袋煙的功夫,就見私塾那邊起了衝天的火光,他連忙下地,招呼起兒子,女兒抬水拎捅地往私塾方向去,正撞見二娘慌亂往回跑,火情太急,他也沒功夫理她,連忙又招呼起旁邊的鄰居,一同去撲火。
這火燒得很大,當火救下來的時候,大半個私塾已經燒沒了。
就連隔壁鄰居家的豬圈也燒著了,一隻大耳朵黑花豬被火燒得直疼,衝出了豬圈,滿村子亂跑。(.)
有眼尖的人看到那黑花豬的耳朵給燒壞了。
於是,那場麵混亂極了。救火的救火,抓豬的抓豬。
直到折騰到醜末時分(淩晨二三點鍾),火撲滅了,豬也抓回來了。
裏長過來問情況,賀老伯將看到二娘跑過的事情告訴了他。
當下,裏長帶著連夜到了張家。
“……是二娘放的?”張老爺子簡直不敢相信,“老大,你去給我把二娘叫進來!”
裏長姓李。年紀也大一把了,平日裏與張老爺子的關係還算不錯,他很是擔心:“老兄弟,這事兒如果真是你家二娘幹的,你這下可惹了在麻煩了。趙先生的私塾都快燒沒了。你怎麽能賠得起。”
這話不用裏長說。張老爺子也清楚。
這趙老爺不僅背景深厚,更是二郎的授業先生。無論得罪誰也不能得罪他。
這下麻煩可大了,他擔心趙先生會因此事而怪罪二郎。
二娘被帶到西屋。看到裏長時,就知道這事是捂蓋不住了。當場嚇得大哭了起來,張老爺子本想她能為此事分辨幾句,他也好出言為她辯護一下。結果,啥話也不說,就哭了起來。任誰看了都知道這事兒準跑不過二娘了。
張義忠深知茲事體大,打了二娘幾個耳光,讓她跪在地上。
還要去拿皮鞭抽,被裏長攔住了。“事到如今,你打孩子也沒有用。你們還是想想明天怎麽跟趙先生交待吧。”
趙先生的私塾在村東口,家宅在村西口。因此,趙家人現在還不知道私塾被燒的事情。
張老爺子覺得這年過得太不好了,開門就不吉利。
打從年三十兒開始就讓他不痛快。
怎麽交待?就算把張家老底都交給人家,也彌補不了人家的損失。
裏長讓張家人自己先想好明天怎麽與趙先生交待。就帶著人離開了張家。
張義忠臉色慘白,“爹……這,可咋辦?”
張老爺子的臉色也十分難看,眼下能咋辦。
趙先生的私塾裏村裏唯一的一個。如今燒沒了,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幫著人家再蓋起來。拿銀子賠。他們是拿不起了。但比照著從前蓋一間的話,他們張家多出點力氣,從人工上就能省下點銀子。
可即使是這樣,蓋間私塾至少也要一百多兩銀子。
這銀子上哪兒淘弄去呢?
二娘哭聲,要賠的話,也要找大胖家來。因為燈籠是大胖拿的,她隻不過推了他一下。是他自己沒站穩才燒著了柴禾垛。引發了這場火災的。
張義忠踹了她一腳,紅著臉罵道:“你這個死丫崽子,方才裏長在的時候,你咋不說。人走了,你來能耐了。你給現在就去找裏長說清楚這事兒。這屎盆子也不能往咱一家倒。”
二娘從地上滾爬了起來,就要去找裏長。
被張老爺子攔下了,“你讓她去,還不如你帶著她先去大胖家把這事兒說了。然後兩家人再去裏長家裏商量著看。隻憑二娘一張嘴,誰會相信?”
