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言有些驚疑不定,緩緩搖頭。
“大人,登萊軍北上,若是駐紮在薊鎮附近,如果真像皇上所期望那樣,和蒙古人兩敗俱傷倒也罷了,若是王子騰能保住這支軍隊,那可就危險了。如你所說,薊鎮內部尤大人尚未完全控製住,若是李成梁餘部、麻貴餘部都被王子騰統合,那才真正成了抱薪救火了。”
馮紫英點點頭。
汪文言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
永隆帝哪怕真有意要削弱京畿附近他控製不住的軍隊,那麽也不該如此才對。
登萊軍幾萬人,哪怕是初練成軍,但王子騰是宿將,再加上在軍中素有威望,將為兵之魂,這支軍隊已經不容小覷,就足夠讓人忌憚了。
如果再讓他到了薊鎮,隻怕素來不服自己老爹和尤世功的李成梁、麻貴餘部,弄不好就要附聚在王子騰麾下了,尤世功再能打,但在昔日京營節度使和宣大總督麵前,他的威信根本無足掛齒,加上王子騰也是武勳出身,軍中多有人脈,誰能壓得住他?
便是自己老爹比起王子騰來,威望亦有不如,別說尤世功了。
到那個時候,王子騰要找各種理由賴在薊鎮附近不走,今日軍中嘩變,明日兵士鬧餉,後日察哈爾人再寇邊,朝廷怎麽辦?
一旦真的京中出事,這支軍隊猛然撲過來,還有西北掌握在牛繼宗手中的宣府軍,難道皇上真的打算拱手將皇位讓給義忠親王不成?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我說尤大哥似乎對蒙古人南侵並不是很著急,我琢磨著他怕是要借蒙古人的手來清洗薊鎮內部吧?”馮紫英歎了一口氣。
這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卻是最有效最穩妥之法。
現在李成梁和麻貴的黨羽在薊鎮內勢力很大,之前老爹為了牢牢控製住遼東鎮,利用作為薊遼總督的權力,不斷對遼東和薊鎮兩鎮軍隊進行輪換調整,將遼東鎮中李成梁的死硬嫡係慢慢都換防到薊鎮這邊來了。
這下子遼東鎮那邊倒是實力增強,上下一心了,但薊鎮這邊,本身就有麻貴諸部不太服尤世功,現在李成梁的黨羽再一來,就更如同亂麻了。
這也讓尤世功頗為頭疼。
馮紫英估計自己老爹應該已經和尤世功有過溝通,蒙古左翼諸部南侵就是一個絕佳的清洗機會。
“如果不是登萊軍,還會是哪裏?”馮紫英輕飄飄地問道。
“京營?!”汪文言和馮紫英的目光在空中交匯,牙縫中吐出兩個字。
馮紫英深吸了一口氣,如果不出所料,應該是永隆帝對京營這個心腹大患要動手了。
忍了這麽多年,故意放縱了京營這麽多年,京營其實已經有些名不副實了,但是再名不副實,這麽多萬人駐紮在京師城中,也是京師城裏唯一的正規軍隊,什麽四衛營也好,勇士營也好,那都根本沒法比,這支軍隊隻要不掌握在皇上手裏,他便永遠無法安枕。
*******
東書房,永隆帝閉目沉思,一直到盧嵩進來。
“皇上,楊可棟的確逃回了播州,已經露麵了,消息已經傳給了兵部和內閣,估計張大人和內閣諸位大人都已經知曉了。”
“唔,朕知道了。”永隆帝臉色並不太好看。
楊可棟的失蹤逃亡並不是永隆帝想要的,一旦西南叛亂,會給朝廷帶來多大的影響,他自己都無法預測。
但是他也知道西南遲早有一亂,這並不會因為楊可棟是否掌握在朝廷中而改變,楊應龍也不會因為一個兒子就放棄自己的野心,更何況他還有一個長子楊朝棟,那才是楊應龍最看重的。
“盧嵩,你估計西南那邊什麽時候會生亂起事?”良久永隆帝才問道。
“這下臣不敢妄言,……”盧嵩見皇帝臉色不悅,又皺了皺眉頭才道:“但不會晚於十月,七八月乃是西南雨季,經常大雨滂沱,道路不暢,無論是土兵還是官軍都很難適應,而西南冬日裏濕冷,土兵卻能適應,而官軍恐怕……”
“十月啊。”永隆帝悠悠地籲了一口氣,“這麽巧?”
