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詔吾留金馬門,修書君上南薰殿。”————————【送蔣樹存之官餘慶】
皇帝看過秘書監眾人的文章後讚不絕口,王粲的用詞講究,辭藻華麗,文風大氣;裴潛另辟蹊徑,在文章中不但詳述了將士平羌的赫赫之功,還將朝廷製服南匈奴的政策結合起來,提出了治羌的思路,間接稱頌了皇帝。秘書監眾人的文章各有千秋,皇帝一一看過,給出評價,但並沒有選出最好的一份予以鐫刻成碑,而是下詔命天下文士就此作文,投書北闕。
一時間朝野內外的士人為博此揚名的機會,紛紛在家絞盡腦汁,想寫出一份可比擬燕然勒銘的文章出來。這不但可以揚名,讓自己的文章在碑上流傳千古,更能獲得愛文學的皇帝青睞,從此飛黃騰達。許多人為頌揚平羌戰事而撰寫文章,有不少文章用詞精妙,皇帝一一將其收錄,采編成一部《平羌集》,命刊付天下。文集的刊付讓所有人都與有榮焉,也讓其中哪一篇文章能成為最終鐫刻成碑文、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最終因金馬門文學待詔陳琳所撰的文章被皇帝看中,予以鐫刻在長安、涼州兩處鐫刻成碑,公諸於世。陳琳的文才自不用說,但與他同樣才華橫溢的也有王粲、阮瑀等人,能被皇帝從眾多妙文中選出來的,主要是因為陳琳在文中不但寫了曆代皇帝、將士英烈為平羌所付出的努力,更是提到了百姓黔首在此戰中輸勞貢獻的作用以及雍涼之民飽受羌氐欺淩的慘況,賦予了平羌戰爭極大的正義性。
眾多文人當中,也隻有陳琳悟透了皇帝‘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他用短短八百餘字便說出了皇帝的想法。當然,皇帝也通過這件事搜羅了一大批優秀文人,如應瑒、繁欽、路粹等人,他將這些人都詔拜為秘書郎,每日議論文學、講述經義。而原有的秘書郎們,大部分被皇帝外任為官,有的從縣令做起,有的被派往曹操這些外將麾下擔任記室,處理公文。
秘書監經過這一次大換血,除了諸葛亮、盧毓兩人因年紀尚小,沒有外放,其餘新補進的秘書郎都是文學之士。從一開始設立秘書監的初衷是為皇帝選拔同齡的伴讀少年,到現在盡擇善於辭賦的禦用文人,秘書監的職能也在不經意間發生了改變。然而這一切都是潤物無聲,旁人隻是在惋惜皇帝成年不再需要伴讀,今後誰家的孩童或許再無這樣的機會親近聖躬,而不會去想秘書監今後將會發揮何等的作用。
這一切都如荀攸當時所預料的那樣進行著,皇帝考校秘書監作為一個提前放出的風聲,在平羌碑文確定之後,很快便召集了蘭台令史蔡邕、太學祭酒楊懿、太中大夫鄭玄等大儒以及太學五科博士等十餘人齊聚石渠閣,共同商定太學策試的題目。
皇帝重視教育,從他親政之初,便重新定下了太學製度。除了別開生麵的分科授學、見習、實習等教學製度以外,還定下了策試取才的規矩。當初招收的第一批太學生早在去年就該進行策試,但皇帝遠征在外,不便於行,是以這次兩屆太學生、共計兩千人將於建安四年的十二月初,統一在太學的明堂進行策試。
詔書既下,離正式策試尚有大半個月,早前被外放至關中各地官府的太學生們也陸續回到長安準備複習。
一年半載的實習,讓這些年輕才俊增長了許多官府見聞,也知道了學不易,做更不易。闊別許久的同窗再次相聚,回到同居數年的學舍中,秉燭夜談,一時有說不完的話。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治劇甲院,院內的棗樹早已掉光了葉子,光禿禿的枝杈在燈光下如枯瘦的人手伸向墨藍的天空。別處房屋內都已熄燈歇下了,唯獨這一處屋子裏仍點著燈,幾道人影映在窗前,其中傳來幾人說話的聲音。
院監鮑初最後巡視了一邊院內水火、門閂,走到窗前伸手敲了敲窗欞,裏頭的人聲立時就靜了下來:“時候不早了,快些睡吧!我明早隻敲一遍鍾!誤了大事,最後可別怨我。”
“院監先去歇息吧。”一個溫和的聲音從窗戶裏透了出來,不緊不慢的語氣中帶著淡淡的疲憊:“策試選官,今後或許是天涯之隔,我等還想再聊一會。”
“遊仲允。”鮑初對裏麵的一個人影說道:“你不是住這裏的,時候不早,該回你那去了!”
