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聞出於幽穀,遷於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於幽穀者。”————————【孟子·滕文公上】
“周瑜此人,是天下間難得的英才。”荀攸不免肅容道:“其人又不攀附,依江淮之才氣,很有自己的想法。我本想著意籠絡,奈何情麵淺薄,彼又為公主婿,奉孝一旦入朝,可得多加審視留心。”
郭嘉不以為然的笑笑,麵上流露出回憶之色:“我知道他,當初在汝南,我可與他打過一次交道。此人頗重義氣,我等因著魏桀而算計了孫伯符,他若是知道了,或許會愈加疏離才是吧。”
“他就算知道了,那也沒什麽,這都是國家的意思。”荀攸朝門口看了一眼,示意宮人提著食盒進來收拾窗前桌案,並一一擺下碗盤,而後恭恭敬敬的倒退出去。荀攸於是請郭嘉離席就座,發現桌案上已然擺放了兩副碗筷,他立即會意,指道:“看,陛下也知道你在我這,是要安你我的心呢。”
皇帝的心思最難猜,也最好猜,郭嘉心裏想著,他們在這裏還笑劉曄奉迎討好,揣測上意,其實他們不也是如此?有些事情就算收益甚微、不討好,也得做給皇帝看,不然誰也不會心安。
劉曄既與周瑜有交,又曾追隨孫策,江東的隱秘哪怕不說,周瑜也能從蛛絲馬跡裏猜到幾分真相。這樣周瑜不僅與潁川士人交惡,孫策以後的路也會很坎坷。
二者分席而坐,郭嘉沒有什麽‘食不言’的規矩,他拿起筷箸夾了口菜吃了,甚覺味美,點了點頭,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酒:“我聽說張仲景應征到雒陽了?荊州牧這次怎麽不攔著了?”
“南陽有徐晃之兵,這且不說,江陵又有橫江校尉甘寧帶舟師,以助黃祖討廬江的名義順流出川。”荀攸沒有動筷,先是說道:“荊州南北隔斷,前後皆敵,劉景升哪裏還坐得住。朝廷大軍還才到華陰,他便遣使走武關來報,願意供應軍需糧草,麾下兵馬皆給調用。明日一早,太仆趙公就要持節南下荊州,撫慰豪強,督辦糧草了。”
太仆趙岐是皇帝的老師,德高望重,海內知名,他去了荊州,任何人都要作揖行禮。有他在荊州坐鎮,足以澆滅劉表最後一點不安分的心思。隻是他孤身一人,光借著個人聲望還不夠,必得尋求本地豪強大族的支持,才能壓住劉表,這一方麵也意味著——
“善。”郭嘉拊掌笑道:“龐公他們總算不用待在魚梁洲避禍了。”
這樣荊州世家高門幾乎毫發無損,反而能皆得擁戴之功,實在與皇帝最深的企望相悖,若不是為著周瑜與孫策的事,和皇帝達成了默契,最後恐怕很難落得這樣一個結果。
“甘寧順江而下,在江陵的蔡瑁絕不敢冒犯,長沙太守張羨會糾集荊南四郡之兵,從羅縣入雲夢,提供糧草輜重,與甘寧赴江夏結勢逼迫揚州。”荀攸內心有些疲憊,在很多事情上他並不能像賈詡那般收放自如,皇帝對世家的態度堅定,一時不可扭轉,他隻能在狹小的空間內艱難騰挪。他繼而抬眼看了看郭嘉,點頭說道:“荊州的事都不用我等留心了,司徒黃公隨駕來雒,之後也會留在此處調度,主要為的就是荊州事務。”
星月東升,劉曄直到最後皇帝也沒有給他什麽安排,這讓他無比泄氣,不知自己是哪裏沒有說好。此時好友魯肅尚在城中等他消息,劉曄心裏慚愧,竟也不想就這麽回去見他,隻好孤身在洛陽城外的長亭中寄宿。
亭卒才為其撤下了飯菜,劉曄正在籲歎的時候,忽然門外傳來了亭長的聲音:“劉君?可是歇下了?”
朝廷製度愈發嚴格,不比以往的寬大隨意,如今隻有朝廷官員才能在驛亭內免費留宿一夜,劉曄在此也隻能自掏腰包。如今亭長主動來尋,言語又是那麽親熱,態度很不尋常。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劉曄趕緊走過去打開門,隻見亭長一臉討好的站在一名豐神俊朗的青年身邊,而那名青年身著紫色深衣,在月下格外耀眼:“公瑾?”
