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
皇帝獨自坐在延英殿中,正在心神不寧地等待著從江陵傳回的最新消息,得到李進忠入宮求見的稟報,不禁皺了皺眉頭。≥,
不知具體從哪天何時起,皇帝心中對這位一力扶保自己登上皇位的權宦產生了一種愛恨、敬畏相互摻雜、交織在一起,並且無從分辨孰輕孰重的複雜情感。但是,他不得不承認,其中惱怒和忌憚的成分正在日漸增多。
前些日子,李進忠為了向皇帝強討兵權,使出了辭官、鬥毆、稱傷不出等諸種手段,逼得皇帝實在無奈,隻得借力打力,封他做了宰相,委他主持靖宮大計才算了事。
時隔不久,李進忠又借主持靖宮之機,不經皇帝允準,擅自在宮中組建了數百人的靖宮差房,將包括後宮嬪妃在內的所有人都置於了他的嚴密監視之下。
這回在如何處置江陵王的問題上,自己采納了景暄的建言,沒有如李進忠所主張的那樣發兵圍剿江陵,難道他今天入宮又是為了要強逼自己就範嗎?
皇帝一想到又將麵對李進忠近乎要挾般的糾纏,就感覺到兩個太陽穴開始隱隱作痛。
“晉國公夫人的親眷真是了得,連朕和兩位貴妃也都監視在內了。不知道‘靖宮差房’這些天來在宮內發現張氏殘黨的蹤影沒有啊?”皇帝看著麵前站著的這個相貌醜陋的老頭兒,決定先發製人,抓住他擅自組建“靖宮差房”這件事。來堵住李進忠的嘴。
“啟稟陛下。老臣奉旨主持靖宮事宜以來。夙夜難眠,唯恐辦差不力,辜負陛下的重托。睦王離京時,陛下將原已恩準調歸老臣差遣的五百禁軍充做使團護衛,老臣無奈之下,隻得仿效先朝內侍省察事廳子的成例,暫組‘靖宮差房’,作為日常辦差的臨時機構。
陛下明鑒。現下的形勢,內侍省及各處宮人中可用之人甚少,因此老臣才從府中挑選了若幹名老成穩重的仆婦以補不足。‘靖宮差房’組建的時日不多,卻已發現了張氏殘黨不慎露出的諸多蛛絲馬跡,可謂是成效顯著。老臣以為,這兩件事皆屬老臣職責本分,故而未曾先行奏報,還請陛下恕罪。”李進忠為討處置行刺嫌犯的聖旨而來,不欲因旁的事觸怒皇帝,因此回答得格外小心。
察事廳子是父皇晚年明令裁撤的機構。為的是防止其成為張氏弄權的工具,眼見李進忠大言不慚地竟將此引為成例。為自己擅設所謂的‘靖宮差房’狡辯,皇帝隻覺一股怒火直撞腦門。
他強壓著火氣,麵帶笑容地對李進忠解釋道:“朕不過是前晚在毓秀宮中恰巧碰上‘靖宮差房’的專使巡夜,今兒見了晉國公隨口一問,晉國公不必掛懷。朕既以靖宮重任相托,一應大小事務晉國公自然有權做主,無須事事奏報。目下四方不寧,肘腋之患朕尤為關注,隻盼您能早日將張氏殘黨一網打盡,怎會無故降罪?晉國公今日請見,是否有什麽好消息說與朕聽啊?”
李進忠察言觀色,已瞧出皇帝尚全然不知昨日傍晚自己遇刺之事,遂故作驚慌地“撲通”一聲跪倒在階下,以頭碰地,嘶聲嚷道:“老臣無能,昨晚險些被歹人於回府的路上奪走了性命,萬望陛下為老臣做主,下旨嚴懲幕後真凶。”
皇帝被他突如其來的舉動著實嚇了一跳,連忙命王保兒上前攙起李進忠,溫言安撫道:“晉國公莫急、莫慌,不妨把話說得再明白些,難道又是張氏殘黨出來作祟?不管對方是誰,您盡管說出來,朕決不姑息。”
李進忠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沙啞著嗓子把昨晚自己遇刺的前後經過向皇帝詳細敘說了一遍,末了才說道:“根據刺客不慎落在行刺現場的一縷孔雀金絲線,老臣初步斷定,南內太妃和長寧長公主恐與此事有涉。她二人必是對老臣力主發兵江陵心懷怨恨,因此才命人半路暗算老臣。現老臣已令祿光庭率人將南內和長公主府團團圍住,請陛下降下聖旨,準老臣入內拿人。”
皇帝聽罷,心中暗叫不妙:這李進忠雖不是為逼自己出兵征剿江陵王而來,卻給自己出了個更大的難題。
假設昨晚果然是太妃和長寧母女合謀捅出的亂子,於情於理,自己都萬難阻擋李進忠查案拿凶;然而,倘若因此廢黜了她們母女的封號位份,父皇生前隻留下這麽一位尚還待字閨中的親生女兒,和親吐蕃之大計豈不要化為泡影?
