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收視率,《昆侖》和《大唐奇俠傳》在另一個戰場上也是殺得難解難分,那就是評分戰場。[]
一部電視劇第一輪播放完之後,娛管局官員會通過係統,將收視率和觀眾評分以一個複雜而合理的公式計算出一個最終數字,那就是這部劇的積分成績,係統再將娛樂積分發放到主創手上,再由主創進行再分配。
積分環節上是由係統監督的,是出不了錯的,所以,收視率和觀眾評分是硬指標,其他什麽口碑啦、媒體和專業人士的評價啦都是其次的。
一般來說,第一輪播映的積分成績占了總成績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複播的成績相對而言就沒什麽了。
當然了,跨級別的另算,比如《大唐雙龍傳》從江東郡播映到全唐州播映的轉換。
寧越和路一帆的對壘協議就是比的第一輪播映的成績,他們的戰場,隻在江東郡。
收視率上,因為主創的給力以及宣傳的到位,《大唐奇俠傳》略勝一籌,而在評分上,《昆侖》卻略勝一籌。
雙方的平均收視率都是十點幾,江東郡千萬人口,意味著一百萬出頭的收視人群。
《昆侖》的觀眾評分是8.4萬,《大唐奇俠傳》是7.9萬。[]
收視率比的是觀眾基數,以粉絲的數量取勝,《大唐奇俠傳》先天上有宣傳優勢,所以能略勝一籌。
而觀眾評分比的是觀眾的熱情度,以粉絲的質量取勝。
給電視劇評分是需要走一個程序的,為了公正起見,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所以,絕大多數觀眾是沒有評分的習慣的,隻有真的喜歡一部劇,才會花時間去評分。
而《昆侖》的新穎性顯然更能吸引粉絲,所以在觀眾評分上略勝一籌。
實際上,隻拚第一輪成績的話,寧越是比較吃虧的,因為他的所有片子,質量都很高,後勁兒都很足,而且之前關於寧越跟風自己的負麵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客觀上對成績是有不小的影響的。
這也是寧越經驗不足,在協議上吃了不少虧,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對方都挖了坑,比如之前不允許對外宣傳對壘內容,寧越也覺得沒什麽,結果就吃虧了。
而這次他又吃虧了,不是寧越太笨,隻是對方太狡猾,這種文字遊戲隻有老手才會玩得那麽好。
在種種劣勢之下,最終寧越還是驚險地勝了第一局。
最後關頭《大唐奇俠傳》的收視有所下滑,這也正常,絕大多數電視劇都是這樣的,鳳頭豬肚狗尾、
而《昆侖》卻一直很堅挺,最終收視率定格在11,雖然沒有打破《大唐雙龍傳》的記錄,但也算很不錯了。
《大唐雙龍傳》最終的成績單是平均收視率12.1,總評分15.5萬,但那是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相比而言《昆侖》在前期就低調多了,11的收視率,9萬的評分,是近十年來整個江東郡排名第二的成績,僅次於《大唐雙龍傳》。
悲催的《大唐奇俠傳》是10.2的收視率,8萬多的評分,位列第三,放在哪兒都算很牛的成績了,偏偏就是差那麽一點。
孫海憋屈異常,前期占盡了優勢,結果還是輸了,偏偏還就輸那麽一點,真心讓人抓狂。
孫海和他的智囊團的確是大意了,因為前期寧越顯得那麽菜,在協議上吃了虧也不知道,在宣傳上也不敢正麵對抗,而是小打小鬧,最後連首播成績都差那麽多。
這樣的情況下,換了誰都會難免有所懈怠的,於是孫海等人給了寧越反擊的機會,等他們反應過來,《昆侖》的成績已經追上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這種輸法真叫一個憋屈啊。
更憋屈的是路一帆,他隻能看到勝負,連過程都參與不了。
就好比有人通知你,別人賭博輸了,現在需要你去賣身抵債一樣,那酸爽,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可惜路一帆也就隻能在自己房間裏砸東西發泄了,不管輸贏如何,路銘還是相信孫海的,完全放權給他,沒路一帆什麽事兒。
