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周邊雖然也是有大量的土地都已經歸世家大族所有,但因為這裏山地比較多,還是有很多土地。
再加上蓉城緊挨著川蜀,那裏的士兵現在都給太子李川節製,李蓉甚至直接讓李川寫了一個命令,讓各地的駐軍就地開始屯田,除了在良田種植普通糧食之外,還要其他田地種植土豆紅薯。
這個時候的川中的人口還不像未來一樣的那麽多,所以,能夠用來種植這兩樣東西的地也特別多。
在李蓉使用種植補貼的鈔能力作用下,土豆和紅薯大規模種植下,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獲得的土豆和紅薯種子,就已經可以在大夏國全麵推行了。
李蓉如此迅速的動作,讓那些世家大族都有些反應不過來,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各地的百姓,都已經不會餓肚子了。
這個時候的百姓,對自己要求還很低,健康的問題他們都不考慮,唯一考慮的是能夠吃飽。
而伴隨著土豆和紅薯的豐收,百姓都不用再餓肚子了,所以他們自然而然的就像蓉城的百姓一樣,開始給李蓉立生詞。
磅礴而來的信仰之力,為李蓉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法力,隻可惜法術符咒一樣都是要多練,讓她遺憾的使不出大威力的法術,但是一些小法術她已經能用了。
而百姓這邊都吃飽穿暖了,可是因為這些種植紅薯和土豆的土地都是一些廢棄的土地,所以,官府的稅收根本就沒有增加。
李蓉倒是很高興,李明那邊卻不高興了,因為他原來想著如果大廈的百姓都能吃飽,那他就可以繼續北伐了。
可是現在看來百姓是過得很好了,但他北伐的夢想卻遙遙無期,這也就給那些世家大族一個鑽空子的機會。
這天,朝堂上,
李明實在忍不住,就在朝堂上詢問戶部尚書詢問道,“為什麽百姓們都吃飽肚子了,可是賦稅不僅沒有提升,還降低了一些!”
戶部尚書早就得到了要求,他趁機把世家大族商量好的對策給提了出來,很嚴肅的說道,“陛下,稅收之所以沒有增加,完全是因為百姓們利用荒地種植的紅薯土豆,而這兩樣東西沒有上稅,我們隻要把那些荒地也納入稅收,國庫預計每年能夠多拿到300萬兩。”
李明聽到這個數字之後眼睛都亮了,要知道現在朝廷的賦稅一年才500萬兩,如果隻是把紅薯土豆所使用的土地全部收稅的話,那麽他想發動收複北方土地的戰爭。也就可以實施了。
於是,他當即同意了這個建議。
隻不過,李明到底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衝的發昏,他讓朝廷大臣列一個方案出來,不能讓百姓重歸饑餓!
上官雅在自己家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就找到了裴文萱,讓裴文萱想個辦法。
紅薯和土豆雖然好吃,可是那畢竟不是正式的糧食,如果能夠吃得起米麵的話,誰願意天天吃土豆紅薯?
現在老百姓好不容易靠著土豆紅薯吃飽了,朝廷馬上想要對這兩樣東西進行收稅,實在是太殘忍了。
裴文萱畢竟在夢裏是做過宰相的,他雖然沒進朝堂,一看就明白怎麽回事了,他立刻嚴肅的說道,“三師姐,你回山上一趟。讓大師兄稟告給師傅,這是世家大族為了繼續繼續壓榨百姓想出來的辦法。
如果真的收稅,百姓們民怨沸騰,也隻會罵李氏皇族,反而不會罵他們這些出餿主意的世家,朝廷隻是為世家大族背鍋而已。”
裴文萱說完之後,想到自己這個三師姐好像也是世家大族的,他連忙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道,“三師姐,我…”
上官雅卻擺了擺手,不在意的說道,“你這句話說的很對,我雖然出自世家,卻也不讚同他們的想法。
老百姓過得好了,他們沒辦法剝削了,然後就現在使陰招了,這件事兒必須阻止。”
她跟著王躍學習之後,眼光也長遠了一些,知道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裴文萱看到上官雅正氣淩然的,這才鬆了口氣,他連忙提醒上官雅這事兒一早不宜遲。
上官雅聽了之後,就準備出門,她想要早點兒把這個消息告訴師傅。
蘇容華剛巧想過來找上官雅,卻沒想到上官雅卻要離開,他連忙問道,“雅兒,你要幹什麽去?”
裴文萱去過蘇家好幾次,卻根本就沒有見到過這輩子的蘇容卿。
不過,他從蘇家下人那裏得到的消息,可以肯定蘇容卿似乎很有野心,讓裴文軒越發肯定,這蘇容卿說不定就是重生的。
但有些事情還是要確定一下的好,所以,裴文萱也就試探著說道,“三師姐,你說,這次世家大族想出的歹毒主意,到底是誰出的呀?”
