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許久,李之孝家的才道:“三姑娘所言甚是,大姑娘就算不為自個兒著想,也得想想老爺和先夫人呀,況且三姑娘年紀還小,以後倚仗大姑娘的時候還多,還請大姑娘保重身子才是。”另幾人也連連點頭隨聲附和。
林若華眼見天色已晚,便叫李之孝家的她們幾個退下歇息去了。又見林芳華臉色呆滯,便挨在她身邊坐下,柔聲說道:“方才當著眾人我才說了那樣的話,姐姐別往心裏去。這親事隻是薑夫人口頭許諾,半未正式下定,自然算不數。等父親回來,自會為姐姐做主。‘做姑子’這樣的話,往後就別再提了。”林世信視長女如掌上明珠,若是女兒不願,想來不會勉強。他原做過長平的父母官,必會想法回絕這門親事。
林芳華聞言卻冷嗤一聲:“那時父親已是虎落平陽,縱然有心,卻也無力了!”
林若華沉吟片刻,便叫秋梓去為她沏杯茶來,秋梓方走,她便微微一笑,握了林芳華的手說道:“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如今倒是有個法子能叫姐姐避了親事,就是不知那張玨公子意下如何?”
林芳華一愣,冷冷說道:“你能有什麽好法子?”
林若華往窗外看了看,壓低聲音說道:“兩情相悅,天涯海角,豈不是一件美事?”
林芳華原也冰雪聰明,當即明白話中含意,輕聲道:“這等忤逆不孝事情,叫我如何做得出來?”
“你去做姑子就不是忤逆不孝的事情了?”林若華站起身來,撫了林芳華的雙肩,笑道:“這兩天你先沉住氣別聲張,且看張家那邊如何處置……”
林芳華早已意動,紅了臉兒,低聲說道:“隻要張公子不嫌棄,我也不怕吃那些苦楚了,隻是他能舍得下那似錦前程麽……”
“這張公子能否高中還未可知,哪來什麽似錦前程?就算他將來高中,若他舍不得那些浮名,姐姐又何必將終身托付予他!”林若華笑道,“他若能舍得下,才不枉姐姐心裏有他。”
搖曳的光影裏,林芳華紅著臉兒,神情羞澀卻又略顯不安,良久才道:“事到如今,也隻有這樣了。”
林若華看她這副模樣,隻盼那張玨莫辜負了她才好。兩人又商議一陣,看看天色已晚,林若華便起身告辭回去歇息了。
陳大娘早已等在屋內,把當票和五百兩銀子交給林若華,臉色很是黯然。林若華倒顯得無所謂,隻叫陳大娘別把這事告訴夫人。
這一夜睡得倒是安穩,直到第二天日上樹梢,才慢騰騰地起床。
不想林芳華更晚,到了午時還臥床未起。薑氏以為她為了親事賭氣,也並不責怪,隻叫李之孝家的親自送了早飯過去。林芳華也不吃,隻叫小丫頭收了。李之孝家的見她如此,便回複了薑氏。薑氏自是心裏不安。
及至到了晌午,便有張家來了人,是張夫人親自帶著兩個青年小廝送來紋銀五千兩的銀交子,說是小定禮金,又向薑氏討取林芳華的八字,說了合了八字便正式下定以便擇日迎娶。
薑氏料不到張夫人毫不理會昨日那般無理的話,想到自己又應允了馬宏瑞,一時這間隻得硬著頭皮婉言說道:“張夫人,我家老爺出了事,想必你也知道,為了救他,我隻有舍了臉麵去求人,可人家……非要提出這樣的條件,否則便不肯相助。其實張玨那孩子挺不錯的,隻怪我家大姑娘沒這個福分了。”
張夫人先前曾聽孫婆說過薑氏很樂意兩家結親的事,眼下突然反悔,自是事出有因,又聽說林大姑娘貌美如花,心知她是絕不情願嫁給一個商人做繼室的,心裏便存了僥幸,微微笑道:“林夫人也是明理之人,雖說此前隻有口頭約定並未正式下聘,可一言既出再難更改,不管林夫人是如何應允他人,我張家卻是認定了林大姑娘為媳的。”
薑氏陪笑說道:“張夫人知書達理,必不會為信口之言計較,我自知言語有失,在此請夫人多多諒解了。眼下我林家有難,還請夫人行個方便,助我林家脫離困境。”
張夫人卻始終不不卑不亢,言語有度:“我張家雖然今日拿不出這二十萬兩現銀,不過這銀子在林姑娘嫁入我張家之前定會如數送到府上,今日先送上小定禮金,等林老爺回來,咱們兩家再行商議。夫人家裏有事,我也不宜久留,就此告辭了。”說罷,領了廝兒離開。
次日馬家也派了王婆前來,說是來取林大姑娘的八字,等合了八字再正式下聘。
薑氏聞言頓時不喜,卻又不能言而無信,思前想後,隻得尋了個理由,說林大姑娘昨日聞聽父親入獄突然病倒,不如等她身子好些再提親事。
那王婆信以為真,說道:“老身也是受人所托,既然如此,就請大姑娘好好養病,等老身回了馬公子再作計較!”
