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將有離心,士無固誌。”————————【周書·寇洛李弼等傳論】
早在建安四年之前,張遼等人便針對鄴城進行了多次攻城行動,法正奇思妙想,最開始由諸葛玄組織河內、魏郡民夫在鄴城周遭深挖溝塹,長長的將鄴城圈在裏麵,以示阻絕。
溝塹一開始隻注重長度,挖得很淺,常人可以輕鬆越過。城上馮禮、韓範等將看到這一幕,紛紛建議袁尚派兵出城,攻殺城外民夫,不但組織對方修塹,更能驅趕民夫衝亂敵陣。
但這個建議被魏郡太守審配斷然拒絕了,他說:“以張遼、法正之智,此必為誘敵之計,吾等不得為其所騙。”
韓範遲疑著說道:“可是這溝塹——”
“彼等要費這個力氣挖溝,就讓他們挖好了,此溝既能攔住我軍,也照樣能攔住他們。”審配麵無表情的看著城下忙碌的人群,他在心頭估算著要組織這麽多民夫,一日至少要耗費數萬糧草,長此以往,對麵軍中負擔得起麽?
韓範心裏覺得不妥,對方如此明目張膽的挖掘溝塹,一定是有所圖謀,雖然不知道是什麽,但趁現在出手阻止才是上策。可他反觀城上眾人,最有智謀的沮授沉默不言,最會設奇用兵的張郃也僅僅隻是皺眉不語,至於淳於瓊、蔣奇等人,一個是被對方打怕了,不敢出城應敵,一個是性子謹小慎微慣了,寧肯保守也不肯貿然進擊。
這些重量級的人物一個個保持沉默,反倒是韓範、蘇由他們人微言輕,提的建議不失中肯卻偏偏沒什麽分量。這讓韓範感到很奇怪,覺得這樣詭異的沉默實在太反常了。
由於沒人反對審配的主張,袁尚遂將其視為默認,他自以為得計,道:“既如此,就讓他們挖去,等他們精力疲憊、糧草不濟之時,我軍在擇機進取,一舉破敵。”
審配附和的說了幾句,便護送著袁尚走下城頭,經過沮授身旁時,他不經意的冷笑了一聲。
“這……”韓範似還要說什麽,卻被身旁的馮禮給拉住了。
諸葛玄組織民夫在城外提心吊膽的挖了半個月後,見城中仍舊無動於衷,不禁去詢問法正:“袁尚難道要坐視自陷死地麽?怎的還未出城?”
“好事。”法正得意一笑,轉頭對張遼說道:“彼等這是畏戰了。”
“這幾天夜裏月缺,正好可以在今夜起事。”張遼淡淡說道,他們此次派人挖城外溝塹隻是表象,其實更多的民夫被分派到漳水邊負責築壩引渠。
這天夜裏,數萬民夫全部上陣,將漳水與鄴城之間的溝塹在一夜之間挖深二丈,而後漳水決堤,滾滾白浪沿著溝塹直灌鄴城。
鄴城城牆浸濕,城中頓時變作泥淖,隻惜這個時候正值秋冬,水量不足以淹掉鄴城。法正見此雖然惋惜,但也不氣餒,仍建議張遼繼續圍城,消磨守軍銳氣。
就這樣從建安三年的寒冬到來年開春的這三四個月裏,鄴城幾近糧絕,城中餓死者過半,審配不得不拿出自家存糧供給軍需,然而仍於事無補。城中守軍都認為堅持不下去,想陳兵突圍,背上趙國、常山,突襲劉虞後方,與袁熙匯合。
可是審配固執不從,他此時已經知道荀諶費盡千辛萬苦穿回來的消息:袁紹、袁術、袁譚相繼大敗,袁氏大勢已去,繼續頑抗都是徒然掙紮,有識之士都要為自己像一條後路,可審配偏不這樣。他自認袁紹對他有辟舉之恩,‘君臣義在’,故而執意要與鄴城共存亡,就連袁尚自己想突圍出去都未曾動搖他的想法。
“審正南!”冀州主簿李孚罕見的對他厲聲厲色說話:“你一味死守,不知進取,可是犯了兵家大忌!去年張遼水灌鄴城的教訓你忘了麽?”
