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用一百二十躡,六十日成一匹,匹值萬錢。”【西京雜記】
未央宮,披香殿。
“皇後身邊的長禦太招人厭了。”宋都為郭采女打抱不平:“幾次把你叫去訓話是什麽意思,你又不是不知道宮規!”
“長禦猶如國家身邊的侍中,位尊權重,這次是奉了皇後之命宣示宮規。未央宮所有采女、宮人都要去聽的,也不隻我一個。”郭采女嘴上說的輕鬆,其實她心裏知道這事並沒有那麽簡單。
董皇後借口稱遷都以來,許多知曉宮規的老人都已不在,規矩廢弛,致使許多新進的宮人采女無以管束。為了給明年將要新選入的宮人、采女樹立一個好風氣,董皇後便讓掖庭令苗祀以及身邊的長禦一同負責教導現有宮人規矩,一個月後還要加以考核,不合格者會有相應的懲處,嚴重的會貶黜宮外。
郭采女入宮有四五年了,為人機敏勤懇,熟知各種宮規。雖然長禦對她們這些披香殿的宮人總是抱有偏見,言語裏時不時的會譏諷幾句,但對老成的郭采女來說,這並不算什麽。她也不怕這件事會給自己造成多大威脅,畢竟自己的資曆、才幹是擺在那的,就算為人算計,宋都也不會坐視不理。
她所擔心的,是披香殿其他的宮人。
“長公主將在明年為國家采選宮人,貴人的披香殿勢必也要添入一些新人,現有的舊人有些拙劣的會過不了掖庭令他們的考校,被汰選出去。”郭采女說出了她最擔心的一種情況:“那時候披香殿人員混雜,不是誰都能信,貴人可不要再像現在這般快言快語,以免被他人聽了去,惹下禍事。”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這話你已說過許多遍了。”宋都隨口敷衍道。
郭采女有些無奈的歎了口氣,宋都如今仗著皇帝的寵愛,在宮裏向來是任性隨心,可尋常夫妻都有不複恩愛的時候,何況是天子?如今是宮中隻有一個皇後兩個貴人,等明年充進了新一批的妃嬪,宋都這一時的恩寵又能保持多久呢?還不如趁著現在的恩寵鞏固自身的權勢地位,若能率先生下皇嗣,無論是男是女,都是一個憑仗。
這本來是很淺顯的一個道理,可宋都偏偏無動於衷,還跟個沒長大的孩子似得。想到這裏,郭采女苦口婆心的勸說道:“貴人明年可就有十三歲了,玩心也該收一收。貴人這一年琵琶彈得好,國家雖說來的也勤,但也不是特別熱衷,是該……”
這時從殿外走進幾名采女,郭采女適時地打住,望向來人,認出走在前麵的是伏貴人宮中的趙采女。趙采女年長,約有二十餘歲,性情敦厚,在未央宮的宮人們之間很有人緣。
“這是為宋貴人趕製的冬衣,我家貴人托我送來。”趙采女讓身後宮人呈上幾件樣式樸素的冬衣。
宋都高興的站起來,拿起冬衣又摸又瞧,說道:“壽姐姐真是有心了,每年的冬衣都這樣暖和,比織室縫的還要好。”
郭采女心中一動,織室本來擁有民間最出色的繡娘,除此之外多為官奴婢。但因為前幾年朝廷遭亂,織室也不複從前。伏壽因為善女紅,故而被皇帝托付了宮中織室,與織室令一同負責管理整個未央宮的采繒錦緞。由於伏貴人製衣喜好簡單實用,不愛奢華,久而久之,宮裏宮外開始傳出伏貴人樸素賢惠的美名,甚至有好事者開始拿喜好穿粗製袍衣的明德馬皇後與其對比。
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她抬眉問道:“國家與皇後哪裏可是都有一份?”
“喏。”趙采女答道:“國家與皇後的那份冬衣早已送去了,長公主與懷園貴人的也是。”
郭采女聽罷,便開始沉默不語,待趙采女走後,她看著喜滋滋比試著新衣服的宋都,忍不住加重了語氣:“貴人,你瞧瞧人家!”
“怎麽?”宋都不明白,旋即誤解道:“壽姐姐縫製的衣服確實耐寒,就是不大好看,要是多一些紋飾就好了。”
郭采女無話可說了。
伏壽縫製的冬衣很快送到了皇帝麵前,皇帝打量了幾眼上頭的緞紋,放下手頭的簡牘問道:“織室的綾機都足用了?”