上官雅聽了之後,也不著急走了,他皺著眉頭說道,“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爹肯定是不願意的,畢竟如果讓百姓動蕩不安,會影響太子的,這樣會影響上官家的布局。”
裴文萱笑著點頭說道,“是啊,京城的各大家族,大部分都是以上官家馬首是瞻,這次出的這個主意的人,能夠說服上官家,也不知道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蘇容華聽了之後略有些尷尬,他倒是知道這個主意是誰出的,就是他那個寶貝弟弟。
他其實也很反對這麽缺德的事情的,可是蘇容華也不知道自己弟弟為什麽這麽堅持,讓他心裏很是鬱悶。
但他畢竟是蘇家的人,所以他也不方便說,隻是連忙扯開話題問道,“今天我來的時候看雅兒想要出去,這是要去哪兒?”
上官雅也沒有隱瞞,她很淡定的說道,“當然是要回山裏去啊,朝廷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我怎麽也要通知師傅師娘一聲。”
她說完之後就匆匆的走了,蘇容華原本想說什麽的卻都沒來得及說。
裴文萱等到上官雅走了之後,就很突兀的問道,“蘇大公子,我怎麽感覺你二弟突然性情大變,他不會是被鬼上身了吧?”
蘇容華聽了之後愣了一下,然後再沒好氣的說道,“你才鬼上身呢!”
他說完之後就走了,他其實心裏有些發毛,自己二弟的性格好像是和以前不太一樣了,他需要回去確認一下。
裴文萱通過蘇容華的反應就明白自己可能猜對了,他覺得這個事情還是要告訴師父。
他拜師之後,當然知道自己現在的師母,夢裏的那個老婆,修煉的是信仰之道。
所謂信仰之道其實就和廟裏的神仙差不多,都是需要人真誠的信信的,如果能夠知道一些未來的大事,提前做防備,也是能夠快速增加信仰的方法。
現在突然多了個蘇容卿,這家夥如果是重生的,恐怕很多事情他都會提前有所準備,這樣會對李蓉有所影響。
猶豫了一下,裴文宣在蘇容華走之後也匆匆忙忙的騎上馬離開了家裏,追趕上官雅去了。
……
九廬山上,上官雅剛剛到達沒多久,還沒得及給大師兄說世家的計劃,裴文萱也趕了過來。
上官雅心裏時間有些疑惑,不知道小師弟為什麽會突然趕過來,但還是沒有多想就把朝廷準備對土豆和紅薯征收稅收的事情給秦臨說了一下。
秦臨聽說了之後也就皺起眉頭,土豆和紅薯本來就不占地,在沒有稅收的情況下可以讓老百姓吃的飽飽的,現在朝廷突然這麽幹,恐怕會引起朝廷不滿。
難道朝廷那些大臣們都是傻瓜紮堆兒了嗎?
那都不知道一個道理嗎?
百姓們本來吃不飽,甚至沒有體會過吃飽的感覺,也就這麽過日子了,可是現在好不容易吃飽了,突然又讓人家不吃飽,這種失去的感覺,會讓百姓發瘋的。
大夏的這麽多百姓同時發瘋,這是要出大亂子的。
秦臨簡直不敢想象,隻能按照王躍的交代,有急事的時候,可以敲響他房門,不管間隔多遠,都會趕回來。
這件事兒上官雅和裴文萱兩個都不知道,但現在事情緊急,想到兩人拜師的時間已經很久了,所以也就沒有瞞著兩人。
上官雅和裴文萱心裏有點懵逼,大師兄突然敲師傅房子的門幹什麽?
要知道,師傅和師娘兩人明明不在京都,前幾天還傳出消息,好像在蘇州附近。
隻是讓兩人沒想到的是房門才敲響沒多久,王躍竟然從房間裏推門走了出來,兩人連忙跟著大師兄一起向王躍行禮。
王躍知道秦臨穩重,沒有急事不會通知他,他凝重的問道,“發生了什麽事?”
