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兩百萬兩,朝廷下文之日起,三個月內先付五十萬兩,今年年底之前再付五十萬兩,永隆八年年底之前付再付二十萬兩,後續八十萬兩會在未來幾年裏按照每年十萬兩數額,逐步付清,……”
哪怕是馮紫英再度陳述了一遍這個達成的一項協定,依然讓在座眾人熱血沸騰。
今年就能到賬一百萬兩,這簡直是雪中送炭啊,加上特許金也是約定朝廷下文三個月內付清,這就是一百八十萬兩的純收入,活生生讓戶部就能一下子寬鬆許多了。
這簡直比派出的稅監礦監去征收那幾十萬兩銀子來得舒服多了,而且還不會有任何禦史勸諫和民間非議,甚至還能得到士紳們的一致支持。
“……,不過這些人肯定也有要求,……”馮紫英也毫不客氣地提出條件,“第一,地方上要配合遷民,不會僅僅是開發鹽場需要遷民,而且修築碼頭、道路、倉庫甚至小型的船舶修理廠這些基本設施都需要遷民,另外他們也希望龍遊商人和安福商人的拓墾能夠和他們形成協調一體,這樣日後東番本土鹽務,也能聊勝於無,……”
葉向高捋著胡子點了點頭,這是應有之意,商人們都是要把這些算計清楚的,哪怕能多賺一分銀子都是劃算的。
“……,第二,他們希望福建水師能整飭,達到維護東番安全的目的,甚至願意多出十萬兩銀子支持福建水師的建設,……”
“隻是水師,不包括陸地上?”齊永泰忍不住問道。
“陸地上他們當然也希望朝廷能派出軍隊進駐東番,但被學生拒絕了,因為麵對山民襲擾和疫病瘴氣的威脅,朝廷可能付出太大,而且短期內軍隊入駐東番得不償失,所以他們就隻求來往東番海路能安全無虞,陸上事情,他們自行聘請阻止民間鏢行、打行去解決。”
這一點倒是讓在座眾人鬆了一口氣,若是要派駐大軍進駐東番,那就要斟酌一番了。
哪怕是幾千一萬軍隊的開拔調動,都不是小數目,而且東番濕熱,軍隊要進駐適應也是一個瘟疫,因病而歿也是軍隊減員最大問題。
“……,第三就是官府了,這一點便是他們不提,學生也會堅持,如果現在設立府縣不合適,那麽可以先設巡檢司,但這規矩必須要先立起來,確立官府的管治地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讓明白這是大周之土,如果力量不夠,可以讓這些鹽商們聘請的鏢局、打行這一類的人來協助,但官府必須要主導,……”
在朝中這一幹人看來這些都是細枝末節,解決了錢的問題,其他都不用拿到廷上來計議了,那是中書科的職責。
把東番鹽務和拓墾之事商議完,一幹人都有些疲倦了,但是看在銀子的份兒上,一幹人不肯休息,繼續商議。
“開海債券之事雖然受到這幾家鹽商的影響,有些波折,但是以微臣估計,影響不大,尤其是東番鹽務吸納了兩家表現上佳的鹽商加入,這給這些鹽商很大鼓舞,所以以微臣預估,今年開海債券賣出三百萬兩當不是問題,……”
這一句話又讓整個廷上倒抽一口涼氣,哪怕他們很多人都有些心理準備,但是估計也不過在一二百萬兩之間,但沒想到馮紫英張口就是三百萬兩,哪怕這廝肯定下邊話會接著一個“但是”或者“不過”,但這畢竟是三百萬兩啊。
三百萬兩意味著什麽?
大周現在每年田賦、鹽課加商稅所有加起來不到二千二百萬兩,元熙三十年的時候為一千八百萬兩,然後逐步下滑到元熙四十一年也就是永隆帝登基前一年的一千五百萬兩。
可僅僅是軍費就需要九百多萬兩,官員薪俸就需要四百多萬兩,而大周因為立國時間尚短,宗室人數不多,僅有不到六百人,花銷遠不及馮紫英前世中的大明,但也需要四百萬兩左右,而賑濟、河工物料等等每年不過三五十萬兩,少的時候隻有一二十萬兩。
到了永隆帝登基後,厲行節儉和開源節流,一定程度也加強了吏治,所有的田賦、鹽課、商稅、礦稅加起來突破了兩千萬兩,永隆六年,也就是去年的財政總收入突破了二千一百萬兩,當然這是涵蓋了折算的糧食。
隻不過水漲船高,光是軍費開支就從元熙三十年的九百萬兩猛漲到了一千二百萬兩,去年由於寧夏平叛和撫慰寧夏甘肅兩鎮地方,軍費開支預計會突破一千六百萬兩,這也成為朝廷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再找不到合適的開源之道,朝廷真的就要崩了。
這也是為什麽上至永隆帝下至六部官員對開海之略如此熱衷,甚至壓製了許多的反對聲音的緣故。
“……,不過這裏邊牽扯到一個問題,這是債券,不是特許金,既要計息,還要還本,牽扯到發行年限和海稅的抵押能力問題,比如三百萬都是十年前,那麽從十年之後,連本付息一次性要支付三百萬本金加利益,可能會高達七八百萬兩,朝廷一次性拿得出這麽多銀子來償還麽?”
