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興構宮闈,具瞻遐邇。”【陳書高祖紀上】
作為中朝官,黃門侍郎和侍中按規製要每天都跟在皇帝身邊,起初是負責隨行起居,後來事權漸重,甚或參與軍國之政,可以說是皇帝最親近的近臣。
如果能將他們收服,屆時無論做什麽都有人在一旁協助,為其奔走。當楊琦介紹了目前的侍中侍郎後,皇帝、也就是劉協不出意外的在這群近臣當中發現了幾個不錯的人物。
比如黃門侍郎鍾繇、張昶,一個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另一個又是‘草聖’張芝的親弟弟,有‘亞聖’之稱的張昶,是書聖王羲之最崇拜的兩個人。後世學習書法的人有哪個不認識的?當皇帝最初知道眼前這兩個人正是從小臨摹字帖的作者時,差點製止不住自己下詔讓他們手寫一份真跡。
鍾繇的兒子鍾會因為滅蜀之功而載入史冊,張昶的父親張奐是涼州三明之一,他有個弟弟叫張猛,也是一員虎將。皇帝粗熟曆史,聽到楊琦的介紹,加上自己前世的認知,自然對這兩人上了心。
但鍾繇似乎與王允、關東世族走的挺近,這是皇帝不得不考慮到的。
至於其他的比如黃門侍郎丁衝,射堅等人雖然稍遜之,但也有過人之處。
不過皇帝身邊的近侍也不是誰都可以用的,就好比董卓的侄子董璜,就是侍中兼中軍校尉,但董璜主要負責掌管當年靈帝編練的部分西園軍,隻在重大場合才會出現在皇帝身邊履行侍中職責,不然皇帝想對身邊人做些什麽,還真不容易逃過董卓的耳目。
時間過得很快,楊琦尚未說完,皇帝也正在興頭上,肚子卻不給麵子的叫了起來,他赧顏一笑,對楊琦說道:“我早上吃的少,沒想竟餓的這麽快,倒讓你見笑了!”
楊琦經過這麽一上午的問對,早已熟知天子的秉性,一開始的戰戰兢兢,漸漸化作敬佩服膺。他知道這個天子雖然年幼,但十分尊重臣子,不拘小節,就連楊琦這樣正直的脾氣都能容忍,但有諫言,都能虛心接受,讓楊琦折服。他拱手道:“國家勤政忘食,實乃朝廷之福,日後必成佳話。而國家聖體初愈,正宜修養,臣固請進膳,飯畢再論不遲。”
“也罷,我知道你也累了餓了。”說笑後,皇帝正色道:“等會太官令端些吃的來,也給楊公帶些。”
“臣謝國家賜食。”楊琦叩謝之後,起身走到門口,對門外的小黃門吩咐了幾聲。沒過多會兒,幾個小黃門便端著菜肴走了進來,替皇帝與楊琦各自的桌案上布好了各式菜品。
漢禮規定,天子飲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現在朝廷用度拮據,不是鋪張浪費的時候,但既然是皇帝請客賜宴,就斷不能小氣。隻見端上桌案的,是一份豉汁煎魚,醬肚醬肉和用新鮮的葵菜,菘菜烹製的菜肴。
雖然漢朝這時候沒有辣椒之類的調味品,但主食種類還是非常豐富。而且自古以來飲食向來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些宮廷禦膳的色香味足夠讓皇帝食指大動了。想起西漢經賦家枚乘所著的《七發》中寫盡了天下絕頂的美味,隻是不知道親自嚐起來又是什麽滋味。皇帝知道現在不是滿饕餮之欲的時候,好在以後的時候還長著,待天下大定了,再享這個口福不遲。
皇帝將在嘴中咀嚼的醬肉咽了下去,感覺有幾分飽了,放下筷子,又喝了一口菘菜湯,這才滿足的用手絹擦拭嘴上油漬。楊琦見天子放筷子,不管吃沒吃飽都停止進食,以示恭敬。
待小黃門將食具收拾走,皇帝方才說道:“宮中近侍,我都已了然於心。可若我想查閱外朝群臣的名冊,又該往何處去尋?從何人處得知呢?”
