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善哉行】
自從去年曹嵩在此地遇襲身死以後,枋亭便再也無人問津,本來稍有規模的亭樓院落被大火燒掉一***露出來的磚石梁木都被熏得漆黑。野生的莧菜在牆縫角落裏四處生長著、抽發深紫色的葉子,不時有幾隻狐兔低著耳朵從野草蓬蒿中鑽過,留下灰溜溜一道殘影。
枋亭現在的主人們警惕的看著一群不速之客在庭院裏清理磚石、拔除雜草,很快便整理出了一方空地,中間擺著一隻快要被燒成焦炭的木案,其上擺著幾隻從角落裏撿來的陶碗,一隻盛酒、一隻盛肉、一隻盛粟。
曹操簡單的為亡父設酒饌作奠後,便與戲誌才在荒蕪的庭院中百無聊賴的走著,此時琅邪國尚未有消息傳來,枋亭離華縣不過半日路程,是故曹操也不急著進軍,索性在此安歇,靜待時變。戲誌才與他尚且還有一段有關朝廷的話沒有說完,似乎是有意回避,又像是被刻意留到了最後。但這總歸是要去麵對的問題,戲誌才很有耐心的跟著曹操在小院裏走著,聽曹操有一句沒一句的絮絮叨叨:
“我阿翁從小不喜歡我。”祭祀完亡父的曹操仿若沉浸在某種情緒當中,他抬著頭看向湛藍的天空、耳畔聽著山林裏空靈的鳥鳴、不遠處河流嘩嘩流過的聲音,這些聲音若即若離,連帶著曹操自己的聲音也開始捉摸不定起來:“或許是嫌我生的不好看,不像他吧。他很少過問我的學業、起居,我少時所讀的兵書、典籍;所習的弓馬、劍法,都是靠我自己一個人苦練來的。我本以為等我文武兩全,成才之後,阿翁會對我另眼相待,可是我錯了。”
戲誌才有些詫異的看向對方,他從未見過這樣的曹操,那黯然的語氣、低落的神情不像是平常那位意氣風發的平東將軍、反倒像是形單影隻的孩子。這樣的曹操讓他感到很陌生,很無所適從,饒是他足智多謀,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去應付曹操這麽別開生麵的說話方式。按照曹操的自述,他仿佛得以想見很若幹年前,一個身材矮小、貌不驚人的少年獨自在庭院裏吃力的揮舞著木劍;或是在寒冷的冬夜裏埋頭讀書,他是多麽的想借後天的努力彌補先天的缺陷、獲得父親的青睞,然而
“我叔父看不慣我時常與袁本初、張孟卓他們飛鷹走狗,每每都要在阿翁身前告狀,而阿翁聽了,也不問緣由便責備於我。”曹操低下頭,試圖在雜草中尋覓出院子裏被遮蓋的石板路,他沿著隱約顯露的石板路走著:“我那時不忿,便故意設了一計。”說著,曹操饒有興致的轉身看了戲誌才一眼。
<a id="wzsy" href="https://www.biquge.name">biquge.name</a>
上司要跟下屬講述自己曾經的私隱,這是極為親密的表現,下屬如何也要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戲誌才湊前一步,識相的說道:“願聞其詳。”
“記得那天是下午,我遠遠的看見叔父走來,立即作口歪嘴斜的樣子。叔父誤以為我中風,又跑去通報我父,待阿翁過來一看,我卻恢複如常,裝作無事發生的樣子。然後我再說‘我何曾會中風!不過是叔父素不愛我,是故妄言’。自此之後,叔父再說什麽閑話,阿翁也都不信了。”曹操開始還是饒有興致的說起自己幼時如何機警,如何的報複了叔父,但說到後麵,曹操語氣又低了下去:“但阿翁對我也愈不關心,興許是識破了我這點伎倆。直到許多年以後我才明白,曹家的長輩中真正對我好的卻是我那從小厭惡的叔父。若是沒有他常常在阿翁麵前提起還有我這麽個兒子,阿翁如何會記起來讓我拜名師就學?若不是他真的在乎我,當初又何必急急忙忙的跑去通報阿翁、傳喚醫者?”