秦臨連忙把上官雅知道的消息說了一下,然後才很凝重的說道,“我擔心這麽一來天下會大亂的,還請師傅和師娘想辦法。”
他其實想說讓作為師娘的李蓉進宮勸一下皇帝,隻不過現在李蓉已經是師娘了,他不好直接建議,隻能讓王躍自己決定。
王躍覺得他這個國師是時候出現在朝堂了,好像他不在京城,這兩方人馬辦事也太跳了。
秦臨看王躍已經知道了這事,就連忙告辭,上官雅把話帶到也就趕緊走了,現場隻留下裴文軒。
再加上蓉城緊挨著川蜀,那裏的士兵現在都給太子李川節製,李蓉甚至直接讓李川寫了一個命令,讓各地的駐軍就地開始屯田,除了在良田種植普通糧食之外,還要其他田地種植土豆紅薯。
這個時候的川中的人口還不像未來一樣的那麽多,所以,能夠用來種植這兩樣東西的地也特別多。
在李蓉使用種植補貼的鈔能力作用下,土豆和紅薯大規模種植下,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獲得的土豆和紅薯種子,就已經可以在大夏國全麵推行了。
李蓉如此迅速的動作,讓那些世家大族都有些反應不過來,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各地的百姓,都已經不會餓肚子了。
這個時候的百姓,對自己要求還很低,健康的問題他們都不考慮,唯一考慮的是能夠吃飽。
而伴隨著土豆和紅薯的豐收,百姓都不用再餓肚子了,所以他們自然而然的就像蓉城的百姓一樣,開始給李蓉立生詞。
磅礴而來的信仰之力,為李蓉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法力,隻可惜法術符咒一樣都是要多練,讓她遺憾的使不出大威力的法術,但是一些小法術她已經能用了。
而百姓這邊都吃飽穿暖了,可是因為這些種植紅薯和土豆的土地都是一些廢棄的土地,所以,官府的稅收根本就沒有增加。
李蓉倒是很高興,李明那邊卻不高興了,因為他原來想著如果大廈的百姓都能吃飽,那他就可以繼續北伐了。
可是現在看來百姓是過得很好了,但他北伐的夢想卻遙遙無期,這也就給那些世家大族一個鑽空子的機會。
這天,朝堂上,
李明實在忍不住,就在朝堂上詢問戶部尚書詢問道,“為什麽百姓們都吃飽肚子了,可是賦稅不僅沒有提升,還降低了一些!”
戶部尚書早就得到了要求,他趁機把世家大族商量好的對策給提了出來,很嚴肅的說道,“陛下,稅收之所以沒有增加,完全是因為百姓們利用荒地種植的紅薯土豆,而這兩樣東西沒有上稅,我們隻要把那些荒地也納入稅收,國庫預計每年能夠多拿到300萬兩。”
李明聽到這個數字之後眼睛都亮了,要知道現在朝廷的賦稅一年才500萬兩,如果隻是把紅薯土豆所使用的土地全部收稅的話,那麽他想發動收複北方土地的戰爭。也就可以實施了。
於是,他當即同意了這個建議。
隻不過,李明到底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衝的發昏,他讓朝廷大臣列一個方案出來,不能讓百姓重歸饑餓!
上官雅在自己家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就找到了裴文萱,讓裴文萱想個辦法。
紅薯和土豆雖然好吃,可是那畢竟不是正式的糧食,如果能夠吃得起米麵的話,誰願意天天吃土豆紅薯?
現在老百姓好不容易靠著土豆紅薯吃飽了,朝廷馬上想要對這兩樣東西進行收稅,實在是太殘忍了。
裴文萱畢竟在夢裏是做過宰相的,他雖然沒進朝堂,一看就明白怎麽回事了,他立刻嚴肅的說道,“三師姐,你回山上一趟。讓大師兄稟告給師傅,這是世家大族為了繼續繼續壓榨百姓想出來的辦法。
如果真的收稅,百姓們民怨沸騰,也隻會罵李氏皇族,反而不會罵他們這些出餿主意的世家,朝廷隻是為世家大族背鍋而已。”
裴文萱說完之後,想到自己這個三師姐好像也是世家大族的,他連忙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道,“三師姐,我…”
上官雅卻擺了擺手,不在意的說道,“你這句話說的很對,我雖然出自世家,卻也不讚同他們的想法。
老百姓過得好了,他們沒辦法剝削了,然後就現在使陰招了,這件事兒必須阻止。”
她跟著王躍學習之後,眼光也長遠了一些,知道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裴文萱看到上官雅正氣淩然的,這才鬆了口氣,他連忙提醒上官雅這事兒一早不宜遲。
上官雅聽了之後,就準備出門,她想要早點兒把這個消息告訴師傅。
蘇容華剛巧想過來找上官雅,卻沒想到上官雅卻要離開,他連忙問道,“雅兒,你要幹什麽去?”
裴文萱去過蘇家好幾次,卻根本就沒有見到過這輩子的蘇容卿。
不過,他從蘇家下人那裏得到的消息,可以肯定蘇容卿似乎很有野心,讓裴文軒越發肯定,這蘇容卿說不定就是重生的。
但有些事情還是要確定一下的好,所以,裴文萱也就試探著說道,“三師姐,你說,這次世家大族想出的歹毒主意,到底是誰出的呀?”
