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州?”潘耀文覺得這個名字倒是有點意思:“有什麽寓意嗎?”
“一句兩句講不清楚,這樣吧,回頭我把草案發給您,您先看看合不合適,總不能太兒戲了。[.超多好看小說]”寧越回道
潘耀文聽了這話心中略寬,他最怕寧越敷衍他,隨便給他個節目還人情。
這節目寧越隻擔任監製,監製這份活兒,說白了就是參謀,你要上心呢,就是個參謀長,要是不上心,那就是個狗頭軍師。
到時候就算節目做的不好,寧越也可以借口是長安電視台的製作水平不行,潘耀文還沒法反駁。
但是寧越現在的態度讓潘耀文頗為滿意,看來他是有備而來的,草案都準備好了。
寧越的效率很高,掛掉電話就把草案傳給潘耀文了。
當然了,這個方案也是注冊了版權的,寧越不是傻子。
潘耀文雖然挺滿意寧越的態度,但對這個草案本身卻不是特別重視。
他不是信不過寧越,而是對紀錄片不感冒。
紀錄片這東西,長安電視台作為唐州官方電視台,早就已經玩爛了。
這玩意兒不同於選秀,寧越如果出選秀的話,那不管是什麽類型的,潘耀文立刻就會把它捧成王牌節目。
紀錄片?這年頭哪兒還有人愛看這玩意兒?
潘耀文本身對紀錄片也不是很懂,就把寧越的草案交給了台裏一個老資格的紀錄片導演,讓他和他的業內同行先看一看,給個意見,然後潘耀文再做決定。
那位老資格給的評價是:不知所謂!
這隻是總評價,老資格還給出了一份分析報告,從各個方麵批判了這個節目。
總結起來,就是說這個節目不夠偉光正,主題太狹窄。不符合長安電視台的身份定位,倒像是三流電視台做的獵奇節目。
潘耀文很是一愣,他本以為寧越做的節目,再怎麽說也是有幾分水平的。沒想到老資格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寧越給的草案略粗糙了一點,有些細節描述得也不是很清楚,畢竟這是他臨時趕出來的,還沒有修改。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舌尖上的唐州》從結構上看有些不倫不類。
本身紀錄片的風格是偏厚重的,優點是大氣、缺點是沉悶。
而一般的美食節目風格是偏獵奇的,優點是新鮮,缺點是有些小家子氣。
《舌尖上的唐州》則是中和了一下,主題還是紀錄片那一套,夾雜了一些美食節目的手法。
這在老學究們眼裏。就怎麽看怎麽不順眼。
在長安電視台混的,那當然都是根正苗紅的老前輩,看不慣太新奇的作品再正常不過了。
潘耀文有些犯難,內心深處,他對寧越做紀錄片也不是很信任。紀錄片不是一般的綜藝節目,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學識功底,那樣才能做出有底蘊、有味道的作品,二十歲的寧越,怎麽看也沒那個能耐。
一個星期後,寧越在回廣陵的前夕,給潘耀文打了個電話。問了問關於《舌尖上的唐州》的事情。
潘耀文狠了狠心,大不了就當賣人情了,於是就跟寧越說,同意跟他合作拍這部作品了,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再商量。
從潘耀文的語氣中,寧越沒聽出什麽異常。他也無從得知這件事背後的故事,隻是客套了幾句,就把這事兒定下來了。
潘耀文的心思是,反正這也費不了多大勁兒,拍就拍唄。
他也沒必要跟寧越訴苦。等片子一出來,如果撲街了,那寧越自然而然地就欠了長安電視台一個大人情,哪怕是為了挽回麵子,寧越也會繼續跟長安電視台合作的。
到時候,寧越就不得不拿出好貨色來了。