這個問題的確是一道難題,但是之前內閣也已經商議過了,麵對目前朝廷如此困難的局麵,這筆債券收益無論如何都要拿到。
但具體如何來操作,他們現在更希望聽馮紫英的一些建議和觀點,這些東西都是以前從未遭遇過的。
短期臨時性借款,朝廷不是沒有過,三五十萬兩,三五個月,不計息,但都是商人們處於某些不得已的原因被迫借款,像這種借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長期借款,就從未有過了。
說穿了,都是馮紫英這小子腦袋瓜子裏想出來的東西,大家都沒有遇見過,如何來操作,就連鄭繼芝這個老戶部尚書心裏一樣沒數。
“那紫英你的意思是如何呢?”方從哲也難得地問了一句。
“這要看朝廷的現狀,如果全數以十年期開海債券發售,第一計息可能會比較高一些,第二也會讓商人們有些疑慮,擔心朝廷無力償還,我個人建議可以采取組合式來發售,比如三年期開海債券一百萬,五年期開海債券一百萬,十年期一百萬,這樣一方麵消除這些商人的內心擔心,同時也減少不必要的計息,而且如果明年海稅的收入可觀,我們也可以考慮繼續售賣開海債券,那個時候商人們看到海稅收入的可觀,信心大增,這些就不是問題了。”
馮紫英給出的建議前半段都還沒什麽,即便是葉向高他們都能想得到,但是這後半句卻讓大家心裏一亮,這意味著明年似乎也還可以延續這樣的操作法?
從這幫人的目光眼神和表情變化裏,馮紫英就能揣摩出這些人心思,包括齊永泰在內,無一例外目光裏都多了幾分熾熱。
葉向高輕咳了一聲,看了一眼齊永泰,而永隆帝也將身體微微後仰,目光同樣落在了齊永泰身上,其他幾人都是嘴角帶笑,卻不言語。
齊永泰內心輕歎,一幫閣老重臣加上皇上,眼睛珠子都紮進錢眼裏去了,但自己一樣無法免俗,現實窘境所迫啊。
“紫英,照你這個說法,這等債券便是每年都可以售賣,而不必等到十年後朝廷償還兌付結束之後再來?”
齊永泰的話問出了所有人心聲,雖然還沒有完全搞明白其中奧秘,但馮紫英能這麽說,就意味這裏邊肯定有門道。
“皇上,諸位大人,其實這個問題不複雜,當然不是要兌付償還完畢才能繼續售賣,甚至一年賣兩回也不是問題,這些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您能不能讓人家來買。”馮紫英知道需要給他們灌輸一些國家信譽(朝廷信譽)的意識了。
“您未來十年海稅平均一年隻有二三十萬兩,你一下子要賣三百萬債券,那麽你到時候怎麽償還?除非朝廷從其他地方籌資來償還,可以海稅為抵押,這是寫明了的,所以商人很難相信,你今年賣了,明年再賣,肯定沒人會買,甚至還可能引發民間對第一批開海債券的不信任,……”
“如果第一年海稅隻有二十萬,但是第二年由於對外貿易增長,海稅增加到三十萬兩,第三年增長到五十萬兩,那麽出於對這種形勢的看好預期,興許商人們就願意購買第二批、第三批開海債券了,……”
馮紫英侃侃而談。“……,這隻是一方麵,我再舉個例子,比如朝廷水師占領了蝦夷島,發現蝦夷島盛產皮毛,漁業發達,那麽就可以以蝦夷島的皮毛和漁業收入作抵押,售賣蝦夷債券,占領了南洋的香料群島,那裏盛產香料,每年香料售賣收益可能達到百萬兩,那麽朝廷也可以售賣香料群島債券,……”
“究其原因,不在於什麽時候售賣債券,一年賣幾次,什麽名義賣,每次賣多少,這些都不重要,……,關鍵在於商人們能不能,願意不願意相信朝廷,相信不相信朝廷能夠如期償付兌換,這就是一個信譽問題,……”
哪怕是馮紫英再度陳述了一遍這個達成的一項協定,依然讓在座眾人熱血沸騰。
今年就能到賬一百萬兩,這簡直是雪中送炭啊,加上特許金也是約定朝廷下文三個月內付清,這就是一百八十萬兩的純收入,活生生讓戶部就能一下子寬鬆許多了。
這簡直比派出的稅監礦監去征收那幾十萬兩銀子來得舒服多了,而且還不會有任何禦史勸諫和民間非議,甚至還能得到士紳們的一致支持。
