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之後,楊嗣昌、鄭崇儉二人徑直去兵部複命,馮紫英卻沒有去兵部,而是直接去了喬應甲府邸。
論理他也不該去兵部,他是內閣召回,是要等到內閣召見才能去文淵閣,當然回來了自然要去通知通政司一聲。
馮紫英感覺現在自己有些亂,有些看不準當下京中局麵,一時間梳理不出來頭緒,需要好好琢磨一下。
照理說要了解情況,去齊永泰那裏是最合適的,但齊永泰是內閣閣老,他不能去,而喬應甲不過是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不屬於內閣六部和通政司,說得過去。
護送馮紫英一行的騎兵是羅一貫部的,到了京師城,自然去京郊薊鎮鄭村壩駐地。
那裏是前明靖難之役時朱棣與李景隆大戰之地,頗有名氣,也是薊鎮在京郊的一處駐地。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按照規矩,邊鎮之軍不得入城,但是整個順天府都是薊鎮防區,而薊鎮難看要和兵部乃至兵仗局、軍器局、太仆寺這些部門打交道,所以也就在鄭村壩留有一處駐留點。
幾個月沒回京師城了,似乎京師城又熱鬧了不少,但是這種熱鬧中間卻是帶著某種混亂和躁動的氣息。
蒙古大軍二十餘萬在昌平——順義——平穀一線,不斷襲擾整個北麵防線,京郊諸縣州的士紳大戶們都早已經帶著家人躲入京師城中,便是一些有些門道中等人家也都拖兒攜女尋著機會逃入城中。
唯有那些沒什麽路子的,便隻能蜂擁至城牆外,似乎依托著這高峻的城牆,也能得到一些安慰。
喬府在大時雍坊西南角的油房胡同,緊挨著宣武門,馮紫英到時,外邊兒還有幾處小轎和馬車,應該是來拜會喬應甲的。
帖子送進去,很快就被迎了進去,也引來門外其他等候人的一陣喧嘩側目,不過有人認識馮紫英,一陣耳遞目傳隻會,便無人再有異議。
很快便有門房把外邊帖子都收了,另約時間,大家都知道這是喬副都禦使今日不再見客的意思,但能留個明後日一見的機會,對一些本來並無機會的客人來說,反而是好事了。
對於馮紫英的來訪,喬應甲很是高興。
隨著馮紫英在治政才能上熠熠生輝,無論是喬應甲還是官應震都已經感覺到了這種後生可畏的氣勢,便是齊永泰有時候都覺得很難對馮紫英的表現做一個標準的評判。
都覺得隻覺得這家夥思路如天馬行空,無論是在那個位置上都能有一些別有新意別出心裁的動作出來,而且往往都不局限於其所處的位置,這才是最讓一幹師長們欣慰之餘又有些忐忑的期盼。
喬應甲這一年裏算是他們三人中與馮紫英接觸比較少的了,隨著馮紫英聲譽愈大,地位變化,見麵也需要斟酌考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非議。
當然大周一朝,對同僚之間的私下拜訪雖然不是特別忌諱,但是大家都還是有種某種默契,那就是閣老之間,六部尚書與閣老之間,都察院官員與其他部門同僚之間,如非有特殊事項,不會輕易登門拜訪,相比之下,其他同僚和下級拜會商計,學生拜會老師,鄉黨之間的拜會,卻是允許的。
“難得啊,剛進城,過家門而不入,就來我這裏,這可不符合你的風格啊,不是都說你有泰山壓頂不變色的定力麽?”喬應甲打趣著自己這個弟子,平常略顯刻薄冷峻的臉上也多了幾分難得的笑容。
喬應甲的府邸很簡單,素色調的裝飾,古樸地家具案桌,在接待客人的桌椅上居然能看到些許殘缺的扶手和擋板。
不過喬應甲似乎從來不太在意這些方麵,而隻要是熟悉的來客們也都對喬應甲的這種風格習以為常了。
“喬師,這套桌椅是否需要換一換了?”馮紫英沒忙著回答喬應甲的問話,而是扯到了這官帽椅和案幾上,“搖搖欲墜,給人感覺咱們大周朝都察院的氣勢都弱了不少。”
“你小子!”喬應甲臉一沉,“少把心思放在這些上邊兒,你初入仕途,多琢磨一下正事兒,此番朝廷招你回來,也足見皇上和內閣對你的器重,你也該好好考慮一下如何應對內閣的谘詢。”
“喬師,你也覺得會是這麽簡單?”馮紫英毫不客氣,“弟子怎麽覺得這裏邊有些別樣味道呢?所以弟子才來請益。”
喬應甲撇了馮紫英一眼,下人把茶送了上來,他端起茶示意了一下,“怎麽,你又看出什麽來了?”