孫海憋屈了不到一天就恢複了冷靜,畢竟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不是路一帆那樣的毛頭小夥子能比的。
孫海感覺自己還是輸在了運氣上,畢竟雙方的差距很小。
到了這個時候,寧越那邊三部新劇的情況江東編劇公會都已經了解得差不多了,在他們看來,《昆侖》應該是三部劇中最出彩的了,而其他兩部完全是在冒險。
不管是《大唐雙龍傳》也好,《昆侖》也好,都沒有脫離傳統武俠的範疇,其中細微的地方有創新,這也是業內人士公認的,這兩部劇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絕大多數唐州娛樂者認為,脫離了武俠,就脫離了市場。
而《尋秦記》和《覆雨翻雲》一定程度都已經脫離武俠了,所以孫海不覺得自己還會再輸。
更重要的是,孫海不相信寧越真的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拍出三部精品出來。
大家一致認為,《昆侖》應該就是寧越的殺手鐧了,他先拿出來先聲奪人,然後憑借著《昆侖》的聲勢把《尋秦記》和《覆雨翻雲》炒熱起來。
想到這一點,孫海等人就定下了反擊政策,那就是,盡量將這三部劇分化開來。
我承認《昆侖》是部好劇,但《尋秦記》和《覆雨翻雲》明顯就是在胡鬧。
寧越是自我膨脹了,以為拍了兩部好片子就拍什麽都能成功了,而且他拍三部劇總共就花了不到半年的成績,誰能相信這三部作品都是精品?
沒錯,我就是來揭穿寧越的險惡用心的,用一部精品來釣起大家的興趣,然後用兩部爛片大肆撈錢。
這樣的論斷看上去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主要就是突出寧越人品的卑劣,半年三部精品不可能實現,以及《尋秦記》和《覆雨翻雲》太過顛覆,嘩眾取寵,脫離市場,愚弄觀眾。
第二場對壘馬上就要開始了,這麽短的時間裏,孫海等人也不可能想到更多的反擊方式了,主要就采取了這樣的抹黑方式,簡單,卻也很有效。
一部電視劇第一輪播放完之後,娛管局官員會通過係統,將收視率和觀眾評分以一個複雜而合理的公式計算出一個最終數字,那就是這部劇的積分成績,係統再將娛樂積分發放到主創手上,再由主創進行再分配。
積分環節上是由係統監督的,是出不了錯的,所以,收視率和觀眾評分是硬指標,其他什麽口碑啦、媒體和專業人士的評價啦都是其次的。
一般來說,第一輪播映的積分成績占了總成績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複播的成績相對而言就沒什麽了。
當然了,跨級別的另算,比如《大唐雙龍傳》從江東郡播映到全唐州播映的轉換。
寧越和路一帆的對壘協議就是比的第一輪播映的成績,他們的戰場,隻在江東郡。
收視率上,因為主創的給力以及宣傳的到位,《大唐奇俠傳》略勝一籌,而在評分上,《昆侖》卻略勝一籌。
雙方的平均收視率都是十點幾,江東郡千萬人口,意味著一百萬出頭的收視人群。
《昆侖》的觀眾評分是8.4萬,《大唐奇俠傳》是7.9萬。[]
收視率比的是觀眾基數,以粉絲的數量取勝,《大唐奇俠傳》先天上有宣傳優勢,所以能略勝一籌。
而觀眾評分比的是觀眾的熱情度,以粉絲的質量取勝。
給電視劇評分是需要走一個程序的,為了公正起見,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所以,絕大多數觀眾是沒有評分的習慣的,隻有真的喜歡一部劇,才會花時間去評分。
而《昆侖》的新穎性顯然更能吸引粉絲,所以在觀眾評分上略勝一籌。
實際上,隻拚第一輪成績的話,寧越是比較吃虧的,因為他的所有片子,質量都很高,後勁兒都很足,而且之前關於寧越跟風自己的負麵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客觀上對成績是有不小的影響的。
這也是寧越經驗不足,在協議上吃了不少虧,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對方都挖了坑,比如之前不允許對外宣傳對壘內容,寧越也覺得沒什麽,結果就吃虧了。
