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董仲舒
次日,董仲舒啟程進入關中地帶,他並沒有給予進入長安,而是在關中地帶內,聯絡好友,辦起學堂書院,這一辦,便是三年時間!整整三年,董仲舒本是大言(同大儒),在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如今踏踏實實的做起這造福萬千百姓之事,聲望自然更高。
更難得的是,董仲舒從來都是身體力行,言行合一,說什麽就做什麽,他教導學生,不枉論朝政,討論可以,不要站在朝臣的位置上去分析,因為你們現在還不是未來的朝臣。等等,這些都是相當實用的觀點,與如今崇尚“無為”“務虛”的黃老派形成鮮明對比。
這便是秦凡為董仲舒提出的第一個指導性意見,漢武帝劉徹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人,在聽到董仲舒的名聲之後,終於在董仲舒進入關中三年後,召董仲舒入長安,進宮麵聖。
如今百家局勢仍舊十分複雜,墨家、農家、雜家等均有所削減,反而是道家黃老派與法家,仍舊保持著雄厚的影響力。言行家,雖在漢之初,將影響力推升到了巔峰,但劉邦死後,呂後“亂政”,言行家的影響力被削弱了極大一部分,隨後惠帝文帝登基,延續了道家老黃之說,正式確立漢朝以孝治天下的思想,黃老之說,徹底被發揚廣大。
所以此次入宮,董仲舒並未急於提出曆史上的罷黜百家建議,而是為劉徹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政治主張,這便是推恩令!
劉邦鼎定天下後,與天下諸侯相約,非劉氏為王,天下諸侯共擊之,從而開始大封劉氏,而如今,曆經六位皇帝,劉氏天下已徹底鞏固,而劉氏諸侯王,卻成了皇帝的心腹之患,冶鐵、煮鹽、釀酒等暴力行業,卻被諸侯所把控,皇帝名義上統籌天下,但實際領地卻僅有關中一地,在曆史上,推恩令便是由劉徹心腹大臣主父偃提出的策略,這策略極大程度的削弱了諸侯的權柄,使其內部分裂。而如今董仲舒提出來,自是恰好說道劉徹的心坎兒裏。
劉徹當即下令,全盤接納推恩令,欲給董仲舒以高管。然而董仲舒早已得到秦凡指示,他有更高的目標需要完成,當場辭官,指示對劉徹說道:“當今天下,唯諸侯與貴族可得學問,知識,百姓愚昧,不知春秋大義,我欲仿照古人,在長安之外設立太學,令人人皆有書讀,人人皆懂學問,知禮儀,尚廉恥,請陛下成全。”
劉徹並非庸人,自然之道董仲舒說的雖有道理,但難度極大,讀書可是需要豐厚的財力支撐的,當即便向董仲舒提出疑問,董仲舒微微一笑,道:“我言行學說,講究言行合一,萬事且不可僅憑自己想象,太學之事,唯有做過才知道。”
董仲舒的態度,令劉徹大為讚賞,當即賞賜黃金千兩,以及長安城外一片土地,以供董仲舒建立太學。
賞金雖多,但要建立一個太學,所需的遠遠不止這一點,好在秦凡早已給董仲舒提供了大量的建議,董仲舒得到土地,所做的第一件事並非建立太學,而是在旁邊豎了一個作坊,開始造紙,與印刷。
僅僅十天以後,董仲舒第一批紙張造了出來,因為秦凡提供的工藝相當完整,這一批白紙的品相相當好,極為厚實,一經造出,董仲舒有召集工匠,做出了這時代的第一本書:《言行說》!
這便是掌握源頭,傳播自家思想,伴隨著《言行說》的發表,一時間,引起了整個關中地區的轟動,《言行說》第一版,印刷了大約五千本,竟然在第一時間全部脫銷!
這一切,伴隨著董仲舒再度麵見劉徹,遞上製作精美的《百家全書》時,達到了高chao,《百家全書》記載了儒、法、雜等各個流派中的代表性著作,如今是漢朝,漢朝可沒有專門的圖書管理,書籍用竹簡書寫,往往一本書,便是一桌子的竹簡,收藏分辨都十分困難,與之相比,紙質書籍的優勢可就太大了。
劉徹龍顏大悅,當即封董仲舒為太學博士,這將是一個新立的官職,自此,漢朝等於承認了太學的地位,學府從此有了官方背景。
書籍的印刷與販賣,同時也為董仲舒帶來了大量的錢財,至此,太學籌建的工作才算完成,建立太學才真正開始實施。又過了1個月,太學建成,全國各地的言行說大師紛紛前來,在這個時代,董仲舒的威望還是極高的,那怕是儒學等其他流派巨頭,也紛紛出席太學開學大典,一部分諸侯與勳貴,也將自家子弟送入太學,令其修習詩書,通達禮儀!