“喬師,牛繼宗在延慶州被外喀爾喀大軍突破,犯下如此大錯,都察院的禦史們難道熟視無睹麽?還是皇上留中不發?”
馮紫英的話讓喬應甲眼中掠過一抹驚訝和滿意,能一眼就看出其中關鍵,紫英這家夥的確還是成熟了不少,目光視野都不比以往局限於單純的治政,更明白廟堂之爭的另一麵了。
“現在還不是時候。”喬應甲淡淡地應了一句。
“是內閣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還是皇上覺得還不是時候?”這是兩個概念,馮紫英要問清楚。
如果是前者,那意味著內閣和兵部擔心此時問責牛繼宗會影響到下一步戰局,這也正常;如果是後者,那就是另外一重意思了,馮紫英傾向於是前者,但是更擔心的是後者。
喬應甲目光中多了幾分銳利,看著馮紫英:“紫英,你想說什麽?”
“喬師,以往如果出現這種情形,弟子覺得都察院可能不會坐視,如果是禦史們都保持沉默,我覺得我們都察院禦史們也學會顧大局了,戰事要緊,大局為重,不過若是皇上留中,嗯,那我反而有些擔心了,如果內閣和兵部都支持追責,那就意味著內閣和兵部應該有對策了,可皇上卻要留中,這就出人意料了。”
馮紫英的話讓喬應甲也有點兒不悅,“紫英,你可知都察院對你父親一樣沒有上彈章。”
“我父親?”馮紫英還不知道撫順關所失守一事,訝然道。
“撫順關所失守,李永芳叛變,東虜破關而入,擄走兵民近二萬人,……”喬應甲冷冷地道:“但朝廷商計之後,張大人和我與都察院中禦史們溝通,禦史們也願意等到下一步調查結果出來,而沒有直接上彈章。”
“啊?!”馮紫英被喬應甲一句“李永芳叛變”弄得心神大亂。
此時他才想起前世中明末曆史中的這樁大事兒,正是李永芳的叛變極其後續一連串幫助努爾哈赤的各種針對大明遼東的動作,才使得遼東在他叛變之後遭遇了多重傷害。
李永芳是第一個叛變東虜的將軍級人物,可以說這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例,從此漢人將領倒向建州女真的情況便此起彼伏了。
這都在其次,關鍵在於李永芳在遼東經營多年,對遼東各衛所的文武軍情和將士情況了如指掌,他的叛逃無疑為東虜刺探了解遼東軍情政情防務以商貿情況都提供了難以想象的幫助。
更加之此人投效努爾哈赤之後更是不遺餘力的幫助努爾哈赤收買拉攏威逼利誘遼東各路武將軍官,由於遼東文武軍將長年吃空額和走私的情況被李永芳所掌握,他利用這個把柄威逼拉攏各路軍將可謂無往不利。
尤其是一些中低級軍官更是經受不住這種軟硬兼施的手段,紛紛投向東虜,可以說其一人給遼東帶來的危害超過了一場戰事的影響。
見馮紫英臉色驟變,喬應甲擺擺手:“紫英,你也無需焦慮,令尊之責尚無定論,李永芳之叛依我看起碼早叛比晚叛強,之前還有些人說你父心胸狹隘,一味從大同和榆林引入舊部,現在便再無人提起,李永芳的情況比較複雜,龍禁尉和都察院都已經派員前往遼東調查,相信會有一個說法。”
馮紫英苦笑著搖搖頭:“喬師,我不是替我父親擔心,而是擔心李永芳這個人的叛逃可能帶來的危害要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這個人對遼東太熟悉了,如果東虜抓住這個機會,今後幾年裏,遼東都要處於戰戰兢兢地狀態下,喬師你應該知道這些邊地武將們,誰屁股下邊能有多幹淨,龍禁尉睜隻眼閉隻眼,但禦史們恐怕……”
喬應甲皺了皺眉,似乎是明白了馮紫英的擔心,“此事我會和張大人、劉大人商量,自然有分寸。”
“多謝喬師了。”馮紫英甩了甩頭,似乎有些神思恍惚,看在喬應甲眼中也是有些擔心:“紫英,你這個狀態可不行,內閣和皇上都要見你,……”
“喬師,皇上和內閣隻是見我這麽簡單麽?嗯,和內喀爾喀人的談判結果值得專門把我召回來一趟麽?”馮紫英看著喬應甲。
喬應甲遲疑垂眼,良久才道:“你什麽時候覺察出來的?”