“朝臣名冊,皆在尚書台,由選曹尚書保管,以備隨時增刪。”
“若使人奉我口諭,拿來一閱,可否?”
楊琦這時遲疑片刻,旋即答道:“可矣。隻是臣以為,現在不是國家查閱這些的時候,國家還應韜晦為上,這些事情,不妨緩行。”
皇帝把手一抬,言道:“現在正是說這個的時候,若是等到誅董之後,王司徒未必會允準,非得在此時逼他一逼。楊公還不信我嗎?”
楊琦對此略為不滿,在他看來,王允誅董,到底還是為了劉家天下,而皇帝為了爭權,竟舍得將社稷與所有人的性命拿來押注,逼人就範,二者相比,皇帝玩弄權術,反倒落了下乘。一時間,楊琦倒是隱隱有些後悔,暗想自己是否上錯了船,隻是當前看來,跟著王允以附驥尾,倒不如跟隨皇帝身側,在朝廷上獨占鼇頭。
“便依國家所言,隻是宣室殿太過端重正式,易惹人非議,不如換個地方。”
“那就尋個讀書的地方。”皇帝一合雙手,腦中立時想到了個地方;“石渠閣如何?”
皇帝遂先遣楊琦赴尚書台傳詔,移送籍冊到石渠閣,自己則與黃門侍郎射堅、丁衝二人出宣室,準備登上車馬。宣室殿外,一行車馬正停候在階下,在皇帝的金根車旁邊,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恭敬的站在車前。皇帝粗略一眼看過去,發覺其他車駕的駙馬都尉、奉車郎無不是二十來歲,唯獨他年歲較長,皇帝略一思索,很快便記起了這人的身份。
這人名喚王斌,官居奉車都尉,是皇帝的親舅舅,生母王美人的哥哥。
“舅父。”皇帝回憶起了腦子裏對王斌少得可憐的記憶,那是初平元年自己剛登基不久,按照慣例新天子要恩賞後族,故而王斌奉詔帶妻子到長安覲見,獲賞宅第田業,並拜為奉車都尉。由於董卓沒有再樹立一個強勢外戚的意思,王斌也沒表現出那個能力,故而這三年來一直規規矩矩,低調做人,很多時候別說董卓,就連皇帝也不一定記得起他來。
但今時不同往日,皇帝欲謀求大權,身邊正缺那些能力其次,忠心為上的臣子,現在有王斌這個自家人在,皇帝可以放心大膽的用。於是王斌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瞬間超過了楊琦。
王斌沒有料到皇帝會特意與自己說話,連忙跪地稽首:“臣斌見過君上。”
有漢一代,臣子一般都稱呼皇帝為‘陛下’或是‘國家’,隻有跟皇帝親近的大臣或者天家親戚才能稱呼為‘君上’,所以王斌的稱呼與其他人不一樣,這也算是他僅存的特權與榮譽。
“舅父且起來。”皇帝伸手虛扶了一下,一旁的黃門侍郎射堅很自覺的越過皇帝,上前將瘦弱的王斌從地上扶起。看著眼前弱不禁風的便宜舅舅,皇帝心底裏一絲親情禁不住湧了出來;“你身子一向虛弱,駕車這等小事自有駙馬都尉和奉車郎去做,你又何必親力親為呢?”