二娘抹了把眼淚,“那也得把柱子哥叫著。這雖不關他的事兒,但他能給我打個證明。最後是我和大胖在一起的。”
再過兩個時辰天就要亮了,張老爺子也怕其中再出現什麽變化,隻好同意,大郎去找柱子。二娘和張義忠去大胖家。
事情沒有張義忠想像的那麽難。大胖雖不怕二娘,可最怕柱子那個打架不要命的主兒。在加上大人的威逼之下,大胖很快認了這次起火事件裏也有他一份兒。
兩家人稍一商量,立即達成協議。一起去找裏長,商量如何賠付趙先生私塾的事情。
直到天色大亮,一夜未睡的幾人,跟著裏長到了趙先生的宅子,將事情如實說了。
趙先生微皺了眉,這些人都是窮苦的百姓,讓他們賠銀子是不可能的。
他道:“……這樣吧,私塾裏的筆墨紙硯,桌椅設施這些你們都不用賠了。隻把私塾蓋起來就好。我正好開春後去縣城,待二郎過了院試才能從府城回來了。所以,私塾這邊,我也不催你們。趕著秋天前,你們蓋好就行。”
兩家人都鬆了一口氣,這在時間上已經是很充裕了。
這樣算下來,差不多有八十兩銀子就夠用了。兩家一分,各四十兩。
不過,張老爺子發話了,這事兒的起因都怪二娘不該弄這兔爺燈去賺錢。打根兒上都是二娘不對,所以,張家負擔五十兩銀子。
大胖家自然樂意。大魁知道這事也有柱子參與,也表示會在蓋私塾時出把力。
這樣一來了,大家在一件事上都達到了統一的認識。算是和平的解決了問題。
但回到了家裏,張老爺子又開始犯愁了。
這五十兩子,他手裏有沒有?有。他有這五十兩銀子。但他不舍得拿出來。他認為這次都是二娘惹的事情。大房張義忠與何氏應該負主要責任。如果不是他們放任二娘大半夜跑出去,也不會發生這件事,是大房對二娘疏於管教了。
因此。張老爺子發話,這五十兩銀子,他隻出十兩。剩下的由大房自己想辦法。
張老爺子這麽一撒手,大房一家人又陷入了愁雲慘霧之中。
本來開春要把大郎娶親的房子建好的,這下沒有了銀子,拿什麽去建。[]
張義忠又氣又恨,大郎是他唯一的兒子,可打小就聽話懂事,哪像這個小女兒整天惹事生非。又饞又懶。如今又惹了下大禍。
他覺得這二娘一定是投錯了胎,才會如此不著調。
他在給二娘一頓暴打之後,又為這四十兩銀子開始犯愁了。
張老爺子眼見著大兒子瘦下去,心裏也不落忍。最終和二房商量了下,把糖蒜的買賣轉給了大房。這一樣一來,每個月能有三、四兩銀子入帳。暫時緩解了眼前的危機。
表麵上。二房幫了大房。可實際上,張義勇知道,這糖蒜的生意不會長久了。等到合約期一到,大房滿打滿算也隻能勉強掙到二十多兩銀子。
除非把給大郎留著娶媳婦蓋房子的銀子填補進去,否則這四十兩銀子也是難呐。
二娘惹的禍。張四娘已經知道了。跟需要賠付的損失相比,那一隻兔爺燈實在不算是什麽了。
這件事也就掀過去不提。
********
出了正月,過了二月二,春天就來了。
春風穿越過東、西山嶺的垛口,踏著殘冬的積雪,姍姍地來到了這北方的一隅,在山嶺下,太子河邊和河灘地上,都落下了腳。
先是河邊的楊柳綠了,兩岸的山色青了,緊接著呢,那佇立在枝頭上的喜鵲和飛翔在河灘上的布穀鳥兒,就一聲接著一聲叫了起來了。它們一叫,各色各樣的鳥兒也跟著叫了起來。
在這各色各樣的鳥兒的各色各樣的叫聲裏,小河開始發出了叮叮咚咚地笑聲。這時候,當你舉目而望東山嶺與西山嶺的時候,就可以在那青青劃兒和淡淡綠樹的襯托之下,那滿坡的山杏子花都開了,粉嘟嘟的,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淡淡地幽香。