“我今晚就睡這了!”裏麵有個人嘻嘻哈哈的說道。
“隨你們願吧。”鮑初打了個哈欠,在窗下又叮囑了些小心火燭的事宜,便駝著背走到自己的偏房裏睡去了。
支走了鮑初,一個容儀出眾、氣質儒雅的青年這才轉過臉來,對麵前三人說道:“不知不覺,來太學竟也有六年了。”說話的正是張既,在他麵前分別是賈逵、嚴象、遊楚三人:“六年前,朝廷僅有關中一隅,卻想不到驟然之間,國家便已重新光複天下。可惜明君在上,我等這幾年未有助國家微末之力。如今策試在即,一旦任職,我等便真正為大漢臣子,多年思奮讀書,終於可以有所報效。”
“征伐天下,乃將軍事。”賈逵容光煥發的說道,他這一年半載都在藍田縣某鄉擔任裏正,前不久才回來。雖然膚色黑了些,一雙眼睛卻神采奕奕,他用這雙眼睛看了看張既、又看了看遊楚,說道:“治國安民,乃吾等臣子之事。今四海歸複,宇內不起兵戈,國家開太學養士數載,正是我等報效之時。明日策試,吾等需當共勉,定要奪得上第不可!”
策試依據成績將分為上中下三個級第,不同的等級所授任的官職大小俱不相同,難度也不能一概而論。
遊楚打了個哈欠,伸手抓過一顆核桃,用小木錘在桌角輕輕敲碎,撿起裏麵的核桃仁一一吃了:“聽說隻有最好的兩百人才能選入上第,我還是隨便考一個中第好了,能回左馮翊當個縣吏就行。”
“你怎麽就沒有點誌氣呢?”張既抬了抬手,拒絕了遊楚遞來的核桃仁,皺著眉說道:“這兩百人進入上第之後,還要到承明殿由天子主持殿試,能麵見天子,是多少人求不來的機會。尊君要是知道你錯過了,非得訓你。”
坐對麵的嚴象笑嗬嗬的接過遊楚分發的核桃仁,座中屬他年紀最大,融入張既這三人的圈子最晚,性子也最是和善:“遊楚學的經營科,除了轉去格物的馬均之輩,是學的最好的,多少師長誇讚你。依我看,大半會被都水監或將作監要了去,想回縣裏,恐怕不得行。”
“那也不能把策試當做兒戲。”張既不滿的看了遊楚一眼,見他開始敲第三顆核桃,便拿起茶壺給他添了一碗水:“我們都要舉上第,不然,你不得與我為伍。”
“啊?”遊楚犯了難,剛要說話,卻被咽下一半的核桃嗆到,連連咳嗽了一陣,把張既等人嚇了一跳,忙灌了一壺水進去方才消停:“這不是為難我麽?”遊楚喘著氣說道,他看了看一臉嚴肅猶如長兄的張既,又看了看不肯說好話的賈逵等人,隻得無奈的點了點頭。
賈逵笑了一笑,忽看了嚴象一眼,略帶惋惜的說道:“嚴君若是未入太學,以你之才,如今也該是一地郡守了吧?”
嚴象今年已有三十四歲,第一批招錄太學生的時候對年齡還不夠嚴格,直到後麵幾屆才開始確定入學年限。按賈逵所言,嚴象早年以聰慧膽識著稱,六年前完全可以走孝廉的路子,任一地縣令,以他的能力與聲名,並不難出頭。可是對方卻選擇了進太學讀書,甘願默默無聞六年,在當時造成了不小的轟動,連皇帝也知道了他求學心切的事,特給其破例。
如今嚴象已是中年,還要與一幫二十出頭的青年同殿策試,旁人如何想到不得而知,嚴象卻是無所謂:“在太學裏學到的,遠比在任上獨自摸索要得來的多,譬如做過一次實習縣吏,他日為官,便不會為屬下壅塞視聽。何況得之失之,焉知我不是塞翁?”