“蒙古人遊而不擊,大同軍和宣府軍進來比想象的更快,我還以為是牛繼宗想要立功贖罪呢,當然也不排除牛繼宗有這個想法,但是落在很多人眼中難免就要心生疑慮了,尤其是京營一下子損失了八萬人,城裏邊隻剩下陳繼先和仇士本兩部了,五軍營控製著廣寧門和西直門,阜成門和東直門卻是在神樞營手裏,我今日從廣渠門和宣武門進的城,以往這是神機營控製的,但現在好像都被神樞營控製了,連四衛營和勇士營也來接掌門禁了,喬師您說是不是會讓很多人都有別樣想法了?”
馮紫英的話語如鐵錘一樣擊打在喬應甲身上,讓他臉色微變。
其實喬應甲也有這種感覺,但是他是都察院的左副都禦史,既不是都察院的一二把交椅,都察院本身有又不能直接接觸六部和內閣事務,所以在這些方麵消息明顯就要遲緩一些了。
尤其是宣府軍和大同軍動向他並不知曉,馮紫英這麽一說,讓他頓時悚然一驚。
論理他也不該去兵部,他是內閣召回,是要等到內閣召見才能去文淵閣,當然回來了自然要去通知通政司一聲。
馮紫英感覺現在自己有些亂,有些看不準當下京中局麵,一時間梳理不出來頭緒,需要好好琢磨一下。
照理說要了解情況,去齊永泰那裏是最合適的,但齊永泰是內閣閣老,他不能去,而喬應甲不過是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不屬於內閣六部和通政司,說得過去。
護送馮紫英一行的騎兵是羅一貫部的,到了京師城,自然去京郊薊鎮鄭村壩駐地。
那裏是前明靖難之役時朱棣與李景隆大戰之地,頗有名氣,也是薊鎮在京郊的一處駐地。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按照規矩,邊鎮之軍不得入城,但是整個順天府都是薊鎮防區,而薊鎮難看要和兵部乃至兵仗局、軍器局、太仆寺這些部門打交道,所以也就在鄭村壩留有一處駐留點。
幾個月沒回京師城了,似乎京師城又熱鬧了不少,但是這種熱鬧中間卻是帶著某種混亂和躁動的氣息。
蒙古大軍二十餘萬在昌平——順義——平穀一線,不斷襲擾整個北麵防線,京郊諸縣州的士紳大戶們都早已經帶著家人躲入京師城中,便是一些有些門道中等人家也都拖兒攜女尋著機會逃入城中。
唯有那些沒什麽路子的,便隻能蜂擁至城牆外,似乎依托著這高峻的城牆,也能得到一些安慰。
喬府在大時雍坊西南角的油房胡同,緊挨著宣武門,馮紫英到時,外邊兒還有幾處小轎和馬車,應該是來拜會喬應甲的。
帖子送進去,很快就被迎了進去,也引來門外其他等候人的一陣喧嘩側目,不過有人認識馮紫英,一陣耳遞目傳隻會,便無人再有異議。
很快便有門房把外邊帖子都收了,另約時間,大家都知道這是喬副都禦使今日不再見客的意思,但能留個明後日一見的機會,對一些本來並無機會的客人來說,反而是好事了。
對於馮紫英的來訪,喬應甲很是高興。