如果撞上了那萬分之一的幾率,這片子成功了,那長安電視台也是受益者。
所以,這事兒潘耀文怎麽也不吃虧,老狐狸就順水推舟了。
既然定下來要做這個節目,就得著手準備了。
紀錄片對裝備的要求其實是要大於對人員的要求的,特別是像《舌尖上的唐州》這樣的片子,要深入到唐州的各個地域,各種地形,拍攝難度很高。
幸好藍星聯邦的科技水平比地球要高不少,技術上的先天優勢擺在那兒。
至於人員的話,紀錄片要求的人員跟選秀沒法比,主要就需要攝像師、調研員、導演和剪輯師,就算添點兒輔助人員,那人數加起來頂多也就十幾二十幾個人。
調研員、攝像師、剪輯師都是現成的,長安電視台最不缺技術人員,唯獨導演人選要思量一下。
因為那位老資格的緣故,台裏的紀錄片導演們都有些不太樂意趟這個渾水,拍得不好丟人,拍好了豈不是得罪那位老資格了?他可是言之鑿鑿說這個作品不行的。
國企就這個不好,員工們的心思太複雜。
潘耀文也沒太在意這件事兒,隻是讓下麵人自行解決,從導演組挑一個導演出來,他隻要看結果。
五十出頭的任曉,就成了這個“幸運兒”。
任曉,五十二歲,高級娛樂精英,放到外麵去是一等一的牛人,在長安電視台裏卻隻是個坐冷板凳的。
娛樂等級是越到後麵越難升,高級娛樂精英和半步大師就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而半步大師和真正的大師更是隔著天塹。
像路凡那樣,四十出頭的半步大師,才算是唐州娛樂圈的中堅力量。
老任人老實,技術也紮實,可惜在機關單位裏,老實人是很難出頭的。
好差事輪不到他,苦差事都是他幹,不管在哪個機關單位裏,都得有個背黑鍋的,任曉就是這種角色。
任曉一咬牙,就接了這活兒了,但是他有一個要求,得讓他女兒任雨晴也進《舌尖上的唐州》導演組,給他當助手。
舉薦任曉的那位領導很痛快地答應了,這本身就不是個事兒。
導演和編劇一樣,職責重大。在藍星現代娛樂產業裏,這兩個職業基本沒有單槍匹馬的,都是團隊上陣。
任曉的女兒任雨晴算是個小天才,二十二歲的她剛從藝術學院裏畢業出來,就已經是中級娛樂師了,任曉花了天大的力氣將她弄到了長安電視台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以任曉的人脈,也隻能幫女兒到這兒了,現在難得有機會讓女兒走出去,雖然這個節目看起來不太靠譜,但總比讓任雨晴整天在辦公室裏混日子強。
“一句兩句講不清楚,這樣吧,回頭我把草案發給您,您先看看合不合適,總不能太兒戲了。[.超多好看小說]”寧越回道
潘耀文聽了這話心中略寬,他最怕寧越敷衍他,隨便給他個節目還人情。
這節目寧越隻擔任監製,監製這份活兒,說白了就是參謀,你要上心呢,就是個參謀長,要是不上心,那就是個狗頭軍師。
到時候就算節目做的不好,寧越也可以借口是長安電視台的製作水平不行,潘耀文還沒法反駁。
但是寧越現在的態度讓潘耀文頗為滿意,看來他是有備而來的,草案都準備好了。
寧越的效率很高,掛掉電話就把草案傳給潘耀文了。
當然了,這個方案也是注冊了版權的,寧越不是傻子。
潘耀文雖然挺滿意寧越的態度,但對這個草案本身卻不是特別重視。
他不是信不過寧越,而是對紀錄片不感冒。
紀錄片這東西,長安電視台作為唐州官方電視台,早就已經玩爛了。
這玩意兒不同於選秀,寧越如果出選秀的話,那不管是什麽類型的,潘耀文立刻就會把它捧成王牌節目。
紀錄片?這年頭哪兒還有人愛看這玩意兒?
潘耀文本身對紀錄片也不是很懂,就把寧越的草案交給了台裏一個老資格的紀錄片導演,讓他和他的業內同行先看一看,給個意見,然後潘耀文再做決定。
那位老資格給的評價是:不知所謂!