淳於瓊心裏其實早就想逃了,可誰叫他兵馬損失過半,審配在鄴城威望甚巨、又自視甚高,瞧不起他一個潁川人,導致他一直沒什麽說話的餘地,如今情況危急,他不得不站出來說句話了:
“局勢尚未糜爛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今袁公退守渤海,幽州尚有二公子擁胡漢兵馬幾近三萬。現下朝廷大軍皆舉首東望,無暇顧及鄴城,隻要我等突圍而出,先破劉虞,或是繞道上穀,與烏桓等部接應,足以擾亂冀州,解袁公之圍。局勢尚有翻覆之機,如此,困守孤城何益?”
審配眯了眯眼睛,忽然看向沮授,問道:“公與可有良策教我?”
沮授輕咳一聲,慢吞吞答道:“其實突圍北上,不失為一條出路。河北諸路兵馬中,唯有劉虞兵馬最是微弱,若是輕兵背上,趁勢而襲,必能破朝廷一旅,振我氣勢。”他看到淳於瓊雀躍的神情,苦笑著搖搖頭,又轉而說道:“隻是城外溝塹縱橫,張遼麾下騎兵神速,突圍必會損失慘重,袁使君為一軍主帥,此際更不能以身犯險。”
淳於瓊不由大感失望,審配的臉色卻是凝重了幾分。袁尚也是膽怯無謀的,聽沮授、審配都不支持自己帶兵突圍的計策,他也不再做此想,不僅如此,既然自己輕易不能突圍,為了加強自己身邊的防守力量,自己就更不能分散任何兵力了。
於是突圍的討論就此結束,全軍上下斷了突圍的希望,是選擇繼續堅守待斃還是另謀生路,成為擺在當下所有人麵前的一個選擇。
夜裏,沮授打扮成仆人的裝束低調的潛入囚禁荀諶的地方,荀諶似乎毫不意外對方的到來。恰恰相反,他冒著風險進入鄴城的理由正是需要與沮授接觸,這些天他一直按捺著性子,此時果然先等來了沮授。
荀諶雖說是袁紹戰敗後潛逃而來,但審配並不信他這個拙劣的理由,一是因為潁川荀氏已坐實了朝廷那一邊,荀諶的立場並不可信;二是純粹的畛域之別,審配對任何非冀州士人都抱有一定的敵意。是故在審訊出足夠的信息後,荀諶緊接著就被打入牢獄,隨時等著被殺。
沒有一個人為荀諶聲援,似乎他一進來就是自尋死路,直到他等到了沮授。
“友若應是知道我會來尋你吧?”在昏暗的燭火裏,沮授幽幽說道:“以你的急才,到鄴城來必有自保之道。”
荀諶聲音沙啞,低聲笑道:“什麽都瞞不過你。對了,可有帶吃的來?”
沮授一愣,隨即從懷中取出一張胡餅遞了過去,城中斷糧,軍中乏食,牢獄之中更不可能有食物供應了。荀諶挨了幾天餓,此時接過胡餅,也顧不上什麽禮儀風範,連水也就不上喝,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這一趟鄴城之行,你來或不來,盡忠者仍會盡忠,苟且者仍會苟且。你來也是受苦,反倒會像現在這般沾上殺身之禍,依我看,這事不是你的主意吧?”沮授默默地看著荀諶狼吞虎咽的將一塊胡餅吃完,目光閃爍不定。
“我從未想過要以身犯險,與你爭功。”荀諶擔心兩方士人會因此產生誤解,連忙苦笑著解釋說道:“你看我現在這樣子,隻要你一句話,或者不需要說話,我就會餓死在獄中。此等下計,豈是我等所為?”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沮授眼神中的凝重輕緩,漸漸開始反應過來,若荀諶不是自願過來,那就是身後有人以強令催使。他入城的後果很明顯,要麽是被成為驚弓之鳥的審配當做反賊處死,要麽就是僥幸留下一命,與他平分反正的功勞。無論是什麽結果,冀州士人與潁川士人之間的仇怨都將因此結下,兩者之間的矛盾將從袁氏一直延續到朝廷。
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方式確實不是荀氏能做出來的,沮授緩聲歎了口氣,從一邊落灰的茶壺裏倒出滿滿一杯水,伸手遞給對方:“我之所以猶疑至今,正是因為當今天子的種種做派,實在讓人不得不心存畏慎。我怕過了這一道坎,以後又是另一道坎,爭來鬥去,不得安寧。若非袁公用兵失措,不聽良言,我與田元皓豈會……”
荀諶剛飲下一口水,聞言問道:“田元皓難道也……?可我見他仍是忠心侍袁,不似公與,近年藏匿鋒芒,甚少出謀。”
“他與審正南一樣,都是認定了死也不回頭的人。”沮授苦笑一聲,若不是沮雋在朝廷那邊深受重用,自己還有一條後路可走,為了家族不得不有所舍棄,曾幾何時,他也是這樣一個人。當初選擇私下與朝廷接觸的時候他便試探過田豐,奈何田豐對袁紹忠心耿耿,在心底抵觸潁川士人,更別說以後反正,仍要以低一頭的姿態與潁川士人共處,這更讓他無法接受。
隻是這樣的話他不便說與荀諶聽,隻敷衍似得說道:“此人太過固執,我不曾與他說起此事,隻盼朝廷克複南皮,能饒他一命罷了。”
說到這裏,連他都不自信的笑了起來,問道:“你所說的話中,有關於田元皓被袁公鎖拿入獄的事,都是真的?”