“可惜我幼時自傲的很,自以為能用智計擺布人心,殊不知這人心……”曹操轉過身來,指了指自己的胸膛,又伸過去指了指戲誌才的:“最是捉摸不透。”
戲誌才心裏一顫,知道對方絕不純粹是要跟他分享這段少年往事,故事與話語背後所暗指的深意,才是他需要揣摩的。他思索再三,方才避重就輕的說道:“曹公的叔父雖然曾看似與曹公不和,處處違逆曹公心意,但究其所以,其對曹公拳拳愛護之心卻是至善至誠。曾經或有誤解,不知其意,待曹公後來明悟,隻會知道其人苦心,想必也會傾心相報吧?”
“是啊。”曹操忽然感慨了一聲,說道:“可惜他十餘年前就亡故了,膝下一子尚未出仕便病逝,隻留下一個孫子。叔父的兒子比我年幼、所以這算是我弟弟的兒子……你應當見過的,就是常跟子混跡在一起的安民。”
“喔。”戲誌才想起來了,曹操親族眾多,但他從不以權謀私、以親疏遠近給予提拔,即便是曹仁、夏侯淵這些人,也是靠著自身的才能得以領兵。而作為曹操的繼承人,他身邊的班底必然也是曹操精心挑選的,如今曹昂身邊除了曹純以外,也就隻有一個十餘歲的曹安民了。他原本還奇怪,跟崇學好問、思慮周密的曹純比起來,曹安民幾乎是一無所長,而曹操的子侄那麽多,卻隻有他才伴隨曹昂身邊:“原來是有這麽個淵源。”
曹操點了點頭,話不多說,轉身往庭院深處走去,嘴上繼續說著他與父親曹嵩的感情:“從那以後,我便知道我再如何努力,也不能讓我阿翁再多看我一眼。於是雖然孝道仍在,但在情義上,我卻是早已與他生分了。”
這就是了,戲誌才心裏想到,若是父子二人早有隔閡,那麽在得知曹嵩死訊後,曹操或許並沒有真的傷心欲絕傷心必然是有的,但並不至於會憤而興師,遷怒於徐州。這背後固然是有他想借此吞並徐州、順便彰顯自己孝名的想法,但再往深處設想,曹操在沒有受到父亡幹擾的情況下,所作出的冷靜的決定。
其背後,固隻是如此麽?
自從去年曹嵩在此地遇襲身死以後,枋亭便再也無人問津,本來稍有規模的亭樓院落被大火燒掉一***露出來的磚石梁木都被熏得漆黑。野生的莧菜在牆縫角落裏四處生長著、抽發深紫色的葉子,不時有幾隻狐兔低著耳朵從野草蓬蒿中鑽過,留下灰溜溜一道殘影。
枋亭現在的主人們警惕的看著一群不速之客在庭院裏清理磚石、拔除雜草,很快便整理出了一方空地,中間擺著一隻快要被燒成焦炭的木案,其上擺著幾隻從角落裏撿來的陶碗,一隻盛酒、一隻盛肉、一隻盛粟。
曹操簡單的為亡父設酒饌作奠後,便與戲誌才在荒蕪的庭院中百無聊賴的走著,此時琅邪國尚未有消息傳來,枋亭離華縣不過半日路程,是故曹操也不急著進軍,索性在此安歇,靜待時變。戲誌才與他尚且還有一段有關朝廷的話沒有說完,似乎是有意回避,又像是被刻意留到了最後。但這總歸是要去麵對的問題,戲誌才很有耐心的跟著曹操在小院裏走著,聽曹操有一句沒一句的絮絮叨叨:
“我阿翁從小不喜歡我。”祭祀完亡父的曹操仿若沉浸在某種情緒當中,他抬著頭看向湛藍的天空、耳畔聽著山林裏空靈的鳥鳴、不遠處河流嘩嘩流過的聲音,這些聲音若即若離,連帶著曹操自己的聲音也開始捉摸不定起來:“或許是嫌我生的不好看,不像他吧。他很少過問我的學業、起居,我少時所讀的兵書、典籍;所習的弓馬、劍法,都是靠我自己一個人苦練來的。我本以為等我文武兩全,成才之後,阿翁會對我另眼相待,可是我錯了。”
戲誌才有些詫異的看向對方,他從未見過這樣的曹操,那黯然的語氣、低落的神情不像是平常那位意氣風發的平東將軍、反倒像是形單影隻的孩子。這樣的曹操讓他感到很陌生,很無所適從,饒是他足智多謀,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去應付曹操這麽別開生麵的說話方式。按照曹操的自述,他仿佛得以想見很若幹年前,一個身材矮小、貌不驚人的少年獨自在庭院裏吃力的揮舞著木劍;或是在寒冷的冬夜裏埋頭讀書,他是多麽的想借後天的努力彌補先天的缺陷、獲得父親的青睞,然而