“臣無德而食君祿,唯有侍奉國家以謝大恩。”王斌固執的說道,當初自己的妹妹王美人被何後毒死,自己無能為力。如今外甥做了皇帝,又怎麽能不上心?記得在初平元年奉詔來長安的時候,有人勸他不要去,說是長安紛亂,天子無權,去了混不了什麽好官職。但他真的隻是為了一個官職而去的麽?到底是為了什麽,恐怕也隻有王斌自己知曉了。
“驅馳車馬是侍奉,秉政尚書也是侍奉,舅父應該做大事。”皇帝俯身在王斌耳邊輕聲說完,也不等王斌身子僵直,有什麽回應,就寬慰般的拍了拍王斌的肩膀,抬步上車了。
沒過多久,車廂裏又傳出皇帝清晰的聲音:“這世上哪有讓舅父在軒前駕馬,外甥安坐於內的道理?奉車都尉王斌,既是母族,便當一敘親倫,以盡孝義,請舅父上車驂乘。”
皇帝鮮見的親近母族,讓丁衝與射堅都察覺出不一樣的意味,他們沒有聽到皇帝對王斌說的悄悄話,隻是憑皇帝的態度就能看出,王斌飛黃騰達,不過是時機問題。
對此,兩人的心境就各不一樣了,黃門侍郎丁衝無端氣惱,冷著臉登上另一輛副車,而射堅則是喟然一歎,丁衝出身關東,與王允、鍾繇等人交好,最熱衷於士人秉政,厭棄外戚與宦官,如今見皇帝似乎有讓外戚複燃的苗頭,怎能不氣?
射堅出身扶風大族,自幼聰慧,德才兼備,但也不是迂腐頑固的人,他與丁衝最大的不同就是知道變通,這也是他們身後所各自代表的關東與關西士人處事原則的最大不同。皇帝相邀,王斌既想推辭以證清白,又不願貿然登車,顯得熱衷於此,尤其是在丁衝不發一言,甩袖而去的檔口上,他的一舉一動,可是有無數人盯著的。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正在王斌為難之際,射堅的舉動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對王斌執了一禮,既恭敬,又不顯得過於諂媚:“陛下要申明孝悌,王都尉若是推脫,豈不是辜負了陛下一番好心?”
“啊,是、是,侍郎說的對極。”王斌找到了堂皇的理由,心下大寬,對射堅的解圍充滿感激,入朝三年來,這是第一次有士人主動給他台階下。
王斌上車後,第一眼便看到的是皇帝笑吟吟的臉,像是個寄養別家多年的孩童,一朝得見親人的喜悅。看到皇帝薄薄的唇瓣,尚未長開的眉眼,他心裏的回憶像是被某樣東西牽動了,昔事昔人,讓他的心莫名的抽搐,他狠心低下頭,行禮過後,很自覺的坐在車廂的右側。
作為中朝官,黃門侍郎和侍中按規製要每天都跟在皇帝身邊,起初是負責隨行起居,後來事權漸重,甚或參與軍國之政,可以說是皇帝最親近的近臣。
如果能將他們收服,屆時無論做什麽都有人在一旁協助,為其奔走。當楊琦介紹了目前的侍中侍郎後,皇帝、也就是劉協不出意外的在這群近臣當中發現了幾個不錯的人物。
比如黃門侍郎鍾繇、張昶,一個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另一個又是‘草聖’張芝的親弟弟,有‘亞聖’之稱的張昶,是書聖王羲之最崇拜的兩個人。後世學習書法的人有哪個不認識的?當皇帝最初知道眼前這兩個人正是從小臨摹字帖的作者時,差點製止不住自己下詔讓他們手寫一份真跡。
鍾繇的兒子鍾會因為滅蜀之功而載入史冊,張昶的父親張奐是涼州三明之一,他有個弟弟叫張猛,也是一員虎將。皇帝粗熟曆史,聽到楊琦的介紹,加上自己前世的認知,自然對這兩人上了心。
但鍾繇似乎與王允、關東世族走的挺近,這是皇帝不得不考慮到的。
至於其他的比如黃門侍郎丁衝,射堅等人雖然稍遜之,但也有過人之處。
不過皇帝身邊的近侍也不是誰都可以用的,就好比董卓的侄子董璜,就是侍中兼中軍校尉,但董璜主要負責掌管當年靈帝編練的部分西園軍,隻在重大場合才會出現在皇帝身邊履行侍中職責,不然皇帝想對身邊人做些什麽,還真不容易逃過董卓的耳目。
時間過得很快,楊琦尚未說完,皇帝也正在興頭上,肚子卻不給麵子的叫了起來,他赧顏一笑,對楊琦說道:“我早上吃的少,沒想竟餓的這麽快,倒讓你見笑了!”
