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說窮舌端,五車摧筆鋒。”【擬古】
“吾與足下,既有前盟舊要,申以討亂之誓……此非吾赤情之明驗邪?……足下獨何守區區之士,保軍內之廣,甘惡名以速朽,亡令德之久長?壯而籌之,非良策也……”
易京高樓之上,關靖正滔滔不絕的大聲讀著袁紹使人射來的勸降文書,其內容毫不留情的指出公孫瓚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全是因為他窮兵黷武、不修德政,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不識好歹,非要與袁紹為敵。如今雙方苦戰多年,士民疲憊,袁紹念在公孫瓚足堪英勇的份上,特意寬赦,願意與公孫瓚重交舊好,隻要公孫瓚願意聽從號令,過往恩怨都將一筆勾銷。
這份勸降書的字裏行間無不流露著袁紹獨有的自大與傲慢,洋洋灑灑數盡了公孫瓚所做的惡行,而無絲毫封官許願的甜頭。與其說是勸降,倒不如說是特意送來炫耀與挑釁,是勝者王對敗者寇的羞辱。
公孫瓚聽關靖念了一半,麵色漲得通紅,大手往岸上狠狠一拍,迅速站起來走到關靖身前,一把搶過關靖手上的文書,狠狠的往地上一摔,怒喝道:“狂言妄語,你還念個什麽!”
關靖看著雙目血紅的公孫瓚,活像隻受到侵犯的老獅子,那往昔睥睨河北的威勢重新回到這人身上,讓人忍不禁的想俯身拜服。關靖正是這麽做的,他拱手拜了一拜後,平靜的說道:“君侯既知荒誕,可有反製之法?”
公孫瓚深吸了幾口氣,本來被寬鬆的深衣罩得不甚明顯的身形陡然像是從袖中灌入了風,他的胸膛膨脹了起來,惺忪的獅子在敵人的刺激下又恢複了昂揚的鬥誌。
他斷然道:“袁紹庸兒辱我,此事豈能罷休!自今日起,全軍增修戎備,嚴加守禦,我自將突騎直出,依傍西山以斷袁紹後路!”
關靖聽到公孫瓚稍有振作,先是一喜,可聽到後麵卻是連忙勸道:“如今三軍士氣低迷,之所以猶能相守,不過是顧戀其老小、恃將軍之威罷了。易京牢固,隻需堅守曠日,便可使袁紹自退。若舍之而出,易京既無重將,難保不會生事。”
這話點出了公孫瓚一直以來的弱勢,就是長期以來,公孫瓚及其部眾看似所向披靡,其實全部仰賴於公孫瓚個人的勇武,除他之外,便再無任何一個能獨當一麵的將領。此刻形勢危急,公孫瓚自己一走,後方無人鎮守,誰也不知會發生什麽,畢竟易京外圍營寨是如何失守的還曆曆在目。
公孫瓚細細思忖過後,隻好無奈的認清現實,接受了關靖的意見。但孤城不可守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如今的局勢他也最是了解,公孫瓚心中早已有了一個主張,隻是他總是想著回避,到現在也不例外。
<a id="wzsy" href="http://m.baimengshu.com">百盟書</a>
思考完後,公孫瓚又看了關靖一眼,眼底像是有了充足的底氣與自信,像是給自己壯膽、又像是為了提振士氣:“你說得對,易京堅若磐石,府庫豐盈,我足恃精兵,放眼天下,無有能立吾城下而可攻取者,袁本初其奈我何!”
關靖深為觸動,隻要主將振作,有堅城精兵,袁紹就有十萬兵又如何?
公孫範也是喜不自勝,這才是他畢竟一生追隨而無悔的人物,這才是遼西公孫瓚!
