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卻說呂布與趙雲等人離了常山郡,向東進入渤海郡。(.)由於袁紹尚在雒陽,此時主持郡內事務的是其長子袁譚和外甥高幹。這兩人年歲都不足二十,手下郡兵不過百十人,對郡縣的掌控弱了很多。呂布前世與袁紹有仇怨,自然不會理會他們,徑直在其郡內行軍,幾日後在東光縣南部,遇到了由青州遠道而來的黃巾軍。
這黃巾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難民。茫茫的人群,漫山遍野盡是。他們衣飾混亂,莫說甲胄,連頭頂的黃巾也達不到每個人都有紮。每張麵孔都是灰土般顏色,每個身軀都瘦得皮包骨頭。
黃巾軍的組織方式與官軍不同。他們沒有根基,故而行軍所到之處,常常拖家帶口。因此這支黃巾雖號稱三十萬,卻既有青壯士卒,又攜帶老弱婦孺。其中青壯不足十分之一,即使把戰力微薄,僅能搖旗呐喊的羸兵算上,也不超過十萬。
呂布將黑山降卒編入麾下後,擁有兵力七千,再加上趙雲所帶的一千義從,總共八千人。從人數來看來看,這八千馬步軍遠不如黃巾軍浩蕩;但比較雙方的戰力,呂布這邊勝算卻還大一些。
呂布吩咐屬下準備戰鬥,蔡琰建言道:“哥哥,黃巾都是可憐人,多造殺戮終非仁義,何不收束他們,以流民安置?”
呂布道:“黃巾勢大,怎會服從我的安置?況且他們雖苦,但自從背井離鄉後,以劫掠為生。被他們搶劫的百姓難道不可憐?被他們殺死的無辜又問誰說理?是以此戰不可免,戰勝之後,若他們肯降,我不殺俘就是仁義。”
一旁的典韋與趙雲各自點頭,以為這番道理說得通透。蔡琰含笑,偷偷向呂布眨眨眼睛,又道:“祝哥哥此戰大捷!”
呂布心中愉快,當即下令,這次他親自率主力突擊,而讓趙雲帶騎兵兩千從側翼襲擾。黃巾軍的遠近斥候早被鏟除,是以呂布率眾進入戰場時,才被發現。黃巾軍匆匆迎戰,隊列還未站整齊,便被呂布軍向尖刀一般插進軍陣。
呂布揮舞畫戟,砍殺士卒無算,在戰場上他心中毫無憐憫,端是冷血無情。數十名身穿薄甲的漢子,或許是軍中大小將帥,他們很快便整裝上馬前來迎戰呂布。典韋卻從一邊殺出,喝道:“逆賊,休要煩擾俺家主公,老典送你等上路!”
典韋掄起雙鐵戟,如二龍出水,他一臉惡相,殺氣騰騰地把那些披甲人攔住。
呂布他知道典韋的強大,毫不懷疑他必取勝。故而撥馬殺向黃巾軍的中帳,隻衝殺了不遠,卻見那邊火光四起,有人呐喊著:“快救火啊!”又有人喊:“張帥已死,速走,速走!”
呂布稍微猶豫,便遙望到趙雲的旗幟從中帳營內殺將出來,旗下那白馬銀槍的小將英姿颯爽,帶著兩千騎兵穿營而過,將黃巾軍的營地切割得淩亂。呂布見趙雲果然熟悉騎兵戰法,心中大喜,卻又更愛其勇武,又想到史書記載趙雲忠義,便打定主意要將他留住。
忽然眾黃巾的慘叫聲中傳來“管帥來了!”便見到東南方向,一支黃巾輕騎衝鋒過來。這支騎兵人數不多,大約隻有千餘人,但是士氣旺盛,且訓練有素。呂布急忙命屬下整肅陣型,準備迎擊。
“妖魔,竟敢攻我黃天子民,還不速速投降,著你家人取得糧草來換性命?不然,待管某刀出,可是管殺不管埋!”
黃巾騎兵的領隊是個黃臉大漢,身高將近九尺,騎一匹黃驃馬,上身精赤,胸前背後肌肉鼓鼓著。他手持長柄大刀,抬手一指呂布,道:“妖魔,速速投降!”
呂布詫異道:“妖魔說誰?”
大漢傲然道:“妖魔說你!”