隨著馮紫英在治政才能上熠熠生輝,無論是喬應甲還是官應震都已經感覺到了這種後生可畏的氣勢,便是齊永泰有時候都覺得很難對馮紫英的表現做一個標準的評判。
都覺得隻覺得這家夥思路如天馬行空,無論是在那個位置上都能有一些別有新意別出心裁的動作出來,而且往往都不局限於其所處的位置,這才是最讓一幹師長們欣慰之餘又有些忐忑的期盼。
喬應甲這一年裏算是他們三人中與馮紫英接觸比較少的了,隨著馮紫英聲譽愈大,地位變化,見麵也需要斟酌考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非議。
當然大周一朝,對同僚之間的私下拜訪雖然不是特別忌諱,但是大家都還是有種某種默契,那就是閣老之間,六部尚書與閣老之間,都察院官員與其他部門同僚之間,如非有特殊事項,不會輕易登門拜訪,相比之下,其他同僚和下級拜會商計,學生拜會老師,鄉黨之間的拜會,卻是允許的。
“難得啊,剛進城,過家門而不入,就來我這裏,這可不符合你的風格啊,不是都說你有泰山壓頂不變色的定力麽?”喬應甲打趣著自己這個弟子,平常略顯刻薄冷峻的臉上也多了幾分難得的笑容。
喬應甲的府邸很簡單,素色調的裝飾,古樸地家具案桌,在接待客人的桌椅上居然能看到些許殘缺的扶手和擋板。
不過喬應甲似乎從來不太在意這些方麵,而隻要是熟悉的來客們也都對喬應甲的這種風格習以為常了。
“喬師,這套桌椅是否需要換一換了?”馮紫英沒忙著回答喬應甲的問話,而是扯到了這官帽椅和案幾上,“搖搖欲墜,給人感覺咱們大周朝都察院的氣勢都弱了不少。”
“你小子!”喬應甲臉一沉,“少把心思放在這些上邊兒,你初入仕途,多琢磨一下正事兒,此番朝廷招你回來,也足見皇上和內閣對你的器重,你也該好好考慮一下如何應對內閣的谘詢。”
“喬師,你也覺得會是這麽簡單?”馮紫英毫不客氣,“弟子怎麽覺得這裏邊有些別樣味道呢?所以弟子才來請益。”
喬應甲撇了馮紫英一眼,下人把茶送了上來,他端起茶示意了一下,“怎麽,你又看出什麽來了?”
“喬師,牛繼宗在延慶州被外喀爾喀大軍突破,犯下如此大錯,都察院的禦史們難道熟視無睹麽?還是皇上留中不發?”
馮紫英的話讓喬應甲眼中掠過一抹驚訝和滿意,能一眼就看出其中關鍵,紫英這家夥的確還是成熟了不少,目光視野都不比以往局限於單純的治政,更明白廟堂之爭的另一麵了。
“現在還不是時候。”喬應甲淡淡地應了一句。
“是內閣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還是皇上覺得還不是時候?”這是兩個概念,馮紫英要問清楚。
如果是前者,那意味著內閣和兵部擔心此時問責牛繼宗會影響到下一步戰局,這也正常;如果是後者,那就是另外一重意思了,馮紫英傾向於是前者,但是更擔心的是後者。
喬應甲目光中多了幾分銳利,看著馮紫英:“紫英,你想說什麽?”
