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李峰出現
何勇笑著伸手將剛剛沉入水裏的鐵塊拿出來後反問道:“那你告訴我,如果我將這塊鐵放在這塊木頭上,你說鐵會不會帶著木頭一起下沉還是木頭撐著鐵塊不下沉?”
“這個應該是木頭撐著鐵塊不下沉。”李恪不是很自信的說道。
何勇再次笑了笑,將鐵塊放在木頭上,木頭瞬間下沉了一半,之後就牢牢的拖住鐵塊,不下沉了。
“何勇師兄,我說對了。”李恪興奮的說道。
何勇點了點頭,道:“那麽你知道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情況嗎?鐵塊放入水裏會下沉,但是放在木頭上卻不會下沉,明明木頭加上鐵塊,重量應該更加重了才對,為什麽而沒有沉下去呢?”
“對啊,為什麽不下沉呢?”李恪腦中突然出現這個問題,以前從來不會關注這種問題的他,突然出現這樣的問題,讓他開始鑽牛角尖。
何勇仿佛看出李恪鑽牛角尖,笑著解釋道:“因為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這是跟這個物體的密度有關係,而計算密度的公事,以後你就會學到的,我就不詳細說了。
這鐵塊的密度已經超出了水的密度,所以才會沉下去,但是木頭的密度小於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所以他能浮起來。
加上鐵塊還能不沉入水中,說明木頭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很多很多。”
李恪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那麽師兄們做這次試驗就是為了證實萬物都有密度嗎?”
何勇看向王立等人,大家突然笑了起來。
王立開口道:“李恪,你可知道恩師說過,用鐵打造的船隻依舊能在水上行駛。
所以,今日我們就想要做一個實驗,用鐵打造的船隻,到底能不能浮在水麵上。
第一步證明鐵是沒有辦法浮在水麵上的。接下來第二部才是重點,我們用鐵打造了一艘小船,看看能不能讓鐵船浮起來。”
“那我們快試一試吧。”李恪連忙說道。
“現在就試。”王立說道。
接著一艘十公分大小的小船被一個學生拿到了前麵,就看到他將鐵船放在了水麵上,鐵船快速的往下沉去,一點也沒有要浮上水麵的意思。
“怎麽不行?難道恩師前我們?”一個學生說道。
何勇立馬嗬斥道:“不要胡說,恩師是不會騙我們的,一定是有什麽步驟是我們不知道的。”
王立也跟著說道:“沒錯,恩師是不可能騙我們的。是鐵船,一定是鐵船不合浮起來的要求。
恩師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研究的路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我們會失敗很多次,甚至失敗的讓你自己也認為不可能成功。
然而成功往往都是一直接下去的人,現在呢,我們才失敗一次,大家就認為恩師騙大家,實在是太不該了。”
何勇再次開口道:“沒錯,恩師連氣球這樣的飛天工具都製作出來,又怎麽可能做不出能浮在水麵上的鐵船。”
經過王立和何用兩人的解釋,大家又重新燃起了鬥誌。
一直沒有說話的李泰突然開口道:“這鐵船外觀看起來就是一條船,可是內部呢?
內部空間是不是也一樣呢?如果內部空間和真船不一樣,那麽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船才會下沉的。”
李恪說道:“青雀,你怎麽知道的?”
李泰說道:“我猜的,你想人坐在船上的時候,船中間都是空的,可是這個鐵船卻不是空的,還有鐵船那密度什麽的,難道大家都沒有計算過,就直接隨意的打造了一艘鐵船就開,哪有那麽容易。”
眾人頓時沉默了。
“說的好。”
一道聲音打破沉默,所有人都看向了聲音來源的方向。
緊接著他們整了整衣服,同時拱手行禮:“參見恩師。”
“不必多禮。”
來人正是李峰,他緩緩的走到中人麵前,從水中撈起鐵船,仔細看了看,便說道:“這艘鐵船做的很粗糙,空間又小。”
“讓恩師失望了。”何勇立馬說道。
李峰擺擺手,道:“你們做的很好,但是又不夠好。”
“恩師,您這話是什麽意思?”王立問道。
其他人都看向李峰,都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李峰看著眾人,笑道:“你們做的很好,那是因為我隻提過鐵船能在水上行駛,並且隻教了你們密度,卻沒有教過你們浮力學。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卻還能繼續想著研究,這點做的很好。
不夠好是因為,你們除了運用我教的東西外,卻沒有考慮過其他。
比如熱氣球,雖然你們將熱氣球製作出來了,但是你們有想過其他嗎?
