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令往購募爵賞,科條如左。”【檄吳將校部曲文】
“你這是說得何等話?”李不滿道,看著趙溫等使者一副好整以暇的模樣,他實不願意讓朝廷的人瞧見軍中內部的不合與分裂,打著圓場說道:“都是袍澤,有什麽話不能好好說,大家一路走來都是一起商量,哪裏有什麽誰做主、誰為首的?今後誰還說什麽有人敢踩我們頭上,我李稚然第一個不饒他!”
樊稠臉色這才稍霽,往後退了一步,不再說話。
而胡軫卻是聽出了李話語中對他的警告,胡軫心中早已對李不滿,想到哪怕造反成功,自己不是李嫡係,所能得到的好處未必比當初選擇繼續跟朝廷走到底的好處多,如此一來,他哪裏肯繼續蟄伏下去?
“好!既然這樣,那咱就等著看王允到底死了沒有吧!”胡軫環顧眾人一眼,說道:“到時候,我跟著大家的意思走,如何?”
“這樣才像話!”樊稠不陰不陽的說了句,弄得胡軫又是心頭火起,幸好有李在一旁盯著,這才沒有鬧出大的動靜來。
一行人以董承為首,張濟為副,各帶著十幾個親兵隨議郎種邵進入長安城。
趙溫則留下來與蔡邕一同等待消息,李本欲讓他二人還帳休息,盡少與旁人接觸,免得擾亂軍心。
怎耐樊稠、王方執意要設宴款待,賈詡也在一旁附和。
李怕他們私下搞出什麽名堂來,隻得留下盯著。
樊稠對李、郭汜的在場毫不為意,他雖然魯莽,但為人也算厚道,從始至終都自覺是在為軍中諸將謀一條生路。哪怕李等人反對歸順,但在樊稠心裏,隻要大家一致同意歸順了,便是李再強勢也得跟隨眾人一齊進退。
就像是當初軍中在新豐獲勝後一致決議進攻長安,樊稠雖然心裏不甚樂意,但還是選擇服從多數人的意見一樣。
“太尉馬公與司徒趙公已經達成一致,待眾人上表歸順之後,便各有封賞。”趙溫慢條斯理的看了熱切的樊稠一眼,道:“將軍通曉忠義,有勇有謀,朝廷準備拜將軍為揚威將軍、赤亭侯。”
樊稠眼前一亮,哈哈笑道:“朝廷果然待我不薄!”
如今朝廷未有流離播越之難,中樞之威仍在,不像曆史中為了保命隨便給投降的白波軍授以征東、征北將軍的職位,此時的軍職仍以中郎將、校尉為主流,將軍職還是比較貴重的。
李和郭汜在一旁吃味的看著樊稠興高采烈的模樣,嘴上雖然不說,但其實心裏也各自都想知道自己在朝廷心中會得到一個什麽樣的官位。
趙溫仿佛沒看到似得,說起了同樣有意於歸順朝廷的將領去留:“王方、李蒙等校尉皆拜中郎將,諸位得到封賞之後,所部兵馬一概保留,仍歸其主,隻是今後要由朝廷調撥糧草軍械,不得肆意劫掠。”
歸順朝廷,自然要服從朝廷管轄,見朝廷敢讓他們約束隊伍,明顯是極有底氣。
而且談判的條件、內容十分詳盡,完全不像是敷衍應付的樣子,倒真的像是朝廷自上而下的法外開恩,而不像是為李等人的軍勢所屈服求和。
<a id="wzsy" href="http://www.fqxsw.org">fqxsw.org</a>
樊稠等人粗莽,沒有什麽心計,見朝廷如此煞有其事的開條件,各自都覺得朝廷這是認真對待。
就連李和郭汜心裏都開始動搖了。
保留軍權,坐擁高位,又可以任意調動部曲。這已經跟眾人所想的打下長安之後所得到的好處差不多了,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這麽多好處,又何必跟朝廷打一場勝算不大的仗呢?