綾機就是提花機、又稱花樓,是漢代用以紡織的機器。通常要用幾名織工和提花工合作操縱才能使用,能織出各式各樣的花紋,在滿足宮廷需求之外,皇帝還打算將其適當的作為官方紡織機構,參與到以後的市場貿易中。
“如今織室已有織工二百餘人,每人三日能斷五匹,算起來每個月能……額,能……”穆順算到一半突然卡了殼。
“行了。”皇帝也不為難他,徑直說道:“現有綾機綜躡繁多,喪功費日,你過會抬一架提花機送去格物院,讓韓暨和馬鈞他們都看看,可否有改進之處。另外,再讓他們想想,棉花是否也能用提花機織出布來。”
“棉花?陛下說的,可是木棉?”穆順有些不明白,本土的木棉隻用來填充枕褥,哪裏能用來織布?
“不是木棉,是白疊子。”皇帝站了起來,走到窗邊,隨手往外麵的院子裏一指,指著一叢像是長滿雞子大小的白色蠶繭的植物說道:“就是這個。”
白疊子又稱棉花,張騫通西域之後才開始傳到中原,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及沒有掌握利用方法,一開始人們隻將它作為觀賞性植物,種植在庭院裏,成熟時也算是一道景色。而且它的分布範圍太小,民間也隻將其與尋常木棉一樣當做被褥枕頭的填充物。
皇帝這還是在院子裏散步的時候才偶然發現了這種植物,在得知這個時代的人對棉花還不夠重視時,皇帝又驚又喜。棉花雖然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但等到其推廣為人們主要的衣著原料,還得等到宋代以後。
棉花比蠶絲、葛、麻要更能抵禦嚴寒,若是能提前紡織出棉布、棉衣,將其推廣至民間,說不準能減少百姓在小冰河時期的凍害。
“白疊子還能織布?”穆順諂笑道:“奴婢還是頭一回聽說。”
“你不知道的多著呢。”皇帝想起穆順剛才連算數都算不明白,好笑著說道:“西南夷的哀牢人知染采文繡,綴白疊,織成文章如綾錦。可見以此為服,不是沒有先例,你把這棵棉花采下來給馬鈞一起送去,再給織室送一些。等明年春天的時候記得提醒我,讓上林苑令在上林苑開辟一處,用以種白疊子。”
見皇帝心情不錯,穆順繼續裝傻充愣,打算再說幾句,一轉眼卻見內謁者令李堅走了進來,向皇帝稟報道:“陛下,水衡都尉給陛下送新錢樣範來了。”
-- 上拉加載下一章 s -->
未央宮,披香殿。
“皇後身邊的長禦太招人厭了。”宋都為郭采女打抱不平:“幾次把你叫去訓話是什麽意思,你又不是不知道宮規!”
“長禦猶如國家身邊的侍中,位尊權重,這次是奉了皇後之命宣示宮規。未央宮所有采女、宮人都要去聽的,也不隻我一個。”郭采女嘴上說的輕鬆,其實她心裏知道這事並沒有那麽簡單。
董皇後借口稱遷都以來,許多知曉宮規的老人都已不在,規矩廢弛,致使許多新進的宮人采女無以管束。為了給明年將要新選入的宮人、采女樹立一個好風氣,董皇後便讓掖庭令苗祀以及身邊的長禦一同負責教導現有宮人規矩,一個月後還要加以考核,不合格者會有相應的懲處,嚴重的會貶黜宮外。
郭采女入宮有四五年了,為人機敏勤懇,熟知各種宮規。雖然長禦對她們這些披香殿的宮人總是抱有偏見,言語裏時不時的會譏諷幾句,但對老成的郭采女來說,這並不算什麽。她也不怕這件事會給自己造成多大威脅,畢竟自己的資曆、才幹是擺在那的,就算為人算計,宋都也不會坐視不理。
她所擔心的,是披香殿其他的宮人。
“長公主將在明年為國家采選宮人,貴人的披香殿勢必也要添入一些新人,現有的舊人有些拙劣的會過不了掖庭令他們的考校,被汰選出去。”郭采女說出了她最擔心的一種情況:“那時候披香殿人員混雜,不是誰都能信,貴人可不要再像現在這般快言快語,以免被他人聽了去,惹下禍事。”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這話你已說過許多遍了。”宋都隨口敷衍道。
郭采女有些無奈的歎了口氣,宋都如今仗著皇帝的寵愛,在宮裏向來是任性隨心,可尋常夫妻都有不複恩愛的時候,何況是天子?如今是宮中隻有一個皇後兩個貴人,等明年充進了新一批的妃嬪,宋都這一時的恩寵又能保持多久呢?還不如趁著現在的恩寵鞏固自身的權勢地位,若能率先生下皇嗣,無論是男是女,都是一個憑仗。