就在這美麗的春光裏,張老爺子又獨自一人上了東山嶺。
他身上仍舊穿著件大棉袍子,看起來很臃腫,額上的皺紋更多了,臉色也有些發黃,顴骨高高的凸起來,眼窩兒顯得更深了。象往常一樣,他的兩隻手背在後頭,步子懶洋洋的,身子也很佝僂得很厲害。他走到那塊嶙峋的山石旁邊,身上出了汗兒,鼻尖兒和額頭上也出了汗。他用袖子擦了擦汗,就坐了下來。他就那樣地坐著,仿佛同那塊青灰色的石頭溶為一體了。
從年三十兒到現在,張老爺子幾乎沒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大房子女惹禍,二房要去縣城,三房的寡婦帶著孩子直到過完年才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搬回自己家去。
再過半個月他的小女兒就要嫁人了……
張老爺子是一個心事很重的人,犯了啥愁事難事的,總喜歡一個人獨處,默默地想著心事。
從前張老太太活著的時候,他也是這副模樣。
老太太想問問他的心事,他就會擺擺手說沒事,再多問他幾句,他就變得很不耐煩。
因此家裏人再也不問他了。他也久而久之的,有了這個習慣。
一有了啥解不開的心事,就到東山嶺上來轉。
坐在岩石上,俯看著山下的田地,村莊,和如玉帶般的細長的太子河水,以及在那太子河水岸邊的那個已經小得分辨不出方位的小茅屋。
他瘦了許多,也老了許多。他幾乎沒有一天不在矛盾中掙紮,在痛苦中沉思。他的這個家。這個從來都由他苦心維護,一手遮天的小院兒,越來越人不合心,馬不合鞍了。
這種局麵,該怎麽辦才好呢?
他坐在那裏。微閉著眼睛。沉思默想。
在他的背後,在那開滿了山杏子花的東山嶺上,春光明媚。鳥兒在歡唱,已經世界杯了大地正在向那些還沒有蘇醒的萬物,發出熱情的呼喚。可是,對一過些,張老爺子卻十分麻木。他一動不動地坐著,仿佛身外的一切根本就不在存在。
太陽升得很高了,和煦的陽光靜悄悄地灑下來,照在人的身上,暖融融地。
張老爺子坐了許多。才懶懶地睜開眼睛。他的目光,又越過那曲曲彎彎村道,越過太子河畔,投向了那間小茅屋的位置。
有了四娘那孩子,還有宋氏的幫襯,宋王氏過上了好日子。她現在。應該過得很舒心吧。
再也不會餓著肚子,再也不會坐在地頭上悄悄地哭泣……
他的心裏既感到安慰又感到惆悵。
他把目光收了回來,眼睛又微微地閉上了,重新化任了一塊沒有生氣的石頭。
就在這個時候,從他的背後。從不很遠的地方,傳來一陣窸窸窣窣地的聲響。那是裙擺磨擦著山草地聲音。
不一會兒,那聲響又變成了輕輕地腳步聲。
聽那腳步聲,來人隻有一個。
而且那人正向他走過來,越走越近了。
會是誰呢?除了家裏人,沒有人知道他這時候會待這地方。
他懶懶地睜開眼睛,回過頭去一看,霍地站了起來,他很不自然地笑了一下,那張瘦削而多皺的臉,因這個不自然的一笑,而多少有了一點兒生氣。
站在他麵前的,是宋王氏。
她仍然穿著那件洗得很幹淨的靛青色的衣裙,花白的頭發很自然地在腦後挽了一個發髻。時光的流逝和生活的磨難,使她顯得並不年輕。但是,在這溫柔的春光中,她的眼睛卻是很亮,她那雙大眼睛看著張老爺子,那張有了皺紋的臉上,透出一股活力、一絲光彩。
張老爺子萬萬沒想到她會找到這兒來,他站在她的麵前顯得有些局促不安。他左右環顧了下,沒在山上看到別人,這才放下心來。他悄悄地避開了她的目光,低下頭,瞅著那腳下的土地和青青的小草。
他不說話,她也不說話。
鳥兒們叫得更加歡暢了。