這件事是荀諶從頭至尾經曆過的,他放下茶碗,正色道:“此事真確無比,田元皓向袁紹獻策不成,出言觸怒袁紹,被關押入獄。他此前所言皆已屬實,袁紹若是稍有悔意,到了南皮,興許會再度用他……”
“不會了。”沮授臉色灰敗,有氣無力的說道:“若是勝了倒還好說,偏是輸了,田元皓更是活不成了,隻願我還能有機會給他斂屍入葬吧。”
荀諶一時無言,又啜飲了一口苦澀的冷水:“鄴城的事究竟該如何?審配即便拉上全軍死守,依仗堅城,未必就能防守永固。張遼善戰,法正多謀,國家不日就要匯合諸軍進攻南皮,不會再容許背後還插著鄴城這枚釘子,已經接連下了軍令,不惜代價也要攻破此城……公與今夜來見我,必是有反正之心,這幾日就該有所作為才是。”
“審正南、淳於仲簡等人一直防備著我,稍有舉動,便是處處受製。”沮授有些難辦的說道:“我看這幾日軍中強弱相陵,心皆不定,需要先有人出頭,才好做下一步打算。”
“謀事必須有兵,你可有人選了?”荀諶輕聲問道:“是蘇由、還是尹楷?”他在心裏飛快的過了一遍與沮授有關係的將領,沮授最受袁紹信任的一段時間裏曾擔任過監軍、奮威將軍,麾下統帥不少兵將,如蘇由、梁岐、馮禮等人都與他相識。
可這些人都兵馬微弱,沮授想靠他們在審配的眼皮底下撬動鄴城,似乎沒有那麽容易。
“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沮授賣了個關子,撚著胡須淡淡說道:“隻是我與他從未有過交集,這樣雖不會讓旁人懷疑我與他之間是否有款曲,但也讓我尋不到機會與他互明心意。如今彼此心意不明,恰如同行暗處,不知敵友,做事就更小心不敢亂動。”
荀諶辯才出眾,在這方麵確不如沮授這類傑出士人,他虛心問道:“那你二人要如何才能在避過耳目的同時,互明心意?”
“不是說了麽?先有一人忍不住出頭才行。”沮授笑著說道,昏暗的燭光在他的眼睛中閃爍出一絲璀璨:“我想,審正南也在等著有人出頭。”
建安四年三月末,鄴城平民開始出現易子相食的現象,城內哀鴻遍野,守軍內部恐慌的情緒不斷蔓延,忍無可忍的守將馮禮、韓範終於起兵謀亂,在夜裏大開突門,接納城外兵馬前鋒入城。事情發生後沒多久,審配便很快得知此事,從袁尚手下調來親兵從城門處攔截,更以大石擊落柵門,柵門轟然落下,截斷了入城前鋒與後軍的聯係,先登入城的數百人盡皆戰沒,就連馮禮等人也被梟首示眾。
張遼小挫一陣後,遇到此事更加謹慎,眾將因為馮禮之死,做起事來越發顧忌畏懼。守軍中浮躁的聲音經此一遭被審配以雷霆手段強壓下去,短時間內似乎又恢複到了平靜的局麵,隻是這靜水之下,早已翻湧著巨大的暗流。
局勢敏感的變化自然引起了審配的注意,他雖然狂妄固執,但也有其獨特的處事方式。在斬殺意圖叛亂的馮禮等人之後,他一邊散發家財、囤糧試圖安定軍心,一邊嚐試‘說服’其餘各家獻出糧草支援守城。
這兩件舉措會引起多少不滿他全不在乎,此時他的眼中隻有鄴城,守住鄴城似乎成了他心中最大的執念。
馮禮死後的第三天,審配突然單獨喚來了沮授。
早在建安四年之前,張遼等人便針對鄴城進行了多次攻城行動,法正奇思妙想,最開始由諸葛玄組織河內、魏郡民夫在鄴城周遭深挖溝塹,長長的將鄴城圈在裏麵,以示阻絕。
溝塹一開始隻注重長度,挖得很淺,常人可以輕鬆越過。城上馮禮、韓範等將看到這一幕,紛紛建議袁尚派兵出城,攻殺城外民夫,不但組織對方修塹,更能驅趕民夫衝亂敵陣。
但這個建議被魏郡太守審配斷然拒絕了,他說:“以張遼、法正之智,此必為誘敵之計,吾等不得為其所騙。”
韓範遲疑著說道:“可是這溝塹——”
“彼等要費這個力氣挖溝,就讓他們挖好了,此溝既能攔住我軍,也照樣能攔住他們。”審配麵無表情的看著城下忙碌的人群,他在心頭估算著要組織這麽多民夫,一日至少要耗費數萬糧草,長此以往,對麵軍中負擔得起麽?
