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雲叢受命於危難之時,親率三千兵馬趕赴長安以西約一百裏的奉天駐紮,隨時準備給來犯的吐蕃軍以迎頭痛擊。可是,轉眼間兩天過去了,景雲叢率領的這支兵馬非但沒見著一個吐蕃軍士的影子,反而聽到了皇帝棄城東奔,長安失陷的消息。
消息一經傳至軍中,上至偏裨將佐,下至普通軍士,無不群情激昂,紛紛湧至景雲叢的中軍帳前,要求景雲叢即刻下令,全軍立即回援長安,從吐蕃人手中奪回帝都。
親眼看到吳弼交付給自己率領出征的這三千名禁軍有如此高的士氣,景雲叢既感到激奮,又不禁深深為長安如此迅速地失陷而感到痛惜。倘使在此危急關頭皇帝肯選擇留下,親自坐陣大明宮,指揮禁軍守城的話,單單憑借吳弼麾下這支軍紀嚴明、士氣高昂的羽林軍,吐蕃軍就決不至於在一夜之內便破門而入,殺進長安。
如今,景雲叢雖身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兼元帥府長史,可以代天下向天下兵馬發號施令,但目下麾下可供他直接指揮的軍士僅有區區三千人,要想憑借著這支軍隊從吐蕃人手中奪回長安,隻怕比登天還難。
正因為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景雲叢不惜當眾拔劍示警,嚴令三軍,原地待命,不得有任何輕舉妄動。隨後,他分遣斥候多方打探消息,得知了一路東進,攻入長安的是張諒率領的北路軍共計約三萬人馬,也獲知了納悉摩所率六萬天蠍軍主力在河州遭到重創,幾乎死傷殆半,目前正在河州城中休整待援。
當這兩個消息緊接著先後報來時,景雲叢一直緊鎖著的眉舒展開了。他當即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一麵命行軍司馬帶領五百軍士潛往長安附近,全力收攏被吐蕃擊潰的敗兵,多方聯絡長安周邊的士紳、百姓,壯大已方的兵力,為以後圍攻長安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盡出二千五百人馬,由自己親自率領,疾速向西,強攻汾寧,試圖一舉切斷吐蕃軍這唯一的退路要塞,將攻入長安的張諒所部與河州納悉摩所部分隔開來。
可以說,景雲叢此舉是在走一步險棋,如果在短時間內強攻汾寧不下,那麽他所率領的這二千五百人馬就將處於兩支吐蕃軍的前後夾擊之中,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所幸的是,張諒兵不血刃地一馬當先搶占涇州,複仇之心急劇膨脹,隻顧著盡率全軍長驅直入殺向長安,沒有在沿途的汾寧等要塞留下足夠的駐守兵力,給景雲叢造成了可乘之機。
結果,景雲叢率軍到達汾寧城外後,隻用了不到兩個時辰就擊退了城內的五百守軍,順利地占據了汾寧要塞,初步實現了他的戰略意圖。
一俟進入汾寧城內,景雲叢隨即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傳命手下這兩千多軍禁軍將士,在汾寧城四周盛張旗幟,有意放出消息,詐稱副元帥景雲叢奉皇帝秘旨,親率一萬精銳禁軍,攻取汾寧,凡西疆遭吐蕃戰敗、潰散之將校、軍士,如願報效朝廷者,盡可前往汾寧城中投軍,前罪一概不問,如今後有建功者,必當重賞。
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地迅速便在東達長安,西至涇州的範圍內傳散了開來。憑借著景雲叢以百戰之身在朝野上下樹立起的崇高威望,那些被吐蕃軍一路擊潰,各自躲入山林、鄉野間藏身的軍士們一聽到景雲叢的招兵令,便絡繹不絕地趕往汾寧前來投軍,僅僅三日之內,景雲叢麾下居然真的擴充至了近一萬兵力。