賈逵細細想了一番,深覺得對方說得有道理。
“對了,傅允回來了麽?”遊楚忽然記起來以前嚴象與傅允走得很近,聯想起傅允心高氣傲的樣子,他便忍不住打聽道:“聽說這次他家裏直接讓他去少府做了實習掾吏,照我看,他若考得好一點,能直接到中台做尚書郎吧?”
傅允的父親是右扶風傅睿,兄長傅巽又是皇帝超擢的吏部尚書,執掌選舉考課,北地傅氏因為皇帝看重英烈傅燮的緣故,在朝中頗有分量。包括遊楚在內的很多人都相信以傅允的背景,不論策試的結果如何,都會有一個好前程在等著他。
“傅公年老多病,聽說若不是這兩年關中多事、不願被人說見難而退,彼早就乞骸骨了。”嚴象也是關中豪強出身,與關西許多世族有過往來,知道的消息自然比遊楚、賈逵這些道聽途說的要詳盡:“如今四海安靜,傅公自然不願在右扶風任上久居,好像是前幾日便上書請辭了。”
“傅公之子身居吏部,考選官吏,傅公為一地郡守,每年卻要為吏部考校。所謂子不議父過,而吏部考課地方,又不能不議,傅公父子夾在這當中,的確是個難題。”張既聽後說道:“傅公一退,傅尚書吏部便能秉公而行,做起事來也會愈加從容。”
“不僅如此,右扶風大族眾多,為此官者,無不要殫竭心力。何況日後俗事繁多,難免會力有不逮,而如今榮退,正是時候。”嚴象說道。
“如此老臣,國家應該有所優待才是。”賈逵添了一句,疑惑問道:“難道沒有溫詔挽留,改拜朝臣?我聽說九卿之中,廷尉、少府,可是一直空著。”
賈逵是聰明人,自然明白傅睿這樣的老臣一退,能給他的最大優待便是恩遇子孫,例如這一次傅允的策試……但他之所以這樣問,主要還是想打聽朝堂人事的動向,借此從嚴象口中引出最關於近一樁紛爭的討論。
嚴象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正要說話,卻聽一旁的遊楚插嘴道:“再優待,也不會優待到傅允身上去。”
眾人微微有些驚訝的看著他,遊楚此時難得正經的說道:“這是第一次太學策試,是要給後麵立榜樣的,若是現在就開幸進之門,恐怕與天子的初衷不合。”見眾人沉吟不語,遊楚又說道:“君不見,為了這次策試的題目,從上個月開始蔡公、楊公等人便住在了宮內石渠閣,每日供應飯食,不準見外人、不準外出,由南北軍輪流值守看管,外間都說是‘軟禁’。”
“這我知道。”見遊楚主動將話題轉移到策試上,嚴象很自然的接口說道:“有不少人為此上書鳴不平,說天子將彼等諸公視同罪犯,太過輕慢失禮,但天子卻對此置之不問。”
“也是擔心內外交通,壞了策試。如此可見,國家對策試視之甚重、頂著不少壓力,自然也不會對傅允有何優待,這對寒士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張既似若無意的看了賈逵一眼,又對著遊楚說道:“你既然知道這裏的關隘,哪裏還能隻想著考一個‘中第’?”
遊楚訕笑著拍了拍手上的核桃碎末,說道:“這不是隨口玩笑嘛。”
張既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
見天色實在不早,燈火也開始漸漸晦暗不明,嚴象到底是人過中年,受不住長夜,先告辭睡去了。遊楚吃核桃時喝多了水,下榻尋茅廁去了,趁這個時候,張既與賈逵一邊收拾桌上殘局,一邊細聲細語:
“我知道你想打聽廷尉的事。”張既用餘光看著嚴象入寢的房門,對賈逵說道:“但有些人知道密事,常常會視為珍寶,不予示人,並以為己用。嚴君與我等關係平常,尚未深交,你問他,他如何會輕易告訴你?”