韓範心裏覺得不妥,對方如此明目張膽的挖掘溝塹,一定是有所圖謀,雖然不知道是什麽,但趁現在出手阻止才是上策。可他反觀城上眾人,最有智謀的沮授沉默不言,最會設奇用兵的張郃也僅僅隻是皺眉不語,至於淳於瓊、蔣奇等人,一個是被對方打怕了,不敢出城應敵,一個是性子謹小慎微慣了,寧肯保守也不肯貿然進擊。
這些重量級的人物一個個保持沉默,反倒是韓範、蘇由他們人微言輕,提的建議不失中肯卻偏偏沒什麽分量。這讓韓範感到很奇怪,覺得這樣詭異的沉默實在太反常了。
由於沒人反對審配的主張,袁尚遂將其視為默認,他自以為得計,道:“既如此,就讓他們挖去,等他們精力疲憊、糧草不濟之時,我軍在擇機進取,一舉破敵。”
審配附和的說了幾句,便護送著袁尚走下城頭,經過沮授身旁時,他不經意的冷笑了一聲。
“這……”韓範似還要說什麽,卻被身旁的馮禮給拉住了。
諸葛玄組織民夫在城外提心吊膽的挖了半個月後,見城中仍舊無動於衷,不禁去詢問法正:“袁尚難道要坐視自陷死地麽?怎的還未出城?”
“好事。”法正得意一笑,轉頭對張遼說道:“彼等這是畏戰了。”
“這幾天夜裏月缺,正好可以在今夜起事。”張遼淡淡說道,他們此次派人挖城外溝塹隻是表象,其實更多的民夫被分派到漳水邊負責築壩引渠。
這天夜裏,數萬民夫全部上陣,將漳水與鄴城之間的溝塹在一夜之間挖深二丈,而後漳水決堤,滾滾白浪沿著溝塹直灌鄴城。
鄴城城牆浸濕,城中頓時變作泥淖,隻惜這個時候正值秋冬,水量不足以淹掉鄴城。法正見此雖然惋惜,但也不氣餒,仍建議張遼繼續圍城,消磨守軍銳氣。
就這樣從建安三年的寒冬到來年開春的這三四個月裏,鄴城幾近糧絕,城中餓死者過半,審配不得不拿出自家存糧供給軍需,然而仍於事無補。城中守軍都認為堅持不下去,想陳兵突圍,背上趙國、常山,突襲劉虞後方,與袁熙匯合。
可是審配固執不從,他此時已經知道荀諶費盡千辛萬苦穿回來的消息:袁紹、袁術、袁譚相繼大敗,袁氏大勢已去,繼續頑抗都是徒然掙紮,有識之士都要為自己像一條後路,可審配偏不這樣。他自認袁紹對他有辟舉之恩,‘君臣義在’,故而執意要與鄴城共存亡,就連袁尚自己想突圍出去都未曾動搖他的想法。
“審正南!”冀州主簿李孚罕見的對他厲聲厲色說話:“你一味死守,不知進取,可是犯了兵家大忌!去年張遼水灌鄴城的教訓你忘了麽?”