比如這熱氣球的裝置能不能運用到其他地方,可不可以做的更加簡單。
又比如地上那麽溫暖,天上為什麽那麽冷,還有風速怎麽計算等等,數理化,不單單學習的知識我教你們的一些東西,還有自己研究的一些東西。
比方說,茶壺,你們應該自己或者看到過別人燒水,誰燒開以後,壺蓋子會不停的往上抬,為什麽壺蓋會往上抬呢?
李泰說道:“那是因為壺蓋水燒開後,熱氣將蓋子給吹了起來。”
李峰點了點頭,道:“沒錯,就是誰的熱氣將壺蓋吹起來,那麽你們有沒有想過用這熱氣做些什麽呢?”
王立想了想,道:“恩師的意思這熱氣其實也是一種動力,用的好的話,可以代替水力,風力,以及我們人的勞動力?”
李峰頷首道:“這是一個理論,你們想要將他變成現實,需要一定的時間,考慮很多東西,這些東西,你們自己去考慮,如果連最簡單的問題你們都想不到,你們就放棄這個想法吧。”
“恩師放心,弟子一定會作出一個利用熱氣動力的裝置來。”何勇信誓旦旦的說道。
“弟子一定會作出來。”其他人紛紛說道。
李峰點點頭,道:“為師相信你們。今日前來,一是為了了解你們學習的情況,我給你們的書籍是否已經全都看完了,可有不解的地方?”
何勇笑著伸手將剛剛沉入水裏的鐵塊拿出來後反問道:“那你告訴我,如果我將這塊鐵放在這塊木頭上,你說鐵會不會帶著木頭一起下沉還是木頭撐著鐵塊不下沉?”
“這個應該是木頭撐著鐵塊不下沉。”李恪不是很自信的說道。
何勇再次笑了笑,將鐵塊放在木頭上,木頭瞬間下沉了一半,之後就牢牢的拖住鐵塊,不下沉了。
“何勇師兄,我說對了。”李恪興奮的說道。
何勇點了點頭,道:“那麽你知道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情況嗎?鐵塊放入水裏會下沉,但是放在木頭上卻不會下沉,明明木頭加上鐵塊,重量應該更加重了才對,為什麽而沒有沉下去呢?”
“對啊,為什麽不下沉呢?”李恪腦中突然出現這個問題,以前從來不會關注這種問題的他,突然出現這樣的問題,讓他開始鑽牛角尖。
何勇仿佛看出李恪鑽牛角尖,笑著解釋道:“因為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這是跟這個物體的密度有關係,而計算密度的公事,以後你就會學到的,我就不詳細說了。
這鐵塊的密度已經超出了水的密度,所以才會沉下去,但是木頭的密度小於密度,小於水的密度,所以他能浮起來。
加上鐵塊還能不沉入水中,說明木頭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很多很多。”
李恪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那麽師兄們做這次試驗就是為了證實萬物都有密度嗎?”
