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吟,及暮而釋竿。”【苻子方外】


    王昶一時愣住了,不知劉虞這話的意思,因此不敢搭腔。趙該倒是頗有眼色的示意王象帶閑雜人等退下,等堂內僅剩劉虞、趙該以及王昶三人之後,趙該這才適時插話道:


    “使君,看來王公雖然閑居在家,但心裏一直掛念著朝政啊。”


    劉虞的臉上浮現一絲笑意,看著王昶說道:“這麽說,王郎此行過來,是有所見教咯?”


    “啊,不敢。”王昶連忙別過剛才那個釣魚的話題,迅速恢複了起先平靜的神色,說道:“隻是王公閑居祁縣老家,不方便來晉陽見使君。但有些話不得不說,所以遣晚輩代為轉述。”


    說完這話,王昶從袖中抽出一份帛書,從席上站起,躬著身子雙手遞給劉虞。


    劉虞展開細看起來,隻聽王昶在一旁說道:“王公雖已不再朝堂,但一直心憂社稷,尤其是並州乃其桑梓之地,更是特為留心。使君之德名天下皆知,如今又幸賴使君牧並,故而王公特為進上治民條陳,望有所襄助。”


    “王公所言,請聚各家青壯,練為郡兵,歸州郡統管。”劉虞心裏一喜,臉上卻似笑非笑的說道:“這是真的麽?”


    王昶全然無視趙該驚訝的目光,鎮靜的點了點頭:“如今州郡殘破,城池荒廢,而羌胡熾盛,屢有侵奪。聽聞朝廷有意在歸附的匈奴之中,挑選精兵以鎮並土。雖然這是利己疲彼的良計,但對方到底歸屬胡人,難免會心懷異誌,終不如我漢家兒郎可靠。是故王公便有意聚各家青壯,編練成軍,以期震懾內外。”


    劉虞嗬嗬一笑,側目看了看趙該,將那份帛書收到袖中,忽然說道:“文舒年齒幾何?”


    王昶沒有料到劉虞會突然問起這個,他有些莫名的說道:“勞使君掛念,在下去歲及冠。”


    “喔。”劉虞垂下眼簾,淡淡應了一聲,又抬聲問道:“現長安令王淩,與你同歲,彼此可是認得?”


    “諾,王兄年長於我,在下常以兄事之。”王昶與王淩俱知名於郡,彼此契交,情同手足。此時聽劉虞突然提起久未見到的王淩,有些不解其意的看向對方。


    劉虞這才現出用意,說道:“別說長安,就說整個京兆,有誰不識得‘小王公’的大名?文舒或許不知,王彥雲在長安為政寬惠,頗有治名,聽說再過一年就將另有重用……”


    王昶有些驚異,沒有想到與他齊名的王淩在祁縣王氏如此衰微的時候,還能混得風生水起。而想他晉陽王氏,雖然祖上與祁縣王氏同出一脈,但先輩的成就卻不及王允他們顯赫。不僅如此,就連自己這一輩也要被王淩壓過了麽?


    劉虞目光深沉的盯著王昶,將對方臉上的每一分變化都瞧在眼裏,笑著說道:“文舒既曾與彥雲齊名,才幹自然不會差到哪裏去,不知可有出仕州郡的意思?”


    王昶恍然回神,才想起自己是為了轉交王允的書信來的,怎麽忽然說到自己身上去了?


    “聽聞王郎在家孝事父母,清廉正直。”趙該這時在一旁附和說道:“使君何不薦舉王郎為孝廉?說起來北州承喪亂已久,並州也有多年未出孝廉、茂才,如今薦舉賢智,正好讓世人知曉並州亦是文教之土。”


    “正是此理。”劉虞拊掌笑道,顯然是很讚同趙該的提議。他看著有些不知所措的王昶,一副忠厚模樣:“文舒以為如何?”


    “這、這……”王昶尚在猶疑,隻聽劉虞接著感慨說道:“先有王彥雲撫綏京畿,後有王文舒薦舉孝廉,王公即便不在廟堂,王氏也是後繼有人啊。”


    這話像是刺激到了王昶,他稍想了一想,脫口說道:“若是使君不嫌……”


    劉虞放聲笑了,幾人說了會子話,他便讓王昶回去了。臨走前,劉虞又對王昶說道:“今日的話,勞煩轉告王公,讓他安心就是。”


    王昶到底年輕,即便隱隱察覺剛才的話裏有些帶著深意,但還是不得其要。


    劉虞將趙該引入後室,重又坐回起先的廡廊下,各自倒了碗茶。劉虞拿出收好的那份帛書,輕輕撫摸、感受著帛書的質感,自言自語的說道:“聚各家青壯,編練成軍,由龐德一體統帶,這本是朝廷與使君早先商議好的成計。原以為會遭人反對,怎料我尚未提及,便為人獻了出來,到讓人信之不過。”


    趙該聞言說道:“使君可是擔心裏麵有詐?”


    劉虞依舊是那副從容沉穩的模樣,隻是在眉宇間縈繞著一絲遲疑:“豪強手上的兵倒好收,但未必聽用,他莫非是存著這個念頭?或是想借此要挾我?”


    以禮相待,舉薦豪強的人才或入州郡、或入朝廷,等到接觸的俊才都不在了,再依次征伐豪強青壯家兵為郡兵,等待戰機出現時再將郡兵調走。如此豪強便無力反抗,要殺要剮,隻能悉聽尊便。這是曆史上能吏梁習治理並州的方法,經過了實踐的考驗。


    皇帝在與劉虞等人商榷如何治並時特意提到過這個法子,再根據當下情勢進行改進後,便成了劉虞心中早有的治並之策。


    先提出要征辟本地士子收為別駕、從事、功曹等職,等豪強薦舉上來後,再一概冷藏;期間又征辟僑居本地的士子,以外製內,擴充自己的實力,彌補其因為屯田受挫而造成的不利局麵;並借此與豪強們達成妥協,在微妙的平衡之下,雙方對並州共治。


    等到解決了這一些之後,歸附的部分南匈奴也應該都到了,那時候從中擇選精兵以為憑恃,再以胡人異心的理由抽調豪強之兵,一步步可謂是水到渠成。


    <a id="wzsy" href="http://www.aiyueshuxiang.com">aiyueshuxiang.com</a>


    可現在南匈奴的兵還沒到,王允便主動提出要組建郡兵,這不得不讓人憂慮他的真實想法是什麽。


    “若是如此,那可就錯了。”趙該笑道:“這些郡兵一旦組建,就將被調往他處,異地駐守,換其他人來駐此地。屆時沒了兵馬,這些人也鬧不出什麽花樣來。”


    “時機不對。”劉虞搖了搖頭,道:“若是在夏育手中兵馬既成,對豪強威脅甚巨的時候,再提出聚集精壯,那麽組建的郡兵無論是將領任免、調派、指揮,都將是由我做主。可是現在去卑未至,他們便急著要組建郡兵,這時候對郡兵的調派等權,他們也就有了與我市價的餘地。”


    趙該想了想,不以為然的說道:“使君不妨拖著,等到南匈奴的人歸附了,再做此事也不遲。”


    “那時候也未必會很輕易,與他們市價是逃不了的。”劉虞看著地上的淡黃色的陽光,以及院子裏肆意抽芽生長的青草,輕聲道:“若是王允不在,彼等豪強猶如散沙,我大可用薦舉入仕的法子,將其逐一擊破,服我者,薦舉為官,不服我者,家裏一個能人都別想出。可誰讓他在並州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漢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武陵年少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武陵年少時並收藏興漢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