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士萬人,留屯以為武備,因田致穀,威德並行。”————————【漢書·趙充國傳】
建安十二年秋。
西域,焉耆郡。
西域都護、姑墨亭侯夏侯淵正與西域長史遊楚、都護府文學蔣幹、戊己校尉馬超等人商議治理西域一事,在收到朝廷詔書後,他們對照詔書仔細研讀了數天,心裏這才有所成算。夏侯淵將抄閱的詔書副本小心收好,交仆從放回書篋中,這才說道:“朝廷之意已明,以亭障為防護,打通要道、守護要衝,再於亭障附近開辟屯田,供給糧秣、安置移民。以這樣的緩和功夫,需費上數十年,而西域不借一戰便能收入囊中。”
以暢通絲綢之路的名義修建酒泉郡至西域各國的道路,再於道路上每十裏修築亭障,三十裏修築鄉聚。亭障主要承擔一定的軍事功能,守兵由附近鄉聚的屯兵擔任,用以保護商道治安以及附近的屯田、移民,隨時向都護府傳遞情報。亭障與軍屯歸西域都護,鄉聚與民屯歸西域長史,道路修建則由都護組織規劃、西域諸國分別承建,畢竟開通道路有利於諸國入朝供奉,發展貿易,加強交流,諸國沒有理由拒絕這一要求。
“以亭障為筋骨,以鄉聚為血肉,以屯田為精氣,再輔之以宣化。”蔣幹緩緩說道,眼前似乎出現了一片不一樣的景象,那大漠黃沙的異域城邦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沐浴儒家德教的歸化之民:“西域的道路修到哪裏,大漢的亭障就建到哪裏,內地漢民也將聚居於彼,朝廷的官吏也將治理哪裏。即便是在西域諸國之內,隻要有我朝廷亭障、鄉聚所在,那也是大漢的疆土、大漢的百姓……”
這個方式其實是恢複了孝武皇帝經略西域的經驗,並且參照了後世殖民的做法,通過道路和亭障將朝廷的勢力延伸到諸國內部,以屯田、鄉聚作為殖民地,設置長官,直接歸都護府管轄,逐漸將諸國內部造成割裂,摻沙子層層滲透,逐步建立起軍事、政治、經濟優勢,然後種族、文化上的同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是長久之計,但是,會有那麽多漢民願意來西域麽?”宣化科教習尹默提出擔憂,西域地廣人稀,又多以沙漠、綠洲為主,這裏的百姓又重利輕義,並不是個吸引人的地方:“倘若強令囚犯、士卒屯戍,難保不會引發怨氣。昔年孝武皇帝時輪台之征,可為殷鑒啊。”
遊楚手上拿著一片甜瓜,先是吃了半口,笑著對尹默說道:“詔書上有言,遷民屯戍,除了罪囚是流放至此,其餘皆為招募。其內地黎庶願至西域者,每戶賜錢三千,撥給田地,其下三代免其租、役,此後若田未過百畝,則租稅止四十稅一,過於百畝,則另為算計。還有這家中子弟可由宣化科助其就學,他日成績優異,可徑入太學讀書,或是就地為官。”
“可這麽做的耗費呢?”蔣幹疑惑說,這些是詔書裏沒有提到的:“耗費如此人力、物力,得到一個雞肋,是否有些不值?”
遊楚將嘴裏的甜瓜咽下,笑道:“錢、地並不需要朝廷出,都護府本是為使西域諸國永止幹戈,暢通諸國慕化朝奉之路而建,朝廷出兵為彼等免於被強國所滅、鄰國所欺,彼等出資奉獻,提供些許財賦與土地又如何?即便是豪強之家征集部曲,也要給錢給糧,世上豈有不求回報之事?”
尹默咋舌道:“長史這個比喻,未免也太……”這要是說開了,他們宣化的所謂仁義又算什麽?
“所以這些話隻我等之間談論,即便是詔書裏也尚未提及,一切隻需我等諳熟於心即可。”遊楚從詔書的隻言片語中摸透了朝廷的思路,這樣的想法也非常對他的口味,治理西域諸國就不能隻用堂堂正正的方法,有時候也要學會攻於算計。
夏侯淵此時清了清嗓,咳了一聲道:“好了,我等商討至此,想必諸君已然深明詔書大意。都護府新建,一應製度皆迥異於先代,今後局麵也大不同以往。朝廷另有詔,要在今年底,命諸國募集百姓修築、或是更名舊城,皆以定遠侯、博望侯,及曆代西域都護、長史姓字為城名。先代英豪,立下不凡勳業,國家推崇至此,以其名鐫刻城頭,永垂西域,還望諸君奮力,他日經略西域有成,焉知你我之姓字,不得為一郡一縣之稱?”