“皇上的意思是……?”盧嵩遲疑。
“察哈爾部的林丹巴圖爾也有意邀約內外喀爾喀南侵,估計也應該是九十月間吧,那東虜呢?”永隆帝丟下手中的鎮紙,站起身來,負手在書房裏走了一圈,“大周朝為何就如此多災多難?朕便是想要鎮之以靜,似乎都難以做到啊。”
“皇上也莫要過於憂心,蒙古人不過就是一陣風,或許會帶來的一些損失,但是他們在關內是站不住腳的,隻要穩守順天府,堅持一兩個月便能熬過去。”盧嵩寬解對方,“據臣了解,遼東鎮那邊局麵還算穩定,馮大人全力打造火銃新軍,正在逐漸成形,臣以為未來東虜在遼東鎮那邊未必能占得便宜,隻要遼東不失,那關內便無大礙。”
“那西南也無大礙?”永隆帝哂笑著瞥了對方一眼。
“楊應龍縱然能起叛亂,但也不過擾亂西南之地,隻需要封死湖廣,徐徐圖之,總歸能贏回來。”盧嵩沉吟著道:“皇上可以問一問內閣諸公,他們應該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判斷。”
盧嵩意識到了皇上對內閣的越來越不信任,這很危險,尤其是在皇上現在身體不太好的情況下,再要過分事必躬親,肯定會讓皇上身體更糟糕。
永隆帝聽出了自己這心腹話語裏隱藏的意思,歎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
馮紫英剛回到家中,還沒有來得及坐下喝一口水,王應熊便急匆匆地趕了過來,和他一道的還有鄭崇儉。
王應熊和鄭崇儉二人都被授為兵部職方司正七品副主事,而同科的楊嗣昌則是兵部武選清吏司的從五品員外郎。
單單是從這個就能看得出來,一甲進士加之成為翰林院編修出身與普通三甲進士之間的差距,三年下來,就相差三級,而且楊嗣昌是擔任兵部最有權力武選清吏司員外郎,這個懸殊不可謂不大。
“怎麽了?”見王應熊和鄭崇儉臉色都有些嚴肅,馮紫英其實已經猜到了內情,不過還是和二人開著玩笑,“知道我回來,準備要來打一頓秋風?”
“行了,紫英,現在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有心思說這些?”王應熊沒好氣地道:“楊可棟逃回播州了,已經公然現身了,龍禁尉得到了消息,剛才內個就在就此事進行商議,張大人、柴大人都去了,估計很快就要回來具體商討,我和大章坐不住才過來向你討個說法。”
“紫英,你早在一兩年前就開始布局,播州那邊你是早就料到了吧?”
鄭崇儉簡直無法想象自己這個同學怎麽就有這麽敏銳的嗅覺,或者說是對局勢的洞察力。
寧夏叛亂他提前半年就預料到了,現在西南亂局隱現,他居然提前一兩年就和王應熊探討過。
之前還有些覺得王應熊和馮紫英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但是在從戶部查到四川方麵的消息,了解到這一年裏挨著播州最近的重慶府、順慶府、敘州府糧價穩步上漲之後,鄭崇儉就覺得這場叛亂恐怕是不可避免了。
“也說不上料到,隻是覺得流土之爭遲早會有一個爆發點,縱觀西南,能夠掀起叛亂的還能又誰?楊應龍恐怕是最有可能的吧,否則朝廷怎麽會讓楊可棟為人質?”馮紫英冷笑,“要依我看,朝廷這就是自己底氣不足,又不是兩國,不過是一個土司而已,卻弄得還要出子為質,這不是擺明說我有些怕你,你別鬧事兒啊,這不是助長楊應龍的狂妄自大之心?還有他旁邊的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恐怕也一樣是蟄伏的毒蛇,未必比楊應龍好多少,……”
聽得馮紫英這麽一說,鄭崇儉頭都大了,“紫英,不至於吧?還說如果楊應龍真要叛亂,除了四川都司那邊調兵外,永寧宣慰司土兵亦可派上用場,照你這麽一說,這些宣慰司宣撫司不是都很危險了?”