今後若是有什麽不滿的或者後悔了,大不了再起兵一次,無非是把這幾日走的路給重走一遍罷了。
趙溫知道李等人心動了,也不在賣關子,說道:“二位校尉各有武勇,正是朝廷今後的依仗,故而朝廷有意拜李校尉為揚武將軍、甘亭侯;拜郭校尉為揚烈將軍、戲亭侯。”
李雖然心動,但麵對誘惑,仍然表現的很是謹慎,他與郭汜對視一眼,點頭說道:“這事先不急,一切等董承他們回來了再說。”
趙溫也知道不急於一時,笑著岔開了話題,盡說些讓樊稠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去了。
一旁李則與郭汜悄悄借故離開大帳,尋了個僻靜的地方,兩人開始商議起來。
“稚然!我看朝廷這回是動真格的了,如果真有他們說的那麽好,就此降了倒也不算是壞事。”郭汜轉著眼珠子,不知在打什麽鬼主意;“左右朝廷也動不了咱幾個的兵權,等歸降之後,咱好生窺探朝廷虛實,到時候再做打算也不遲。”
李沉吟道:“話是這麽說不錯,但這麽一來,總覺得太簡單了。”
可不是太簡單!
本以為要經過一番苦戰,少說死上萬把人才能拿下長安,沒想到卻是朝廷主動服軟,甘願低下他高傲的頭顱,向一夥叛將乞和。
這怎麽說都不太容易讓人相信,可事實就擺在眼前,李心裏雖然仍有顧慮,但也不得不相信。
“不管這裏頭有沒有問題,今後一旦入朝,我等必須得抱成一團,才能與那夥公卿們較量。”郭汜輕聲說道:“誰實力最大,誰的聲音也就最響亮,這放在哪裏都是通用的。咱倆手底下兵馬數萬,朝廷籠絡還來不及,哪裏還擔心他算計我等?該擔心的,是樊稠、王方那些人吧。”
“你說的不錯,如果馬日真的甘願以王允的性命來換取我等投誠,但足以說明此人不過爾爾,不足為懼。”李分析道,眼乜斜了郭汜一眼,心中暗道:‘郭阿多盜馬之輩,兵馬不遜於我,心裏恐怕也是打著入朝後擁兵自重的主意,想跟我一較高下。’
李暗自提防著郭汜,表麵上卻無比坦誠:“太師曾言朝中諸公,皆是庸碌之輩,沒有幾個是不懼刀劍斧鉞的。如今我等大軍在手,還怕他何來?郭兄弟,你我今後當同進退,共富貴才是!”
“你這是說得何等話?”李不滿道,看著趙溫等使者一副好整以暇的模樣,他實不願意讓朝廷的人瞧見軍中內部的不合與分裂,打著圓場說道:“都是袍澤,有什麽話不能好好說,大家一路走來都是一起商量,哪裏有什麽誰做主、誰為首的?今後誰還說什麽有人敢踩我們頭上,我李稚然第一個不饒他!”
樊稠臉色這才稍霽,往後退了一步,不再說話。
而胡軫卻是聽出了李話語中對他的警告,胡軫心中早已對李不滿,想到哪怕造反成功,自己不是李嫡係,所能得到的好處未必比當初選擇繼續跟朝廷走到底的好處多,如此一來,他哪裏肯繼續蟄伏下去?
“好!既然這樣,那咱就等著看王允到底死了沒有吧!”胡軫環顧眾人一眼,說道:“到時候,我跟著大家的意思走,如何?”
“這樣才像話!”樊稠不陰不陽的說了句,弄得胡軫又是心頭火起,幸好有李在一旁盯著,這才沒有鬧出大的動靜來。
一行人以董承為首,張濟為副,各帶著十幾個親兵隨議郎種邵進入長安城。
趙溫則留下來與蔡邕一同等待消息,李本欲讓他二人還帳休息,盡少與旁人接觸,免得擾亂軍心。
怎耐樊稠、王方執意要設宴款待,賈詡也在一旁附和。
李怕他們私下搞出什麽名堂來,隻得留下盯著。
樊稠對李、郭汜的在場毫不為意,他雖然魯莽,但為人也算厚道,從始至終都自覺是在為軍中諸將謀一條生路。哪怕李等人反對歸順,但在樊稠心裏,隻要大家一致同意歸順了,便是李再強勢也得跟隨眾人一齊進退。
就像是當初軍中在新豐獲勝後一致決議進攻長安,樊稠雖然心裏不甚樂意,但還是選擇服從多數人的意見一樣。
“太尉馬公與司徒趙公已經達成一致,待眾人上表歸順之後,便各有封賞。”趙溫慢條斯理的看了熱切的樊稠一眼,道:“將軍通曉忠義,有勇有謀,朝廷準備拜將軍為揚威將軍、赤亭侯。”
樊稠眼前一亮,哈哈笑道:“朝廷果然待我不薄!”