何勇看向王立等人,大家突然笑了起來。
王立開口道:“李恪,你可知道恩師說過,用鐵打造的船隻依舊能在水上行駛。
所以,今日我們就想要做一個實驗,用鐵打造的船隻,到底能不能浮在水麵上。
第一步證明鐵是沒有辦法浮在水麵上的。接下來第二部才是重點,我們用鐵打造了一艘小船,看看能不能讓鐵船浮起來。”
“那我們快試一試吧。”李恪連忙說道。
“現在就試。”王立說道。
接著一艘十公分大小的小船被一個學生拿到了前麵,就看到他將鐵船放在了水麵上,鐵船快速的往下沉去,一點也沒有要浮上水麵的意思。
“怎麽不行?難道恩師前我們?”一個學生說道。
何勇立馬嗬斥道:“不要胡說,恩師是不會騙我們的,一定是有什麽步驟是我們不知道的。”
王立也跟著說道:“沒錯,恩師是不可能騙我們的。是鐵船,一定是鐵船不合浮起來的要求。
恩師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研究的路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我們會失敗很多次,甚至失敗的讓你自己也認為不可能成功。
然而成功往往都是一直接下去的人,現在呢,我們才失敗一次,大家就認為恩師騙大家,實在是太不該了。”
何勇再次開口道:“沒錯,恩師連氣球這樣的飛天工具都製作出來,又怎麽可能做不出能浮在水麵上的鐵船。”
經過王立和何用兩人的解釋,大家又重新燃起了鬥誌。
一直沒有說話的李泰突然開口道:“這鐵船外觀看起來就是一條船,可是內部呢?
內部空間是不是也一樣呢?如果內部空間和真船不一樣,那麽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船才會下沉的。”
李恪說道:“青雀,你怎麽知道的?”
李泰說道:“我猜的,你想人坐在船上的時候,船中間都是空的,可是這個鐵船卻不是空的,還有鐵船那密度什麽的,難道大家都沒有計算過,就直接隨意的打造了一艘鐵船就開,哪有那麽容易。”
眾人頓時沉默了。
“說的好。”
一道聲音打破沉默,所有人都看向了聲音來源的方向。
緊接著他們整了整衣服,同時拱手行禮:“參見恩師。”
“不必多禮。”
來人正是李峰,他緩緩的走到中人麵前,從水中撈起鐵船,仔細看了看,便說道:“這艘鐵船做的很粗糙,空間又小。”
“讓恩師失望了。”何勇立馬說道。
李峰擺擺手,道:“你們做的很好,但是又不夠好。”
“恩師,您這話是什麽意思?”王立問道。
其他人都看向李峰,都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李峰看著眾人,笑道:“你們做的很好,那是因為我隻提過鐵船能在水上行駛,並且隻教了你們密度,卻沒有教過你們浮力學。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卻還能繼續想著研究,這點做的很好。
不夠好是因為,你們除了運用我教的東西外,卻沒有考慮過其他。
比如熱氣球,雖然你們將熱氣球製作出來了,但是你們有想過其他嗎?
比如這熱氣球的裝置能不能運用到其他地方,可不可以做的更加簡單。
又比如地上那麽溫暖,天上為什麽那麽冷,還有風速怎麽計算等等,數理化,不單單學習的知識我教你們的一些東西,還有自己研究的一些東西。
比方說,茶壺,你們應該自己或者看到過別人燒水,誰燒開以後,壺蓋子會不停的往上抬,為什麽壺蓋會往上抬呢?
李泰說道:“那是因為壺蓋水燒開後,熱氣將蓋子給吹了起來。”
李峰點了點頭,道:“沒錯,就是誰的熱氣將壺蓋吹起來,那麽你們有沒有想過用這熱氣做些什麽呢?”
王立想了想,道:“恩師的意思這熱氣其實也是一種動力,用的好的話,可以代替水力,風力,以及我們人的勞動力?”
李峰頷首道:“這是一個理論,你們想要將他變成現實,需要一定的時間,考慮很多東西,這些東西,你們自己去考慮,如果連最簡單的問題你們都想不到,你們就放棄這個想法吧。”
“恩師放心,弟子一定會作出一個利用熱氣動力的裝置來。”何勇信誓旦旦的說道。
“弟子一定會作出來。”其他人紛紛說道。
李峰點點頭,道:“為師相信你們。今日前來,一是為了了解你們學習的情況,我給你們的書籍是否已經全都看完了,可有不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