楊琦經過這麽一上午的問對,早已熟知天子的秉性,一開始的戰戰兢兢,漸漸化作敬佩服膺。他知道這個天子雖然年幼,但十分尊重臣子,不拘小節,就連楊琦這樣正直的脾氣都能容忍,但有諫言,都能虛心接受,讓楊琦折服。他拱手道:“國家勤政忘食,實乃朝廷之福,日後必成佳話。而國家聖體初愈,正宜修養,臣固請進膳,飯畢再論不遲。”
“也罷,我知道你也累了餓了。”說笑後,皇帝正色道:“等會太官令端些吃的來,也給楊公帶些。”
“臣謝國家賜食。”楊琦叩謝之後,起身走到門口,對門外的小黃門吩咐了幾聲。沒過多會兒,幾個小黃門便端著菜肴走了進來,替皇帝與楊琦各自的桌案上布好了各式菜品。
漢禮規定,天子飲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現在朝廷用度拮據,不是鋪張浪費的時候,但既然是皇帝請客賜宴,就斷不能小氣。隻見端上桌案的,是一份豉汁煎魚,醬肚醬肉和用新鮮的葵菜,菘菜烹製的菜肴。
雖然漢朝這時候沒有辣椒之類的調味品,但主食種類還是非常豐富。而且自古以來飲食向來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些宮廷禦膳的色香味足夠讓皇帝食指大動了。想起西漢經賦家枚乘所著的《七發》中寫盡了天下絕頂的美味,隻是不知道親自嚐起來又是什麽滋味。皇帝知道現在不是滿饕餮之欲的時候,好在以後的時候還長著,待天下大定了,再享這個口福不遲。
皇帝將在嘴中咀嚼的醬肉咽了下去,感覺有幾分飽了,放下筷子,又喝了一口菘菜湯,這才滿足的用手絹擦拭嘴上油漬。楊琦見天子放筷子,不管吃沒吃飽都停止進食,以示恭敬。
待小黃門將食具收拾走,皇帝方才說道:“宮中近侍,我都已了然於心。可若我想查閱外朝群臣的名冊,又該往何處去尋?從何人處得知呢?”
“朝臣名冊,皆在尚書台,由選曹尚書保管,以備隨時增刪。”
“若使人奉我口諭,拿來一閱,可否?”
楊琦這時遲疑片刻,旋即答道:“可矣。隻是臣以為,現在不是國家查閱這些的時候,國家還應韜晦為上,這些事情,不妨緩行。”
皇帝把手一抬,言道:“現在正是說這個的時候,若是等到誅董之後,王司徒未必會允準,非得在此時逼他一逼。楊公還不信我嗎?”
楊琦對此略為不滿,在他看來,王允誅董,到底還是為了劉家天下,而皇帝為了爭權,竟舍得將社稷與所有人的性命拿來押注,逼人就範,二者相比,皇帝玩弄權術,反倒落了下乘。一時間,楊琦倒是隱隱有些後悔,暗想自己是否上錯了船,隻是當前看來,跟著王允以附驥尾,倒不如跟隨皇帝身側,在朝廷上獨占鼇頭。
“便依國家所言,隻是宣室殿太過端重正式,易惹人非議,不如換個地方。”
“那就尋個讀書的地方。”皇帝一合雙手,腦中立時想到了個地方;“石渠閣如何?”