同時,因放心不下張諒而緊隨其後趕至長安的吐蕃大將軍納悉摩一經聽到景雲叢率軍占領汾寧的消息,頓時變得不安起來。畢竟,張諒隻帶了不到三萬兵馬,孤軍深入,受中土皇帝棄城東奔之惠,方得以僅用了一夜時間就攻占了長安這座帝都,如今通往西疆歸路的咽喉要道被景雲叢率軍切斷,使得攻入長安城中的這三萬吐蕃軍成為了不折不扣的一支孤軍,假以時日,倘若東奔的皇帝召集齊長安東、南、北三麵的官軍,與西麵的景雲叢所部合圍長安,到時豈不如甕中捉鱉一般,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包括自己在內的這三萬吐蕃軍隊困死在長安這座孤城之內。
納悉摩近兩天正為大明宮內出現的朝廷內線而感到煩心,痛責湯寬無能,竟連幾個小小的奸細都抓不到,此時又接到退路被斷的消息,不由得大為光火,一氣殺了六七名留在宣政殿中侍奉的雜役方才住手。不過,他不愧為曾扶助赤德讚普掃平內亂,統一吐蕃各部的統帥之才,當他心中的煩亂得到盡情的宣泄,頭腦漸漸冷靜下來之後,納悉摩果斷地做出了一連串可稱得上是英明的決定,正是這一連串的決定,對今後的戰局演變產生了極其關鍵的影響。
首先,納悉摩堅決推行大論朗格提出的以蕃化漢的戰略構想,扶立滯留長安城中被巡城的吐蕃軍士捉到的宗室子弟,已故的昆陽公主的親侄子李承宏於大明宮中即皇帝位,以這位傀儡皇帝的名義任命了包括湯寬等降臣在內的一幹朝臣,意圖以此舉從政治上大大削弱棄城東奔的皇帝在漢人百姓當中的號召力。
接著,納悉摩又借李承宏的名義頒下一道聖旨,傳命將長安城中百姓人等,不分男女老幼,盡皆趕去東南西北的十二座城門之上協助吐蕃軍守城,充當炮灰,還美其名曰此舉是長安百姓擁戴新朝的具體表現。公開張榜宣布,凡協助守城者,待長安局勢化險為夷之後,皆賜予官身,從此不必納錢納糧。這一決定,不僅無形之中為守城的吐蕃軍隊送去了成千上萬的人肉盾牌,更為陰險歹毒的是,可以借長安城內的漢人百姓來有效瓦解城外漢人軍士的攻城士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削減對方攻城的戰力。(。)
消息一經傳至軍中,上至偏裨將佐,下至普通軍士,無不群情激昂,紛紛湧至景雲叢的中軍帳前,要求景雲叢即刻下令,全軍立即回援長安,從吐蕃人手中奪回帝都。
親眼看到吳弼交付給自己率領出征的這三千名禁軍有如此高的士氣,景雲叢既感到激奮,又不禁深深為長安如此迅速地失陷而感到痛惜。倘使在此危急關頭皇帝肯選擇留下,親自坐陣大明宮,指揮禁軍守城的話,單單憑借吳弼麾下這支軍紀嚴明、士氣高昂的羽林軍,吐蕃軍就決不至於在一夜之內便破門而入,殺進長安。
如今,景雲叢雖身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兼元帥府長史,可以代天下向天下兵馬發號施令,但目下麾下可供他直接指揮的軍士僅有區區三千人,要想憑借著這支軍隊從吐蕃人手中奪回長安,隻怕比登天還難。
正因為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景雲叢不惜當眾拔劍示警,嚴令三軍,原地待命,不得有任何輕舉妄動。隨後,他分遣斥候多方打探消息,得知了一路東進,攻入長安的是張諒率領的北路軍共計約三萬人馬,也獲知了納悉摩所率六萬天蠍軍主力在河州遭到重創,幾乎死傷殆半,目前正在河州城中休整待援。
當這兩個消息緊接著先後報來時,景雲叢一直緊鎖著的眉舒展開了。他當即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一麵命行軍司馬帶領五百軍士潛往長安附近,全力收攏被吐蕃擊潰的敗兵,多方聯絡長安周邊的士紳、百姓,壯大已方的兵力,為以後圍攻長安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盡出二千五百人馬,由自己親自率領,疾速向西,強攻汾寧,試圖一舉切斷吐蕃軍這唯一的退路要塞,將攻入長安的張諒所部與河州納悉摩所部分隔開來。