刹那間,皇帝的額頭也沁出了一層細細的汗珠。
李進忠許久聽不到皇帝入宮拿人的旨意說出口,知他內心必是極不情願在這緊要的當口處置長寧長公主。
但勢到如今,他作為新任的中書令,文武百官之首,又是受害的苦主,如果一旦鬆口,為了成全皇帝的心意,有意放對方一馬,那麽,自己以後就將在眾人麵前完全失去威信,難以在朝堂之上立穩腳跟。
因此,縱然是明知皇帝心中作何打算,李進忠也難以後退半步,隻能硬挺著靜等皇帝的決斷。他甚至替皇帝著想,心中已暗暗在眾宗室的女兒中找尋起長寧長公主的替代人選來了。
“據朕所知,孔雀金絲線雖出自太妃的故國林邑,然此物作為多年以來的貢物已進奉多年,在宮中並不隻是太妃母女處才有此物。晉國公僅憑一縷絲屑便斷定太妃母女是刺客背後的主使之人,是不是輕率了些?”皇帝咬緊牙關,試探著問道。
他明白,依眼前的情勢,唯有寄希望於太妃母女不是行刺李進忠的主謀,才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也是最理想的結果。
李進忠聽到皇帝為了使長寧長公主免受懲處,竟然質疑起自己來,不由得惱將上來:連一個與皇帝尚未見麵的新入宮嬪妃遇刺,皇帝一怒之下,還將含冰殿所有的當差宮人、宦者殺了殉葬。自己身為有定鼎之功的當朝宰相,半路遇刺,皇帝非但沒有任何的安撫表示,反而替自己眼看就要抓到手的嫌犯開脫起來,兩相比較起來,怎不令人齒冷心寒?(未完待續。)
皇帝獨自坐在延英殿中,正在心神不寧地等待著從江陵傳回的最新消息,得到李進忠入宮求見的稟報,不禁皺了皺眉頭。≥,
不知具體從哪天何時起,皇帝心中對這位一力扶保自己登上皇位的權宦產生了一種愛恨、敬畏相互摻雜、交織在一起,並且無從分辨孰輕孰重的複雜情感。但是,他不得不承認,其中惱怒和忌憚的成分正在日漸增多。
前些日子,李進忠為了向皇帝強討兵權,使出了辭官、鬥毆、稱傷不出等諸種手段,逼得皇帝實在無奈,隻得借力打力,封他做了宰相,委他主持靖宮大計才算了事。
時隔不久,李進忠又借主持靖宮之機,不經皇帝允準,擅自在宮中組建了數百人的靖宮差房,將包括後宮嬪妃在內的所有人都置於了他的嚴密監視之下。
這回在如何處置江陵王的問題上,自己采納了景暄的建言,沒有如李進忠所主張的那樣發兵圍剿江陵,難道他今天入宮又是為了要強逼自己就範嗎?