皇帝遂先遣楊琦赴尚書台傳詔,移送籍冊到石渠閣,自己則與黃門侍郎射堅、丁衝二人出宣室,準備登上車馬。宣室殿外,一行車馬正停候在階下,在皇帝的金根車旁邊,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恭敬的站在車前。皇帝粗略一眼看過去,發覺其他車駕的駙馬都尉、奉車郎無不是二十來歲,唯獨他年歲較長,皇帝略一思索,很快便記起了這人的身份。
這人名喚王斌,官居奉車都尉,是皇帝的親舅舅,生母王美人的哥哥。
“舅父。”皇帝回憶起了腦子裏對王斌少得可憐的記憶,那是初平元年自己剛登基不久,按照慣例新天子要恩賞後族,故而王斌奉詔帶妻子到長安覲見,獲賞宅第田業,並拜為奉車都尉。由於董卓沒有再樹立一個強勢外戚的意思,王斌也沒表現出那個能力,故而這三年來一直規規矩矩,低調做人,很多時候別說董卓,就連皇帝也不一定記得起他來。
但今時不同往日,皇帝欲謀求大權,身邊正缺那些能力其次,忠心為上的臣子,現在有王斌這個自家人在,皇帝可以放心大膽的用。於是王斌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瞬間超過了楊琦。
王斌沒有料到皇帝會特意與自己說話,連忙跪地稽首:“臣斌見過君上。”
有漢一代,臣子一般都稱呼皇帝為‘陛下’或是‘國家’,隻有跟皇帝親近的大臣或者天家親戚才能稱呼為‘君上’,所以王斌的稱呼與其他人不一樣,這也算是他僅存的特權與榮譽。
“舅父且起來。”皇帝伸手虛扶了一下,一旁的黃門侍郎射堅很自覺的越過皇帝,上前將瘦弱的王斌從地上扶起。看著眼前弱不禁風的便宜舅舅,皇帝心底裏一絲親情禁不住湧了出來;“你身子一向虛弱,駕車這等小事自有駙馬都尉和奉車郎去做,你又何必親力親為呢?”
“臣無德而食君祿,唯有侍奉國家以謝大恩。”王斌固執的說道,當初自己的妹妹王美人被何後毒死,自己無能為力。如今外甥做了皇帝,又怎麽能不上心?記得在初平元年奉詔來長安的時候,有人勸他不要去,說是長安紛亂,天子無權,去了混不了什麽好官職。但他真的隻是為了一個官職而去的麽?到底是為了什麽,恐怕也隻有王斌自己知曉了。
“驅馳車馬是侍奉,秉政尚書也是侍奉,舅父應該做大事。”皇帝俯身在王斌耳邊輕聲說完,也不等王斌身子僵直,有什麽回應,就寬慰般的拍了拍王斌的肩膀,抬步上車了。
沒過多久,車廂裏又傳出皇帝清晰的聲音:“這世上哪有讓舅父在軒前駕馬,外甥安坐於內的道理?奉車都尉王斌,既是母族,便當一敘親倫,以盡孝義,請舅父上車驂乘。”
皇帝鮮見的親近母族,讓丁衝與射堅都察覺出不一樣的意味,他們沒有聽到皇帝對王斌說的悄悄話,隻是憑皇帝的態度就能看出,王斌飛黃騰達,不過是時機問題。
對此,兩人的心境就各不一樣了,黃門侍郎丁衝無端氣惱,冷著臉登上另一輛副車,而射堅則是喟然一歎,丁衝出身關東,與王允、鍾繇等人交好,最熱衷於士人秉政,厭棄外戚與宦官,如今見皇帝似乎有讓外戚複燃的苗頭,怎能不氣?
射堅出身扶風大族,自幼聰慧,德才兼備,但也不是迂腐頑固的人,他與丁衝最大的不同就是知道變通,這也是他們身後所各自代表的關東與關西士人處事原則的最大不同。皇帝相邀,王斌既想推辭以證清白,又不願貿然登車,顯得熱衷於此,尤其是在丁衝不發一言,甩袖而去的檔口上,他的一舉一動,可是有無數人盯著的。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正在王斌為難之際,射堅的舉動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對王斌執了一禮,既恭敬,又不顯得過於諂媚:“陛下要申明孝悌,王都尉若是推脫,豈不是辜負了陛下一番好心?”
“啊,是、是,侍郎說的對極。”王斌找到了堂皇的理由,心下大寬,對射堅的解圍充滿感激,入朝三年來,這是第一次有士人主動給他台階下。
王斌上車後,第一眼便看到的是皇帝笑吟吟的臉,像是個寄養別家多年的孩童,一朝得見親人的喜悅。看到皇帝薄薄的唇瓣,尚未長開的眉眼,他心裏的回憶像是被某樣東西牽動了,昔事昔人,讓他的心莫名的抽搐,他狠心低下頭,行禮過後,很自覺的坐在車廂的右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