他們這樣沉默了好半天,宋王氏才開了口,她囁嚅著說:“大哥,咱……找你……好幾天了。”
“你……找我?”張老爺子微微抬起頭,看了她一眼,旋即又把目光挪了開去。
這時候,他的頭上,臉上,都冒出了一層細細密密的汗珠兒,身上也是汗漬漬的。他真後悔,自己竟穿了一件過冬時的棉袍子。
他年紀大了,時常會感到身上冒寒氣。十分怕冷,所以,這棉袍子從年三十兒一直穿到了春天裏。
他頻頻地袖口擦著汗,好幾次都想把棉袍子給脫下來,但一想到裏麵的小褂兒太髒了,就沒有脫。
枕邊沒有個女人,他的日子也不好過。
從前,都是張老太太親自給他洗。老太太沒了之後,就讓大兒媳婦洗。
可這大兒媳婦的心粗極了。不是這個地方沒洗幹淨,就是那個沒搓到。後來,他一咬牙,索性自己洗。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他漸漸地有些力不從心了。
有時,趕上張玉鳳心情好的時候,會幫著把他脫下的衣服洗了。可要是不高興……比如訂了親之後,張玉鳳再也沒有給老爺子洗過衣服了。
他問道:“你找我啥事兒啊?”
宋王氏找了他好幾天。她不能去他家找,那樣對誰都不好。她隻在有空閑的時候,到這東山嶺上來轉轉。她知道,張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就愛往這東山嶺上跑。
一連轉了幾天,今天終於見到他了。
“沒別的事兒,就是把這個給你。”宋王氏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布包,“大哥,這是你給我的一兩銀子。你的心意。我領了。可是,這錢我不能要。給——”
“別,你別還給我!”張老爺子慌忙往後退去,手連連地搖晃著,“咱們都是實在親戚。你不能跟我見外啊。”
“大哥。你聽我說。我絕不是與你見外。”宋王氏上前幾步,很真摯地說道,“這麽多年了。你明裏暗裏沒有少幫我。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也不愁吃不飽,穿不暖了。四娘那孩子……是個好孩子,你培養的好。我也跟著借著了光。這些就足夠了。所以,四娘的銀子我不退,我的這份,我不能要。”
“唉,親家,你……你留著吧。”張老爺子瞧了一眼她兩鬢的白發和她那一身四季常穿的靛青色的衣裙。鼻子有些發酸,他用手背揉了半天的眼睛,不說話了。
這時,宋王氏卻又走上了兩步,把銀子遞了過去,說:“你就別推辭了。我聽人說了。你們要給趙先生家裏蓋私塾。正是缺錢的時候,你就收下吧。玉兒她如今回了家……我也不怪你。真的,不會……”
她說完,把銀子往張老爺子手裏一塞,急轉身。匆匆地走了。
張老爺子怔怔地站在那裏,一直到宋王氏都走出了十多步遠了,才猛然醒悟過來,用他那喑啞而重濁的聲音喊了一句:“親家……大妹子……你,你別急著……走啊……”
宋王氏站住了腳,回過頭來看著張爺子。
張老爺子又用袖子擦了把頭上的汗,三步並成兩步地趕了上去,他把銀子往宋王氏的手裏一塞,急切地說道:“親家……大妹子……你……你是不要這個錢,就是瞧不起我了。家裏的事情,都交給老大去想法子了。趕著夏天裏就能把私塾裏給蓋起來。你就不要跟著擔心了。”
“這……”宋王氏狐疑地看著他,不知他這話是真是假。
“你就不要與我推來推去的了,你今天要是不要的話,我就給你送家去。”張老爺子態度堅決。
宋王氏剛想把銀子推回去,卻又一下子停住了。她的臉刷地一下就紅了,驚慌後退了幾步。