賈逵眼睛眯了眯,輕聲回道:“我見他既然肯說傅公請辭的事,便是將我等視為一體了。卻沒想到……”
“其人到底比我等年長十餘歲,自然知道說話的分寸。”張既如是說道。
皇帝看過秘書監眾人的文章後讚不絕口,王粲的用詞講究,辭藻華麗,文風大氣;裴潛另辟蹊徑,在文章中不但詳述了將士平羌的赫赫之功,還將朝廷製服南匈奴的政策結合起來,提出了治羌的思路,間接稱頌了皇帝。秘書監眾人的文章各有千秋,皇帝一一看過,給出評價,但並沒有選出最好的一份予以鐫刻成碑,而是下詔命天下文士就此作文,投書北闕。
一時間朝野內外的士人為博此揚名的機會,紛紛在家絞盡腦汁,想寫出一份可比擬燕然勒銘的文章出來。這不但可以揚名,讓自己的文章在碑上流傳千古,更能獲得愛文學的皇帝青睞,從此飛黃騰達。許多人為頌揚平羌戰事而撰寫文章,有不少文章用詞精妙,皇帝一一將其收錄,采編成一部《平羌集》,命刊付天下。文集的刊付讓所有人都與有榮焉,也讓其中哪一篇文章能成為最終鐫刻成碑文、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最終因金馬門文學待詔陳琳所撰的文章被皇帝看中,予以鐫刻在長安、涼州兩處鐫刻成碑,公諸於世。陳琳的文才自不用說,但與他同樣才華橫溢的也有王粲、阮瑀等人,能被皇帝從眾多妙文中選出來的,主要是因為陳琳在文中不但寫了曆代皇帝、將士英烈為平羌所付出的努力,更是提到了百姓黔首在此戰中輸勞貢獻的作用以及雍涼之民飽受羌氐欺淩的慘況,賦予了平羌戰爭極大的正義性。
眾多文人當中,也隻有陳琳悟透了皇帝‘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他用短短八百餘字便說出了皇帝的想法。當然,皇帝也通過這件事搜羅了一大批優秀文人,如應瑒、繁欽、路粹等人,他將這些人都詔拜為秘書郎,每日議論文學、講述經義。而原有的秘書郎們,大部分被皇帝外任為官,有的從縣令做起,有的被派往曹操這些外將麾下擔任記室,處理公文。
秘書監經過這一次大換血,除了諸葛亮、盧毓兩人因年紀尚小,沒有外放,其餘新補進的秘書郎都是文學之士。從一開始設立秘書監的初衷是為皇帝選拔同齡的伴讀少年,到現在盡擇善於辭賦的禦用文人,秘書監的職能也在不經意間發生了改變。然而這一切都是潤物無聲,旁人隻是在惋惜皇帝成年不再需要伴讀,今後誰家的孩童或許再無這樣的機會親近聖躬,而不會去想秘書監今後將會發揮何等的作用。
這一切都如荀攸當時所預料的那樣進行著,皇帝考校秘書監作為一個提前放出的風聲,在平羌碑文確定之後,很快便召集了蘭台令史蔡邕、太學祭酒楊懿、太中大夫鄭玄等大儒以及太學五科博士等十餘人齊聚石渠閣,共同商定太學策試的題目。
皇帝重視教育,從他親政之初,便重新定下了太學製度。除了別開生麵的分科授學、見習、實習等教學製度以外,還定下了策試取才的規矩。當初招收的第一批太學生早在去年就該進行策試,但皇帝遠征在外,不便於行,是以這次兩屆太學生、共計兩千人將於建安四年的十二月初,統一在太學的明堂進行策試。
詔書既下,離正式策試尚有大半個月,早前被外放至關中各地官府的太學生們也陸續回到長安準備複習。
一年半載的實習,讓這些年輕才俊增長了許多官府見聞,也知道了學不易,做更不易。闊別許久的同窗再次相聚,回到同居數年的學舍中,秉燭夜談,一時有說不完的話。
<a id="wzsy" href="http://m.aiyueshuxiang.com">愛閱書香</a>
治劇甲院,院內的棗樹早已掉光了葉子,光禿禿的枝杈在燈光下如枯瘦的人手伸向墨藍的天空。別處房屋內都已熄燈歇下了,唯獨這一處屋子裏仍點著燈,幾道人影映在窗前,其中傳來幾人說話的聲音。
院監鮑初最後巡視了一邊院內水火、門閂,走到窗前伸手敲了敲窗欞,裏頭的人聲立時就靜了下來:“時候不早了,快些睡吧!我明早隻敲一遍鍾!誤了大事,最後可別怨我。”
“院監先去歇息吧。”一個溫和的聲音從窗戶裏透了出來,不緊不慢的語氣中帶著淡淡的疲憊:“策試選官,今後或許是天涯之隔,我等還想再聊一會。”
“遊仲允。”鮑初對裏麵的一個人影說道:“你不是住這裏的,時候不早,該回你那去了!”