淳於瓊心裏其實早就想逃了,可誰叫他兵馬損失過半,審配在鄴城威望甚巨、又自視甚高,瞧不起他一個潁川人,導致他一直沒什麽說話的餘地,如今情況危急,他不得不站出來說句話了:
“局勢尚未糜爛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今袁公退守渤海,幽州尚有二公子擁胡漢兵馬幾近三萬。現下朝廷大軍皆舉首東望,無暇顧及鄴城,隻要我等突圍而出,先破劉虞,或是繞道上穀,與烏桓等部接應,足以擾亂冀州,解袁公之圍。局勢尚有翻覆之機,如此,困守孤城何益?”
審配眯了眯眼睛,忽然看向沮授,問道:“公與可有良策教我?”
沮授輕咳一聲,慢吞吞答道:“其實突圍北上,不失為一條出路。河北諸路兵馬中,唯有劉虞兵馬最是微弱,若是輕兵背上,趁勢而襲,必能破朝廷一旅,振我氣勢。”他看到淳於瓊雀躍的神情,苦笑著搖搖頭,又轉而說道:“隻是城外溝塹縱橫,張遼麾下騎兵神速,突圍必會損失慘重,袁使君為一軍主帥,此際更不能以身犯險。”
淳於瓊不由大感失望,審配的臉色卻是凝重了幾分。袁尚也是膽怯無謀的,聽沮授、審配都不支持自己帶兵突圍的計策,他也不再做此想,不僅如此,既然自己輕易不能突圍,為了加強自己身邊的防守力量,自己就更不能分散任何兵力了。
於是突圍的討論就此結束,全軍上下斷了突圍的希望,是選擇繼續堅守待斃還是另謀生路,成為擺在當下所有人麵前的一個選擇。
夜裏,沮授打扮成仆人的裝束低調的潛入囚禁荀諶的地方,荀諶似乎毫不意外對方的到來。恰恰相反,他冒著風險進入鄴城的理由正是需要與沮授接觸,這些天他一直按捺著性子,此時果然先等來了沮授。
荀諶雖說是袁紹戰敗後潛逃而來,但審配並不信他這個拙劣的理由,一是因為潁川荀氏已坐實了朝廷那一邊,荀諶的立場並不可信;二是純粹的畛域之別,審配對任何非冀州士人都抱有一定的敵意。是故在審訊出足夠的信息後,荀諶緊接著就被打入牢獄,隨時等著被殺。
沒有一個人為荀諶聲援,似乎他一進來就是自尋死路,直到他等到了沮授。
“友若應是知道我會來尋你吧?”在昏暗的燭火裏,沮授幽幽說道:“以你的急才,到鄴城來必有自保之道。”
荀諶聲音沙啞,低聲笑道:“什麽都瞞不過你。對了,可有帶吃的來?”
沮授一愣,隨即從懷中取出一張胡餅遞了過去,城中斷糧,軍中乏食,牢獄之中更不可能有食物供應了。荀諶挨了幾天餓,此時接過胡餅,也顧不上什麽禮儀風範,連水也就不上喝,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這一趟鄴城之行,你來或不來,盡忠者仍會盡忠,苟且者仍會苟且。你來也是受苦,反倒會像現在這般沾上殺身之禍,依我看,這事不是你的主意吧?”沮授默默地看著荀諶狼吞虎咽的將一塊胡餅吃完,目光閃爍不定。
“我從未想過要以身犯險,與你爭功。”荀諶擔心兩方士人會因此產生誤解,連忙苦笑著解釋說道:“你看我現在這樣子,隻要你一句話,或者不需要說話,我就會餓死在獄中。此等下計,豈是我等所為?”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沮授眼神中的凝重輕緩,漸漸開始反應過來,若荀諶不是自願過來,那就是身後有人以強令催使。他入城的後果很明顯,要麽是被成為驚弓之鳥的審配當做反賊處死,要麽就是僥幸留下一命,與他平分反正的功勞。無論是什麽結果,冀州士人與潁川士人之間的仇怨都將因此結下,兩者之間的矛盾將從袁氏一直延續到朝廷。
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方式確實不是荀氏能做出來的,沮授緩聲歎了口氣,從一邊落灰的茶壺裏倒出滿滿一杯水,伸手遞給對方:“我之所以猶疑至今,正是因為當今天子的種種做派,實在讓人不得不心存畏慎。我怕過了這一道坎,以後又是另一道坎,爭來鬥去,不得安寧。若非袁公用兵失措,不聽良言,我與田元皓豈會……”
荀諶剛飲下一口水,聞言問道:“田元皓難道也……?可我見他仍是忠心侍袁,不似公與,近年藏匿鋒芒,甚少出謀。”
“他與審正南一樣,都是認定了死也不回頭的人。”沮授苦笑一聲,若不是沮雋在朝廷那邊深受重用,自己還有一條後路可走,為了家族不得不有所舍棄,曾幾何時,他也是這樣一個人。當初選擇私下與朝廷接觸的時候他便試探過田豐,奈何田豐對袁紹忠心耿耿,在心底抵觸潁川士人,更別說以後反正,仍要以低一頭的姿態與潁川士人共處,這更讓他無法接受。
隻是這樣的話他不便說與荀諶聽,隻敷衍似得說道:“此人太過固執,我不曾與他說起此事,隻盼朝廷克複南皮,能饒他一命罷了。”
說到這裏,連他都不自信的笑了起來,問道:“你所說的話中,有關於田元皓被袁公鎖拿入獄的事,都是真的?”