呂布大笑,道:“且看我降妖除魔!”催馬上前,直取此人。兩人一交手,呂布才知這黃巾將領武藝確實不錯。兩人刀來戟往,直戰了二十多個回合,呂布才將其挑落馬下。因為愛其勇武,呂布手上留了力氣,並未傷其性命,隻讓親兵綁了他,然後問其姓名,原來是黃巾軍青州小帥管亥。
呂布當即使麾下士卒高喊“管帥敗了”,“投降不死!”黃巾軍再無拚殺之心,各自四散奔逃,這一仗足足打了半日,呂布率軍大破黃巾,斬首一萬餘級,其中包括大小渠帥七人;卻隻俘獲千餘人,其中包括小渠帥管亥。
盡管損失較大,但對於三十萬黃巾眾而言,元氣未傷,他們不願投降,果斷地放棄了輜重,拚死逃走。
呂布本來想收容這些黃巾,以免除後患,見其逃走,勃然大怒。於是率隊追擊,待追趕上時見到他們正搭了簡易木橋渡河。
呂布待黃巾軍度過一半時,才發令出動攻擊,再次大破敵軍。可這次第,雖然斬首不如前一戰,但黃巾受傷落水淹死的人更多。最終死者數萬,流血染紅了河水。剩下的老弱婦孺隻得投降,呂布共收得流民八萬餘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
“提示:東光大捷,你在本位麵的聲望提高50。由於俘虜數遠大於斬首數,你的‘仁義’之名被廣為傳播。”
呂布沉靜地坐在營中,默然無語。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個道理他早就知道。前世征戰二十多年,闖下了不世威名,他率軍作戰斬殺的首級累計也有十多萬;雖然沒有屠過城,但名聲也好不了多少。今次大戰,斬首一萬多,害死數萬,卻獲得了“仁義”之名,簡直就像是個笑話。
原來仁義是相對而言的。
回憶一下他的“老朋友”劉備,終其一生六十二歲征戰無數,謀得三分天下。劉備麾下將士幾十年間斬殺的首級何止百萬,但劉備始終得“仁義”之名。呂布此時才明確了這個簡單的道理:當你活的人多於殺的人時,便是仁義君子。
戰後便是整編軍隊,統計輜重財貨,獎勵士卒之後,還是大發橫財。但是既收容了八萬流民,為他們安置時卻要一大筆花費,恐怕會把現在所有的資財用去。呂布帶著這些流民,緩緩西行,回歸魏郡。趙雲本打算告辭,回常山郡;呂布卻提出冀州牧府必會派遣新任常山太守,不如同去鄴城,屆時護送常山太守歸郡下。趙雲思索了一陣,便答允下來。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
卻說呂布與趙雲等人離了常山郡,向東進入渤海郡。(.)由於袁紹尚在雒陽,此時主持郡內事務的是其長子袁譚和外甥高幹。這兩人年歲都不足二十,手下郡兵不過百十人,對郡縣的掌控弱了很多。呂布前世與袁紹有仇怨,自然不會理會他們,徑直在其郡內行軍,幾日後在東光縣南部,遇到了由青州遠道而來的黃巾軍。
這黃巾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難民。茫茫的人群,漫山遍野盡是。他們衣飾混亂,莫說甲胄,連頭頂的黃巾也達不到每個人都有紮。每張麵孔都是灰土般顏色,每個身軀都瘦得皮包骨頭。
黃巾軍的組織方式與官軍不同。他們沒有根基,故而行軍所到之處,常常拖家帶口。因此這支黃巾雖號稱三十萬,卻既有青壯士卒,又攜帶老弱婦孺。其中青壯不足十分之一,即使把戰力微薄,僅能搖旗呐喊的羸兵算上,也不超過十萬。
呂布將黑山降卒編入麾下後,擁有兵力七千,再加上趙雲所帶的一千義從,總共八千人。從人數來看來看,這八千馬步軍遠不如黃巾軍浩蕩;但比較雙方的戰力,呂布這邊勝算卻還大一些。
呂布吩咐屬下準備戰鬥,蔡琰建言道:“哥哥,黃巾都是可憐人,多造殺戮終非仁義,何不收束他們,以流民安置?”
呂布道:“黃巾勢大,怎會服從我的安置?況且他們雖苦,但自從背井離鄉後,以劫掠為生。被他們搶劫的百姓難道不可憐?被他們殺死的無辜又問誰說理?是以此戰不可免,戰勝之後,若他們肯降,我不殺俘就是仁義。”
一旁的典韋與趙雲各自點頭,以為這番道理說得通透。蔡琰含笑,偷偷向呂布眨眨眼睛,又道:“祝哥哥此戰大捷!”