易京南門,張正與麾下部眾嚴陣以待,他們有的手持弓弩、有的拔劍握盾、還有的提著槍戟,盡皆弓腰縮背的躲在拒馬等營寨後麵。身後大纛在寒風中嘩嘩作響,一時間三軍靜默,寂然無聲。
都尉張南見到這個如臨大敵的陣勢,似有不解,扭頭問道:“主公今日才使陳君屬文勸降,以如今形勢,公孫瓚但有一絲明白,都應束手才是。即便公孫瓚不肯出降,我軍重圍之下,彼又豈敢出陣?中郎將未免小心太過了。”
“陳琳的文章如刀刮骨,鋒利非常,明公既無真正勸降之心,以陳琳之才,又豈會寫出什麽言語敦睦的詞句來?”張好儒,以往拘於家財微薄,讀不到家傳以外的典籍,成名之後便瘋狂惡補。陳琳文采一流,張素日裏也多次拜讀過,自然了解對方犀利的文風:“公孫瓚性情易躁,受此屈辱,如何能輕易罷休?明公既使我守護前軍,想必也是與人有所預料。”
張南驚訝的張了張嘴,歎服的看著張,好半天說不出話來。他原是袁紹帳下吏,略有幾分膂力,憑著袁紹青睞,這才一步步走到校尉的位置。這次袁紹將他調派到張麾下,明叮暗囑的都是要他多學學張是如何用兵,等學到一定火候,便可單獨領軍,或是直屬袁紹,或是分撥給那袁譚、袁熙等幾個公子手下。
在來之前,張南見張排兵布陣皆中規中矩,實屬一般,本以為無甚可學,沒料到張此次一席話便讓他瞠目結舌。
“用兵之法,你還有的學。不過不要緊,有什麽不懂的盡管說,我會的都能教給你。”張誠懇的伸手拍了拍張南的肩膀,雖然兩人相差不過幾歲,卻實在像個長輩對晚輩的語氣。
張南見他神情不似作偽,心中一動,正要說些什麽,隻聽易京陡然傳來陣陣鼓角聲。他回頭看去,見易京門大開,約兩三千步騎從城中湧出,如酷烈的冷風一般呼嘯著,徑直往大營而來!
“我說什麽來著?”料敵預先,張隻是得意的笑了笑,不待敵兵如何洶然,他隻從容呼喝:“列陣!”
陣中頓時穩穩的傳來一聲‘喝’,幾千人的軍陣齊聲呼喊竟像是出自同一人的口中,他們整齊劃一的舉起盾牌,或是斜麵向前、或是正麵向上,皆是配合的防護無間。
張南還沒有問為什麽,隻見公孫瓚已率騎兵先到,他們沒有直愣愣的衝向拒馬,而是在馬上張弓搭箭,動作流暢的甩了個轉彎,從營前掠過時,飛射出無數箭雨。
‘咻’
張南近距離的感受到強勁的箭矢釘在盾牌上後仍往雙臂傳來的餘力,饒是他有幾分膂力,在數不盡的箭雨衝擊下,雙臂也止不住的顫抖著。
這一陣箭雨過後,公孫瓚便率騎遊弋開去,張也適時下令道:“棄盾,持兵!”
幾乎在轉瞬之間,跟在騎兵身後的步兵如洶湧的浪潮猛然撲向張這一方結好的礁石上。
“吾與足下,既有前盟舊要,申以討亂之誓……此非吾赤情之明驗邪?……足下獨何守區區之士,保軍內之廣,甘惡名以速朽,亡令德之久長?壯而籌之,非良策也……”
易京高樓之上,關靖正滔滔不絕的大聲讀著袁紹使人射來的勸降文書,其內容毫不留情的指出公孫瓚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全是因為他窮兵黷武、不修德政,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不識好歹,非要與袁紹為敵。如今雙方苦戰多年,士民疲憊,袁紹念在公孫瓚足堪英勇的份上,特意寬赦,願意與公孫瓚重交舊好,隻要公孫瓚願意聽從號令,過往恩怨都將一筆勾銷。
這份勸降書的字裏行間無不流露著袁紹獨有的自大與傲慢,洋洋灑灑數盡了公孫瓚所做的惡行,而無絲毫封官許願的甜頭。與其說是勸降,倒不如說是特意送來炫耀與挑釁,是勝者王對敗者寇的羞辱。
公孫瓚聽關靖念了一半,麵色漲得通紅,大手往岸上狠狠一拍,迅速站起來走到關靖身前,一把搶過關靖手上的文書,狠狠的往地上一摔,怒喝道:“狂言妄語,你還念個什麽!”
關靖看著雙目血紅的公孫瓚,活像隻受到侵犯的老獅子,那往昔睥睨河北的威勢重新回到這人身上,讓人忍不禁的想俯身拜服。關靖正是這麽做的,他拱手拜了一拜後,平靜的說道:“君侯既知荒誕,可有反製之法?”
公孫瓚深吸了幾口氣,本來被寬鬆的深衣罩得不甚明顯的身形陡然像是從袖中灌入了風,他的胸膛膨脹了起來,惺忪的獅子在敵人的刺激下又恢複了昂揚的鬥誌。
他斷然道:“袁紹庸兒辱我,此事豈能罷休!自今日起,全軍增修戎備,嚴加守禦,我自將突騎直出,依傍西山以斷袁紹後路!”