“我今晚就睡這了!”裏麵有個人嘻嘻哈哈的說道。
“隨你們願吧。”鮑初打了個哈欠,在窗下又叮囑了些小心火燭的事宜,便駝著背走到自己的偏房裏睡去了。
支走了鮑初,一個容儀出眾、氣質儒雅的青年這才轉過臉來,對麵前三人說道:“不知不覺,來太學竟也有六年了。”說話的正是張既,在他麵前分別是賈逵、嚴象、遊楚三人:“六年前,朝廷僅有關中一隅,卻想不到驟然之間,國家便已重新光複天下。可惜明君在上,我等這幾年未有助國家微末之力。如今策試在即,一旦任職,我等便真正為大漢臣子,多年思奮讀書,終於可以有所報效。”
“征伐天下,乃將軍事。”賈逵容光煥發的說道,他這一年半載都在藍田縣某鄉擔任裏正,前不久才回來。雖然膚色黑了些,一雙眼睛卻神采奕奕,他用這雙眼睛看了看張既、又看了看遊楚,說道:“治國安民,乃吾等臣子之事。今四海歸複,宇內不起兵戈,國家開太學養士數載,正是我等報效之時。明日策試,吾等需當共勉,定要奪得上第不可!”
策試依據成績將分為上中下三個級第,不同的等級所授任的官職大小俱不相同,難度也不能一概而論。
遊楚打了個哈欠,伸手抓過一顆核桃,用小木錘在桌角輕輕敲碎,撿起裏麵的核桃仁一一吃了:“聽說隻有最好的兩百人才能選入上第,我還是隨便考一個中第好了,能回左馮翊當個縣吏就行。”
“你怎麽就沒有點誌氣呢?”張既抬了抬手,拒絕了遊楚遞來的核桃仁,皺著眉說道:“這兩百人進入上第之後,還要到承明殿由天子主持殿試,能麵見天子,是多少人求不來的機會。尊君要是知道你錯過了,非得訓你。”
坐對麵的嚴象笑嗬嗬的接過遊楚分發的核桃仁,座中屬他年紀最大,融入張既這三人的圈子最晚,性子也最是和善:“遊楚學的經營科,除了轉去格物的馬均之輩,是學的最好的,多少師長誇讚你。依我看,大半會被都水監或將作監要了去,想回縣裏,恐怕不得行。”
“那也不能把策試當做兒戲。”張既不滿的看了遊楚一眼,見他開始敲第三顆核桃,便拿起茶壺給他添了一碗水:“我們都要舉上第,不然,你不得與我為伍。”
“啊?”遊楚犯了難,剛要說話,卻被咽下一半的核桃嗆到,連連咳嗽了一陣,把張既等人嚇了一跳,忙灌了一壺水進去方才消停:“這不是為難我麽?”遊楚喘著氣說道,他看了看一臉嚴肅猶如長兄的張既,又看了看不肯說好話的賈逵等人,隻得無奈的點了點頭。
賈逵笑了一笑,忽看了嚴象一眼,略帶惋惜的說道:“嚴君若是未入太學,以你之才,如今也該是一地郡守了吧?”
嚴象今年已有三十四歲,第一批招錄太學生的時候對年齡還不夠嚴格,直到後麵幾屆才開始確定入學年限。按賈逵所言,嚴象早年以聰慧膽識著稱,六年前完全可以走孝廉的路子,任一地縣令,以他的能力與聲名,並不難出頭。可是對方卻選擇了進太學讀書,甘願默默無聞六年,在當時造成了不小的轟動,連皇帝也知道了他求學心切的事,特給其破例。
如今嚴象已是中年,還要與一幫二十出頭的青年同殿策試,旁人如何想到不得而知,嚴象卻是無所謂:“在太學裏學到的,遠比在任上獨自摸索要得來的多,譬如做過一次實習縣吏,他日為官,便不會為屬下壅塞視聽。何況得之失之,焉知我不是塞翁?”