時間漸漸流逝,劉徹所統治的帝國,開始按照曆史的軌跡不斷推進,從推恩令開始,他劉徹開始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
十年後,董仲舒正式向劉徹上書,提出了罷黜雜流,百家並流的概念,所謂罷黜雜流,便是把那些落後的過時的流派踢出,同事加強對各領域思潮的管理,將百家合並為一體。事實上,百家的思想千差萬別,如果說有一個流派能夠合並所有流派的話,那無疑要屬言行家了!
言行流派,要求言行合一,注重實際,這對每一家都是極為重要的思想,事實上,如今太學建立十年,已有數不清的學子從太學中走出來,為言行說的推廣起到了巨大作用。
除此之外,戰國時期被一度廢除的鏢局製度,也開始慢慢“死灰複燃”,這是一種對商業的保護,資本的萌芽在秦凡的暗中推動下,開始躍進,各種鏢局先後成立,商人貨通天下的理念,得以伸張,甚至延伸到了大漢以外的地方。
也就在這一年中,漢武帝劉徹下令衛青遠征塞外,大漢與匈奴的戰爭爆發,又過了數年,霍去病抗下衛青的大旗,繼續遠征匈奴,這一次,甚至令匈奴陷入分裂之中,南匈奴甚至並入大漢,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北匈奴隻能遠遁……
武帝末年,巫蠱之亂橫生,宮廷紛亂,此時,董仲舒已成為當世大聖人,他幾乎已將秦凡的吩咐完全做到,首先,如今的言行說,已成為第一大流派,不僅如此,其他流派或消亡,或並入言行家中,其次,鏢局是在董仲舒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這將是一支長期潛伏下來的武力!最後,董仲舒本人在漢朝各地建立了言行書齋,這將是收集情報甚至訓練奸細的絕佳地方!
建立這一切後,董仲舒向武帝上表,辭去太學祭酒(後升任),逍遙遠遁。不久,董氏卻出現在西涼邊陲之地,在此紮下根來。
時間流逝,歲月無情,秦凡在上下五千年世界中,一呆就是200年,武帝之後,東漢開始慢慢走向末落,直至後來的王莽篡位,劉秀複辟,西漢才得以建立。但在這個過程中,太學、言行書齋等等卻並未遭到任何打擊,一股龐大的暗勢力正在成型!這不僅是秦凡的力量幫助,更是元始的功勞,有這位博古貫今,能知過去未來的聖人在,秦凡自然不會出現太大意外。
公元151年,西涼董氏喜添新丁,作為董由的後人,自董仲舒中興董氏之後,董氏布局天下,已有兩百年,兩百年間,董氏完全掌握了天下的書籍印發,甚至興辦了報紙、報刊等物,發表了一係列的言論與思想學說,在整個天下引起巨大震動。除此之外,言行說在全天下的流傳,更是令董氏如魚得水,曾經有段時間,朝中有人中傷董氏,曾編纂出這樣一條流言,曰:董氏者,天下第一大家族也。
明眼人都知道,這世上的天下第一大家族是劉氏,但這中傷言論,也從側麵說明了董氏的強大,而且,這還是別人無法得知,董氏早在200年前,就開始收養孤兒,傳授詩書文化,這些孤兒長大成人以後,又開始進入言行書齋、各地太學工作,這些年下來,董氏的影響力,早已達到一個恐怖無比的程度。
但是,董氏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董氏有充分的自我認知,所有的董氏傳人,都得到老祖宗的口口相傳:我們是言行說之下的家族,我們與公羊學派一樣,以將言行說發揚光大為己任。
這老祖宗,卻是指董仲舒!很少有人知道,董仲舒已經活了兩百多年,他在100年前便開始隱居幕後,表麵上不問世事,卻一直在等待著一個機會!