可以說,景雲叢此舉是在走一步險棋,如果在短時間內強攻汾寧不下,那麽他所率領的這二千五百人馬就將處於兩支吐蕃軍的前後夾擊之中,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所幸的是,張諒兵不血刃地一馬當先搶占涇州,複仇之心急劇膨脹,隻顧著盡率全軍長驅直入殺向長安,沒有在沿途的汾寧等要塞留下足夠的駐守兵力,給景雲叢造成了可乘之機。
結果,景雲叢率軍到達汾寧城外後,隻用了不到兩個時辰就擊退了城內的五百守軍,順利地占據了汾寧要塞,初步實現了他的戰略意圖。
一俟進入汾寧城內,景雲叢隨即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傳命手下這兩千多軍禁軍將士,在汾寧城四周盛張旗幟,有意放出消息,詐稱副元帥景雲叢奉皇帝秘旨,親率一萬精銳禁軍,攻取汾寧,凡西疆遭吐蕃戰敗、潰散之將校、軍士,如願報效朝廷者,盡可前往汾寧城中投軍,前罪一概不問,如今後有建功者,必當重賞。
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地迅速便在東達長安,西至涇州的範圍內傳散了開來。憑借著景雲叢以百戰之身在朝野上下樹立起的崇高威望,那些被吐蕃軍一路擊潰,各自躲入山林、鄉野間藏身的軍士們一聽到景雲叢的招兵令,便絡繹不絕地趕往汾寧前來投軍,僅僅三日之內,景雲叢麾下居然真的擴充至了近一萬兵力。
同時,因放心不下張諒而緊隨其後趕至長安的吐蕃大將軍納悉摩一經聽到景雲叢率軍占領汾寧的消息,頓時變得不安起來。畢竟,張諒隻帶了不到三萬兵馬,孤軍深入,受中土皇帝棄城東奔之惠,方得以僅用了一夜時間就攻占了長安這座帝都,如今通往西疆歸路的咽喉要道被景雲叢率軍切斷,使得攻入長安城中的這三萬吐蕃軍成為了不折不扣的一支孤軍,假以時日,倘若東奔的皇帝召集齊長安東、南、北三麵的官軍,與西麵的景雲叢所部合圍長安,到時豈不如甕中捉鱉一般,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包括自己在內的這三萬吐蕃軍隊困死在長安這座孤城之內。
納悉摩近兩天正為大明宮內出現的朝廷內線而感到煩心,痛責湯寬無能,竟連幾個小小的奸細都抓不到,此時又接到退路被斷的消息,不由得大為光火,一氣殺了六七名留在宣政殿中侍奉的雜役方才住手。不過,他不愧為曾扶助赤德讚普掃平內亂,統一吐蕃各部的統帥之才,當他心中的煩亂得到盡情的宣泄,頭腦漸漸冷靜下來之後,納悉摩果斷地做出了一連串可稱得上是英明的決定,正是這一連串的決定,對今後的戰局演變產生了極其關鍵的影響。
首先,納悉摩堅決推行大論朗格提出的以蕃化漢的戰略構想,扶立滯留長安城中被巡城的吐蕃軍士捉到的宗室子弟,已故的昆陽公主的親侄子李承宏於大明宮中即皇帝位,以這位傀儡皇帝的名義任命了包括湯寬等降臣在內的一幹朝臣,意圖以此舉從政治上大大削弱棄城東奔的皇帝在漢人百姓當中的號召力。
接著,納悉摩又借李承宏的名義頒下一道聖旨,傳命將長安城中百姓人等,不分男女老幼,盡皆趕去東南西北的十二座城門之上協助吐蕃軍守城,充當炮灰,還美其名曰此舉是長安百姓擁戴新朝的具體表現。公開張榜宣布,凡協助守城者,待長安局勢化險為夷之後,皆賜予官身,從此不必納錢納糧。這一決定,不僅無形之中為守城的吐蕃軍隊送去了成千上萬的人肉盾牌,更為陰險歹毒的是,可以借長安城內的漢人百姓來有效瓦解城外漢人軍士的攻城士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削減對方攻城的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