“……,不過這些人肯定也有要求,……”馮紫英也毫不客氣地提出條件,“第一,地方上要配合遷民,不會僅僅是開發鹽場需要遷民,而且修築碼頭、道路、倉庫甚至小型的船舶修理廠這些基本設施都需要遷民,另外他們也希望龍遊商人和安福商人的拓墾能夠和他們形成協調一體,這樣日後東番本土鹽務,也能聊勝於無,……”
葉向高捋著胡子點了點頭,這是應有之意,商人們都是要把這些算計清楚的,哪怕能多賺一分銀子都是劃算的。
“……,第二,他們希望福建水師能整飭,達到維護東番安全的目的,甚至願意多出十萬兩銀子支持福建水師的建設,……”
“隻是水師,不包括陸地上?”齊永泰忍不住問道。
“陸地上他們當然也希望朝廷能派出軍隊進駐東番,但被學生拒絕了,因為麵對山民襲擾和疫病瘴氣的威脅,朝廷可能付出太大,而且短期內軍隊入駐東番得不償失,所以他們就隻求來往東番海路能安全無虞,陸上事情,他們自行聘請阻止民間鏢行、打行去解決。”
這一點倒是讓在座眾人鬆了一口氣,若是要派駐大軍進駐東番,那就要斟酌一番了。
哪怕是幾千一萬軍隊的開拔調動,都不是小數目,而且東番濕熱,軍隊要進駐適應也是一個瘟疫,因病而歿也是軍隊減員最大問題。
“……,第三就是官府了,這一點便是他們不提,學生也會堅持,如果現在設立府縣不合適,那麽可以先設巡檢司,但這規矩必須要先立起來,確立官府的管治地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讓明白這是大周之土,如果力量不夠,可以讓這些鹽商們聘請的鏢局、打行這一類的人來協助,但官府必須要主導,……”
在朝中這一幹人看來這些都是細枝末節,解決了錢的問題,其他都不用拿到廷上來計議了,那是中書科的職責。
把東番鹽務和拓墾之事商議完,一幹人都有些疲倦了,但是看在銀子的份兒上,一幹人不肯休息,繼續商議。
“開海債券之事雖然受到這幾家鹽商的影響,有些波折,但是以微臣估計,影響不大,尤其是東番鹽務吸納了兩家表現上佳的鹽商加入,這給這些鹽商很大鼓舞,所以以微臣預估,今年開海債券賣出三百萬兩當不是問題,……”
這一句話又讓整個廷上倒抽一口涼氣,哪怕他們很多人都有些心理準備,但是估計也不過在一二百萬兩之間,但沒想到馮紫英張口就是三百萬兩,哪怕這廝肯定下邊話會接著一個“但是”或者“不過”,但這畢竟是三百萬兩啊。
三百萬兩意味著什麽?
大周現在每年田賦、鹽課加商稅所有加起來不到二千二百萬兩,元熙三十年的時候為一千八百萬兩,然後逐步下滑到元熙四十一年也就是永隆帝登基前一年的一千五百萬兩。
可僅僅是軍費就需要九百多萬兩,官員薪俸就需要四百多萬兩,而大周因為立國時間尚短,宗室人數不多,僅有不到六百人,花銷遠不及馮紫英前世中的大明,但也需要四百萬兩左右,而賑濟、河工物料等等每年不過三五十萬兩,少的時候隻有一二十萬兩。
到了永隆帝登基後,厲行節儉和開源節流,一定程度也加強了吏治,所有的田賦、鹽課、商稅、礦稅加起來突破了兩千萬兩,永隆六年,也就是去年的財政總收入突破了二千一百萬兩,當然這是涵蓋了折算的糧食。
隻不過水漲船高,光是軍費開支就從元熙三十年的九百萬兩猛漲到了一千二百萬兩,去年由於寧夏平叛和撫慰寧夏甘肅兩鎮地方,軍費開支預計會突破一千六百萬兩,這也成為朝廷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再找不到合適的開源之道,朝廷真的就要崩了。
這也是為什麽上至永隆帝下至六部官員對開海之略如此熱衷,甚至壓製了許多的反對聲音的緣故。
“……,不過這裏邊牽扯到一個問題,這是債券,不是特許金,既要計息,還要還本,牽扯到發行年限和海稅的抵押能力問題,比如三百萬都是十年前,那麽從十年之後,連本付息一次性要支付三百萬本金加利益,可能會高達七八百萬兩,朝廷一次性拿得出這麽多銀子來償還麽?”