上官雅聽了之後,也不著急走了,他皺著眉頭說道,“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爹肯定是不願意的,畢竟如果讓百姓動蕩不安,會影響太子的,這樣會影響上官家的布局。”
裴文萱笑著點頭說道,“是啊,京城的各大家族,大部分都是以上官家馬首是瞻,這次出的這個主意的人,能夠說服上官家,也不知道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蘇容華聽了之後略有些尷尬,他倒是知道這個主意是誰出的,就是他那個寶貝弟弟。
他其實也很反對這麽缺德的事情的,可是蘇容華也不知道自己弟弟為什麽這麽堅持,讓他心裏很是鬱悶。
但他畢竟是蘇家的人,所以他也不方便說,隻是連忙扯開話題問道,“今天我來的時候看雅兒想要出去,這是要去哪兒?”
上官雅也沒有隱瞞,她很淡定的說道,“當然是要回山裏去啊,朝廷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我怎麽也要通知師傅師娘一聲。”
她說完之後就匆匆的走了,蘇容華原本想說什麽的卻都沒來得及說。
裴文萱等到上官雅走了之後,就很突兀的問道,“蘇大公子,我怎麽感覺你二弟突然性情大變,他不會是被鬼上身了吧?”
蘇容華聽了之後愣了一下,然後再沒好氣的說道,“你才鬼上身呢!”
他說完之後就走了,他其實心裏有些發毛,自己二弟的性格好像是和以前不太一樣了,他需要回去確認一下。
裴文萱通過蘇容華的反應就明白自己可能猜對了,他覺得這個事情還是要告訴師父。
他拜師之後,當然知道自己現在的師母,夢裏的那個老婆,修煉的是信仰之道。
所謂信仰之道其實就和廟裏的神仙差不多,都是需要人真誠的信信的,如果能夠知道一些未來的大事,提前做防備,也是能夠快速增加信仰的方法。
現在突然多了個蘇容卿,這家夥如果是重生的,恐怕很多事情他都會提前有所準備,這樣會對李蓉有所影響。
猶豫了一下,裴文宣在蘇容華走之後也匆匆忙忙的騎上馬離開了家裏,追趕上官雅去了。
……
九廬山上,上官雅剛剛到達沒多久,還沒得及給大師兄說世家的計劃,裴文萱也趕了過來。
上官雅心裏時間有些疑惑,不知道小師弟為什麽會突然趕過來,但還是沒有多想就把朝廷準備對土豆和紅薯征收稅收的事情給秦臨說了一下。
秦臨聽說了之後也就皺起眉頭,土豆和紅薯本來就不占地,在沒有稅收的情況下可以讓老百姓吃的飽飽的,現在朝廷突然這麽幹,恐怕會引起朝廷不滿。
難道朝廷那些大臣們都是傻瓜紮堆兒了嗎?
那都不知道一個道理嗎?
百姓們本來吃不飽,甚至沒有體會過吃飽的感覺,也就這麽過日子了,可是現在好不容易吃飽了,突然又讓人家不吃飽,這種失去的感覺,會讓百姓發瘋的。
大夏的這麽多百姓同時發瘋,這是要出大亂子的。
秦臨簡直不敢想象,隻能按照王躍的交代,有急事的時候,可以敲響他房門,不管間隔多遠,都會趕回來。
這件事兒上官雅和裴文萱兩個都不知道,但現在事情緊急,想到兩人拜師的時間已經很久了,所以也就沒有瞞著兩人。
上官雅和裴文萱心裏有點懵逼,大師兄突然敲師傅房子的門幹什麽?
要知道,師傅和師娘兩人明明不在京都,前幾天還傳出消息,好像在蘇州附近。
隻是讓兩人沒想到的是房門才敲響沒多久,王躍竟然從房間裏推門走了出來,兩人連忙跟著大師兄一起向王躍行禮。
王躍知道秦臨穩重,沒有急事不會通知他,他凝重的問道,“發生了什麽事?”
秦臨連忙把上官雅知道的消息說了一下,然後才很凝重的說道,“我擔心這麽一來天下會大亂的,還請師傅和師娘想辦法。”
他其實想說讓作為師娘的李蓉進宮勸一下皇帝,隻不過現在李蓉已經是師娘了,他不好直接建議,隻能讓王躍自己決定。
王躍覺得他這個國師是時候出現在朝堂了,好像他不在京城,這兩方人馬辦事也太跳了。
秦臨看王躍已經知道了這事,就連忙告辭,上官雅把話帶到也就趕緊走了,現場隻留下裴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