原來,在張老爺子身後不遠的山坳裏,她瞧見了劉成背著竹簍子在采草藥。
宋王氏沒想到會在高崖村的東山嶺上看到劉成。她窘極了,連個招呼也沒有與他打,就一扭身,低下頭,匆匆地下了山。
張老爺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宋王氏慌亂的神色和失措的舉止,使他莫名其妙。他怔怔地望著她的背影,直到她上了村路,化為路上的一個小黑點,在那彎彎曲曲地村路上消失不見了,還仍舊傻傻地站在原地,像傻住了似的。
一大朵雲彩從天邊飄了過來,把暖融融地陽光遮住了,在地上投下一個碩大的陰影。張老爺子的臉色顯得更加冷峻,目光也更加晦暗。
這時候,從村路上傳了向聲“汪汪”吠叫聲。張老爺子不用看也知道,定是虎子尋來了。
早上,他將大房與三房都叫去地裏幹活去了。二房留在屋子裏準備去縣城的東西,收拾箱籠。
看到二房的人要走了,他心裏難過極了。雖然明知道,二郎去光宗耀祖了。但仍舍不得他。家裏缺一門戶,就是不全呐。
所以,他憋悶著,獨自一人上了東山嶺,連虎子也沒有帶著。
可是,虎子呢,這個自從張老太太過世後,他才領養回來的狗兒,對他是絕對的忠誠與服從,無論他走到哪裏,他都會尋著他的蹤跡找他來。它一路叫著,像閃電一樣直奔東山嶺來了。
虎子汪汪地叫了兩聲,那叫聲聽起來,也很蒼老了。
是啊,虎子也老了。
虎子跑到他的身邊,親昵地圍著他繞了一圈兒,站住了。與他的主人一樣,站在山頭上,仰著頭,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遠處的村莊、小河……不時地發出幾聲親昵的吠叫。
張老爺子拍了拍虎子的頭,“走吧,咱回家去吧。”
他帶上虎子,頭也不回地下了山。
至始至終也沒有往他身後瞧,更不知那裏他未來的女婿。
劉成站在他的身後,見他這樣走了,也沒有喊他,隻是默默地沉思著。
他今天一早就上了東山嶺了,已采了大半簍子的苦苣菜。
苦苣菜可是個好東西。不僅是老百姓的救命草。逢上災年常吃它,而且還是一味好藥。它性寒,味苦,清熱解毒。特別適合春天裏吃。用水煎服可以治菌痢,配上燈心草。可以治喉炎。還可以與紅藤相配。甚至用它還可以治療產後瘀血腹痛等症。
四娘的眼睛最近常伴有眼痛的症狀。這讓他很憂心,如果按師傅從前所說,四娘的眼睛應該早就好了的。為什麽她現在還是看不到東西呢。別說看不見,連一點光與影也沒有反應。
他不知道是哪裏出了差錯。時值春天,萬物複蘇之際。
他出來采點苦苣菜出來,也是為自己敗敗心火。
再有半個月,那個倔強的小姑娘就要嫁給他了。他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劉成等張老爺子和虎子走得遠遠的時候,才回過身來。
這時候,那雲朵已漸漸飄走,太陽又開始炫耀它的光芒。鳥兒還在叫。叫得很好聽。它們的叫聲,很快就把劉成心中的那一絲不快驅走了。
張老爺子回到家的時候,門口停了三輛驢車,趙半仙兒兩口子站在西廂房門口和趙氏說著話兒。
趙婆子不時的擦著眼角,趙氏安慰道:“這好端端地的,你哭啥啊。”
她見張義勇不在身邊。拉趙婆子到角落裏,“……到時,你就等著信兒,然後,你們就過來。”
說著。又塞給她一個小布包,“用這個錢也雇輛車。”
趙婆子忙將小布包接過,捏了捏,這才破涕為笑,“好,那娘就等著你的信兒了。”
這時,張老爺子進了院子,見著張義勇往車上搬東西,就問道,“二郎考完了能趕回來過中秋不?”