薑氏忙道:“如此,多謝王幹娘了。”
王婆身負重任自不敢久留,喝了幾茶便告辭走了。
早有小丫頭打聽到前廳情況來報,林氏姐妹聞知暗暗鬆了口氣,隻盼著張玨早日回家,好商議那件大事。
自此林芳華日日裝病,林若華日日前去探望,薑氏也親自來過幾趟。林芳華因定下心來,倒也溫婉有禮,很讓薑氏高興了一番。
這一日,姐妹倆正商議計劃中的細節,忽聽外頭有小丫頭說話:“李管家不知在夫人跟前說了什麽,夫人很是生氣,連杯子都摔了。”
屋內兩人皆是一驚,林若華當即叫秋梓過去看看。片刻秋梓回來,進屋說道:“說是張家罵夫人‘賣女求榮’、‘隻知銅臭’,所以……”
張家儒門世家,雖然家道中落,這骨氣卻還是有的,想是家中下人聽了外頭風言風語,一時不忿也是有的。
不退親當然正合了姐妹倆人的心願。她們雖惱張家罵人之語,但畢竟並不代表張玨本人之言,隻要張玨願與林芳華做一對奔走天涯的苦命鴛鴦,其它都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兩人一笑了之。
七日之後,家中忽至不速之客,薑氏親自接待。
秋梓打聽得來賓係張家公子張玨後,暗地裏偷偷打量許久,才回後院兩位姑娘報信:“聽說張公子在臨考前受了風寒,憂病成疾,連考場都進不了,迅即帶病而返,昨夜方到,聽到林家退親之事,今早便來了。”
<hr/>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
許久,李之孝家的才道:“三姑娘所言甚是,大姑娘就算不為自個兒著想,也得想想老爺和先夫人呀,況且三姑娘年紀還小,以後倚仗大姑娘的時候還多,還請大姑娘保重身子才是。”另幾人也連連點頭隨聲附和。
林若華眼見天色已晚,便叫李之孝家的她們幾個退下歇息去了。又見林芳華臉色呆滯,便挨在她身邊坐下,柔聲說道:“方才當著眾人我才說了那樣的話,姐姐別往心裏去。這親事隻是薑夫人口頭許諾,半未正式下定,自然算不數。等父親回來,自會為姐姐做主。‘做姑子’這樣的話,往後就別再提了。”林世信視長女如掌上明珠,若是女兒不願,想來不會勉強。他原做過長平的父母官,必會想法回絕這門親事。
林芳華聞言卻冷嗤一聲:“那時父親已是虎落平陽,縱然有心,卻也無力了!”
林若華沉吟片刻,便叫秋梓去為她沏杯茶來,秋梓方走,她便微微一笑,握了林芳華的手說道:“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如今倒是有個法子能叫姐姐避了親事,就是不知那張玨公子意下如何?”
林芳華一愣,冷冷說道:“你能有什麽好法子?”
林若華往窗外看了看,壓低聲音說道:“兩情相悅,天涯海角,豈不是一件美事?”
林芳華原也冰雪聰明,當即明白話中含意,輕聲道:“這等忤逆不孝事情,叫我如何做得出來?”