而這次他又吃虧了,不是寧越太笨,隻是對方太狡猾,這種文字遊戲隻有老手才會玩得那麽好。
在種種劣勢之下,最終寧越還是驚險地勝了第一局。
最後關頭《大唐奇俠傳》的收視有所下滑,這也正常,絕大多數電視劇都是這樣的,鳳頭豬肚狗尾、
而《昆侖》卻一直很堅挺,最終收視率定格在11,雖然沒有打破《大唐雙龍傳》的記錄,但也算很不錯了。
《大唐雙龍傳》最終的成績單是平均收視率12.1,總評分15.5萬,但那是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相比而言《昆侖》在前期就低調多了,11的收視率,9萬的評分,是近十年來整個江東郡排名第二的成績,僅次於《大唐雙龍傳》。
悲催的《大唐奇俠傳》是10.2的收視率,8萬多的評分,位列第三,放在哪兒都算很牛的成績了,偏偏就是差那麽一點。
孫海憋屈異常,前期占盡了優勢,結果還是輸了,偏偏還就輸那麽一點,真心讓人抓狂。
孫海和他的智囊團的確是大意了,因為前期寧越顯得那麽菜,在協議上吃了虧也不知道,在宣傳上也不敢正麵對抗,而是小打小鬧,最後連首播成績都差那麽多。
這樣的情況下,換了誰都會難免有所懈怠的,於是孫海等人給了寧越反擊的機會,等他們反應過來,《昆侖》的成績已經追上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這種輸法真叫一個憋屈啊。
更憋屈的是路一帆,他隻能看到勝負,連過程都參與不了。
就好比有人通知你,別人賭博輸了,現在需要你去賣身抵債一樣,那酸爽,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可惜路一帆也就隻能在自己房間裏砸東西發泄了,不管輸贏如何,路銘還是相信孫海的,完全放權給他,沒路一帆什麽事兒。
孫海憋屈了不到一天就恢複了冷靜,畢竟是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不是路一帆那樣的毛頭小夥子能比的。
孫海感覺自己還是輸在了運氣上,畢竟雙方的差距很小。
到了這個時候,寧越那邊三部新劇的情況江東編劇公會都已經了解得差不多了,在他們看來,《昆侖》應該是三部劇中最出彩的了,而其他兩部完全是在冒險。
不管是《大唐雙龍傳》也好,《昆侖》也好,都沒有脫離傳統武俠的範疇,其中細微的地方有創新,這也是業內人士公認的,這兩部劇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絕大多數唐州娛樂者認為,脫離了武俠,就脫離了市場。
而《尋秦記》和《覆雨翻雲》一定程度都已經脫離武俠了,所以孫海不覺得自己還會再輸。
更重要的是,孫海不相信寧越真的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拍出三部精品出來。
大家一致認為,《昆侖》應該就是寧越的殺手鐧了,他先拿出來先聲奪人,然後憑借著《昆侖》的聲勢把《尋秦記》和《覆雨翻雲》炒熱起來。
想到這一點,孫海等人就定下了反擊政策,那就是,盡量將這三部劇分化開來。
我承認《昆侖》是部好劇,但《尋秦記》和《覆雨翻雲》明顯就是在胡鬧。
寧越是自我膨脹了,以為拍了兩部好片子就拍什麽都能成功了,而且他拍三部劇總共就花了不到半年的成績,誰能相信這三部作品都是精品?
沒錯,我就是來揭穿寧越的險惡用心的,用一部精品來釣起大家的興趣,然後用兩部爛片大肆撈錢。
這樣的論斷看上去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主要就是突出寧越人品的卑劣,半年三部精品不可能實現,以及《尋秦記》和《覆雨翻雲》太過顛覆,嘩眾取寵,脫離市場,愚弄觀眾。
第二場對壘馬上就要開始了,這麽短的時間裏,孫海等人也不可能想到更多的反擊方式了,主要就采取了這樣的抹黑方式,簡單,卻也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