呂布心中愉快,當即下令,這次他親自率主力突擊,而讓趙雲帶騎兵兩千從側翼襲擾。黃巾軍的遠近斥候早被鏟除,是以呂布率眾進入戰場時,才被發現。黃巾軍匆匆迎戰,隊列還未站整齊,便被呂布軍向尖刀一般插進軍陣。
呂布揮舞畫戟,砍殺士卒無算,在戰場上他心中毫無憐憫,端是冷血無情。數十名身穿薄甲的漢子,或許是軍中大小將帥,他們很快便整裝上馬前來迎戰呂布。典韋卻從一邊殺出,喝道:“逆賊,休要煩擾俺家主公,老典送你等上路!”
典韋掄起雙鐵戟,如二龍出水,他一臉惡相,殺氣騰騰地把那些披甲人攔住。
呂布他知道典韋的強大,毫不懷疑他必取勝。故而撥馬殺向黃巾軍的中帳,隻衝殺了不遠,卻見那邊火光四起,有人呐喊著:“快救火啊!”又有人喊:“張帥已死,速走,速走!”
呂布稍微猶豫,便遙望到趙雲的旗幟從中帳營內殺將出來,旗下那白馬銀槍的小將英姿颯爽,帶著兩千騎兵穿營而過,將黃巾軍的營地切割得淩亂。呂布見趙雲果然熟悉騎兵戰法,心中大喜,卻又更愛其勇武,又想到史書記載趙雲忠義,便打定主意要將他留住。
忽然眾黃巾的慘叫聲中傳來“管帥來了!”便見到東南方向,一支黃巾輕騎衝鋒過來。這支騎兵人數不多,大約隻有千餘人,但是士氣旺盛,且訓練有素。呂布急忙命屬下整肅陣型,準備迎擊。
“妖魔,竟敢攻我黃天子民,還不速速投降,著你家人取得糧草來換性命?不然,待管某刀出,可是管殺不管埋!”
黃巾騎兵的領隊是個黃臉大漢,身高將近九尺,騎一匹黃驃馬,上身精赤,胸前背後肌肉鼓鼓著。他手持長柄大刀,抬手一指呂布,道:“妖魔,速速投降!”
呂布詫異道:“妖魔說誰?”
大漢傲然道:“妖魔說你!”
呂布大笑,道:“且看我降妖除魔!”催馬上前,直取此人。兩人一交手,呂布才知這黃巾將領武藝確實不錯。兩人刀來戟往,直戰了二十多個回合,呂布才將其挑落馬下。因為愛其勇武,呂布手上留了力氣,並未傷其性命,隻讓親兵綁了他,然後問其姓名,原來是黃巾軍青州小帥管亥。
呂布當即使麾下士卒高喊“管帥敗了”,“投降不死!”黃巾軍再無拚殺之心,各自四散奔逃,這一仗足足打了半日,呂布率軍大破黃巾,斬首一萬餘級,其中包括大小渠帥七人;卻隻俘獲千餘人,其中包括小渠帥管亥。
盡管損失較大,但對於三十萬黃巾眾而言,元氣未傷,他們不願投降,果斷地放棄了輜重,拚死逃走。
呂布本來想收容這些黃巾,以免除後患,見其逃走,勃然大怒。於是率隊追擊,待追趕上時見到他們正搭了簡易木橋渡河。
呂布待黃巾軍度過一半時,才發令出動攻擊,再次大破敵軍。可這次第,雖然斬首不如前一戰,但黃巾受傷落水淹死的人更多。最終死者數萬,流血染紅了河水。剩下的老弱婦孺隻得投降,呂布共收得流民八萬餘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
“提示:東光大捷,你在本位麵的聲望提高50。由於俘虜數遠大於斬首數,你的‘仁義’之名被廣為傳播。”
呂布沉靜地坐在營中,默然無語。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個道理他早就知道。前世征戰二十多年,闖下了不世威名,他率軍作戰斬殺的首級累計也有十多萬;雖然沒有屠過城,但名聲也好不了多少。今次大戰,斬首一萬多,害死數萬,卻獲得了“仁義”之名,簡直就像是個笑話。
原來仁義是相對而言的。
回憶一下他的“老朋友”劉備,終其一生六十二歲征戰無數,謀得三分天下。劉備麾下將士幾十年間斬殺的首級何止百萬,但劉備始終得“仁義”之名。呂布此時才明確了這個簡單的道理:當你活的人多於殺的人時,便是仁義君子。
戰後便是整編軍隊,統計輜重財貨,獎勵士卒之後,還是大發橫財。但是既收容了八萬流民,為他們安置時卻要一大筆花費,恐怕會把現在所有的資財用去。呂布帶著這些流民,緩緩西行,回歸魏郡。趙雲本打算告辭,回常山郡;呂布卻提出冀州牧府必會派遣新任常山太守,不如同去鄴城,屆時護送常山太守歸郡下。趙雲思索了一陣,便答允下來。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