“能,爹你放心吧。他肯定能回來。”張義勇為二郎打保票。
張老爺子瞧了眼車上的箱籠,皺眉道:“你們兩口子不是到了夏天就回來嘛,咋還搬這些東西呢。”
趙婆子笑著上前道,“老爺子你沒出過遠門,你是不知道啊,窮家富路的,啥啥都得帶齊整再行。再說,這才剛開春,天頭忽冷忽熱的。萬一孩子受了風寒,那可是要耽誤大事兒。你說這衣服啥的,能不多準備幾件嗎?一家子三口,一人帶幾件衣服,算下來也不少了。”
張老爺子點頭。
窮家富路這話對。昨天大房給二郎拿了五百文錢,老三張義光就不算了,遠在西山村的宋氏給送了一兩銀子,大魁家送了一百文錢。多多少少都是那點意思。
他看到站在一旁仍舊拿著書看的二郎道:“二郎,過了夏天你就自己去府城了。雖說有趙先生照應,但你也該學著自己照顧自己。去了府城,那就是去了大地方了。長輩們給你的錢,你不要省著,該花的就花。你爹娘掙錢就是為了能供你好好讀書的。隻要這錢花到正地方,就不用心疼。”
二郎整容道:“爺,你放心。這些我都明白。別的事情,你也不用擔心。上次我去府城的時候,認識了不少朋友。到時有了事情,可以找他們幫忙。”
張老爺子這時才露出了笑模樣,拍了拍二郎的肩膀,“那爺等你回來過中秋。”
二郎的目光閃了閃,笑著點了點頭。
送直了二房一行人等,老爺子吃了口飯,就扛著鋤頭下地了。今年的地頭比往年多了,一共八畝地。
與往前一樣,種玉米,種高梁為主。再有一畝地老爺子打算種大白菜。為了就是張四娘那邊做辣白菜能供上貨源。
張老爺子打算私塾蓋完之後,用手裏的銀子再買上幾畝地。莊稼人靠地田地吃飯,八畝地還是太少了。
*********
西山村宋家。
宋王氏回到了宋家小院,給四娘做午飯。
祖孫兩人在飯桌上談起了種田地事情。
按照張四娘的想法,家裏那一畝半分地兒,種不種的都不打緊。她們手裏現在有辣白菜這個品種,做下去,就比種地強。宋家隻有三個女人,單挑出哪一個,讓她獨自種地都不行。
莫不如就不種了。
宋王氏在冬天裏緊顧著作坊的事情,開春了,也想著種點玉米什麽的。但要是一點也不種的話,就感到很不自在。
“那吃喝啥的呢?我看這事兒不中。”宋王氏不同意,掙了點銀子是不錯,但要花著銀子去買平時種種地澆澆水就能得到的食糧,她不願意。
“姥娘,如果你想要有地種的話,肯定不能隻有咱眼前的這一畝半分地兒。你付的辛苦沒有價值了。”張四娘道,“姥娘你等下算算咱們手裏有多少能挪用的銀子,咱們去買些地回來。做不來,咱就雇人種。這樣秋收的時候秋收的銀子也合得上,總比你累死累活的隻種一畝地強。”
宋王氏細想了一會兒,“那咱家前頭的地呢?”
“不種了。”張四娘咬了下嘴唇,將一個在冬日裏就盤桓在她腦海裏的想法說了出來,“姥娘,我打算開一個養雞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