“劉子揚,幸好你尚未入城,不然城門候可得要為難我了。”周瑜也不說破劉曄現在的窘境,與對方心照不宣的對視一笑。
“想不到廬江一別,周郎已成朝中翹楚,實在令人愧煞。”當初也是周瑜臨行前給他修書一封,詳陳了孫策日後投奔朝廷,背刺袁術的計劃,讓劉曄從中看到極大利好,這才欣然追隨。如今事態變化出人意料,劉曄也險些被連累,說是心中沒有怨氣那是不可能的。隻是如今周瑜風頭正盛,自己多有仰仗他的地方,此時也不至於埋沒了交情。
周瑜來這裏還是為了孫策的事,他沒有表現的那麽迫切,而是溫和的笑著,寬解劉曄心中的鬱結:“子揚之才不遜於我,陛下又向來重視宗親之中的才俊,今日雖未明授官職,焉知明日?”
劉曄也知道自己心急了,自嘲的笑了笑,不複多言。
周瑜定定的觀察了對方的神色無異,放下心來,這才開始問道:“江東的事情……子揚應該知道我的來意?”
“是為了孫策?”劉曄低聲道,心裏又開始活泛起來,自己的說辭沒能讓皇帝滿意,或許就是太過保守的緣故,若是直接剖明心跡,擔保孫策忠君愛國。哪怕就此開罪了荀攸等潁川士人,又能如何?
此時他隱隱有些懊惱,又因此想到了新的出路,這條出路就在周瑜身上。
於是劉曄便將孫策得到丹陽、吳郡之後,是如何催逼笮融,間接性的害死魏桀的事情重複了一遍。他仍是沒有談潁川士人在其中的誘導作用,但是以周瑜的聰明,不用說也能明白。
“伯符何其愚也!”周瑜知道了前因後果,也明白此時孫策的處境,甘寧、黃祖不日即將合兵江夏。孫策不服,就攻豫章;孫策歸服,就攻廬江。周瑜不敢耽誤,果斷辭別了劉曄,走出驛亭,騎上快馬往畢圭苑趕去。
明天皇帝就要起駕,軍令一發,就如星火難收,周瑜等不得!
“周瑜此人,是天下間難得的英才。”荀攸不免肅容道:“其人又不攀附,依江淮之才氣,很有自己的想法。我本想著意籠絡,奈何情麵淺薄,彼又為公主婿,奉孝一旦入朝,可得多加審視留心。”
郭嘉不以為然的笑笑,麵上流露出回憶之色:“我知道他,當初在汝南,我可與他打過一次交道。此人頗重義氣,我等因著魏桀而算計了孫伯符,他若是知道了,或許會愈加疏離才是吧。”
“他就算知道了,那也沒什麽,這都是國家的意思。”荀攸朝門口看了一眼,示意宮人提著食盒進來收拾窗前桌案,並一一擺下碗盤,而後恭恭敬敬的倒退出去。荀攸於是請郭嘉離席就座,發現桌案上已然擺放了兩副碗筷,他立即會意,指道:“看,陛下也知道你在我這,是要安你我的心呢。”
皇帝的心思最難猜,也最好猜,郭嘉心裏想著,他們在這裏還笑劉曄奉迎討好,揣測上意,其實他們不也是如此?有些事情就算收益甚微、不討好,也得做給皇帝看,不然誰也不會心安。
劉曄既與周瑜有交,又曾追隨孫策,江東的隱秘哪怕不說,周瑜也能從蛛絲馬跡裏猜到幾分真相。這樣周瑜不僅與潁川士人交惡,孫策以後的路也會很坎坷。
二者分席而坐,郭嘉沒有什麽‘食不言’的規矩,他拿起筷箸夾了口菜吃了,甚覺味美,點了點頭,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酒:“我聽說張仲景應征到雒陽了?荊州牧這次怎麽不攔著了?”