“我叔父看不慣我時常與袁本初、張孟卓他們飛鷹走狗,每每都要在阿翁身前告狀,而阿翁聽了,也不問緣由便責備於我。”曹操低下頭,試圖在雜草中尋覓出院子裏被遮蓋的石板路,他沿著隱約顯露的石板路走著:“我那時不忿,便故意設了一計。”說著,曹操饒有興致的轉身看了戲誌才一眼。
<a id="wzsy" href="https://www.biquge.name">biquge.name</a>
上司要跟下屬講述自己曾經的私隱,這是極為親密的表現,下屬如何也要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戲誌才湊前一步,識相的說道:“願聞其詳。”
“記得那天是下午,我遠遠的看見叔父走來,立即作口歪嘴斜的樣子。叔父誤以為我中風,又跑去通報我父,待阿翁過來一看,我卻恢複如常,裝作無事發生的樣子。然後我再說‘我何曾會中風!不過是叔父素不愛我,是故妄言’。自此之後,叔父再說什麽閑話,阿翁也都不信了。”曹操開始還是饒有興致的說起自己幼時如何機警,如何的報複了叔父,但說到後麵,曹操語氣又低了下去:“但阿翁對我也愈不關心,興許是識破了我這點伎倆。直到許多年以後我才明白,曹家的長輩中真正對我好的卻是我那從小厭惡的叔父。若是沒有他常常在阿翁麵前提起還有我這麽個兒子,阿翁如何會記起來讓我拜名師就學?若不是他真的在乎我,當初又何必急急忙忙的跑去通報阿翁、傳喚醫者?”
“可惜我幼時自傲的很,自以為能用智計擺布人心,殊不知這人心……”曹操轉過身來,指了指自己的胸膛,又伸過去指了指戲誌才的:“最是捉摸不透。”
戲誌才心裏一顫,知道對方絕不純粹是要跟他分享這段少年往事,故事與話語背後所暗指的深意,才是他需要揣摩的。他思索再三,方才避重就輕的說道:“曹公的叔父雖然曾看似與曹公不和,處處違逆曹公心意,但究其所以,其對曹公拳拳愛護之心卻是至善至誠。曾經或有誤解,不知其意,待曹公後來明悟,隻會知道其人苦心,想必也會傾心相報吧?”
“是啊。”曹操忽然感慨了一聲,說道:“可惜他十餘年前就亡故了,膝下一子尚未出仕便病逝,隻留下一個孫子。叔父的兒子比我年幼、所以這算是我弟弟的兒子……你應當見過的,就是常跟子混跡在一起的安民。”
“喔。”戲誌才想起來了,曹操親族眾多,但他從不以權謀私、以親疏遠近給予提拔,即便是曹仁、夏侯淵這些人,也是靠著自身的才能得以領兵。而作為曹操的繼承人,他身邊的班底必然也是曹操精心挑選的,如今曹昂身邊除了曹純以外,也就隻有一個十餘歲的曹安民了。他原本還奇怪,跟崇學好問、思慮周密的曹純比起來,曹安民幾乎是一無所長,而曹操的子侄那麽多,卻隻有他才伴隨曹昂身邊:“原來是有這麽個淵源。”
曹操點了點頭,話不多說,轉身往庭院深處走去,嘴上繼續說著他與父親曹嵩的感情:“從那以後,我便知道我再如何努力,也不能讓我阿翁再多看我一眼。於是雖然孝道仍在,但在情義上,我卻是早已與他生分了。”
這就是了,戲誌才心裏想到,若是父子二人早有隔閡,那麽在得知曹嵩死訊後,曹操或許並沒有真的傷心欲絕傷心必然是有的,但並不至於會憤而興師,遷怒於徐州。這背後固然是有他想借此吞並徐州、順便彰顯自己孝名的想法,但再往深處設想,曹操在沒有受到父亡幹擾的情況下,所作出的冷靜的決定。
其背後,固隻是如此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