“那倒不一定,流土之爭較為激烈的地方肯定是有風險的,但是一些善於處理關係的地方,並不一定就不可調和,何況如果真的有人叛亂,對這些土司來說,也是為國立功的機會。”馮紫英記得前世中白杆兵就是出自西南土司,想必職方司出身的鄭崇儉和王應熊都應該清楚才對。
“若是西南生亂也是在秋季,北麵還有察哈爾人南侵,大周豈不是危若累卵?”王應熊以拳擊掌,忍不住問道:“紫英,你在永平,正要麵對察哈爾人,若是西南也要生亂,朝廷如何來應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要麵對。”馮紫英起身,“這兩邊都是疏忽不得,但我以為恐怕還是西南這邊為重。”
“什麽?”鄭崇儉和王應熊都大惑不解,他們就是擔心朝廷過於重視蒙古諸部南侵以至於會對西南這邊采取拖延應付之勢,沒想到馮紫英居然覺得西南亂局更需要看重。
“大人,登萊軍北上,若是駐紮在薊鎮附近,如果真像皇上所期望那樣,和蒙古人兩敗俱傷倒也罷了,若是王子騰能保住這支軍隊,那可就危險了。如你所說,薊鎮內部尤大人尚未完全控製住,若是李成梁餘部、麻貴餘部都被王子騰統合,那才真正成了抱薪救火了。”
馮紫英點點頭。
汪文言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
永隆帝哪怕真有意要削弱京畿附近他控製不住的軍隊,那麽也不該如此才對。
登萊軍幾萬人,哪怕是初練成軍,但王子騰是宿將,再加上在軍中素有威望,將為兵之魂,這支軍隊已經不容小覷,就足夠讓人忌憚了。
如果再讓他到了薊鎮,隻怕素來不服自己老爹和尤世功的李成梁、麻貴餘部,弄不好就要附聚在王子騰麾下了,尤世功再能打,但在昔日京營節度使和宣大總督麵前,他的威信根本無足掛齒,加上王子騰也是武勳出身,軍中多有人脈,誰能壓得住他?
便是自己老爹比起王子騰來,威望亦有不如,別說尤世功了。
到那個時候,王子騰要找各種理由賴在薊鎮附近不走,今日軍中嘩變,明日兵士鬧餉,後日察哈爾人再寇邊,朝廷怎麽辦?
一旦真的京中出事,這支軍隊猛然撲過來,還有西北掌握在牛繼宗手中的宣府軍,難道皇上真的打算拱手將皇位讓給義忠親王不成?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我說尤大哥似乎對蒙古人南侵並不是很著急,我琢磨著他怕是要借蒙古人的手來清洗薊鎮內部吧?”馮紫英歎了一口氣。
這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卻是最有效最穩妥之法。
現在李成梁和麻貴的黨羽在薊鎮內勢力很大,之前老爹為了牢牢控製住遼東鎮,利用作為薊遼總督的權力,不斷對遼東和薊鎮兩鎮軍隊進行輪換調整,將遼東鎮中李成梁的死硬嫡係慢慢都換防到薊鎮這邊來了。
這下子遼東鎮那邊倒是實力增強,上下一心了,但薊鎮這邊,本身就有麻貴諸部不太服尤世功,現在李成梁的黨羽再一來,就更如同亂麻了。
這也讓尤世功頗為頭疼。
馮紫英估計自己老爹應該已經和尤世功有過溝通,蒙古左翼諸部南侵就是一個絕佳的清洗機會。
“如果不是登萊軍,還會是哪裏?”馮紫英輕飄飄地問道。
“京營?!”汪文言和馮紫英的目光在空中交匯,牙縫中吐出兩個字。
馮紫英深吸了一口氣,如果不出所料,應該是永隆帝對京營這個心腹大患要動手了。
忍了這麽多年,故意放縱了京營這麽多年,京營其實已經有些名不副實了,但是再名不副實,這麽多萬人駐紮在京師城中,也是京師城裏唯一的正規軍隊,什麽四衛營也好,勇士營也好,那都根本沒法比,這支軍隊隻要不掌握在皇上手裏,他便永遠無法安枕。
*******
東書房,永隆帝閉目沉思,一直到盧嵩進來。
“皇上,楊可棟的確逃回了播州,已經露麵了,消息已經傳給了兵部和內閣,估計張大人和內閣諸位大人都已經知曉了。”
“唔,朕知道了。”永隆帝臉色並不太好看。
楊可棟的失蹤逃亡並不是永隆帝想要的,一旦西南叛亂,會給朝廷帶來多大的影響,他自己都無法預測。
但是他也知道西南遲早有一亂,這並不會因為楊可棟是否掌握在朝廷中而改變,楊應龍也不會因為一個兒子就放棄自己的野心,更何況他還有一個長子楊朝棟,那才是楊應龍最看重的。
“盧嵩,你估計西南那邊什麽時候會生亂起事?”良久永隆帝才問道。
“這下臣不敢妄言,……”盧嵩見皇帝臉色不悅,又皺了皺眉頭才道:“但不會晚於十月,七八月乃是西南雨季,經常大雨滂沱,道路不暢,無論是土兵還是官軍都很難適應,而西南冬日裏濕冷,土兵卻能適應,而官軍恐怕……”
“十月啊。”永隆帝悠悠地籲了一口氣,“這麽巧?”