這個問題的確是一道難題,但是之前內閣也已經商議過了,麵對目前朝廷如此困難的局麵,這筆債券收益無論如何都要拿到。
但具體如何來操作,他們現在更希望聽馮紫英的一些建議和觀點,這些東西都是以前從未遭遇過的。
短期臨時性借款,朝廷不是沒有過,三五十萬兩,三五個月,不計息,但都是商人們處於某些不得已的原因被迫借款,像這種借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長期借款,就從未有過了。
說穿了,都是馮紫英這小子腦袋瓜子裏想出來的東西,大家都沒有遇見過,如何來操作,就連鄭繼芝這個老戶部尚書心裏一樣沒數。
“那紫英你的意思是如何呢?”方從哲也難得地問了一句。
“這要看朝廷的現狀,如果全數以十年期開海債券發售,第一計息可能會比較高一些,第二也會讓商人們有些疑慮,擔心朝廷無力償還,我個人建議可以采取組合式來發售,比如三年期開海債券一百萬,五年期開海債券一百萬,十年期一百萬,這樣一方麵消除這些商人的內心擔心,同時也減少不必要的計息,而且如果明年海稅的收入可觀,我們也可以考慮繼續售賣開海債券,那個時候商人們看到海稅收入的可觀,信心大增,這些就不是問題了。”
馮紫英給出的建議前半段都還沒什麽,即便是葉向高他們都能想得到,但是這後半句卻讓大家心裏一亮,這意味著明年似乎也還可以延續這樣的操作法?
從這幫人的目光眼神和表情變化裏,馮紫英就能揣摩出這些人心思,包括齊永泰在內,無一例外目光裏都多了幾分熾熱。
葉向高輕咳了一聲,看了一眼齊永泰,而永隆帝也將身體微微後仰,目光同樣落在了齊永泰身上,其他幾人都是嘴角帶笑,卻不言語。
齊永泰內心輕歎,一幫閣老重臣加上皇上,眼睛珠子都紮進錢眼裏去了,但自己一樣無法免俗,現實窘境所迫啊。
“紫英,照你這個說法,這等債券便是每年都可以售賣,而不必等到十年後朝廷償還兌付結束之後再來?”
齊永泰的話問出了所有人心聲,雖然還沒有完全搞明白其中奧秘,但馮紫英能這麽說,就意味這裏邊肯定有門道。
“皇上,諸位大人,其實這個問題不複雜,當然不是要兌付償還完畢才能繼續售賣,甚至一年賣兩回也不是問題,這些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您能不能讓人家來買。”馮紫英知道需要給他們灌輸一些國家信譽(朝廷信譽)的意識了。
“您未來十年海稅平均一年隻有二三十萬兩,你一下子要賣三百萬債券,那麽你到時候怎麽償還?除非朝廷從其他地方籌資來償還,可以海稅為抵押,這是寫明了的,所以商人很難相信,你今年賣了,明年再賣,肯定沒人會買,甚至還可能引發民間對第一批開海債券的不信任,……”
“如果第一年海稅隻有二十萬,但是第二年由於對外貿易增長,海稅增加到三十萬兩,第三年增長到五十萬兩,那麽出於對這種形勢的看好預期,興許商人們就願意購買第二批、第三批開海債券了,……”
馮紫英侃侃而談。“……,這隻是一方麵,我再舉個例子,比如朝廷水師占領了蝦夷島,發現蝦夷島盛產皮毛,漁業發達,那麽就可以以蝦夷島的皮毛和漁業收入作抵押,售賣蝦夷債券,占領了南洋的香料群島,那裏盛產香料,每年香料售賣收益可能達到百萬兩,那麽朝廷也可以售賣香料群島債券,……”
“究其原因,不在於什麽時候售賣債券,一年賣幾次,什麽名義賣,每次賣多少,這些都不重要,……,關鍵在於商人們能不能,願意不願意相信朝廷,相信不相信朝廷能夠如期償付兌換,這就是一個信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