皇帝一想到又將麵對李進忠近乎要挾般的糾纏,就感覺到兩個太陽穴開始隱隱作痛。
“晉國公夫人的親眷真是了得,連朕和兩位貴妃也都監視在內了。不知道‘靖宮差房’這些天來在宮內發現張氏殘黨的蹤影沒有啊?”皇帝看著麵前站著的這個相貌醜陋的老頭兒,決定先發製人,抓住他擅自組建“靖宮差房”這件事。來堵住李進忠的嘴。
“啟稟陛下。老臣奉旨主持靖宮事宜以來。夙夜難眠,唯恐辦差不力,辜負陛下的重托。睦王離京時,陛下將原已恩準調歸老臣差遣的五百禁軍充做使團護衛,老臣無奈之下,隻得仿效先朝內侍省察事廳子的成例,暫組‘靖宮差房’,作為日常辦差的臨時機構。
陛下明鑒。現下的形勢,內侍省及各處宮人中可用之人甚少,因此老臣才從府中挑選了若幹名老成穩重的仆婦以補不足。‘靖宮差房’組建的時日不多,卻已發現了張氏殘黨不慎露出的諸多蛛絲馬跡,可謂是成效顯著。老臣以為,這兩件事皆屬老臣職責本分,故而未曾先行奏報,還請陛下恕罪。”李進忠為討處置行刺嫌犯的聖旨而來,不欲因旁的事觸怒皇帝,因此回答得格外小心。
察事廳子是父皇晚年明令裁撤的機構。為的是防止其成為張氏弄權的工具,眼見李進忠大言不慚地竟將此引為成例。為自己擅設所謂的‘靖宮差房’狡辯,皇帝隻覺一股怒火直撞腦門。
他強壓著火氣,麵帶笑容地對李進忠解釋道:“朕不過是前晚在毓秀宮中恰巧碰上‘靖宮差房’的專使巡夜,今兒見了晉國公隨口一問,晉國公不必掛懷。朕既以靖宮重任相托,一應大小事務晉國公自然有權做主,無須事事奏報。目下四方不寧,肘腋之患朕尤為關注,隻盼您能早日將張氏殘黨一網打盡,怎會無故降罪?晉國公今日請見,是否有什麽好消息說與朕聽啊?”
李進忠察言觀色,已瞧出皇帝尚全然不知昨日傍晚自己遇刺之事,遂故作驚慌地“撲通”一聲跪倒在階下,以頭碰地,嘶聲嚷道:“老臣無能,昨晚險些被歹人於回府的路上奪走了性命,萬望陛下為老臣做主,下旨嚴懲幕後真凶。”
皇帝被他突如其來的舉動著實嚇了一跳,連忙命王保兒上前攙起李進忠,溫言安撫道:“晉國公莫急、莫慌,不妨把話說得再明白些,難道又是張氏殘黨出來作祟?不管對方是誰,您盡管說出來,朕決不姑息。”
李進忠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沙啞著嗓子把昨晚自己遇刺的前後經過向皇帝詳細敘說了一遍,末了才說道:“根據刺客不慎落在行刺現場的一縷孔雀金絲線,老臣初步斷定,南內太妃和長寧長公主恐與此事有涉。她二人必是對老臣力主發兵江陵心懷怨恨,因此才命人半路暗算老臣。現老臣已令祿光庭率人將南內和長公主府團團圍住,請陛下降下聖旨,準老臣入內拿人。”
皇帝聽罷,心中暗叫不妙:這李進忠雖不是為逼自己出兵征剿江陵王而來,卻給自己出了個更大的難題。
假設昨晚果然是太妃和長寧母女合謀捅出的亂子,於情於理,自己都萬難阻擋李進忠查案拿凶;然而,倘若因此廢黜了她們母女的封號位份,父皇生前隻留下這麽一位尚還待字閨中的親生女兒,和親吐蕃之大計豈不要化為泡影?
刹那間,皇帝的額頭也沁出了一層細細的汗珠。
李進忠許久聽不到皇帝入宮拿人的旨意說出口,知他內心必是極不情願在這緊要的當口處置長寧長公主。
但勢到如今,他作為新任的中書令,文武百官之首,又是受害的苦主,如果一旦鬆口,為了成全皇帝的心意,有意放對方一馬,那麽,自己以後就將在眾人麵前完全失去威信,難以在朝堂之上立穩腳跟。
因此,縱然是明知皇帝心中作何打算,李進忠也難以後退半步,隻能硬挺著靜等皇帝的決斷。他甚至替皇帝著想,心中已暗暗在眾宗室的女兒中找尋起長寧長公主的替代人選來了。
“據朕所知,孔雀金絲線雖出自太妃的故國林邑,然此物作為多年以來的貢物已進奉多年,在宮中並不隻是太妃母女處才有此物。晉國公僅憑一縷絲屑便斷定太妃母女是刺客背後的主使之人,是不是輕率了些?”皇帝咬緊牙關,試探著問道。
他明白,依眼前的情勢,唯有寄希望於太妃母女不是行刺李進忠的主謀,才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也是最理想的結果。
李進忠聽到皇帝為了使長寧長公主免受懲處,竟然質疑起自己來,不由得惱將上來:連一個與皇帝尚未見麵的新入宮嬪妃遇刺,皇帝一怒之下,還將含冰殿所有的當差宮人、宦者殺了殉葬。自己身為有定鼎之功的當朝宰相,半路遇刺,皇帝非但沒有任何的安撫表示,反而替自己眼看就要抓到手的嫌犯開脫起來,兩相比較起來,怎不令人齒冷心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