“皇上的意思是……?”盧嵩遲疑。
“察哈爾部的林丹巴圖爾也有意邀約內外喀爾喀南侵,估計也應該是九十月間吧,那東虜呢?”永隆帝丟下手中的鎮紙,站起身來,負手在書房裏走了一圈,“大周朝為何就如此多災多難?朕便是想要鎮之以靜,似乎都難以做到啊。”
“皇上也莫要過於憂心,蒙古人不過就是一陣風,或許會帶來的一些損失,但是他們在關內是站不住腳的,隻要穩守順天府,堅持一兩個月便能熬過去。”盧嵩寬解對方,“據臣了解,遼東鎮那邊局麵還算穩定,馮大人全力打造火銃新軍,正在逐漸成形,臣以為未來東虜在遼東鎮那邊未必能占得便宜,隻要遼東不失,那關內便無大礙。”
“那西南也無大礙?”永隆帝哂笑著瞥了對方一眼。
“楊應龍縱然能起叛亂,但也不過擾亂西南之地,隻需要封死湖廣,徐徐圖之,總歸能贏回來。”盧嵩沉吟著道:“皇上可以問一問內閣諸公,他們應該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判斷。”
盧嵩意識到了皇上對內閣的越來越不信任,這很危險,尤其是在皇上現在身體不太好的情況下,再要過分事必躬親,肯定會讓皇上身體更糟糕。
永隆帝聽出了自己這心腹話語裏隱藏的意思,歎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
馮紫英剛回到家中,還沒有來得及坐下喝一口水,王應熊便急匆匆地趕了過來,和他一道的還有鄭崇儉。
王應熊和鄭崇儉二人都被授為兵部職方司正七品副主事,而同科的楊嗣昌則是兵部武選清吏司的從五品員外郎。
單單是從這個就能看得出來,一甲進士加之成為翰林院編修出身與普通三甲進士之間的差距,三年下來,就相差三級,而且楊嗣昌是擔任兵部最有權力武選清吏司員外郎,這個懸殊不可謂不大。
“怎麽了?”見王應熊和鄭崇儉臉色都有些嚴肅,馮紫英其實已經猜到了內情,不過還是和二人開著玩笑,“知道我回來,準備要來打一頓秋風?”
“行了,紫英,現在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有心思說這些?”王應熊沒好氣地道:“楊可棟逃回播州了,已經公然現身了,龍禁尉得到了消息,剛才內個就在就此事進行商議,張大人、柴大人都去了,估計很快就要回來具體商討,我和大章坐不住才過來向你討個說法。”
“紫英,你早在一兩年前就開始布局,播州那邊你是早就料到了吧?”
鄭崇儉簡直無法想象自己這個同學怎麽就有這麽敏銳的嗅覺,或者說是對局勢的洞察力。
寧夏叛亂他提前半年就預料到了,現在西南亂局隱現,他居然提前一兩年就和王應熊探討過。
之前還有些覺得王應熊和馮紫英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但是在從戶部查到四川方麵的消息,了解到這一年裏挨著播州最近的重慶府、順慶府、敘州府糧價穩步上漲之後,鄭崇儉就覺得這場叛亂恐怕是不可避免了。
“也說不上料到,隻是覺得流土之爭遲早會有一個爆發點,縱觀西南,能夠掀起叛亂的還能又誰?楊應龍恐怕是最有可能的吧,否則朝廷怎麽會讓楊可棟為人質?”馮紫英冷笑,“要依我看,朝廷這就是自己底氣不足,又不是兩國,不過是一個土司而已,卻弄得還要出子為質,這不是擺明說我有些怕你,你別鬧事兒啊,這不是助長楊應龍的狂妄自大之心?還有他旁邊的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恐怕也一樣是蟄伏的毒蛇,未必比楊應龍好多少,……”
聽得馮紫英這麽一說,鄭崇儉頭都大了,“紫英,不至於吧?還說如果楊應龍真要叛亂,除了四川都司那邊調兵外,永寧宣慰司土兵亦可派上用場,照你這麽一說,這些宣慰司宣撫司不是都很危險了?”
“那倒不一定,流土之爭較為激烈的地方肯定是有風險的,但是一些善於處理關係的地方,並不一定就不可調和,何況如果真的有人叛亂,對這些土司來說,也是為國立功的機會。”馮紫英記得前世中白杆兵就是出自西南土司,想必職方司出身的鄭崇儉和王應熊都應該清楚才對。
“若是西南生亂也是在秋季,北麵還有察哈爾人南侵,大周豈不是危若累卵?”王應熊以拳擊掌,忍不住問道:“紫英,你在永平,正要麵對察哈爾人,若是西南也要生亂,朝廷如何來應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要麵對。”馮紫英起身,“這兩邊都是疏忽不得,但我以為恐怕還是西南這邊為重。”
“什麽?”鄭崇儉和王應熊都大惑不解,他們就是擔心朝廷過於重視蒙古諸部南侵以至於會對西南這邊采取拖延應付之勢,沒想到馮紫英居然覺得西南亂局更需要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