關靖聽到公孫瓚稍有振作,先是一喜,可聽到後麵卻是連忙勸道:“如今三軍士氣低迷,之所以猶能相守,不過是顧戀其老小、恃將軍之威罷了。易京牢固,隻需堅守曠日,便可使袁紹自退。若舍之而出,易京既無重將,難保不會生事。”
這話點出了公孫瓚一直以來的弱勢,就是長期以來,公孫瓚及其部眾看似所向披靡,其實全部仰賴於公孫瓚個人的勇武,除他之外,便再無任何一個能獨當一麵的將領。此刻形勢危急,公孫瓚自己一走,後方無人鎮守,誰也不知會發生什麽,畢竟易京外圍營寨是如何失守的還曆曆在目。
公孫瓚細細思忖過後,隻好無奈的認清現實,接受了關靖的意見。但孤城不可守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如今的局勢他也最是了解,公孫瓚心中早已有了一個主張,隻是他總是想著回避,到現在也不例外。
<a id="wzsy" href="http://m.baimengshu.com">百盟書</a>
思考完後,公孫瓚又看了關靖一眼,眼底像是有了充足的底氣與自信,像是給自己壯膽、又像是為了提振士氣:“你說得對,易京堅若磐石,府庫豐盈,我足恃精兵,放眼天下,無有能立吾城下而可攻取者,袁本初其奈我何!”
關靖深為觸動,隻要主將振作,有堅城精兵,袁紹就有十萬兵又如何?
公孫範也是喜不自勝,這才是他畢竟一生追隨而無悔的人物,這才是遼西公孫瓚!
易京南門,張正與麾下部眾嚴陣以待,他們有的手持弓弩、有的拔劍握盾、還有的提著槍戟,盡皆弓腰縮背的躲在拒馬等營寨後麵。身後大纛在寒風中嘩嘩作響,一時間三軍靜默,寂然無聲。
都尉張南見到這個如臨大敵的陣勢,似有不解,扭頭問道:“主公今日才使陳君屬文勸降,以如今形勢,公孫瓚但有一絲明白,都應束手才是。即便公孫瓚不肯出降,我軍重圍之下,彼又豈敢出陣?中郎將未免小心太過了。”
“陳琳的文章如刀刮骨,鋒利非常,明公既無真正勸降之心,以陳琳之才,又豈會寫出什麽言語敦睦的詞句來?”張好儒,以往拘於家財微薄,讀不到家傳以外的典籍,成名之後便瘋狂惡補。陳琳文采一流,張素日裏也多次拜讀過,自然了解對方犀利的文風:“公孫瓚性情易躁,受此屈辱,如何能輕易罷休?明公既使我守護前軍,想必也是與人有所預料。”
張南驚訝的張了張嘴,歎服的看著張,好半天說不出話來。他原是袁紹帳下吏,略有幾分膂力,憑著袁紹青睞,這才一步步走到校尉的位置。這次袁紹將他調派到張麾下,明叮暗囑的都是要他多學學張是如何用兵,等學到一定火候,便可單獨領軍,或是直屬袁紹,或是分撥給那袁譚、袁熙等幾個公子手下。
在來之前,張南見張排兵布陣皆中規中矩,實屬一般,本以為無甚可學,沒料到張此次一席話便讓他瞠目結舌。
“用兵之法,你還有的學。不過不要緊,有什麽不懂的盡管說,我會的都能教給你。”張誠懇的伸手拍了拍張南的肩膀,雖然兩人相差不過幾歲,卻實在像個長輩對晚輩的語氣。
張南見他神情不似作偽,心中一動,正要說些什麽,隻聽易京陡然傳來陣陣鼓角聲。他回頭看去,見易京門大開,約兩三千步騎從城中湧出,如酷烈的冷風一般呼嘯著,徑直往大營而來!
“我說什麽來著?”料敵預先,張隻是得意的笑了笑,不待敵兵如何洶然,他隻從容呼喝:“列陣!”
陣中頓時穩穩的傳來一聲‘喝’,幾千人的軍陣齊聲呼喊竟像是出自同一人的口中,他們整齊劃一的舉起盾牌,或是斜麵向前、或是正麵向上,皆是配合的防護無間。
張南還沒有問為什麽,隻見公孫瓚已率騎兵先到,他們沒有直愣愣的衝向拒馬,而是在馬上張弓搭箭,動作流暢的甩了個轉彎,從營前掠過時,飛射出無數箭雨。
‘咻’
張南近距離的感受到強勁的箭矢釘在盾牌上後仍往雙臂傳來的餘力,饒是他有幾分膂力,在數不盡的箭雨衝擊下,雙臂也止不住的顫抖著。
這一陣箭雨過後,公孫瓚便率騎遊弋開去,張也適時下令道:“棄盾,持兵!”
幾乎在轉瞬之間,跟在騎兵身後的步兵如洶湧的浪潮猛然撲向張這一方結好的礁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