“南陽有徐晃之兵,這且不說,江陵又有橫江校尉甘寧帶舟師,以助黃祖討廬江的名義順流出川。”荀攸沒有動筷,先是說道:“荊州南北隔斷,前後皆敵,劉景升哪裏還坐得住。朝廷大軍還才到華陰,他便遣使走武關來報,願意供應軍需糧草,麾下兵馬皆給調用。明日一早,太仆趙公就要持節南下荊州,撫慰豪強,督辦糧草了。”
太仆趙岐是皇帝的老師,德高望重,海內知名,他去了荊州,任何人都要作揖行禮。有他在荊州坐鎮,足以澆滅劉表最後一點不安分的心思。隻是他孤身一人,光借著個人聲望還不夠,必得尋求本地豪強大族的支持,才能壓住劉表,這一方麵也意味著——
“善。”郭嘉拊掌笑道:“龐公他們總算不用待在魚梁洲避禍了。”
這樣荊州世家高門幾乎毫發無損,反而能皆得擁戴之功,實在與皇帝最深的企望相悖,若不是為著周瑜與孫策的事,和皇帝達成了默契,最後恐怕很難落得這樣一個結果。
“甘寧順江而下,在江陵的蔡瑁絕不敢冒犯,長沙太守張羨會糾集荊南四郡之兵,從羅縣入雲夢,提供糧草輜重,與甘寧赴江夏結勢逼迫揚州。”荀攸內心有些疲憊,在很多事情上他並不能像賈詡那般收放自如,皇帝對世家的態度堅定,一時不可扭轉,他隻能在狹小的空間內艱難騰挪。他繼而抬眼看了看郭嘉,點頭說道:“荊州的事都不用我等留心了,司徒黃公隨駕來雒,之後也會留在此處調度,主要為的就是荊州事務。”
星月東升,劉曄直到最後皇帝也沒有給他什麽安排,這讓他無比泄氣,不知自己是哪裏沒有說好。此時好友魯肅尚在城中等他消息,劉曄心裏慚愧,竟也不想就這麽回去見他,隻好孤身在洛陽城外的長亭中寄宿。
亭卒才為其撤下了飯菜,劉曄正在籲歎的時候,忽然門外傳來了亭長的聲音:“劉君?可是歇下了?”
朝廷製度愈發嚴格,不比以往的寬大隨意,如今隻有朝廷官員才能在驛亭內免費留宿一夜,劉曄在此也隻能自掏腰包。如今亭長主動來尋,言語又是那麽親熱,態度很不尋常。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a.net">燃文</a>
劉曄趕緊走過去打開門,隻見亭長一臉討好的站在一名豐神俊朗的青年身邊,而那名青年身著紫色深衣,在月下格外耀眼:“公瑾?”
“劉子揚,幸好你尚未入城,不然城門候可得要為難我了。”周瑜也不說破劉曄現在的窘境,與對方心照不宣的對視一笑。
“想不到廬江一別,周郎已成朝中翹楚,實在令人愧煞。”當初也是周瑜臨行前給他修書一封,詳陳了孫策日後投奔朝廷,背刺袁術的計劃,讓劉曄從中看到極大利好,這才欣然追隨。如今事態變化出人意料,劉曄也險些被連累,說是心中沒有怨氣那是不可能的。隻是如今周瑜風頭正盛,自己多有仰仗他的地方,此時也不至於埋沒了交情。
周瑜來這裏還是為了孫策的事,他沒有表現的那麽迫切,而是溫和的笑著,寬解劉曄心中的鬱結:“子揚之才不遜於我,陛下又向來重視宗親之中的才俊,今日雖未明授官職,焉知明日?”
劉曄也知道自己心急了,自嘲的笑了笑,不複多言。
周瑜定定的觀察了對方的神色無異,放下心來,這才開始問道:“江東的事情……子揚應該知道我的來意?”
“是為了孫策?”劉曄低聲道,心裏又開始活泛起來,自己的說辭沒能讓皇帝滿意,或許就是太過保守的緣故,若是直接剖明心跡,擔保孫策忠君愛國。哪怕就此開罪了荀攸等潁川士人,又能如何?
此時他隱隱有些懊惱,又因此想到了新的出路,這條出路就在周瑜身上。
於是劉曄便將孫策得到丹陽、吳郡之後,是如何催逼笮融,間接性的害死魏桀的事情重複了一遍。他仍是沒有談潁川士人在其中的誘導作用,但是以周瑜的聰明,不用說也能明白。
“伯符何其愚也!”周瑜知道了前因後果,也明白此時孫策的處境,甘寧、黃祖不日即將合兵江夏。孫策不服,就攻豫章;孫策歸服,就攻廬江。周瑜不敢耽誤,果斷辭別了劉曄,走出驛亭,騎上快馬往畢圭苑趕去。
明天皇帝就要起駕,軍令一發,就如星火難收,周瑜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