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主執虛,後以應,則物應稽驗;稽驗,則奸得。”【商君書禁使】


    看完宋泓的奏疏,皇帝知道自己召見伏完等今文經學大儒的舉動,讓馬日那些人坐不住了。


    皇帝長長地舒了口氣,事情正一步一步按他所設想的走著,對付馬日沒有必要像對付王允那般趕盡殺絕,斷其一臂,讓楊氏等人互相牽製就行了。畢竟這些老牌的政治勢力還有存在的必要,可以替他卡住後麵的新勢力,所以在時機到來之前,皇帝還暫時不急著重新洗牌。


    “太學的事,這些日子以來也該有個定論了。恐怕就連曹操本人都沒有想到自己會引起這麽大場論戰吧?古今經義、公羊複仇,白虎觀會議過去百多年了,是該好好重新辯一辯……”皇帝指著桌上的奏疏說道:“中散大夫的這個奏疏,你們都看過了?”


    “唯!臣等已經仔細看過。”馬日當仁不讓的答道:“一家之談,難免會有偏頗之處,宋泓想多舉薦聲望隆重的大儒參與辯論,也是有‘博采其辭,乃擇可觀’的意思。這是有益經義、清源正本的好事,還請陛下肯準。”


    “準是自然要準的。”皇帝掃視了幾眼宋泓的奏疏,宋泓此次信心十足、又自作聰明,以為不需要明言,皇帝隻要看見了自己的奏疏,就能明白自己的暗示,讓自己也跟著與會這就是不薦而薦。可皇帝偏偏沒有這一層的想法,顧自拿筆圈了幾個人的姓名,又在末尾附帶眾人意見的一根竹簡上寫了個字,漫不經心的說道:“我還是那句話,凡事要以公心為用。”


    馬日不知道皇帝忽然冒出來這句話有何意義,他心裏暗暗揣測著,隻毫無表情的答了一聲:“臣謹諾。”


    議完這事之後,士孫瑞又忽然提起了太原郡守劉邈:“琅邪順王薨逝,劉邈上疏懇請陛下早早遣派使者告奠,以安國人之心。”


    皇帝不置可否,循聲問道:“我聽說劉邈與琅邪順王兄弟情深,得聞喪訊後憂思成疾,不能視事?”


    “唯,劉邈的奏疏後麵另有陳說,想請陛下準其辭歸故國,為琅邪順王奔喪。”士孫瑞一五一十的說道。


    “他在太原郡處事有方,就這麽走了,朝廷從何處尋合適的人代他?”皇帝搖搖頭,說道:“他這隻是憂思過度,是心病。就準他三個月假,讓他歸國一趟,待辦完了琅邪國的喪儀,他的心病想必也會好了隻是他走之後,太原郡讓誰暫時署理著?”


    他將目光放在尚書令楊瓚的身上,楊瓚稍一思忖,便立即會意,迎合道:“晉陽令司馬朗才堪其任,不如使其暫代郡丞,處理郡中事務。”


    士孫瑞想不到楊氏這麽快與皇帝一唱一和,他之所以提出這個話題,其實是為了引出別的心思:“既如此,不妨早定歸去之期。”


    王端將要隨行出使,前往琅邪國辦護喪事的消息沒能瞞住有心人,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皇帝要給自家表兄王端鋪路,但讓眾人都不明白的是,這事明明越早去越好,可皇帝為何遲遲沒有定下出發日期?


    <a href="http://m.cxzww.com" id="wzsy">cxzww.com</a>


    士孫瑞隱隱約約的明白王端除了辦護喪事這一份功勞以外,看皇帝的意思,恐怕還給他準備了說和曹操、陶謙兩家的機會。這麽一來,王端勢必會帶著朝廷對曹操複仇的最終判決出京,王端等人也將等到太學論戰出結果了之後再出發,而這個結果,正是古文經的這些士人們所不願見到的。


    想要改變這個結果,除了將希望寄托在鄭玄身上以外,士孫瑞還打算另辟蹊徑,搶先在太學論戰出結果之前把王端等人送出長安。這樣王端也就不會被托付什麽代朝廷處置曹操的重任,皇帝不能借這個機會栽培王端之後,興許會重新考慮自己在這個論題上的立場。


    士孫瑞打算的很好,本想借劉邈對琅邪王的感情至篤,點出皇帝對藩王薨逝的喪儀都這麽久拖不決、以及對宗室涼薄的弊處,從而讓皇帝不得不早早將王端遣派出去。


    可皇帝偏偏不為所動,反而拿出了非常正當的理由來搪塞:“靈台令劉琬說這幾天不利出行,這才十月初一,倒也不急。先詔劉邈入長安修養,那時候再讓他們一同前往琅邪。”


    士孫瑞一時語塞,皇帝卻不想再就此事議下去了,草草的遣散了眾人,皇帝很快自己從席上站起身來。


    穆順嚇了一跳,皇帝一起一臥那樣不是要他這個近宦伺候,此次皇帝毫無預兆的自行起身,這讓他很是驚惶。皇帝動了下胳膊,擺開穆順伸來的手,顧自走到中庭。


    “傳駕,去天祿閣。”


    “謹諾。”穆順忙走上前去,亦步亦趨的跟在皇帝後頭,並給身邊的一個中黃門使了個眼色。


    皇帝邊走邊問道:“你這兩天去也去過了,你說說看,平準監是個什麽樣?”


    “奴婢哪裏懂這些?人人幹事都很得力,也沒有偷懶耍滑的,跟奴婢去過的其他衙署那股子渾噩勁不一樣。”穆順偷偷瞅了皇帝輕鬆的神色,表現的極為自然的伸手扶住了皇帝,與其邁出了殿門。似若無意的說道:“但若要說具體如何,奴婢也不清楚平準監整日都做些什麽事,不過是過去打打下手,幫平準丞給陛下傳話而已。”


    “鮑出與你處的不好?”皇帝聽出了穆順的弦外之音。


    “平準丞是個很踏實、很本分的人,又頗有孝義之名,整個平準監除了賈公,人人都服他。”穆順想起鮑出在得知他以宦官的身份代理平準監的那幅惡心的表情,心裏雖然恨他,嘴上卻不敢明著中傷。先是點到即止的暗示了下,又另外宕開一筆:“除了他以外,那個長安市丞李義辦事也很機靈,奴婢聽說河東範先勾結謀叛的罪證就是他搜尋出來的呢。”


    想不到穆順這麽快就明白了自己要他去平準監的意圖,按現在的趨勢,平準監勢必會成為賈詡手下的一個龐然大物。所以皇帝也得在此時未雨綢繆,想著如何先埋下釘子,好到時候將其拆分不然這柄雙刃劍用不好會傷了自己。


    皇帝對穆順打算孤立一派、扶植一派的主意很是讚賞,脫口說道:“俠義之士無非都是以義為重、以利為先,若是沒記錯,這鮑出與李義彼此契交,你若想與他們打好‘關係’,可得多花些心思。”


    “奴婢謹諾,謝陛下提點。”穆順低下了頭。


    皇帝不再說話,登上車駕,一路往天祿閣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漢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武陵年少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武陵年少時並收藏興漢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