這隻是總評價,老資格還給出了一份分析報告,從各個方麵批判了這個節目。
總結起來,就是說這個節目不夠偉光正,主題太狹窄。不符合長安電視台的身份定位,倒像是三流電視台做的獵奇節目。
潘耀文很是一愣,他本以為寧越做的節目,再怎麽說也是有幾分水平的。沒想到老資格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寧越給的草案略粗糙了一點,有些細節描述得也不是很清楚,畢竟這是他臨時趕出來的,還沒有修改。
最主要的,還是因為《舌尖上的唐州》從結構上看有些不倫不類。
本身紀錄片的風格是偏厚重的,優點是大氣、缺點是沉悶。
而一般的美食節目風格是偏獵奇的,優點是新鮮,缺點是有些小家子氣。
《舌尖上的唐州》則是中和了一下,主題還是紀錄片那一套,夾雜了一些美食節目的手法。
這在老學究們眼裏。就怎麽看怎麽不順眼。
在長安電視台混的,那當然都是根正苗紅的老前輩,看不慣太新奇的作品再正常不過了。
潘耀文有些犯難,內心深處,他對寧越做紀錄片也不是很信任。紀錄片不是一般的綜藝節目,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學識功底,那樣才能做出有底蘊、有味道的作品,二十歲的寧越,怎麽看也沒那個能耐。
一個星期後,寧越在回廣陵的前夕,給潘耀文打了個電話。問了問關於《舌尖上的唐州》的事情。
潘耀文狠了狠心,大不了就當賣人情了,於是就跟寧越說,同意跟他合作拍這部作品了,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再商量。
從潘耀文的語氣中,寧越沒聽出什麽異常。他也無從得知這件事背後的故事,隻是客套了幾句,就把這事兒定下來了。
潘耀文的心思是,反正這也費不了多大勁兒,拍就拍唄。
他也沒必要跟寧越訴苦。等片子一出來,如果撲街了,那寧越自然而然地就欠了長安電視台一個大人情,哪怕是為了挽回麵子,寧越也會繼續跟長安電視台合作的。
到時候,寧越就不得不拿出好貨色來了。
如果撞上了那萬分之一的幾率,這片子成功了,那長安電視台也是受益者。
所以,這事兒潘耀文怎麽也不吃虧,老狐狸就順水推舟了。
既然定下來要做這個節目,就得著手準備了。
紀錄片對裝備的要求其實是要大於對人員的要求的,特別是像《舌尖上的唐州》這樣的片子,要深入到唐州的各個地域,各種地形,拍攝難度很高。
幸好藍星聯邦的科技水平比地球要高不少,技術上的先天優勢擺在那兒。
至於人員的話,紀錄片要求的人員跟選秀沒法比,主要就需要攝像師、調研員、導演和剪輯師,就算添點兒輔助人員,那人數加起來頂多也就十幾二十幾個人。
調研員、攝像師、剪輯師都是現成的,長安電視台最不缺技術人員,唯獨導演人選要思量一下。
因為那位老資格的緣故,台裏的紀錄片導演們都有些不太樂意趟這個渾水,拍得不好丟人,拍好了豈不是得罪那位老資格了?他可是言之鑿鑿說這個作品不行的。
國企就這個不好,員工們的心思太複雜。
潘耀文也沒太在意這件事兒,隻是讓下麵人自行解決,從導演組挑一個導演出來,他隻要看結果。
五十出頭的任曉,就成了這個“幸運兒”。
任曉,五十二歲,高級娛樂精英,放到外麵去是一等一的牛人,在長安電視台裏卻隻是個坐冷板凳的。
娛樂等級是越到後麵越難升,高級娛樂精英和半步大師就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而半步大師和真正的大師更是隔著天塹。
像路凡那樣,四十出頭的半步大師,才算是唐州娛樂圈的中堅力量。
老任人老實,技術也紮實,可惜在機關單位裏,老實人是很難出頭的。
好差事輪不到他,苦差事都是他幹,不管在哪個機關單位裏,都得有個背黑鍋的,任曉就是這種角色。
任曉一咬牙,就接了這活兒了,但是他有一個要求,得讓他女兒任雨晴也進《舌尖上的唐州》導演組,給他當助手。
舉薦任曉的那位領導很痛快地答應了,這本身就不是個事兒。
導演和編劇一樣,職責重大。在藍星現代娛樂產業裏,這兩個職業基本沒有單槍匹馬的,都是團隊上陣。
任曉的女兒任雨晴算是個小天才,二十二歲的她剛從藝術學院裏畢業出來,就已經是中級娛樂師了,任曉花了天大的力氣將她弄到了長安電視台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以任曉的人脈,也隻能幫女兒到這兒了,現在難得有機會讓女兒走出去,雖然這個節目看起來不太靠譜,但總比讓任雨晴整天在辦公室裏混日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