這兩百年,世間最大的變故就是地境的力量突然少了,就仿佛整個人世間,從人境到地境的瓶頸突然提升了無數倍一樣,以至於到了現在,世間除了董仲舒,竟再無一名地境高手!(未完待續。)
次日,董仲舒啟程進入關中地帶,他並沒有給予進入長安,而是在關中地帶內,聯絡好友,辦起學堂書院,這一辦,便是三年時間!整整三年,董仲舒本是大言(同大儒),在學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如今踏踏實實的做起這造福萬千百姓之事,聲望自然更高。
更難得的是,董仲舒從來都是身體力行,言行合一,說什麽就做什麽,他教導學生,不枉論朝政,討論可以,不要站在朝臣的位置上去分析,因為你們現在還不是未來的朝臣。等等,這些都是相當實用的觀點,與如今崇尚“無為”“務虛”的黃老派形成鮮明對比。
這便是秦凡為董仲舒提出的第一個指導性意見,漢武帝劉徹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人,在聽到董仲舒的名聲之後,終於在董仲舒進入關中三年後,召董仲舒入長安,進宮麵聖。
如今百家局勢仍舊十分複雜,墨家、農家、雜家等均有所削減,反而是道家黃老派與法家,仍舊保持著雄厚的影響力。言行家,雖在漢之初,將影響力推升到了巔峰,但劉邦死後,呂後“亂政”,言行家的影響力被削弱了極大一部分,隨後惠帝文帝登基,延續了道家老黃之說,正式確立漢朝以孝治天下的思想,黃老之說,徹底被發揚廣大。
所以此次入宮,董仲舒並未急於提出曆史上的罷黜百家建議,而是為劉徹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政治主張,這便是推恩令!
劉邦鼎定天下後,與天下諸侯相約,非劉氏為王,天下諸侯共擊之,從而開始大封劉氏,而如今,曆經六位皇帝,劉氏天下已徹底鞏固,而劉氏諸侯王,卻成了皇帝的心腹之患,冶鐵、煮鹽、釀酒等暴力行業,卻被諸侯所把控,皇帝名義上統籌天下,但實際領地卻僅有關中一地,在曆史上,推恩令便是由劉徹心腹大臣主父偃提出的策略,這策略極大程度的削弱了諸侯的權柄,使其內部分裂。而如今董仲舒提出來,自是恰好說道劉徹的心坎兒裏。
劉徹當即下令,全盤接納推恩令,欲給董仲舒以高管。然而董仲舒早已得到秦凡指示,他有更高的目標需要完成,當場辭官,指示對劉徹說道:“當今天下,唯諸侯與貴族可得學問,知識,百姓愚昧,不知春秋大義,我欲仿照古人,在長安之外設立太學,令人人皆有書讀,人人皆懂學問,知禮儀,尚廉恥,請陛下成全。”
劉徹並非庸人,自然之道董仲舒說的雖有道理,但難度極大,讀書可是需要豐厚的財力支撐的,當即便向董仲舒提出疑問,董仲舒微微一笑,道:“我言行學說,講究言行合一,萬事且不可僅憑自己想象,太學之事,唯有做過才知道。”
董仲舒的態度,令劉徹大為讚賞,當即賞賜黃金千兩,以及長安城外一片土地,以供董仲舒建立太學。
賞金雖多,但要建立一個太學,所需的遠遠不止這一點,好在秦凡早已給董仲舒提供了大量的建議,董仲舒得到土地,所做的第一件事並非建立太學,而是在旁邊豎了一個作坊,開始造紙,與印刷。
僅僅十天以後,董仲舒第一批紙張造了出來,因為秦凡提供的工藝相當完整,這一批白紙的品相相當好,極為厚實,一經造出,董仲舒有召集工匠,做出了這時代的第一本書:《言行說》!
這便是掌握源頭,傳播自家思想,伴隨著《言行說》的發表,一時間,引起了整個關中地區的轟動,《言行說》第一版,印刷了大約五千本,竟然在第一時間全部脫銷!
這一切,伴隨著董仲舒再度麵見劉徹,遞上製作精美的《百家全書》時,達到了高chao,《百家全書》記載了儒、法、雜等各個流派中的代表性著作,如今是漢朝,漢朝可沒有專門的圖書管理,書籍用竹簡書寫,往往一本書,便是一桌子的竹簡,收藏分辨都十分困難,與之相比,紙質書籍的優勢可就太大了。
劉徹龍顏大悅,當即封董仲舒為太學博士,這將是一個新立的官職,自此,漢朝等於承認了太學的地位,學府從此有了官方背景。
書籍的印刷與販賣,同時也為董仲舒帶來了大量的錢財,至此,太學籌建的工作才算完成,建立太學才真正開始實施。又過了1個月,太學建成,全國各地的言行說大師紛紛前來,在這個時代,董仲舒的威望還是極高的,那怕是儒學等其他流派巨頭,也紛紛出席太學開學大典,一部分諸侯與勳貴,也將自家子弟送入太學,令其修習詩書,通達禮儀!