朝廷命都護府編訂西域圖籍的同時,對焉耆、龜茲等城的名稱進行了更改,比如以班超、張騫二人的名字設立了超縣、騫縣,並作為郡治。自古少有將人名作為城名的,皇帝的這一舉措,無疑是振奮西域諸人的開拓之心,也將強化西域諸國對曾經被漢室支配的記憶。
馬超對治民不甚感興趣,這次連滅二國讓他誌得意滿,聽到夏侯淵這樣一說,便開口玩笑道:“如我這般的又將如何?我來時聽龜茲人說,這超縣倒不似為紀班定遠之功,反倒是記在我的頭上了……”
眾人想起馬超與班超重了名,一時皆笑了起來。
負責軍屯與後勤的宜禾都尉孟達也適時說道:“西域誰人不知班定遠懾服諸國的名聲?‘天將軍’還得再加勉勵,以後某城能得賜‘孟起’也未為不可。”
孟達根基不算深厚,在軍中蹉跎歲月,才安排上西域的軍伍,好在法正與他交情深,遇到事也不會讓他吃虧。
經過不少事後,馬超鋒芒收斂自如了許多,也不想計較孟達這小小的玩笑話。
這段插曲過後,夏侯淵便與遊楚在朝廷詔書的大政基礎上,討論起具體的政策,譬如強令西域諸國對班超、張騫勒石記功,調集諸國王子、精英貴族入長安,或為侍從,或入太學,逐漸架空、弱化諸國的權力。
他們籌劃好了定略,打算在年底第一批太學生、州郡舉薦的‘茂才’‘能吏’以及移民來了之後,在西域大展宏圖。
<a id="wzsy" href="http://www.baimengshu.com">baimengshu.com</a>
當然,遊楚也沒忘記提醒夏侯淵與鄰近的烏孫,更遠的貴霜、安息等國接觸,以他遠超西域眾人的目光,如何不知道皇帝的想法已不止西域?
建安十二年秋。
西域,焉耆郡。
西域都護、姑墨亭侯夏侯淵正與西域長史遊楚、都護府文學蔣幹、戊己校尉馬超等人商議治理西域一事,在收到朝廷詔書後,他們對照詔書仔細研讀了數天,心裏這才有所成算。夏侯淵將抄閱的詔書副本小心收好,交仆從放回書篋中,這才說道:“朝廷之意已明,以亭障為防護,打通要道、守護要衝,再於亭障附近開辟屯田,供給糧秣、安置移民。以這樣的緩和功夫,需費上數十年,而西域不借一戰便能收入囊中。”
以暢通絲綢之路的名義修建酒泉郡至西域各國的道路,再於道路上每十裏修築亭障,三十裏修築鄉聚。亭障主要承擔一定的軍事功能,守兵由附近鄉聚的屯兵擔任,用以保護商道治安以及附近的屯田、移民,隨時向都護府傳遞情報。亭障與軍屯歸西域都護,鄉聚與民屯歸西域長史,道路修建則由都護組織規劃、西域諸國分別承建,畢竟開通道路有利於諸國入朝供奉,發展貿易,加強交流,諸國沒有理由拒絕這一要求。
“以亭障為筋骨,以鄉聚為血肉,以屯田為精氣,再輔之以宣化。”蔣幹緩緩說道,眼前似乎出現了一片不一樣的景象,那大漠黃沙的異域城邦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沐浴儒家德教的歸化之民:“西域的道路修到哪裏,大漢的亭障就建到哪裏,內地漢民也將聚居於彼,朝廷的官吏也將治理哪裏。即便是在西域諸國之內,隻要有我朝廷亭障、鄉聚所在,那也是大漢的疆土、大漢的百姓……”
這個方式其實是恢複了孝武皇帝經略西域的經驗,並且參照了後世殖民的做法,通過道路和亭障將朝廷的勢力延伸到諸國內部,以屯田、鄉聚作為殖民地,設置長官,直接歸都護府管轄,逐漸將諸國內部造成割裂,摻沙子層層滲透,逐步建立起軍事、政治、經濟優勢,然後種族、文化上的同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是長久之計,但是,會有那麽多漢民願意來西域麽?”宣化科教習尹默提出擔憂,西域地廣人稀,又多以沙漠、綠洲為主,這裏的百姓又重利輕義,並不是個吸引人的地方:“倘若強令囚犯、士卒屯戍,難保不會引發怨氣。昔年孝武皇帝時輪台之征,可為殷鑒啊。”
遊楚手上拿著一片甜瓜,先是吃了半口,笑著對尹默說道:“詔書上有言,遷民屯戍,除了罪囚是流放至此,其餘皆為招募。其內地黎庶願至西域者,每戶賜錢三千,撥給田地,其下三代免其租、役,此後若田未過百畝,則租稅止四十稅一,過於百畝,則另為算計。還有這家中子弟可由宣化科助其就學,他日成績優異,可徑入太學讀書,或是就地為官。”
“可這麽做的耗費呢?”蔣幹疑惑說,這些是詔書裏沒有提到的:“耗費如此人力、物力,得到一個雞肋,是否有些不值?”