這本來是很淺顯的一個道理,可宋都偏偏無動於衷,還跟個沒長大的孩子似得。想到這裏,郭采女苦口婆心的勸說道:“貴人明年可就有十三歲了,玩心也該收一收。貴人這一年琵琶彈得好,國家雖說來的也勤,但也不是特別熱衷,是該……”
這時從殿外走進幾名采女,郭采女適時地打住,望向來人,認出走在前麵的是伏貴人宮中的趙采女。趙采女年長,約有二十餘歲,性情敦厚,在未央宮的宮人們之間很有人緣。
“這是為宋貴人趕製的冬衣,我家貴人托我送來。”趙采女讓身後宮人呈上幾件樣式樸素的冬衣。
宋都高興的站起來,拿起冬衣又摸又瞧,說道:“壽姐姐真是有心了,每年的冬衣都這樣暖和,比織室縫的還要好。”
郭采女心中一動,織室本來擁有民間最出色的繡娘,除此之外多為官奴婢。但因為前幾年朝廷遭亂,織室也不複從前。伏壽因為善女紅,故而被皇帝托付了宮中織室,與織室令一同負責管理整個未央宮的采繒錦緞。由於伏貴人製衣喜好簡單實用,不愛奢華,久而久之,宮裏宮外開始傳出伏貴人樸素賢惠的美名,甚至有好事者開始拿喜好穿粗製袍衣的明德馬皇後與其對比。
這可不是什麽好兆頭。
她抬眉問道:“國家與皇後哪裏可是都有一份?”
“喏。”趙采女答道:“國家與皇後的那份冬衣早已送去了,長公主與懷園貴人的也是。”
郭采女聽罷,便開始沉默不語,待趙采女走後,她看著喜滋滋比試著新衣服的宋都,忍不住加重了語氣:“貴人,你瞧瞧人家!”
“怎麽?”宋都不明白,旋即誤解道:“壽姐姐縫製的衣服確實耐寒,就是不大好看,要是多一些紋飾就好了。”
郭采女無話可說了。
伏壽縫製的冬衣很快送到了皇帝麵前,皇帝打量了幾眼上頭的緞紋,放下手頭的簡牘問道:“織室的綾機都足用了?”
綾機就是提花機、又稱花樓,是漢代用以紡織的機器。通常要用幾名織工和提花工合作操縱才能使用,能織出各式各樣的花紋,在滿足宮廷需求之外,皇帝還打算將其適當的作為官方紡織機構,參與到以後的市場貿易中。
“如今織室已有織工二百餘人,每人三日能斷五匹,算起來每個月能……額,能……”穆順算到一半突然卡了殼。
“行了。”皇帝也不為難他,徑直說道:“現有綾機綜躡繁多,喪功費日,你過會抬一架提花機送去格物院,讓韓暨和馬鈞他們都看看,可否有改進之處。另外,再讓他們想想,棉花是否也能用提花機織出布來。”
“棉花?陛下說的,可是木棉?”穆順有些不明白,本土的木棉隻用來填充枕褥,哪裏能用來織布?
“不是木棉,是白疊子。”皇帝站了起來,走到窗邊,隨手往外麵的院子裏一指,指著一叢像是長滿雞子大小的白色蠶繭的植物說道:“就是這個。”
白疊子又稱棉花,張騫通西域之後才開始傳到中原,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及沒有掌握利用方法,一開始人們隻將它作為觀賞性植物,種植在庭院裏,成熟時也算是一道景色。而且它的分布範圍太小,民間也隻將其與尋常木棉一樣當做被褥枕頭的填充物。
皇帝這還是在院子裏散步的時候才偶然發現了這種植物,在得知這個時代的人對棉花還不夠重視時,皇帝又驚又喜。棉花雖然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但等到其推廣為人們主要的衣著原料,還得等到宋代以後。
棉花比蠶絲、葛、麻要更能抵禦嚴寒,若是能提前紡織出棉布、棉衣,將其推廣至民間,說不準能減少百姓在小冰河時期的凍害。
“白疊子還能織布?”穆順諂笑道:“奴婢還是頭一回聽說。”
“你不知道的多著呢。”皇帝想起穆順剛才連算數都算不明白,好笑著說道:“西南夷的哀牢人知染采文繡,綴白疊,織成文章如綾錦。可見以此為服,不是沒有先例,你把這棵棉花采下來給馬鈞一起送去,再給織室送一些。等明年春天的時候記得提醒我,讓上林苑令在上林苑開辟一處,用以種白疊子。”
見皇帝心情不錯,穆順繼續裝傻充愣,打算再說幾句,一轉眼卻見內謁者令李堅走了進來,向皇帝稟報道:“陛下,水衡都尉給陛下送新錢樣範來了。”
-- 上拉加載下一章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