時間漸漸流逝,劉徹所統治的帝國,開始按照曆史的軌跡不斷推進,從推恩令開始,他劉徹開始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
十年後,董仲舒正式向劉徹上書,提出了罷黜雜流,百家並流的概念,所謂罷黜雜流,便是把那些落後的過時的流派踢出,同事加強對各領域思潮的管理,將百家合並為一體。事實上,百家的思想千差萬別,如果說有一個流派能夠合並所有流派的話,那無疑要屬言行家了!
言行流派,要求言行合一,注重實際,這對每一家都是極為重要的思想,事實上,如今太學建立十年,已有數不清的學子從太學中走出來,為言行說的推廣起到了巨大作用。
除此之外,戰國時期被一度廢除的鏢局製度,也開始慢慢“死灰複燃”,這是一種對商業的保護,資本的萌芽在秦凡的暗中推動下,開始躍進,各種鏢局先後成立,商人貨通天下的理念,得以伸張,甚至延伸到了大漢以外的地方。
也就在這一年中,漢武帝劉徹下令衛青遠征塞外,大漢與匈奴的戰爭爆發,又過了數年,霍去病抗下衛青的大旗,繼續遠征匈奴,這一次,甚至令匈奴陷入分裂之中,南匈奴甚至並入大漢,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北匈奴隻能遠遁……
武帝末年,巫蠱之亂橫生,宮廷紛亂,此時,董仲舒已成為當世大聖人,他幾乎已將秦凡的吩咐完全做到,首先,如今的言行說,已成為第一大流派,不僅如此,其他流派或消亡,或並入言行家中,其次,鏢局是在董仲舒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這將是一支長期潛伏下來的武力!最後,董仲舒本人在漢朝各地建立了言行書齋,這將是收集情報甚至訓練奸細的絕佳地方!
建立這一切後,董仲舒向武帝上表,辭去太學祭酒(後升任),逍遙遠遁。不久,董氏卻出現在西涼邊陲之地,在此紮下根來。
時間流逝,歲月無情,秦凡在上下五千年世界中,一呆就是200年,武帝之後,東漢開始慢慢走向末落,直至後來的王莽篡位,劉秀複辟,西漢才得以建立。但在這個過程中,太學、言行書齋等等卻並未遭到任何打擊,一股龐大的暗勢力正在成型!這不僅是秦凡的力量幫助,更是元始的功勞,有這位博古貫今,能知過去未來的聖人在,秦凡自然不會出現太大意外。
公元151年,西涼董氏喜添新丁,作為董由的後人,自董仲舒中興董氏之後,董氏布局天下,已有兩百年,兩百年間,董氏完全掌握了天下的書籍印發,甚至興辦了報紙、報刊等物,發表了一係列的言論與思想學說,在整個天下引起巨大震動。除此之外,言行說在全天下的流傳,更是令董氏如魚得水,曾經有段時間,朝中有人中傷董氏,曾編纂出這樣一條流言,曰:董氏者,天下第一大家族也。
明眼人都知道,這世上的天下第一大家族是劉氏,但這中傷言論,也從側麵說明了董氏的強大,而且,這還是別人無法得知,董氏早在200年前,就開始收養孤兒,傳授詩書文化,這些孤兒長大成人以後,又開始進入言行書齋、各地太學工作,這些年下來,董氏的影響力,早已達到一個恐怖無比的程度。
但是,董氏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董氏有充分的自我認知,所有的董氏傳人,都得到老祖宗的口口相傳:我們是言行說之下的家族,我們與公羊學派一樣,以將言行說發揚光大為己任。
這老祖宗,卻是指董仲舒!很少有人知道,董仲舒已經活了兩百多年,他在100年前便開始隱居幕後,表麵上不問世事,卻一直在等待著一個機會!
這兩百年,世間最大的變故就是地境的力量突然少了,就仿佛整個人世間,從人境到地境的瓶頸突然提升了無數倍一樣,以至於到了現在,世間除了董仲舒,竟再無一名地境高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