如今朝廷未有流離播越之難,中樞之威仍在,不像曆史中為了保命隨便給投降的白波軍授以征東、征北將軍的職位,此時的軍職仍以中郎將、校尉為主流,將軍職還是比較貴重的。
李和郭汜在一旁吃味的看著樊稠興高采烈的模樣,嘴上雖然不說,但其實心裏也各自都想知道自己在朝廷心中會得到一個什麽樣的官位。
趙溫仿佛沒看到似得,說起了同樣有意於歸順朝廷的將領去留:“王方、李蒙等校尉皆拜中郎將,諸位得到封賞之後,所部兵馬一概保留,仍歸其主,隻是今後要由朝廷調撥糧草軍械,不得肆意劫掠。”
歸順朝廷,自然要服從朝廷管轄,見朝廷敢讓他們約束隊伍,明顯是極有底氣。
而且談判的條件、內容十分詳盡,完全不像是敷衍應付的樣子,倒真的像是朝廷自上而下的法外開恩,而不像是為李等人的軍勢所屈服求和。
<a id="wzsy" href="http://www.fqxsw.org">fqxsw.org</a>
樊稠等人粗莽,沒有什麽心計,見朝廷如此煞有其事的開條件,各自都覺得朝廷這是認真對待。
就連李和郭汜心裏都開始動搖了。
保留軍權,坐擁高位,又可以任意調動部曲。這已經跟眾人所想的打下長安之後所得到的好處差不多了,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這麽多好處,又何必跟朝廷打一場勝算不大的仗呢?
今後若是有什麽不滿的或者後悔了,大不了再起兵一次,無非是把這幾日走的路給重走一遍罷了。
趙溫知道李等人心動了,也不在賣關子,說道:“二位校尉各有武勇,正是朝廷今後的依仗,故而朝廷有意拜李校尉為揚武將軍、甘亭侯;拜郭校尉為揚烈將軍、戲亭侯。”
李雖然心動,但麵對誘惑,仍然表現的很是謹慎,他與郭汜對視一眼,點頭說道:“這事先不急,一切等董承他們回來了再說。”
趙溫也知道不急於一時,笑著岔開了話題,盡說些讓樊稠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去了。
一旁李則與郭汜悄悄借故離開大帳,尋了個僻靜的地方,兩人開始商議起來。
“稚然!我看朝廷這回是動真格的了,如果真有他們說的那麽好,就此降了倒也不算是壞事。”郭汜轉著眼珠子,不知在打什麽鬼主意;“左右朝廷也動不了咱幾個的兵權,等歸降之後,咱好生窺探朝廷虛實,到時候再做打算也不遲。”
李沉吟道:“話是這麽說不錯,但這麽一來,總覺得太簡單了。”
可不是太簡單!
本以為要經過一番苦戰,少說死上萬把人才能拿下長安,沒想到卻是朝廷主動服軟,甘願低下他高傲的頭顱,向一夥叛將乞和。
這怎麽說都不太容易讓人相信,可事實就擺在眼前,李心裏雖然仍有顧慮,但也不得不相信。
“不管這裏頭有沒有問題,今後一旦入朝,我等必須得抱成一團,才能與那夥公卿們較量。”郭汜輕聲說道:“誰實力最大,誰的聲音也就最響亮,這放在哪裏都是通用的。咱倆手底下兵馬數萬,朝廷籠絡還來不及,哪裏還擔心他算計我等?該擔心的,是樊稠、王方那些人吧。”
“你說的不錯,如果馬日真的甘願以王允的性命來換取我等投誠,但足以說明此人不過爾爾,不足為懼。”李分析道,眼乜斜了郭汜一眼,心中暗道:‘郭阿多盜馬之輩,兵馬不遜於我,心裏恐怕也是打著入朝後擁兵自重的主意,想跟我一較高下。’
李暗自提防著郭汜,表麵上卻無比坦誠:“太師曾言朝中諸公,皆是庸碌之輩,沒有幾個是不懼刀劍斧鉞的。如今我等大軍在手,還怕他何來?郭兄弟,你我今後當同進退,共富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