遊楚將嘴裏的甜瓜咽下,笑道:“錢、地並不需要朝廷出,都護府本是為使西域諸國永止幹戈,暢通諸國慕化朝奉之路而建,朝廷出兵為彼等免於被強國所滅、鄰國所欺,彼等出資奉獻,提供些許財賦與土地又如何?即便是豪強之家征集部曲,也要給錢給糧,世上豈有不求回報之事?”
尹默咋舌道:“長史這個比喻,未免也太……”這要是說開了,他們宣化的所謂仁義又算什麽?
“所以這些話隻我等之間談論,即便是詔書裏也尚未提及,一切隻需我等諳熟於心即可。”遊楚從詔書的隻言片語中摸透了朝廷的思路,這樣的想法也非常對他的口味,治理西域諸國就不能隻用堂堂正正的方法,有時候也要學會攻於算計。
夏侯淵此時清了清嗓,咳了一聲道:“好了,我等商討至此,想必諸君已然深明詔書大意。都護府新建,一應製度皆迥異於先代,今後局麵也大不同以往。朝廷另有詔,要在今年底,命諸國募集百姓修築、或是更名舊城,皆以定遠侯、博望侯,及曆代西域都護、長史姓字為城名。先代英豪,立下不凡勳業,國家推崇至此,以其名鐫刻城頭,永垂西域,還望諸君奮力,他日經略西域有成,焉知你我之姓字,不得為一郡一縣之稱?”
朝廷命都護府編訂西域圖籍的同時,對焉耆、龜茲等城的名稱進行了更改,比如以班超、張騫二人的名字設立了超縣、騫縣,並作為郡治。自古少有將人名作為城名的,皇帝的這一舉措,無疑是振奮西域諸人的開拓之心,也將強化西域諸國對曾經被漢室支配的記憶。
馬超對治民不甚感興趣,這次連滅二國讓他誌得意滿,聽到夏侯淵這樣一說,便開口玩笑道:“如我這般的又將如何?我來時聽龜茲人說,這超縣倒不似為紀班定遠之功,反倒是記在我的頭上了……”
眾人想起馬超與班超重了名,一時皆笑了起來。
負責軍屯與後勤的宜禾都尉孟達也適時說道:“西域誰人不知班定遠懾服諸國的名聲?‘天將軍’還得再加勉勵,以後某城能得賜‘孟起’也未為不可。”
孟達根基不算深厚,在軍中蹉跎歲月,才安排上西域的軍伍,好在法正與他交情深,遇到事也不會讓他吃虧。
經過不少事後,馬超鋒芒收斂自如了許多,也不想計較孟達這小小的玩笑話。
這段插曲過後,夏侯淵便與遊楚在朝廷詔書的大政基礎上,討論起具體的政策,譬如強令西域諸國對班超、張騫勒石記功,調集諸國王子、精英貴族入長安,或為侍從,或入太學,逐漸架空、弱化諸國的權力。
他們籌劃好了定略,打算在年底第一批太學生、州郡舉薦的‘茂才’‘能吏’以及移民來了之後,在西域大展宏圖。
<a id="wzsy" href="http://www.baimengshu.com">baimengshu.com</a>
當然,遊楚也沒忘記提醒夏侯淵與鄰近的烏孫,更遠的貴霜、安息等國接觸,以他遠超西域眾人的目光,如何不知道皇帝的想法已不止西域?