賈逵細細想了一番,深覺得對方說得有道理。
“對了,傅允回來了麽?”遊楚忽然記起來以前嚴象與傅允走得很近,聯想起傅允心高氣傲的樣子,他便忍不住打聽道:“聽說這次他家裏直接讓他去少府做了實習掾吏,照我看,他若考得好一點,能直接到中台做尚書郎吧?”
傅允的父親是右扶風傅睿,兄長傅巽又是皇帝超擢的吏部尚書,執掌選舉考課,北地傅氏因為皇帝看重英烈傅燮的緣故,在朝中頗有分量。包括遊楚在內的很多人都相信以傅允的背景,不論策試的結果如何,都會有一個好前程在等著他。
“傅公年老多病,聽說若不是這兩年關中多事、不願被人說見難而退,彼早就乞骸骨了。”嚴象也是關中豪強出身,與關西許多世族有過往來,知道的消息自然比遊楚、賈逵這些道聽途說的要詳盡:“如今四海安靜,傅公自然不願在右扶風任上久居,好像是前幾日便上書請辭了。”
“傅公之子身居吏部,考選官吏,傅公為一地郡守,每年卻要為吏部考校。所謂子不議父過,而吏部考課地方,又不能不議,傅公父子夾在這當中,的確是個難題。”張既聽後說道:“傅公一退,傅尚書吏部便能秉公而行,做起事來也會愈加從容。”
“不僅如此,右扶風大族眾多,為此官者,無不要殫竭心力。何況日後俗事繁多,難免會力有不逮,而如今榮退,正是時候。”嚴象說道。
“如此老臣,國家應該有所優待才是。”賈逵添了一句,疑惑問道:“難道沒有溫詔挽留,改拜朝臣?我聽說九卿之中,廷尉、少府,可是一直空著。”
賈逵是聰明人,自然明白傅睿這樣的老臣一退,能給他的最大優待便是恩遇子孫,例如這一次傅允的策試……但他之所以這樣問,主要還是想打聽朝堂人事的動向,借此從嚴象口中引出最關於近一樁紛爭的討論。
嚴象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正要說話,卻聽一旁的遊楚插嘴道:“再優待,也不會優待到傅允身上去。”
眾人微微有些驚訝的看著他,遊楚此時難得正經的說道:“這是第一次太學策試,是要給後麵立榜樣的,若是現在就開幸進之門,恐怕與天子的初衷不合。”見眾人沉吟不語,遊楚又說道:“君不見,為了這次策試的題目,從上個月開始蔡公、楊公等人便住在了宮內石渠閣,每日供應飯食,不準見外人、不準外出,由南北軍輪流值守看管,外間都說是‘軟禁’。”
“這我知道。”見遊楚主動將話題轉移到策試上,嚴象很自然的接口說道:“有不少人為此上書鳴不平,說天子將彼等諸公視同罪犯,太過輕慢失禮,但天子卻對此置之不問。”
“也是擔心內外交通,壞了策試。如此可見,國家對策試視之甚重、頂著不少壓力,自然也不會對傅允有何優待,這對寒士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張既似若無意的看了賈逵一眼,又對著遊楚說道:“你既然知道這裏的關隘,哪裏還能隻想著考一個‘中第’?”
遊楚訕笑著拍了拍手上的核桃碎末,說道:“這不是隨口玩笑嘛。”
張既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
見天色實在不早,燈火也開始漸漸晦暗不明,嚴象到底是人過中年,受不住長夜,先告辭睡去了。遊楚吃核桃時喝多了水,下榻尋茅廁去了,趁這個時候,張既與賈逵一邊收拾桌上殘局,一邊細聲細語:
“我知道你想打聽廷尉的事。”張既用餘光看著嚴象入寢的房門,對賈逵說道:“但有些人知道密事,常常會視為珍寶,不予示人,並以為己用。嚴君與我等關係平常,尚未深交,你問他,他如何會輕易告訴你?”
賈逵眼睛眯了眯,輕聲回道:“我見他既然肯說傅公請辭的事,便是將我等視為一體了。卻沒想到……”
“其人到底比我等年長十餘歲,自然知道說話的分寸。”張既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