“你去做姑子就不是忤逆不孝的事情了?”林若華站起身來,撫了林芳華的雙肩,笑道:“這兩天你先沉住氣別聲張,且看張家那邊如何處置……”
林芳華早已意動,紅了臉兒,低聲說道:“隻要張公子不嫌棄,我也不怕吃那些苦楚了,隻是他能舍得下那似錦前程麽……”
“這張公子能否高中還未可知,哪來什麽似錦前程?就算他將來高中,若他舍不得那些浮名,姐姐又何必將終身托付予他!”林若華笑道,“他若能舍得下,才不枉姐姐心裏有他。”
搖曳的光影裏,林芳華紅著臉兒,神情羞澀卻又略顯不安,良久才道:“事到如今,也隻有這樣了。”
林若華看她這副模樣,隻盼那張玨莫辜負了她才好。兩人又商議一陣,看看天色已晚,林若華便起身告辭回去歇息了。
陳大娘早已等在屋內,把當票和五百兩銀子交給林若華,臉色很是黯然。林若華倒顯得無所謂,隻叫陳大娘別把這事告訴夫人。
這一夜睡得倒是安穩,直到第二天日上樹梢,才慢騰騰地起床。
不想林芳華更晚,到了午時還臥床未起。薑氏以為她為了親事賭氣,也並不責怪,隻叫李之孝家的親自送了早飯過去。林芳華也不吃,隻叫小丫頭收了。李之孝家的見她如此,便回複了薑氏。薑氏自是心裏不安。
及至到了晌午,便有張家來了人,是張夫人親自帶著兩個青年小廝送來紋銀五千兩的銀交子,說是小定禮金,又向薑氏討取林芳華的八字,說了合了八字便正式下定以便擇日迎娶。
薑氏料不到張夫人毫不理會昨日那般無理的話,想到自己又應允了馬宏瑞,一時這間隻得硬著頭皮婉言說道:“張夫人,我家老爺出了事,想必你也知道,為了救他,我隻有舍了臉麵去求人,可人家……非要提出這樣的條件,否則便不肯相助。其實張玨那孩子挺不錯的,隻怪我家大姑娘沒這個福分了。”
張夫人先前曾聽孫婆說過薑氏很樂意兩家結親的事,眼下突然反悔,自是事出有因,又聽說林大姑娘貌美如花,心知她是絕不情願嫁給一個商人做繼室的,心裏便存了僥幸,微微笑道:“林夫人也是明理之人,雖說此前隻有口頭約定並未正式下聘,可一言既出再難更改,不管林夫人是如何應允他人,我張家卻是認定了林大姑娘為媳的。”
薑氏陪笑說道:“張夫人知書達理,必不會為信口之言計較,我自知言語有失,在此請夫人多多諒解了。眼下我林家有難,還請夫人行個方便,助我林家脫離困境。”
張夫人卻始終不不卑不亢,言語有度:“我張家雖然今日拿不出這二十萬兩現銀,不過這銀子在林姑娘嫁入我張家之前定會如數送到府上,今日先送上小定禮金,等林老爺回來,咱們兩家再行商議。夫人家裏有事,我也不宜久留,就此告辭了。”說罷,領了廝兒離開。
次日馬家也派了王婆前來,說是來取林大姑娘的八字,等合了八字再正式下聘。
薑氏聞言頓時不喜,卻又不能言而無信,思前想後,隻得尋了個理由,說林大姑娘昨日聞聽父親入獄突然病倒,不如等她身子好些再提親事。
那王婆信以為真,說道:“老身也是受人所托,既然如此,就請大姑娘好好養病,等老身回了馬公子再作計較!”
薑氏忙道:“如此,多謝王幹娘了。”
王婆身負重任自不敢久留,喝了幾茶便告辭走了。
早有小丫頭打聽到前廳情況來報,林氏姐妹聞知暗暗鬆了口氣,隻盼著張玨早日回家,好商議那件大事。
自此林芳華日日裝病,林若華日日前去探望,薑氏也親自來過幾趟。林芳華因定下心來,倒也溫婉有禮,很讓薑氏高興了一番。
這一日,姐妹倆正商議計劃中的細節,忽聽外頭有小丫頭說話:“李管家不知在夫人跟前說了什麽,夫人很是生氣,連杯子都摔了。”
屋內兩人皆是一驚,林若華當即叫秋梓過去看看。片刻秋梓回來,進屋說道:“說是張家罵夫人‘賣女求榮’、‘隻知銅臭’,所以……”
張家儒門世家,雖然家道中落,這骨氣卻還是有的,想是家中下人聽了外頭風言風語,一時不忿也是有的。
不退親當然正合了姐妹倆人的心願。她們雖惱張家罵人之語,但畢竟並不代表張玨本人之言,隻要張玨願與林芳華做一對奔走天涯的苦命鴛鴦,其它都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兩人一笑了之。
七日之後,家中忽至不速之客,薑氏親自接待。
秋梓打聽得來賓係張家公子張玨後,暗地裏偷偷打量許久,才回後院兩位姑娘報信:“聽說張公子在臨考前受了風寒,憂病成疾,連考場都進不了,迅即帶病而返,昨夜方到,聽到林家退親之事,今早便來了。”
<hr/>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