這件事是荀諶從頭至尾經曆過的,他放下茶碗,正色道:“此事真確無比,田元皓向袁紹獻策不成,出言觸怒袁紹,被關押入獄。他此前所言皆已屬實,袁紹若是稍有悔意,到了南皮,興許會再度用他……”
“不會了。”沮授臉色灰敗,有氣無力的說道:“若是勝了倒還好說,偏是輸了,田元皓更是活不成了,隻願我還能有機會給他斂屍入葬吧。”
荀諶一時無言,又啜飲了一口苦澀的冷水:“鄴城的事究竟該如何?審配即便拉上全軍死守,依仗堅城,未必就能防守永固。張遼善戰,法正多謀,國家不日就要匯合諸軍進攻南皮,不會再容許背後還插著鄴城這枚釘子,已經接連下了軍令,不惜代價也要攻破此城……公與今夜來見我,必是有反正之心,這幾日就該有所作為才是。”
“審正南、淳於仲簡等人一直防備著我,稍有舉動,便是處處受製。”沮授有些難辦的說道:“我看這幾日軍中強弱相陵,心皆不定,需要先有人出頭,才好做下一步打算。”
“謀事必須有兵,你可有人選了?”荀諶輕聲問道:“是蘇由、還是尹楷?”他在心裏飛快的過了一遍與沮授有關係的將領,沮授最受袁紹信任的一段時間裏曾擔任過監軍、奮威將軍,麾下統帥不少兵將,如蘇由、梁岐、馮禮等人都與他相識。
可這些人都兵馬微弱,沮授想靠他們在審配的眼皮底下撬動鄴城,似乎沒有那麽容易。
“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沮授賣了個關子,撚著胡須淡淡說道:“隻是我與他從未有過交集,這樣雖不會讓旁人懷疑我與他之間是否有款曲,但也讓我尋不到機會與他互明心意。如今彼此心意不明,恰如同行暗處,不知敵友,做事就更小心不敢亂動。”
荀諶辯才出眾,在這方麵確不如沮授這類傑出士人,他虛心問道:“那你二人要如何才能在避過耳目的同時,互明心意?”
“不是說了麽?先有一人忍不住出頭才行。”沮授笑著說道,昏暗的燭光在他的眼睛中閃爍出一絲璀璨:“我想,審正南也在等著有人出頭。”
建安四年三月末,鄴城平民開始出現易子相食的現象,城內哀鴻遍野,守軍內部恐慌的情緒不斷蔓延,忍無可忍的守將馮禮、韓範終於起兵謀亂,在夜裏大開突門,接納城外兵馬前鋒入城。事情發生後沒多久,審配便很快得知此事,從袁尚手下調來親兵從城門處攔截,更以大石擊落柵門,柵門轟然落下,截斷了入城前鋒與後軍的聯係,先登入城的數百人盡皆戰沒,就連馮禮等人也被梟首示眾。
張遼小挫一陣後,遇到此事更加謹慎,眾將因為馮禮之死,做起事來越發顧忌畏懼。守軍中浮躁的聲音經此一遭被審配以雷霆手段強壓下去,短時間內似乎又恢複到了平靜的局麵,隻是這靜水之下,早已翻湧著巨大的暗流。
局勢敏感的變化自然引起了審配的注意,他雖然狂妄固執,但也有其獨特的處事方式。在斬殺意圖叛亂的馮禮等人之後,他一邊散發家財、囤糧試圖安定軍心,一邊嚐試‘說服’其餘各家獻出糧草支援守城。
這兩件舉措會引起多少不滿他全不在乎,此時他的眼中隻有鄴城,守住鄴城似乎成了他心中最大的執念。
馮禮死後的第三天,審配突然單獨喚來了沮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