“喬師,以往如果出現這種情形,弟子覺得都察院可能不會坐視,如果是禦史們都保持沉默,我覺得我們都察院禦史們也學會顧大局了,戰事要緊,大局為重,不過若是皇上留中,嗯,那我反而有些擔心了,如果內閣和兵部都支持追責,那就意味著內閣和兵部應該有對策了,可皇上卻要留中,這就出人意料了。”
馮紫英的話讓喬應甲也有點兒不悅,“紫英,你可知都察院對你父親一樣沒有上彈章。”
“我父親?”馮紫英還不知道撫順關所失守一事,訝然道。
“撫順關所失守,李永芳叛變,東虜破關而入,擄走兵民近二萬人,……”喬應甲冷冷地道:“但朝廷商計之後,張大人和我與都察院中禦史們溝通,禦史們也願意等到下一步調查結果出來,而沒有直接上彈章。”
“啊?!”馮紫英被喬應甲一句“李永芳叛變”弄得心神大亂。
此時他才想起前世中明末曆史中的這樁大事兒,正是李永芳的叛變極其後續一連串幫助努爾哈赤的各種針對大明遼東的動作,才使得遼東在他叛變之後遭遇了多重傷害。
李永芳是第一個叛變東虜的將軍級人物,可以說這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例,從此漢人將領倒向建州女真的情況便此起彼伏了。
這都在其次,關鍵在於李永芳在遼東經營多年,對遼東各衛所的文武軍情和將士情況了如指掌,他的叛逃無疑為東虜刺探了解遼東軍情政情防務以商貿情況都提供了難以想象的幫助。
更加之此人投效努爾哈赤之後更是不遺餘力的幫助努爾哈赤收買拉攏威逼利誘遼東各路武將軍官,由於遼東文武軍將長年吃空額和走私的情況被李永芳所掌握,他利用這個把柄威逼拉攏各路軍將可謂無往不利。
尤其是一些中低級軍官更是經受不住這種軟硬兼施的手段,紛紛投向東虜,可以說其一人給遼東帶來的危害超過了一場戰事的影響。
見馮紫英臉色驟變,喬應甲擺擺手:“紫英,你也無需焦慮,令尊之責尚無定論,李永芳之叛依我看起碼早叛比晚叛強,之前還有些人說你父心胸狹隘,一味從大同和榆林引入舊部,現在便再無人提起,李永芳的情況比較複雜,龍禁尉和都察院都已經派員前往遼東調查,相信會有一個說法。”
馮紫英苦笑著搖搖頭:“喬師,我不是替我父親擔心,而是擔心李永芳這個人的叛逃可能帶來的危害要比我們想象的大得多,這個人對遼東太熟悉了,如果東虜抓住這個機會,今後幾年裏,遼東都要處於戰戰兢兢地狀態下,喬師你應該知道這些邊地武將們,誰屁股下邊能有多幹淨,龍禁尉睜隻眼閉隻眼,但禦史們恐怕……”
喬應甲皺了皺眉,似乎是明白了馮紫英的擔心,“此事我會和張大人、劉大人商量,自然有分寸。”
“多謝喬師了。”馮紫英甩了甩頭,似乎有些神思恍惚,看在喬應甲眼中也是有些擔心:“紫英,你這個狀態可不行,內閣和皇上都要見你,……”
“喬師,皇上和內閣隻是見我這麽簡單麽?嗯,和內喀爾喀人的談判結果值得專門把我召回來一趟麽?”馮紫英看著喬應甲。
喬應甲遲疑垂眼,良久才道:“你什麽時候覺察出來的?”
“蒙古人遊而不擊,大同軍和宣府軍進來比想象的更快,我還以為是牛繼宗想要立功贖罪呢,當然也不排除牛繼宗有這個想法,但是落在很多人眼中難免就要心生疑慮了,尤其是京營一下子損失了八萬人,城裏邊隻剩下陳繼先和仇士本兩部了,五軍營控製著廣寧門和西直門,阜成門和東直門卻是在神樞營手裏,我今日從廣渠門和宣武門進的城,以往這是神機營控製的,但現在好像都被神樞營控製了,連四衛營和勇士營也來接掌門禁了,喬師您說是不是會讓很多人都有別樣想法了?”
馮紫英的話語如鐵錘一樣擊打在喬應甲身上,讓他臉色微變。
其實喬應甲也有這種感覺,但是他是都察院的左副都禦史,既不是都察院的一二把交椅,都察院本身有又不能直接接觸六部和內閣事務,所以在這些方麵消息明顯就要遲緩一些了。
尤其是宣府軍和大同軍動向他並不知曉,馮紫英這麽一說,讓他頓時悚然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